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红树林研究论文

2023-03-01 20: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红树林研究论文

1.建立海岸红树林湿地定位研究基地,揭示红树林的“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特性,为发展河口海湾大农业提供基础。2.建立红树林修复生态工程体系。3.建立九龙江口红树林种质基地。4.揭示红树林具有抵御全球变化、防灾减灾效益。首次发现红海榄等红树植物体有甲烷负通量作用。5.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揭示中国红树种群遗传特性。6.建立红树抗胁迫、胎生和陆海迁移进化新观点。7.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红树林宪章”制定,界定了中国真红树种类标准。8.参与编撰《中国植被》巨著,其中编撰了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区划和红树林三部分,并主编《福建植被》和参与编撰“福建综合农业区划”等。9.主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及其专著主编工作等。林鹏教授独立撰写和参加编写出版著作共1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多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与外单位合作),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共14项。主要论著1. 林鹏,1984,红树林,北京:海洋出版社,1-104。2. Lin, P.,1988,Mangrove vegetation,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1-74。3. 林鹏,1997,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380。4. Lin, P., 1999,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Beijing:New York:Science Press, 1-2715. 林鹏、傅勤,1995,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Lin,P.and Fu,Q, 2000,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Beijing; Berlin Heidelberg CHEP & Springer Verlag.7. 林鹏,1986,植物群落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90。8. .林鹏主编,1990,福建植被,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350。9. 林鹏,红树林研究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集(1990)、第二集(1993)、第三集(1999)、第四集(2000)。10. Lin P and Wang WQ, 2001, Changes in the leaf composition, leaf mass and leaf area during leaf senescence in three species of mangrove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6(3): 415-424。主要学术论著福建红树林区大型藻类的生态学研究福建红树林湿地鸟类区系研究海桑属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及其对潮间带生境的适应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对甲胺磷的降解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红树植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的交配系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的初步研究红树植物秋茄落叶分解碎屑的有效能研究九龙江口南岸秋茄种群缺绿突变率和自交率秋茄红树林蒸腾作用季节性变化的研究秋茄红树植物落叶分解的碎屑能量研究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利用mRNA 差别显示技术分离盐胁迫下红树植物白骨壤耐盐相关cDNA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红树植物秋茄和红海榄叶片元素含量及季节动态的比较研究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程的能量变化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木材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林鹏的个人资料

你问的是哪个林鹏啊?

林鹏,原名张德臣,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易县南管头村,1941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历任助理员记者、编辑、秘书处长等职。平生公余面读,手不释卷,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爱好哲学、史学、文学,晚年爱好书法篆刻。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山西省书协主席,现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著作有书法理论《丹崖书论》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

林鹏(Lin Peng.1931.12- 2007.5.12)

植物生态学家,男,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200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院士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

历任厦门大学助教(1955.8)、讲师(1962.11)、副教授(1981.4)、博士生导师(1986.6)、教授(1986.8);厦门大学生物系副主任(1984-1992)、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2-1992);国家教委理科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0-1995)副主任兼生态学教学指导组组长(1996-200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1995-1998)、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理事会第一.二届理事(1993-1999)、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福建生态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林鹏教授从事海岸湿地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他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领域系统的创造性成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跨入当前世界海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红树林的生态作用论文

1.红树林的生态作用主要是为生物提供生产繁衍的环境,红树林还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功能,使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减少,并能有效抵御风浪的袭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