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汉论文题目

2023-03-01 1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汉论文题目

必备的语文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文姬
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乐府三绝:《木兰词》《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 释 道
27.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清 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电》《雨》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 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
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舜
22.三教九流:
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农
23.三山五岳:
三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
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 / 古文 小篆 汉隶 (三种字体书写)
语文常识(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
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太平广记》 《文苑英华》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初学记》 《白氏六帖》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 (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 木棉花 水仙花 土牛花
19.八门:
(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巾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郑燮 罗聘 黄慎 李方膺 高翔 金农 李鱓 汪士慎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农 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 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看钱奴》《西厢记》《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语文常识(四)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耒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9.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30.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倩女离魂》《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
31.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作诗 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语文常识(五)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 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 仁 义 礼 智 信
11.五常(五伦):君 臣 父 子 兄 弟 夫 妇 朋 友
12.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 (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五帝:黄帝 颛顼 喾帝 唐尧 虞舜
22.五毒:蛇蝎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 花蕾 茴香子
30.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耒 陈师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 // 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 // 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 (六种境界)
46.六合:天 地(上下)东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写什么方向或者题目

哈,西语同仁~~我也马上要写论文啦!

1.有关西班牙语言的研究(语音、词汇、词缀、语法等)
2.有关西语国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等
3.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专题研究
4.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之间的比较
5.有关西语国家文学的研究(流派、作家、作品等)
6.中国与西语国家之间文学的比较
7.西汉、汗西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8.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

这个挺全面的
不过个人建议选择2,3或5,其他的题目学术性比较强而且涉及比较文化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写起来之后会有点难以真正下手,作为本科论文还是挑好下手的,体现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就好。另外找一个合适的导师也很重要哦!

请大家帮忙找几篇历史小论文 题目:3: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体中,选一

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请教:西汉时期的经典政论文都有哪些?著名的大家又有哪些呢?

政论文 当属汉初的陆贾 新语一书 得刘邦赏识 然后就是贾谊的新书 很好 有道理 文采也好 在汉武帝时期 发生一场大辩论 恒宽编为盐铁论

急求一篇关于汉书的论文

试论《汉书》的文学个性

潘定武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摘要: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
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
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
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关键词:历史散文;《汉书》;文学个性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08)02-0004-03

作者简介:潘定武(1967-),男,安徽舒城人,讲师,博士,黄山学院文学院。

《汉书》作为《史记》之后又一部杰出的史著,在史
学上的创新之功和文化上的巨大意义有目共睹。自先秦
两汉历史散文的进程观之,《汉书》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
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对《汉书》的文学评价在当代
总体显得低调,文学研究目前仍基本局限于少数名篇,整
体性架构相对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汉书》的文学成
就尤其是文学个性认识不足。

从《春秋》到《史记》,历史散文多不同程度地显示
了各自的文学个性,有着各自不可抹煞的文学价值,《史
记》尤具有无法重复性。因而,恰如诗歌在唐代取得极盛
而宋诗不得不另辟蹊径一样,《汉书》只有以其不同于

《史记》的面目出现方才有其独立的文学与审美价值。人
们对宋诗的认识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之后,以新的眼光
的审视与评判,终于肯定其艺术上虽稍逊于唐诗而仍可
与唐诗双峰并峙。同样可以相信,当我们以不同于鉴赏

《史记》的眼光来品评《汉书》时,也会看到《史》、《汉》
在历史散文上的双峰并峙。对《汉书》独特的文学个性,
下面试从六个方面予以概述。

一、结构于严整中见通达
因草创所致,加之司马迁本人多浪漫情怀,《史记》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08)
收稿日期:2007-03-05-4

结构虽宏伟而史体时有疏漏。班固经过精心调理,使《汉

书》的形式更加整齐,体制更加严密。当然,这也正是《汉

书》被人批评为谨固以至板滞的原因。其实,《汉书》的整

体结构是严整有度而又通达圆融。

《汉书》以高祖创汉始,以王莽覆汉终,且《高祖纪》

和《王莽传》无疑正是班固最为着力的两篇。《高帝纪》
写得严正雍穆,最能体现天汉气象;《王莽传》则“为全书
中第一巨篇,亦为全书中第一变体”[1](《汉书评议》,P258),其体例
集本纪与列传为一身,结构宏大而脉络清晰,传末结以
“天下悉归汉”一语一锤定音,不但为一传总结,而且也
使全书首尾圆融。通观全书,结构上整饬有度而又不乏通
达变化。就单篇来看,《王莽传》洋洋四万言,而以“以诈
立心”贯串始终,分言之,又以“外交英俊”、“内事诸
父”、“匿情求名”三方面写其“诈”;—自欺

以“欺人——
欺人—
———自欺”一脉承之,全文结构收放自如。《汉书》
中,如《王莽传》一样结构既谨严明晰而又曲折有致者并
不少见。《东方朔传》曾被刘知几批评为“委琐烦碎,不类
诸篇”[2](卷
16《杂说上》),然东方朔实为西汉“滑稽之雄”,班固
此文也别具风韵。传中所叙诸事,无不理正而语谐,作者
将东方朔左右圣主、吞吐古今的滑稽才能置于武帝政治

的大背景中多方刻画,无疑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而绝无

委琐烦碎之嫌。通篇结构行文奇正相生,堪称《汉书》人

物传记之别调。

二、叙事于平实中生姿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更具有严谨笃实的个性,创作上

追求一种稳重平实的风格。《汉书》叙事追求的是一种典

正无华的风格,无论写人述事,都不以铺张扬厉、跌宕雄

肆见长,然而,班固的文学才华仍能充分地表现于创作之

中,与《史记》相比,《汉书》叙事虽总体平实而仍不乏多

姿多彩。

《张禹传》只是闲闲道来,但因精选材料,善用白描

对比,无限意蕴寓于平淡之中。尤其是张禹分别接待彭

宣、戴崇及为幼子求官二节,前一节寥寥数语就典型地刻

画出一个官场两面人的形象,而补缀以“及两人闻知,各

自得也”,意味更加深长。后一节写张禹趁成帝前来问病

之机为其幼子求官,仅“禹数视其小子”一语,就将其身

居高位而心底龌龊的实质揭露无疑。《孙宝传》则善于在

复杂矛盾中刻画人物,特别是写侯文一段,于极复杂的人

情关系之中,将孙宝、侯文、杜稚季均刻画得有声有色。

三、写人于细微处见风神

《汉书》重点描写人物在百人以上,其中多数个性较

为鲜明,不少已成为典型的人物形象。班固同样注意以代

表性的事件、在复杂矛盾中表现人物个性,然与《史记》

相比,《汉书》叙事不但风格平实,而且更善于叙写琐碎

之事,往往捕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事。《汉书》细腻的笔

触往往直达人物的灵魂深处,具有传神入画之功。

《孔光传》写有人向孔光探问宫中树木如何,而孔光

竟以他语答之。表现孔光守法不泄,可谓即小见大,平中

见奇。《霍光传》写霍光为人,仅写其日常行止,见之以细

微之事,且只有“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数字,然而,

霍光的端正不苟已有充分表现;又写霍光谒见宣帝,仅以
“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一语,就尽现宣帝对霍光
的畏忌之深,也为霍氏家族的诛夷作了暗伏。《王莽传》
写王莽成名前的曲己邀誉,也是通过其妻布衣迎客这件
小事来展现的。尤为精彩的是《外戚传》叙写史皇孙王夫
人外家母女相失复相得之经过,将琐琐小事叙述得历历
如画,而小人物命运之凄惨与作者无言的感慨也就蕴含

其中。

四、语言之亦雅亦俗

对《汉书》语言工雅精练的特点,古人颇多称道,如
刘知几赞其“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2](卷
1《六家》);刘熙载则
许其“尔雅深厚”
[3](《文概》,P15)。现当代以来,多数学者则评
价较低,甚至完全否定其语言成就。或认为
“《汉书》喜用
古字,崇尚藻饰,倾于排偶,文辞艰深”
[4](P162),或称“在语

言上,《汉书》也不如《史记》自然流利,骈化和雕琢的辞

句很多,风格陷于平板沉滞”
[5](P162)。

诚然,《汉书》语言不及《史记》口语化,但绝非一味

雕琢与追求雅化。受时代风气和作者个性影响的《汉

书》,风格严谨醇厚,写人叙事往往以白描见长,语言尔雅

而不艰深,句式多整散结合,且大量引用俗语民谚等口语

材料,以增加其语言的生动风趣性,整体上可谓雅俗兼

得,而很少有板滞之嫌。

五、情感之内敛而丰富

班固在作史时也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以至矛盾的心
态的,由于政治的高压和班固自身个性的醇谨,形成了
《汉书》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除了个别篇章,如《王莽

传》情感表露直接鲜明外,总体而言,显得相对平和内敛,

与《史记》的激烈外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论者因此批评

班固在著史时不甚动情,甚至贬《汉书》为历史的帐单,

这无疑是极为片面的观点。在《汉书》之中,班固内敛而

丰富的情感可谓充溢各篇,几乎表现于每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身上。

对于苏武,班固怀有极大的崇扬心情,但《苏武传》

中,除末尾论赞引孔子“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

以害仁”之语以直接赞颂外,其余均是通过对苏武自身言

行的刻写和与卫律、张胜、李陵等的对比中表现人物并将

丰富的情感寓于其中的。通读《苏武传》,使我们不但感

受到苏武人格的伟大,而且也感受到作者对爱国主义精

神的颂扬以及班固自身的爱国思想。而与苏武形成对照

的李陵,班固对其抱则有相当复杂的感情,《李陵传》中,

作者既通过客观的叙述,将李陵与匈奴之战的险恶环境

以及李陵抗敌的壮烈生动展现出来,又对其兵败而未能

杀身成仁表示了极大的遗憾,然而,无论是作者对李陵的

同情,还是对他的批判,在传记中都没有直接的流露,只

是《汉书》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丝毫也不影响我们

对其丰富含义的理解。

六、娴雅蕴藉的美学风格

与雄肆豪放的《史记》相比,《汉书》的美学风格则

是娴雅蕴藉,同时在典重之中又不乏灵动之美。

《汉书》典重含蓄的特点是与时代风气以及班固严

谨的作史态度密切相关的,东汉前期士风儒雅厚重,影响

到文风也以醇厚相尚。作为严肃的史家,班固更是本着切

于世用的原则,努力客观地展示西汉一代兴衰成败的历

史画卷,以垂鉴当世。《汉书》对《史记》文字的改造尽管

受到种种批评,但从史学角度观之,不能不说要较《史

记》更加严谨。其语言较《史记》为雅洁,其情感较《史

记》为含蓄,特有一种文质彬彬之美。如果说《史记》以夺

人的气势胜,《汉书》则以沉稳的风度胜。

-5

《汉书》在典则之中不时散发出灵动的韵味,自臻其

特殊的妙境。林纾曾评论
“《汉书》叙事,较《史记》稍见

繁细,然其风趣之妙,悉本天然”,又称
“《汉书》中之情

韵,虽偶然涉笔,亦断非他史所及”
[6](《应知八则》),并非虚誉。

无可否认,《史记》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而令后世历

史散文难以追模,更无法超越,就总体文学成就而言,《汉

书》实逊于《史记》。然而,《汉书》独到的文学价值不在

对《史记》的模仿与步趋,而在体现时代(下转第
14页)

(上接第
5页)与个性特色的创新。文学发展与时代风气

实不可分,时运交移,文学风貌也会随之而变。对于“一代

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人们往往只对其作宏观方面的理

解,其实,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看,也应当如此。如以汉代

文学为例,西汉后期文学不同于西汉前期,东汉晚期文学
也不同于东汉早期。评判不同时期的文学,应当有历史、
辨证的眼光,而不便揆之以简单划一的标准。就总体风貌
观,《史记》如浪漫热情之少年,《汉书》如成熟有味之中
年;《史记》如挥毫泼墨之写意,《汉书》如精雕细刻之工
笔。《史记》如龙门黄河,恣肆腾跃,束缚不住;《汉书》如
石雕卧虎,内敛沉静,活力深藏。二书可谓各逞其能,各具
特色,各臻其妙,相对于《史记》的纵横疏宕与浪漫奔放,
《汉书》最突出的文学个性则是典雅雍容、平整精密,同
时又不乏多样的风格。内敛而不滞重,沉静而有活力,谨

严之法度凸现,感情之波澜深藏,《汉书》可以当之。而

《汉书》文学成就的取得是在东汉经术与谶纬笼罩的氛
围之中,在严格的法度制约之下,较之《史记》,更加难能
可贵。历来虽注意到《史》、《汉》创作背景及马、班个人
等因素的不同,却又往往无视《汉书》历史散文的独立
性,这无疑是研究《汉书》文学的最大误区。撇开这一误
区的干扰,我们就会看到《汉书》之中自有一片独具特色
的文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

[1]李景星
.四史评议
[M].长沙:岳麓书社,
1986.
[2]刘知几
.浦起龙通释
.史通通释
[M].上海:上海书店,
1988.
[3]刘熙载
.艺概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4]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级集体
.中国文学史
[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
1958.
[5]吉林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史稿
[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
1961.
[6]林纾.春觉斋论文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审稿:江文贵;责编:曹小云
]

-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