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消费观论文素材

2023-03-01 23: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消费观论文素材

一.背景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内容
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中学生消费什么?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
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
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
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
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
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
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
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
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
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三.结论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日期:2006-01-15] 来源:本站转载 作者:倪文君等 [字体:大 中 小]

--------------------------------------------------------------------------------

报告内容: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以上是我们根据调查情况得出的一些结论,仅供大家参考。(附研究过程及调查报告)

研究过程: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

调查对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区域:台城各中学

调查人数:250人 有效问卷:200份

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

1. 你是:男/女

2.你有没有零花钱

A有 B没有

3.你每月的零花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4.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

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

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

C.没必要穿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

8. 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

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9. 你经常购买的书籍

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

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

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求作文,关于理性消费

  给您一些素材,自己组织写作:

  ◎去年5月,浙江消保委专门就餐饮浪费现象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请客吃饭后饭桌上的剩菜,68.1%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打包。
  ◎消费正在成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炫富场”。除了餐桌,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炫富消费等非理性消费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违背国情的超前豪华消费颠覆着国人传统的消费观。
  ◎与中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消费领域的奢华景象层出不穷,礼品奢侈化、节庆奢侈化也早已屡见不鲜。2006年1月,杭州一家酒店甚至推出了一桌高达19.8万元的豪华年夜饭。上个月,西湖边每平方米12万元的房价尚在市民的质疑中,又一套200平方米的公寓、以其5000万元的售价见诸报端。
  其实不仅仅在杭州,中国式奢侈文化越来越流行,其步步升级的态势不仅体现在一些奢侈品展上,在许多大城市公路边的广告牌上,“奢侈”“至尊”“顶级享受”等广告宣传用语无时无刻不在向路人灌输着炫富、崇富的消费幻梦。
  ◎“非理性消费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社会上炫富和过度消费大行其道,首先是少数政府部门铺张奢侈“功不可没”,一些政府部门奢侈浪费发挥着“榜样”的作用。如公款吃喝屡禁不止,政府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政府采购专拣贵的或洋货买,等等,正是包括政界精英和知识精英在内的精英阶层的误导,给了公众一种心理的暗示。其次是媒体以及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产品的推波助澜。郑宇民说,在这些宣传平台上,你可以注意到,常常会有“千岛湖豪华私人游艇”、上海“高尔夫球证”高价转卖、“义乌私人飞机”等炫富类、追风型报道。这种人为地强化贫富悬殊的做法,只能导致社会不和谐的紧张因素与日俱增。最后是暴富阶层或者讲是炫富阶层的自身作为所起的不良示范效应。“我们都知道古有石崇斗富,这早已是对炫富生活最生动形象的批判,然而今天我们的个别企业主、商人在一夜暴富后,却不自觉地成为新时代的石崇。”郑宇民说,个体的简单消费行为,一旦变成为集体的无意识,就成为凸显社会的某种“病灶”。
  ◎“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方便、舒适,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幸福感,都建立在物质指数的积累上。我有钱,我消费,天经地义。”80后的时尚男孩黄慎敏认为。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物质的丰富也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
  而与黄慎敏不同,胡兵的消费生活就“很枯燥”:他很少买衣服,不使用空调,随身携带垃圾袋,吃饭坚持使用勺子,乘车或走路时会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其实,像胡兵一样的绿色消费主义者已经越来越多。他们力图以自己的绿色消费行为,与政府、社会共同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虽然拥有上亿元的身家,可身为民营企业家的王成军常常让人觉得寒酸:一身半新不旧的夹克和牛仔裤,一菜一汤的食谱,普通单人间的出差住宿标准,虽然赚的钱足够买许多套住房,可至今仍然仅拥有一套64平方米的小户型。
  “个人财富来源于社会,最终也要回归社会。吃多了、穿多了、用多了……个人享受没有改变多少,却浪费了社会资源和财富。”王成军认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富裕越节俭,才算拥有了真正的美德。
  ◎许多人认为,真正有成就和内涵的人,没必要刻意用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
  ◎去年3.15,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保委在全国率先掀起了一场以“倡导新消费理念,促进消费和谐”为主题,其内容包括崇尚理性消费,反对迷信消费;崇尚责任消费,反对消费炫富;崇尚文明消费,反对消费畸形的“新消费运动”。今年3.15,浙江省工商局、省消保委再次向社会发出新消费运动倡议,呼吁全社会推动消费观念变革,倡导理性、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念”。
  “强化‘新消费运动’就是希望从根源上深层次地推动消费观的改变。”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马柏伟表示。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餐饮是当前消费问题比较集中的行业,针对当前餐饮中存在的各类不健康、不文明,倡导以下新消费准则: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炫富摆阔、不食有害健康的食品、不食破坏生态的野味,倡导科学饮食、饮酒适度、点菜适量,剩菜打包。
  而商场、市场是消费的集中场所,也是新消费观念引领的主阵地。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是商场新消费运动的主旋律。消费者要做到不崇洋崇贵、不盲目跟风、不攀比炫耀,鼓励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品质消费;倡导诚信经营,无假无欺;买前验证,买后开票。
  “‘新消费’不仅是一个新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强调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的生存关系。”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徐建明说,“你有钱消费,但无权浪费。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伦理、社会道德的不良影响负责。”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论文,3000字,谢谢啦,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2022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相关主题作文文字素材范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着世界勤俭日的到来,我精心为你整理了《2022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相关主题作文文字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人们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理性消费、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每人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注重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节约的不仅是个人的财产,更是国家的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应该理性消费不追风赶浪,少买不必要的物品,反对奢华攀比,彰显低碳生活的节能减排主旨,只买对的,不买费的,尽最大努力减少资源的浪费,让理性消费成为一种文明生活符号,成为时代不变的主题。

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这样做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本有益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非常荣幸能够来这里参加主题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性消费》。理性消费其实最重要的在于理性,如今我们的消费模式更多的趋向于冲动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而我们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但是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一定的消费问题,尤其现在在青少年群体中,不够理性消费的现象经常存在。

有不少人明明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钱但是却超额度消费导致自己陷入了高额债务中、有的人明明不属于自己的消费水平但是为了盲目攀比或者是因为受到诱惑消费了一些不合理的产品让自己生活增加了更重的金钱负担、有的人在消费的过程中根本不会考虑这份商品是否真的自己需要,尤其是在现在直播盛行的年代很可能因为受到主播的宣讲,一味地沉迷于产品之中,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以及自己的需求,最终导致浪费金钱浪费物品。而造成现在不理性消费的现象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在我看来,首先青少年群体属于价值观、金钱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思想上可能对于金钱的使用认识还不够充分,而且也缺乏对金钱的管理控制能力,所以导致对金钱没有概念,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自己的追求而盲目攀比导致非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可能源自于家庭的不健康教育,总是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孩子根本对自己的财产金钱状况不清楚,而且过惯了没有钱就张口要的生活,所以很难有节制的消费,很难理性的去消费。此外,我认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也存在浪费的坏习惯。因为生在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年代,而得到一切东西都比较容易所以不懂得珍惜,而且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身边难免会有家境优渥的同学,所以为了满足青少年的虚荣心而产生了攀比心理,这就会导致许多的盲目消费,许多超出自己实际情况的消费。

我认为理性消费的理念必须从小就牢牢地竖立起来因为这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很可能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所以我们必须要长期贯穿理性消费的理念,通过学校教育、家庭家长引导、学生自己积极心里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共同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强调勤俭节约的民族,节俭也成为了我们传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从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这份传统美德,那么就要从理性消费做起,我们要努力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也要反对盲目攀比之风。各位同学,其实细想起来,我们买过的许多东西中有很多是没有用的,有很多我们可能用了一次就丢弃在那儿的,有可能许多是因为当时头脑一热就买了,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的,对于这样的现象,在日后的消费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的对待,当我们决定要买一件商品时,我们应该考量它的使用价值,然后再做出选择。同学们,理性消费既是一种理念,其实更是一种习惯,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不断地去脑海里巩固这个理念,从心底里记住这个理念,然后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向着理性消费进军,才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物欲横流,瓦釜雷鸣之下,消费成为时代热题。纵使日新月异,真假难辨,也不能被黄金铸就的虚假诚信蒙蔽双眼。理性洗涤灵魂,亦打磨旧迹。万千世界中,即使信息纵横,也不应迷失自我,徘徊不前。在世界迅猛发展、消费日新的今天,青年一代应摆脱迷惘,褪去迷雾,弃下感性和野性,让理性消费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顺历史洪流可见,远古时期物物交换,当货币的本质藏在贝壳中潜滋暗长,我们才有了经济的概念;石器时代产生的农业和始于商周的手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孕育出商业经济;宋代生产力水平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打破坊市制度,当管理逐渐放松,纸币的前生交子才诞生于世间。可见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来之如此不易,跨越千年之久,穿梭世代之间。

持着理性之光,在了解到当今消费格局来之不易后,我们当守护这一方净土,维护我们的权益。你的消费权是否受到过侵犯,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当中意的语言路过耳畔,当形式主义令人眼前一亮,你是否会对这份“虚假诚信”而动容?在这个被热度席卷的时代,你是否会随波逐流,用“野性”去消费?

陈丹青曾说:“年轻人仍然所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的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把握好价值的尺度,要学会关注产品功效,避免仅局限于华丽的广告词和包装;更要关注产品的配方,把握好关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的态度有时处在微妙的动态平衡中,消费主义泛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真正需求的不是对奢侈的选择,不是导致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也不是在商家的手段中追求潮流。认真的生活从来都不会被消费主义束缚,真正的自由是保持对生活的合理控制,形成健康的消费心态。我们要如冰雪般透彻:物质的丰裕不与精神的幸福直接挂钩。又为何不去追寻精神层面的消费呢?

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要敢于发声,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在建立长效监管体制,政府在规范市场,企业在优化战略,在向好的趋势中,虽不妨有例外,但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够做的,不过是守住“理性”。

“标签盛行时,理性容易枯萎,思维陷入绝对时,真理即成谬误。”也正是如此,理性之声切不可缺,应当在一次次的探寻中,不论幻灭与重塑,也要坚定地走向真理。弃“野性”而择“理性”。

201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新消费我做主”为年主题,一是树立“消费者优先”的理念,倾听消费者声音,重视消费者诉求,满足消费者需要,赢得消费者对新消费的满意和认可;二是弘扬“诚信公平 法治”文化,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让消费者能做主愿消费的良好环境;三是引导科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消费、品质生活,呼唤维权自觉,提倡依法维权,让消费者主动做新消费的支持者。

省消费者协会负责人表示,开展“新消费我做主”年主题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倡导消费者优先,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消费者、关注消费者、呵护消费者、适应消费者的意识;搭建沟通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各行业倾听消费者声音、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有效途径;反映消费者呼声,主张消费者权益;研究消费新热点、新趋势、新领域,引导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有序发展以及创新消费纠纷调处渠道,丰富消费者投诉受理方式等。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工商系统和消费者协会将围绕“新消费我做主”年主题,在全社会营造主动聆听消费者意见、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满意的社会氛围;针对新消费领域的商品和服务开展比较试验,展示真正适应消费需求的优质品牌,提升消费信心。同时,强化消费领域监督,针对消费新热点、新领域、新问题,综合运用投诉、体察、评议等监督手段,推动重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绿色消费、品质生活为重点的消费教育引导,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序引导消费升级,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探索建立跨地区消费纠纷解决机制,针对消费市场国际化带来的维权新难题,推动搭建区域性消费纠纷合作平台,为消费者反映诉求主张权益提供便利,让消费者主动维权,敢消费、愿消费,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谢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高二(4)班的罗杉。很荣幸能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发言,我讲话的题目是《理性消费》。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是一句很流行的玩笑话,其中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体现了当今人们对物质的过分看重。校园里,生活中,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常常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所感受。关于中学生如何做到理性消费,政治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也许很多同学都可以熟练地背诵,但大家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呢?又是否将这些理论知识真正地付诸行动呢?在这里,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元旦节,大家是怎样庆祝的呢?我相信,很多同学的回答都会是:在买礼物和送礼物中度过。有些同学,甚至买了一百多张贺卡,上课写,下课写,上自习的时候还在写。这不仅浪费了金钱,还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当然,节日的祝福还是必要的,我们可以用精神上的祝福代替物质上的礼物,一个真诚的微笑,当面说一句节日快乐,都是很好的祝福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刮起了一阵浮夸风,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越来越注重形式上的东西,高调请客、豪华宴会、送礼等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更加重要的精神消费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多通过精神消费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

第二,你是不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不假思索地买下来?你是不是看到同学有的东西也跑去买?你是不是经常吵着父母给自己买iPhone,买名牌?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好,比如说流行感冒。”因此,消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不盲从,不攀比,不随大流、追风头,而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作为一名在校读书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呢?中学生的消费主要在日常饮食和书籍文具上。我们在饮食上不必要求太高,应该正常饮食,既健康又省钱。在书籍上面,我们可以买一些辅导书、科普书和文学书,在漫画、篮球杂志和小说上我们不应该过分消费。我们所说的适度消费,不仅仅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还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消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作为黄冈中学的学生,我们的消费行为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钱要用到正处,不可以随意挥霍,不可以胡乱消费。

在这里,我有一个小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消费情况列一个清单,每到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就检查检查自己的“帐本”,看看有哪些不必要的消费,长期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学会理性消费。理性消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大家听说过包玉刚吗?他是香港的“船王”,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有人会说,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呢?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不要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那么,大家是不是也应该向“船王”学习,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呢?

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少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千万不要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学会理性消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生活过得好一些。要过得好些,不是坏事。但过分的追求,不一定是好事。别人有的,我何必也要有呢?苏州人有句老话讲:“吃食看来方,穿衣看门面。”就是说你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量入而岀。生活必须的,缺少不了的,那怕借了钱也得买。不是必须的,你何必背这个债呢。现在有些人过分的追求享受、时尚。穿的、用的、戴的都要名牌,最好国际上有名气的,这样走出去才风光,才有面子。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都是这样生活的,延续几千年。会吃会用,超前消费,提倡奢侈品消费,不适应广大的民众,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即使我们有了经济实力,成了发达国家,也不应该这样做。一个国家中大多数民众都挥霍浪费,追求过分享受,这个国家还有民族自尊心吗?还能自强不息吗?外敌一旦入侵,还可能同仇敌忾而歼灭入侵之敌吗?小到一个家庭,你做了这个“奴”;那个“奴”,一天到晚为还贷在操心;怕银行加息;怕老板炒你的鱿鱼,只能低声下气干活,这种生活质量会好吗?更有甚者,有些人只图享乐,不劳而获,干起违法犯罪的勾当。严重影响社会治安,被绳之以法。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应该把钱化在刀口上。享受要有一个度,难得潇洒潇洒,也是一乐,也不能太辛苦了自己。一个成功的老板,他不会乱化钱,他只会把钱放在事业上再发展。只有那些靠坑、蒙、拐、骗不法奸商才会钱不当钱花。这些人挥金如土,炫耀标榜唯钱独尊,他们一方面在干伤天害理的勾当,一方面在求菩萨保佑。如真的有菩萨,菩萨会保佑他们吗?有慈悲心的人,他们不会乱花钱,他们会把一部分钱放到慈善事业上。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现在有些宣传很不着调,高消费不可倡导。要理性消费,勤俭节约。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万万不能丢,从童年起,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点滴节约,上学后老师也教育我们要节约,那时我们连铅笔头也不会丢掉,到文具店买一只铅笔套,把铅笔头套在铅笔套里还能书写。现提出要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实实在在做岀来的,不是唱出来的。现有些人钱赚得不多,用钱的手面却很大,左手刚领薪水,右手就花光。这种人现在称“月光族”,以前叫“倒头光”。不能提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总要有些积余,手中有了钱,遇事才不慌。我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早己过时了,是老土,是曲西,不懂享受生活。不过我的这种观点也代表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的观点。正确与否?我想今后会有定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