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褐土的研究论文

2023-03-01 18: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褐土的研究论文

铁铝土过去曾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由于都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半淋溶土该土纲是在半湿润至班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的土壤系列,但因其所处的热量条件各不相同,各自的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 黑土 灰色森林土(灰黑土) [编辑]钙层土是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系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黑钙土 栗钙土 栗褐土 黑垆土 棕钙土 灰钙土 [编辑]漠土又称荒漠土,是漠境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我国漠境地区面积很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少,漠土的基本特点是:地表多石砾,具有多孔状的漠境结皮;有机质含量低,碳酸钙含量高,而且表聚性强;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化染色的红棕色紧实层,以及土体浅薄等。 灰漠土 灰棕漠土 棕漠土 [编辑]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低、层次分化不明显的幼年性土壤,其性状受母质岩性的深刻影响。 紫色土 石灰(岩)土 火山灰土 磷质石灰土 黄绵土和红粘土 风沙土和龟裂土 新积土、粗骨土和石质土 [编辑]半水成土和水成土半水成土:河流一级阶地上,底土产生潴育化,地表长有草甸植形成潮土。 草甸土 潮土 砂礓黑土 灌淤土 黑土 白浆土 水成土:山前交接洼地可、河间洼地、以及地下水露头处。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生长水生及喜湿植被,形成沼泽土。 [编辑]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前者含有过多的易溶性盐,后者土壤胶体吸附有显著数量的交换性钠,均能对作物产生危害。 盐土 碱土

杜振宇的发表论文

Zhen-Yu Du, Qing-Hua Wang, Shang-Jun Xing, Fang-Chun Liu, Bing-Yao Ma,Hai-Lin Ma, De-Xi Liu. Fine roo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hizospheresoil properties in a mixed stand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and Fraxinus velutinain a saline soil. Silva Fennica 2013, 47(3): article id 970.Du Zhen-Yu, Wang Qing-Hua, Liu Fang-Chun, Ma Hai-Lin, Ma Bing-Yao and S. S. Malhi. Movement of Phosphorus in a Calcareous Soil as Affected by Humic Acid. Pedosphere 2013, 23(2): 229–235.Z.Y. Du, S.J. Xing, B.Y. Ma, F.C. Liu, H.L. Ma, Q.H. Wang. Effects ofroot pruning on the growth and rhizosphere soil characteristics ofshort-rotation closed-canopy poplar. Forest Systems, 2012, 21(2): 236-246.Zhenyu Du, Jianmin Zhou, Huoyan Wang, et al. Soil pH Changes from Fertilizer Site as Affected by Application ofMonocalcium Phosphate and Potassium Chloride.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and Plant Analysis, 2010, 41(15): 1779-1788Zhenyu Du, Jianmin Zhou,Huoyan Wang, et al. Potassium M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an Acid Soil asAffected by Phosphoru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6, 70: 2057-2064Z.Y. Du, J.M. Zhou. A simple procedure to study the movement of fertilizer P in soil microsites. Agrochimica, 2005, 49(3-4): 112-117.Du Zhen-Yu, Zhou Jian-Min,Wang Huo-Yan, 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on m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orus in an acid soil. Pedosphere, 2005,15(4): 424-431.杜振宇,马海林,马丙尧,等. 滨海盐碱地混交林效应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 144-149杜振宇,杨守军,马丙尧,等. 山东沾化冬枣园土壤的钾素特征研究. 中国果树,2015,(1):21-25.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等. 盐胁迫下冬枣幼苗对土壤施钾的响应. 土壤,2015,47(1):68-73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等. 滨海盐碱地人工刺槐绒毛白蜡混交林的根系分布与细根生长. 林业科学,2014,50(3):10-15董海凤,杜振宇,刘春生,等. 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刺槐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3):55-60 (通讯作者)杜振宇, 马丙尧, 刘方春, 等. 滨海盐碱地人工刺槐白蜡混交林的根际土壤特性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6):1-5董海凤,杜振宇(通讯作者),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 黄河三角洲人工林地土壤的水盐动态变化. 水土保持学报,2013,27(5):48-53吴俊杰,刘方春,马丙尧,刘桂民,杜振宇(通讯作者). 滨海盐碱地白蜡的施肥效应.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57-60杜振宇,王清华,周健民,等. 磷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转化. 土壤学报,2012,49(4):725-730.  杜振宇,王清华,刘方春,等. 腐殖酸物质对磷在褐土中迁移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2):14-17,50.杜振宇,邢尚军,杨守军,等. 断根措施对杨树和冬枣生长的调控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2):5-8.杜振宇,王清华,刘方春,等. 腐殖酸对钾在褐土中迁移与转化的影响.土壤,2012,44(5):822-826.杜振宇,周健民,王火焰,等. 氮钾肥对磷在红壤肥际微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2010,47(3):497-502杜振宇,周健民,王火焰,等. 钾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与转化.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2):89-92杜振宇,周健民,王火焰,等. NH4+对K+在土壤肥际微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2007,44(3):492-498杜振宇,邢尚军,宋玉民,等. 山东省高速公路主要绿化树木叶片硫、铅含量分析. 生态环境,2007,16(6):1608-1611杜振宇,邢尚军,宋玉民,等. 山东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铅污染及绿化带的防护作用.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175-179杜振宇,邢尚军,宋玉民,等. 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研究. 生态环境,2007,16(1):31-35杜振宇,周健民. 钾在红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土壤学报, 2005,41(6):154-158.杜振宇,周健民. 磷在红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转化. 水土保持学报. 2005.19(3):1-4杜振宇,周健民,段增强,等. 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 土壤, 2004,36(6): 609-614.杜振宇,史衍玺,王清华. 施硒对茄子吸收转化硒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0(3):298-301.杜振宇,史衍玺,王清华. 蔬菜对硒的吸收及适宜补硒食用量. 生态环境, 2004,13(2): 230-231, 267杜振宇,史衍玺,王清华. 土壤施硒对萝卜吸收转化硒及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04,36(1): 56-60.

张俊民的人物经历

1987年离休,继续工作十余年。从事土壤地理研究工作逾半个世纪。脚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曾多次获得院和省部级表彰、奖励。建国初期在江西进行土壤调查研究,并参加中国第一个红壤试验基地——甘家山红壤试验场的筹建工作。1954~1957年作为土壤专业领队人,参加粤桂滇等省区橡胶宜林地综合考察,为“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项研究成果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1958年后长期在淮河流域进行土壤考察,并以砂姜黑土综合治理开发为研究重点。在黄淮海平原农业试点工作中成绩突出,1988年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奖励。早在1991年便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主编及合着共10余部,学术论文100余篇。重要学术著作(含合着)有《安徽淮北平原土壤》、《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土壤》、《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砂姜黑土综合治理研究》、《中国土壤地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 分类 实践》、《江苏省志 土壤志》等。重要学术论文有《山东省棕壤形成的特点》、《论土壤的地带性和土壤分类——以棕壤和褐土为例》、《论砂姜黑土的生产潜力和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分析》、《中国淋溶土参比研究》等。重要科普著作有《土壤知识》和《中国的土壤》。前者发行50万册以上,后者1996年获中宣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离休干部和江苏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所写的《国盛家兴》一文,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教兴国党旗红”征文奖。重要的回忆录有《我的道路》、《离休十年随想》、《在望城岗的日子——为纪念毕业于正大50周年而作》、《从事土壤科普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等。享受国务院颂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离休,但继续工作十余年。199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离休干部和江苏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2年尚有《江苏省志 土壤志》专著出版,并荣获特等奖。业余爱好文学,经常写写诗词,为绿野诗社、南京诗词学会和世界汉诗学会会员。近数年在《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作品精选》、《中华诗词大全》、《世界汉诗名家作品精选》、《中国传统诗词大赛金榜集》、《南京诗词》等诗词书刊及中正大学校友会江西、湖北《校友通讯》上发表诗词近200首,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授予“当代优秀诗人”和“21世纪实力派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生活与哲理: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只有出好成果,才能出好人才。对待工作勤奋,对待朋友真诚,对待逆境乐观,对待荣誉谦虚,对待生活简朴,对待事业进取。他的信念:国家的强盛,家庭的兴旺,都当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爱国宣言: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祖国的土壤科学事业。他认为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处顺境的时候不能骄傲,在处逆境的时候不能灰心。他做到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2005年被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的脊梁 名人风采录》。

褐土的利用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因褐土中除潮褐土地处平原区以此一般多为丘陵与高平地,土壤侵蚀是普遍现象。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水利灌溉是提高褐土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二)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由于水源的限制,大面积发展灌溉是有限的。因此应当普遍地、大面积地发展旱作农业,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如水平梯田、径流农业)与系统的土壤耕作(如少耕、覆盖、轮作)等。因褐土区降水一般均在600mm左右,稍稍增加以保墒培肥为中心的土壤旱作的耕作措施,将是发展褐土区的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三)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首先要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因为褐土区的温暖而干旱的时期长,土壤有机质分解决,保证一定的有机肥源(其中包括轮作在内)是保证土壤肥力构重要基础。其次是合理施用磷肥,因为褐上的活性铁及CaCO3均容易促使磷的固结,形成铁质和钙质的以及闭态磷而使磷肥固结失效。因此应加强过磷酸钙的施用技术的研究。第三,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因为褐土大多有石灰反应,它往往减弱Zn、Mo、Mn、Fe等等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淋溶褐土及沙性土壤中B、Cu的含量较低。因此,要充分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应用。(四)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如淋溶褐土上的板栗、烟草;潮褐土上的玉米、小麦;其它如苹果、谷子、棉花等都是褐土的优势作物,一些相应的名优特产都是在这些相应上宜的土壤上生产出来的。因此,应当困地制宜地发展。由于水分条件的限制,不必勉强强调发展小麦。(五)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改变褐土区生产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状况,为褐土区的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棕壤与褐土是分布于我国暖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自然景观分别是湿润森林与干旱森林。这两种土壤在土壤形成、剖面形态与地理分布方面的关系是:1.都有粘化过程,这是暖温带土壤风化与形成的特点,正如寒温带湿润森林条件下的灰化过程一样,这种粘化也可称之为硅铁铝化,但是棕壤以淋移粘化(也可称之为机械淋移粘化)为主,而褐土则淋移粘化和残积粘化均有之,但多以后者为主。两者在粘化层的层位、厚度及粘化层的色泽方面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成土条件紧密相关。2.CaCO3的淋溶与淀积方面:这也与降水量有关。褐土与棕壤的区别就在CaCO3的积聚上,但这决不能忽视母质因素,特别是在两者的相邻的亚类过渡关系方面,往往是在碳酸盐母质上发育为褐土,而在非碳酸盐母质则发育为棕壤,两者往往是镶嵌分布。这两种土壤都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农业历史悠久,但土壤侵蚀较为普遍,合理保护这些土壤,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是发挥这些土壤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地中海气候区的褐土是怎样形成的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植被下,经过粘化过程和钙积过程发育而成的土壤,具有粘化B层的土壤。剖面中某部位有CaCO3积聚,中性或微酸性,属半淋溶土.总面积2515.85hm2

褐土分布于北纬34~40°,东经103~122°之间,即北起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东抵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西至晋东南和陕西关中盆地,南抵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地下潜水位在3m以下,母质各种各样,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仍以黄土状物质为主。年平均气温10~14℃ 降水量500~800mm,蒸发量1500~2000m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其自然植被以辽东栋、洋槐、柏树等为代表的干旱明亮森林以及酸枣、荆条、茅草为代表的灌木草原,目前是我国北方的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的主要产区,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关于褐土的现代研究起始于1936年美国土壤学家J·梭颇在山东的土壤考察,首先提出为山东棕壤,以有别于欧洲的棕壤。1955年苏联土壤学家B·A·柯夫达与и.п.格拉西莫夫,相继来中国北方及关中地区进行土壤考察,确定其相似于地中海区的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景观下的褐土,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及相关条件下的大量研究,确定我国褐土属于半淋溶土纲下的一个土类,它主要部分相似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半干润淋溶土(Ustalf),部分相似于淡色始成土(Ochrept),同样,其主要亚类相似于联合国分类中的中性淋溶土(Eutric Luvisd),部分相似于艳色雏形土( Eutric Cambisol)。

褐土(山东济南)
二、褐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状与诊断特征
(一)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残落物均以干燥的落叶而疏松地覆于地表,以机械磨擦破碎和好气分解为主,所以积累的土壤腐殖质少,腐殖质类型主要为胡敏酸,第二是残落物中含CaO量丰富,如残落物中的CaO含量一般可高达20~50g/kg ,仅次于硅( 100 ~200g/kg ),所以生物归还率可高达75% ~250% ,保证了土壤风化中钙的部分淋溶补偿,甚至产生了部分表层复钙现象。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CaO随含有CO2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在这风化阶段的元素迁移特点是CaO、MgO大于SiO2和R2O3的迁移。但由于半干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是降水量小,另一方面是干旱季节较长,土体中带有Ca(HCO3)2水流的分压CO2势到一定深度即行减弱而产生CaCO3的沉淀。这种淀积深度,也就是其淋溶深度,一般与其降水量成正比。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残积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矿物中的铁在当地水热条件下,于土体内进行铁元素的水解与氧化,形成部分游离氧化铁(有无定型与微品型),所以全体颜色发红,也可称之为红化作用,这也是所谓“艳色”( chromic)的原因。但是其总体含铁量不产生变异;残积粘化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土壤原生矿物水化与脱钾的初步风化阶段,形成了大量的水化云母等次生矿物。而且也有进一步风化而形成的蛭石等。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然而,在一个剖面中两者常常同时混合存在,而且从理论上讲残积粘化往往层位稍高,淋溶粘化可能层位稍低。但是两者常常也是混同的。
(二)剖面形态
从以上所述的土壤形成过程中即可了解其所产生的剖面形态。
A层:一般厚度20~25cm,或者更厚一些,暗棕色(10YR4/ 4~4/ 6),腐殖质含量10 ~30k/kg 。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粒状到细核状结构,疏松,植物或作物根系较多,向下逐渐过渡。
B层:即心土层。厚度50~80Cm左右,颜色棕揭,即所谓艳色的粘化层( 7.5YR4/6-5YR4/4)。一般中壤—重壤,核状结构,较紧实,结构体外间或有胶膜,明显程度因亚类而异,在Bt展中有时有假菌丝状的石灰淀积,因此有可能将Bt层分为几个亚层。
C层:根据母质类型而有较大的变异,如黄土状母质则疏松而深厚;如为石灰岩、沙岩等残积风化物质,则往往有石灰质残积;如为花岗岩等残积风化物质,则往往为微酸性;如在平原区,为其堆积物母质,而且有一定地下水位影响而产生潴育化过程,并有小的铁锰软质结核及锈斑等。
(三)基本形状与诊断特征
1、剖面构型:如上所述,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Bt-Ck或A-Bt-C等。
2、饱和度、pH值及CaCO3:一般全剖面的盐基饱和度>80%,pH值为7.0~8.2左右,根据不同亚类特征,CaCO3其出现于不同层次,如图4-6所示。
3、机械组成分析:褐土剖面的机械组成一般为轻壤—中壤,但粘化层则多为中壤—重攘,其<0.001mm的粘粒所示Bt/A≥1.2,高者可达1.5,由矿物粘粒所决定的交换量一般为40~50cmol/kg。
4、矿物分析:由于矿物风化处于初级阶段,其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和水云母层钾离子释放而形成的蛭石(含量20%~70%)为主,蒙脱石次之(10%~50%),少量的高岭石出现,则可能为母质的残留性状。由于这种矿物组成,所以粘粒的SiO2/R2O3一般为2.5~3.0。铁的游离度较高,Fed/Fet可达20%。其中淋溶褐土高于普通褐土与石灰性褐土(<18%)。
粘土矿物的光学鉴定,其胶膜的粘粒有光学定向特性,说明有淋溶淀积粘化因素,因而根据显微镜片研究,在少量的大孔隙中的石灰质成分有再结晶的大颗粒方解石,但A层的石灰质多为泥质石灰混合物。
5、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状况:一般耕种的褐土,0~20cm的有机质为10~20g/kg左右,非耕种的自然土壤可达30g/kg以上,特别是淋溶褐土与潮褐土等亚类是如此。石灰性褐土与受侵蚀的褐土的有机质含量均较低。
与土壤肥力相关的是土壤养分情况:据《河北土壤志》介绍,褐土的含量为0.7~1.3g/kg,碱解氮60~100mg/kg,供氮能力属中等水平;磷的有效形态低,一般水溶性磷10mg/kg左右,但无效形态的铝—磷和铁—磷居高,而石灰性褐土的钙—磷居高。这也比较符合其土壤化学地理规律。在有效钾元素方面,褐土均在100mg/kg以上,所以钾比较丰富。至于微量元素,则与土壤的pH值和母质关系较大。
6、土壤物理形状及水分物理特性:一般说,它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大,一般表层容重为1.3g/cm3左右,低层为1.4~1.6g/ cm3,沙性质地则稍大于此数,粘性质地则稍小于此数。褐土,作为一个土壤类型的剖面构型中无特殊的障碍层次,个别的石灰性褐土有石灰淀积层,一般不影响水分物理特性。
三、褐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土类以下的亚类划分主要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所表现的程度和有关附加过程的影响而在剖面构型上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变化而进行划分。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普通)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具体可参考图4-7。

(一)普通褐土
它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相当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弱发育半干润淋溶土,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艳色雏形土和艳色淋溶土,剖面中的Bt层有CaCO3新生体出现,即所谓A-Btk-C剖面构型,其它可参考以上所述的典型的剖面形态及其诊断特征。
(二)淋溶褐土
其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没有CaCO3出现,或在C层有少量石灰残余,形成A-Bt-Ck剖面构型。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的弱度发育半干润淋溶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正常淋溶土。
1、淋溶褐土的区域分布模式:在褐土土类中淋溶褐土分布区一般是降水量偏高之处(如>650mm),所以,土壤中矿物风化的脱钙作用比较快;另一是母质因素,即是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非碳酸母质和弱碳酸盐母质,如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物及Q3老黄土等,往往易于发育为淋溶褐土甚至棕壤。因而在与棕壤过渡区形成一种相嵌分布模式。
2、淋溶褐土的粘化层特征:淋溶褐土的粘化层具有一定的淋移粘化特征,所以与褐土的其它亚类相比往往是粘化层的层位较低,而且粘化层的厚度较大,特别是在黄土母质上,其粘化层的厚度可达1m以上,并有粘粒胶膜出现,即使是在岩石风化残片的下方也可看到胶膜出现,这是其它亚类所少见的。这种剖面粘化曲线特征可参考图4-8。在北京地区,这种粘化层的表现与Q3的黄土层位有关,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古土壤过程。
3、风化淋溶系数:它一般反映了矿物风化情况,因为在风化过程中往往随着SiO2与CaO的淋失,而使SiO2/Al2O3与土壤风化淋溶系数的ba值逐渐减少。
(三)石灰性褐土
它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的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分类的石灰性雏形土。与上述两个亚类相比,石灰性褐土的特点是:
1、CaCO3在全剖面均有分布,而且在Bt层有一定的积聚,这一点也是它与栗褐土的区别之一,如果剖面中有石化石灰淀积层,那将是古土壤过程的遗迹。
2、粘化现象较弱,例如粘化层颜色的鲜艳程度,粘化层的核状结构等与普通褐土相比均较弱,但是粘化层与A、C层相比均有一定的分异。
3、表层腐殖质含量较弱,但含量>10g/kg。
4、pH值近弱碱性,一般在7.8~8.5左右。
(四)潮褐土
其主要特征同于普通褐土,只是处于平原地区,雨季期间有可能短期使地下水位抬高到3m以上,或者土体下层短时间的水分饱和,因而在底土中具有潴育化现象,相似于美国土壤分类的潮湿饱和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潜育始成土。其主要特征:
1、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一般<20g/kg。
2、粘化层表现较弱,特别是成土时间短,或土壤母质较轻者均表现如此,但Bt/A≥1.2。
3、C层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锈纹、锈斑(7.5YR)与暗色的铁锰斑点或软质的小的(0.2~0.5cm左右)铁锰结合。有时在底土层(如1m以下),有由古土壤水文过程而遗留下的沙姜结核。
(五)塿土

塿土(陕西杨陵)
即在普通褐土表层以上形成一个人工堆垫的表层;它是人为长期旱耕熟化,施入土粪或富含有机质的农家肥料而形成的诊断层,厚度≥50cm,具有双层耕种熟化层段,即在现耕层和梨底层之下具有埋藏的老耕作层,0~2cm的堆垫表层的速效磷<100g/kg。
现代耕作层及其人工堆垫表层以下的土壤剖面同于普通褐土,该土壤较大面积的分布于我国古老农业区的关中平原,其它古老农业区也有点状分布,也称堆垫褐土,它是我国特有的褐土类型。

塿土上种植的小麦(渭河阶地头道塬)
(六)燥褐土
分布于川西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上游,海拔1000~2600m的山地土壤垂直带结构,平均气温在12~15℃,但冬季比较温暖,在0℃以上,年降水量400~600mm,自然植被为狼牙刺、仙人掌、高山栎,相似于亚热带干旱森林景观,土壤表层为淡色腐殖质表层,B层有一定粘化,呈黄棕色(7.5YR4/4);Bt/A>1.2,全剖面石灰质反应强烈,PH为7.0~8.0,,栽培植物为石榴、枣、花椒、苹果等,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钙质暗红色夏旱淋溶土(Calcic Rhodoxeralfs),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艳色淋溶土( Chromiac Luvisol)。
(七)褐土性土
于褐土区,由于种种原因,为粘化B层发育不明显的土壤,即A-(Bt)-C剖面特征。面积最大的亚类.
四、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1、它与棕壤的区别:棕壤为暖温带湿润森林下的淋溶士,因此,在剖面形态方面,棕壤的淋溶粘化明显。粘化的层次出现的层位稍低,层次厚度较大,粘粒系数Bt/A>1.4,SiO2/R2O3一股<2.5左右,pH值近酸性,即6.0~6.5左右,且剖面中无CaCO3积聚,这也是淋溶褐土与棕壤的主要区别。此外,在过渡地带的同一地区内,土壤剖面中的CaCO3的有无往往与母质关系较大,如钙质母质者多发育为褐土;反之,则发育为棕壤,所以往往在过渡地带形成褐土与棕壤的相嵌分布。
2、它与黄棕壤、黄褐土的区别:黄棕壤和黄褐土属于北亚热带淋溶土,淋溶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富铝化过程,一般SiO2/R2O3<2.l,所以褐土与黄棕壤,黄褐土的边界定义比较清楚。
3、它与栗褐土的区别:粟褐土属钙成土纲,全剖面为钙所饱和,CaCO3含量一般为50~150g/kg ,pH值为8.0左右,所以脱钙粘化过程不明显,粘化比值<1.2,这是石灰性褐土与栗褐土的分类边界。
五.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上的柿、枣与小麦间种(山东济南)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
因褐土中除潮褐土地处平原区以此一般多为丘陵与高平地,土壤侵蚀是普遍现象。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水利灌溉是提高褐土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
由于水源的限制,大面积发展灌溉是有限的。因此应当普遍地、大面积地发展旱作农业,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如水平梯田、径流农业)与系统的土壤耕作(如少耕、覆盖、轮作)等。因褐土区降水一般均在600mm左右,稍稍增加以保墒培肥为中心的土壤旱作的耕作措施,将是发展褐土区的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首先要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因为褐土区的温暖而干旱的时期长,土壤有机质分解决,保证一定的有机肥源(其中包括轮作在内)是保证土壤肥力构重要基础。
其次是合理施用磷肥,因为褐上的活性铁及CaCO3均容易促使磷的固结,形成铁质和钙质的以及闭态磷而使磷肥固结失效。因此应加强过磷酸钙的施用技术的研究。
第三,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因为褐土大多有石灰反应,它往往减弱Zn、Mo、Mn、Fe等等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淋溶褐土及沙性土壤中B、Cu的含量较低。因此,要充分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应用。
(四)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
如淋溶褐土上的板栗、烟草;潮褐土上的玉米、小麦;其它如苹果、谷子、棉花等都是褐土的优势作物,一些相应的名优特产都是在这些相应上宜的土壤上生产出来的。因此,应当困地制宜地发展。由于水分条件的限制,不必勉强强调发展小麦。
(五)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改变褐土区生产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状况,为褐土区的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本章小结
棕壤与褐土是分布于我国暖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自然景观分别是湿润森林与干旱森林。这两种土壤在土壤形成、剖面形态与地理分布方面的关系是:
1.都有粘化过程,这是暖温带土壤风化与形成的特点,正如寒温带湿润森林条件下的灰化过程一样,这种粘化也可称之为硅铁铝化,但是棕壤以淋移粘化(也可称之为机械淋移粘化)为主,而褐土则淋移粘化和残积粘化均有之,但多以后者为主。两者在粘化层的层位、厚度及粘化层的色泽方面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成土条件紧密相关。
2.CaCO3的淋溶与淀积方面:这也与降水量有关。褐土与棕壤的区别就在CaCO3的积聚上,但这决不能忽视母质因素,特别是在两者的相邻的亚类过渡关系方面,往往是在碳酸盐母质上发育为褐土,而在非碳酸盐母质则发育为棕壤,两者往往是镶嵌分布。
这两种土壤都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农业历史悠久,但土壤侵蚀较为普遍,合理保护这些土壤,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是发挥这些土壤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温带季风气候---棕壤、褐土(主要是这个气候)
地中海气候---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壤、褐土
温带海洋气候---棕壤、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黄壤、砖红壤、棕壤、褐土、水稻土
归纳一下就是温带湿润地区.代表地面植被是温带湿润阔叶林.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判断出温带地区土壤种类由湿度的高低分别是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地面植被主要是森林草原,发育的是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而半干旱地区发育的是温带荒漠土与温带草原栗钙土.
判断某岛屿是否分布棕壤可以从纬度,湿润度,地面植被.这几方面来判断
至于成因,呵呵.这个复杂多了去了,我就不解释了(其实也未必解释得清楚,呵呵),主要从,气候冷热,水分多少与地表植被三方面构成~就这么多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