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非常想要了解关于西南财经大学EMBA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因为只有符合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的论文,才能能够算的上是一片优秀的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EMBA论文格式规定
书写论文的时候,不能够随随便便的选择论文用纸,西南财经大学EMBA毕业论文是由明确的纸张要求的。16K纸为论文书写的标准用纸,一般的硕士博士论文要求所用的纸张一般为16K纸张,其实西南财经大学EMBA的答辩论文在纸张方面的要求是一样的,同样是16k的答辩用纸就可以。
在论文的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论文的字体段落的格式要求,西南财经大学EMBA论文格式中关于字体、段落的要求内容如下。小四号宋体一般是论文写作的首选字体,因为小四号宋体的大小适中,字体简单易辨,在16开纸中字数恰到好处,因此西南财经大学规定论文的用字为五号宋体。在页眉部分,页眉内容需要居中排列,论文每页的页边距取上边距2.8cm,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均为2.5cm;由于论文涉及到装订,一般规定装订线为0.5cm:页眉为1.6cm;页脚为1.5cm。最基本的字间距和行间距的设置,对于小四号宋体来说,需要用标准的字间距。
当论文写好之后,就需要将论文进行排版打印。西南财经大学EMBA排版打印的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社会评价情况。注意将论文进行双面复印。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西南财经大学EMBA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仅供西南财经大学EMBA学员写作的基本参考,希望学员在最后的论文答辩环节,能够以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
论文写作,是每位就读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学员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但是很多学员可能会在论文写作阶段不知道如何入手。那么,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如何写论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论文的写作角度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多注意。撰写论文,在职研究生首先要确定选题,然后与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之后再进行大体框架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中,在职研究生要撰写论文的标题、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论文撰写的可行性论证报考、主要的论文参考文献资料等等内容。
第二在确定写作角度之后考生要搜集资料是文章美容更加充实。撰写论文,在职研究生需要广泛阅读与所选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积累足够的素材后,才能撰写论文的正文部分。在职研究生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导师进行交流,然后修改指导老师指出的问题。论文写作,尤其是在职研究生的论文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内容,所以考生要多进行素材的积累。
第三论文的基本要求、格式规范考生要严格检查。指导老师同意自己的论文整体效果之后,在职研究生要按照学校的论文格式要求,调整论文格式。之后在职研究生将所有论文相关材料上交给指导老师后,等待学校的安排,参加论文答辩即可。对于格式的要求考生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论文。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如何写论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我发给你一篇.
财政与金融论文
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摘要:根据中国政府加入WTO 时的承诺,我国在去年内已经取消人民币业务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对外资银行提供国民待遇,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如何形成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关键字:银行;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银行中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为对外贸易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使我国近些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迅速提高,贸易对GDP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郑重承诺,通往成功的道路仍然必须要经历许多的商业风险、法规障碍及文化挑战。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并非只是一个单一的市场,而是由许多类型、规模及地理位置各异的银行组合而成。我们在华的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已具有现代银行业的雏形,但外国投资者仍须遵循四条原则,以跨过危险抓住机遇。
二、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尚待改进之处
虽然我国银行业目前尚在不断完善中,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为此银行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实现利润方式的减少,使风险更为集中,反而不利于银行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中资银行不具备先进灵活性。因为缺乏自主经营的优势,中资银行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并且,由于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的不足和呆帐核销自主性的缺乏,我国银行对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极为缺乏。
2、贸易融资对象不合理,银行信贷水平低。近年来新增贷款量在不断增大,但银行主要融资于大型商贸企业,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或资信核实的困难,银行很少为其提供大规模贷款,由此使部分中小企业获得授信无法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贸易额度大时仍略显紧缺。商业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贸易活动,成为贸易信贷的润滑剂,但现在各银行的贸易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速度。在我国,应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注重发展保理之类的新型业务。
3、银行创新力度小。要拓宽中资银行的业务领域,就应积极鼓励银行业的创新。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几点原因阻碍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其一,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思路的差距。以避险为主要目的,我国采取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银行在贸易领域的创新。其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成为其它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阻力。其三,金融创新是以金融工具为实现手段的,虽然我国目前注重金融电子化的推广和应用,但此过程中出现的客户资料的安全性保管问题还有待解决。另外,海外联行网点少也成为制约创新的一大因素。国际结算往往通过总行代理,环节多,速度慢,由此使资金在途时间长,加大了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三、提高中资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使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对我国银行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中资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以提高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1、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转换。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次上市表明国家决心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国际市场,让市场引导银行改制,最终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市募资使银行资本实力雄厚,防范风险能力增强,管理经验的引进也起到推动改革进程的作用。改制后的银行具备充足的资本金和一流的管理团队,可为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进程。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须一改以往层层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应以精简为原则,按照经济区域及业务发展需要决定机构的设立和撤并。对业务量小,亏损面大的分支机构,应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
(3)加大复合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极度缺乏既通晓国际贸易又擅长银行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保持原有人才优势,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现有复合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从而适应新形势下银行领域的国际贸易业务。
2、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监控。事实证明,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是保障资产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其是我国在发展对外贸中小企业的贷款时,基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提高内控有效性,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
3、创新业务领域。要加快国际业务的创新步伐,更好地发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作用,一是要打开业务市场:首先,扩大银行国内市场的的服务范围;其二,开拓发展国外市场;其三,争取三资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业务,开辟国内国际外资客户业务市场。二是业务品种的创新。在稳步增加国际贸易结算额的同时,根据贸易形式的转变和客户的需要,推出如银保、保理等业务新品种,利用资源共享优势打开产品市场销路,提高其知名度。
四、促进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商业银行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切实消除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歧视,政府应该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受信门槛,保证其顺利获得生产所需资金;其次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商业银行现存的不良资产,可通过适当注资或拍卖转让来降低不良资产率;最后要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不合理干预,使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问题。
(二)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参与企业的改制和重组
发挥地方商业银行与地方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银企关系的优势,积极协助企业搞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具体的改制、重组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债权处理意见,对改制、重组后债权债务已落实的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可按信贷原则予以优先解决。同时要以资产重组为切人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
首先要调整信贷结构,丰富信贷业务品种,扩大企业贷款选择范围,积极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流程和担保手续,为企业“二次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其次要加强优质服务,如开办信用卡、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推选个人支票、异地通汇等结算方式,从而更加方便广大企业的存、取、汇、兑业务。
面对着中国的入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仍然非常显著,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更应正确的把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加强自身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更长远的时间内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乔治 H 汉普尔,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西南财大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黄亚钧、吴富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扬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5] 彼德,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美国:McGraw Hill,2003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