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尤恩论文范文

2023-03-01 20: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尤恩论文范文

Abstract
Ian Mceuen is one of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ist, whose works by Western critics, but the domestic research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narrative features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narrative skil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ovel criticism in twentieth Centu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narrative featur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on Ian Mceue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representative analysis. Ian Mceuen's first novel "the cement garden" describes the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shock, since its birth has been controversial. "Child in time" combining the depiction of psychology and social reality, a turning point to a broader space to become later works. And "sin" as the first novel of the new century, won the Booker Prize nomination, an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orld was adapted into a successful Hollywood movie. The three novels are typical of Mceuen's superb narrative skill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works,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paper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significance embodie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text part, first introduces Mceuen and his works. Seco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specific narrative structure in the novels. Third analysis of the novel's narrative strategy. Fourth caus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narrative features embodied in Mceuen's three works are summariz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Keywords: narrative feature; narrative techniques; Bildungsroman; writing view

如何评价麦克尤恩? 暴力与死亡、黑暗与荒诞的审判者

端午节这天,本是想着要整理一下老麦的书,但还是忍不住将自己最喜欢的几个短篇重读了一遍,作为我这两年来最喜欢的作家,我想是得好好写一伊恩·麦克尤恩了。

相比麦克尤恩那些获奖的长篇名著,我更倾心于他早期的两部短篇小说集,不可否认的是《阿姆斯特丹》、《赎罪》、《追日》都很成功,但风格也一致,读起来甚至有点毛姆的感觉,读老麦还是得读符合他“恐怖尤恩”人设的短篇。

如何评价麦克尤恩呢?

他是一个自卑的卡夫卡,一个希区柯克状态的弗洛伊德。一个温柔颓丧又变态的托马斯曼。

为何如此评价?

我们看麦克尤恩早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就能够知道。

1、《先爱后礼》,老麦1975年发表的处女作(另有译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也是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此书一出就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并在1976年获得“毛姆奖”,甚至有欣赏者把他视为贝克特和卡夫卡的文学继承人,这本叙述“人性阴暗面”、“道德禁忌区”和“题材敏感带“的处女作就足以让大众看到麦克尤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麦克尤恩。

此书收录了8部短篇小说:《立体几何》、《家庭制造》、《夏日里的最后一天》、《舞台上的柯克尔》、《蝴蝶》、《与橱中人的对话》、《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化装》。

8个短篇分分别从青少年视角出发,讲述了8个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看上去其实还是蛮小清新的是不是?但其实这分别是8个关于杀妻、乱伦、死姐、群P、溺童、返童、兽交、异装的故事。8个阴暗变态的角色,8场隐晦幽闭的孤独,8次试探迂回的折磨。

最喜欢三篇:《立体几何》、《家庭制造》、《与橱中人的对话》

《立体几何》也是此书的开篇:1875年在梅尔顿·莫布雷举办的‘异趣珍宝’拍卖会上,我的曾祖父在他的朋友M陪同下,拍得了尼科尔斯船长的阳具,这位船长1873年死于妈贩巷监狱。它被盛在一樽十二英寸高的玻璃瓶里,按我曾祖父当晚日记中所技术,‘保存精美’不露声色却又磅礴震撼的开场,逼得你一定会想去探究,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膝盖要献给《家庭制造》,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乱伦而又变态的故事竟能逗得我发笑呢!将青少年的欲望、谎言、欺骗、诱奸,在老麦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幽默忍不住让人把玩的故事。而在这个关于童贞、乱伦和自渎的故事中,老麦还未到30岁的老麦也将人生的真相从一个青少年的自述中道了出来。

“他们砍呀挖呀推呀包啊查啊,为别人的利润呻吟和流汗;笑话他们为了肯定自己,把一生的低眉折腰看成是美德;笑话他们为没错过这地狱中的每一天而奖励自己。”

“我被抛入这场迷你生活秀,这乏味的、日复一日的、沉闷庸碌的生活,我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们的可怕而琐碎的生活,康妮如此渴望模仿的生活。”

《与橱中人的对话》就更不用说了,一个畸零者的悲剧,一个18岁才开口说话的老婴儿惨淡的一生,一个被母亲圈养却又被母亲抛弃、被社会遗弃的悲剧人生。正如他所说,在他18岁的时候,他不知道生活还有其他样子,他不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被母亲抛弃后,他被迫学会生活,被迫在社会底层艰辛闯荡,被迫学会反击,而最后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回到一岁时的快乐时光,回到母亲的子宫内。

这和今年开播的美剧《恶行》的案例很像,《恶行》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女主从小被母亲圈养在家里,从未与其他任何人有过深入接触,还被迫装成病患换得社会救济,最后只能谋杀母亲以换得完整的自由。

很多人会认为老麦的题材太过黑暗和变态,令人难以接受,但是这也许就是世界另一角落真实发生的故事呢?只是这些畸零者未被社会所发现,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老麦只是在揭露这一真相而已。

2、再说到老麦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床笫之间》,也是我读的第一本麦克尤恩的书,入坑作。相比《先爱后礼》,这本书更加大胆、更加尖锐、阴郁和绝望,更能够看到老麦的野心勃勃,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本书是他为了惊世骇俗所写的,相比之下,《先爱后礼》更像是一本练习作了。

此书收录了7个短篇:《色情作品》、《一只豢养猿猴的沉思》、《两断片:199-年3月》、《临死前的高潮》、《床笫之间》、《来回》、《心理之城》。与《先爱后礼》不同的是,这本书里的故事使用了诸多超现实的元素,却将其天衣无缝的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前者侧重于去叙述一个故事,而后者更侧重于角色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由此导致的结果中。

几乎篇篇都和精神心理的折腾有关,欲望、羞耻、不安、焦虑、乱伦、谵妄、绝望、混乱、受虐、报复、虐待、阉割的恐惧,都被老麦一一描述出来了,最难得的是,读完他们,会深刻的感觉到自己深处一个逼仄、潮湿、阴暗、孤僻的环境里,主人公的那种难以言状却又幻灭幻空的孤寂感扑面而来,随着大脑涌入全身血液,令你再也无法动弹。

最喜欢的两篇:《一个豢养猿猴的沉思》、《临死前的高潮》

这两篇的题材也许真的只有麦克尤恩的脑袋才能想得出来。

《一个豢养猿猴的沉思》叙述者不是人,而是一只猿猴,而又有谁会这样以猿猴的视角来写故事?两岁的猿猴作为一名过气女作家的宠物,在升级成为了‘男朋友’之后,猿猴就以丈夫开始自居,两人快活了十天后,女作家感情开始转淡,注意力也转移到想通过写新作而东山再起,女作家很苦闷,而猿猴却更为失落,甚至还想通过离家出走吸引女作家的注意,然而这一切都无法回到当初。

这篇小说除了“人兽恋”的线索外,更为深邃的是其中包含的对当代文学的反讽,猿猴熟悉时下的文学样式,不时还有真知灼见,比如“好的短篇小说臭名昭著的难写,也许比长篇还难。平庸的故事遍地皆是。”这篇小说不是写关于“性”,相反,老麦是在写关于“创造性”。

《临死前的高潮》更是让人拍案叫好,爱上橱窗里假人模特的富商,并给假人模特起名叫海伦,将她买回家并过上快乐的二人世界,最后却因为富商怀疑海伦和司机有染,冷战3个星期后强奸了海伦并杀死了她。这篇语言特别漂亮,行云流水,如梦似幻。

“我今天见到她,明天又可能见不到,又一天可能会见到两次。浑然不觉中,有时见到有时见不到的状态成为我生活中的某种要素,接着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它又从要素变成生活的全部。今天我能见到她吗?我的时时刻刻都能得到补偿吗?她会看到我吗?她会始终记得我吗?我们将来会走到一起……我有勇气去接近她吗?勇气!我的几百万现在什么用?如今我那因为三次婚姻的蹂躏而变得成熟的智慧又有什么用?我爱她……我想拥有她。拥有她似乎只有买到她。”

再次读起来仍旧是觉得酣畅淋漓,富商的心理变化也在一层一层的揭开,果然是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啊!

两部短篇小说集相比,有人更喜欢《先爱后礼》,有人更喜欢《床笫之间》,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素材,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麦克尤恩。

《床笫之间》更为阴郁和绝望,也很能感受到老麦想通过这部小说一战成名的想法。《先爱后礼》主人公都是青少年,有一双天真之眼,那些黑暗、恐怖、暴力和荒诞的世界,经由叙事角度所隐含的叙事伦理的作用,也还是有微弱的光芒,难得的安慰,深处的温柔以及混沌未开的纯真。而《床笫之间》的主人公多为成年人,欲望丛生,满腹心事,肉身疲软,无力沟通。他们甚至不再希望得到的,而是谓叹已经或即将失去的。这样一个荒原般的世界,即便有床笫之间的撩拨来对抗,也还是少了一分青春的葱茏绿色。

约翰·伦纳德(John Leonard)说过:“麦克尤恩的脑袋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值得一访,但要长住我可不干。那里漆黑一片,弥漫着乙醚的气味。弗洛伊德吊在房梁的钩子上,床脚箱里装满骷髅,蝎子遍地横行,蝙蝠四处乱撞。所有的性交均以失败告终…”。

所言不差,大部分人看到麦克尤恩的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性,而且是‘变态的性’、‘不能实现的性’、‘没有得到满足的性’,性的悲剧永远多于性的喜剧,乌漆麻黑到令人绝望。重要的是,卫道士们的回避之事、典雅作家的遮掩之事、通俗作家的煽情之事、普罗大众的好奇之事、在麦克尤恩异常沉着的笔下,简单、镇定、直接而精确,它们就在那里,它们就是那样,就像医生作解剖一样,可能引起旁观者的震惊,但不会勾起读者的欲望。

不同于其他大家简单坦白的描述,麦克尤恩对于变态对于性的描述是浅尝辄止的,他甚至不会给读者留下一丝遐想的空间,他只会让人漂浮在这个阴湿的空间里,跟着主人公一起去探索这个地方到底有多黑暗,到底有多不堪,到底有多让人难以忍受。

人们叫他“恐怖尤恩”,并不是妖夜幽魂的心理恐怖,不是惊声尖叫的感官恐怖,是揭开石头,发现下面有虫子,并发现虫子在活泼着蠕动着,那种形而下无法转换为形而上的,生命的恐怖。

而这种恐怖,在他日后的长篇中,我再也没有看到了。

倒是有一点是麦克尤恩一直没有遗弃的一点,他笔下的人物永远是变态的、黑暗的、荒诞的、异于常人的边缘群体。这也是我这几年来最为关注的人群,就和老麦的描述手法一样,即使他脏乱不堪,即使他阴冷晦暗,即使他血腥暴力,但这其中仍有一丝舍利子的光亮吸引着你不断向他靠近,你会想知道,到底是有多骇人听闻,才会有这无尽黑暗与点滴光明的对抗。

在写过那么多的边缘人物,在探究过那么多种异样的人生后,我觉得麦克尤恩是非常担待得起暴力与死亡、黑暗与荒诞的审判者这个名号的。因为他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经历才算是黑暗与荒诞,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被推上风口浪尖。

从乱伦、谋杀的青少年,到爱上假人的富商,再到亲眼见证母亲谋杀父亲的腹中婴儿,麦克尤恩一直在探索,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种思想的可能,正常的思想都是平庸的,而异于常人的思想才值得落在他的笔下。

在麦克尤恩的笔下窥见万千世界,这觉得是个值得你去把玩的事情。

我们眼中捕捉的画面,无非都是我们的繁殖行为;

我们脑中窥见的世界,无非都是社会的推移变迁。

(部分句子选自豆瓣书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写什么方向的论文?

我觉得你老师给你的建议挺符合实际的,能够发挥你所长啊,《红楼梦》研究的人多吧,越多人关注研究他,那就更能说明其的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啊,不知道你所说的作者是谁?所以没法给你明确的回答,但是我建议你从人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