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外交学院论文格式

2023-03-01 16: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外交学院论文格式

院系专业

学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和9个本科专业。[2]

英语系

本科:英语、翻译

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硕士(MTI)

博士点:国际政治语言学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本科:外交学

硕士点: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

博士点:外交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政治

外语系

本科: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日语)

国际经济学院

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硕士点:世界经济

博士点: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法系

本科:法学

硕士点:国际法学

博士点:外交法

基础教学部

硕士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

国际关系研究所

博士点:国际关系(国家级重点学科)

研究生部

研究生教学工作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拥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法学、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经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含英、法、日三个语种)、英语语言文学等8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国际关系、外交学2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为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点。[5]

国家重点学科:外交学、国际关系。

北京市市级重点学科:政治学、英语语言文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外交学院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66.0%,讲师占32.5%。此外,外交学院还聘请了几十位该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各相关学科著名专家任兼职教授,并长年聘有30多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6]

教学建设

学校秉承“小学校、大视野、优人才”的办学理念。 首先,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学校坚持以外交为主导,开设的各项本科课程都具有鲜明的对外特

外交学院校领导参加活动的照片(5张)

色。其次,学校重视外语的教学,外语专业的外语课程达到1700课时以上。对非外语专业来说,外语课程也占到1300课时以上。在教学方式上,学校一直坚持“小班授课”教学模式,所有班级的人数均稳定在20人左右。第三,学校经常邀请一些高级外交官以及各国政要到学校进行授课、讲座,另外在校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参与国际高端会议活动,如APEC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等;同时外交学院每年还会定期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些学科竞赛,如模拟联合国大会、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模拟 新闻发言人大赛、模拟法庭等。

合作交流

外交学院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埃及、古巴、墨西哥、蒙古等国家的几十所大学或基金会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互派学者、留学生。学院每年参加国际外交学院院长会议,探讨学术问题,交流信息和办学经验。每年有不少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知名学者、政治家、外交家和驻华大使来学院参观、访问或发表演说,如卡特、基辛格、加利、金大中等等。学院举办了多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东盟等地区国家中青年外交官培训班,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学术研究编辑

科研平台

科研处

规划与发展办公室

国际关系研究所

亚洲研究所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英语系

外语系(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国际经济学院

国际法系

基础部

美国研究中心

欧洲研究中心

国际安全研究中心

俄罗斯研究中心

美国社会文化中心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翻译研究中心

联合国研究中心

争议解决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中心

亚太研究中心[7]

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

东方外交中心

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中东研究中心

非洲研究中心

金砖国家研究中心

拉美研究中心

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

人权法研究中心

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

政党外交研究中心

世界政治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

学术期刊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创办于1984年,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70/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3386

《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

外交学院年度“科学周”活动征文选录,开本:大32开,国内标准刊号(ISBN):9787501239108

校园文化编辑

校训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外交学院的校训,是周恩来总理给中国外交人员提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每一个进入外交学院的学子,就要按这16个字要求,能够在国家重要的、敏感的各种岗位上经受住考验,以国家利益为重,熟练掌握我国对外政策,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家出力。“外交学院”四个字,也是周恩来所题写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名字。[8]

办学方针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2]

校园环境编辑

学院拥有两个校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展览路校

外交学院新校区(7张)

区和位于昌平的沙河新校区。(从2012年9月份起,2011级、2012级本科生集体搬入新校区,今后入学的本科新生也将入住新校区;大四本科生,二学位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仍留住展览路校区)

老校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西二、西三环路之间。距天安门约7公里。附近有北京展览馆、梅兰芳大剧院、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校园环境幽雅,生活、交通便利。校内设有电教中心、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国际经贸模拟实验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传输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学院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藏书丰富。另外,学院有包括穆斯林餐厅在内的四个餐厅;医务室可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同时,学院拥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援助中心、证券研究会、篮球社、演讲社等各类学生社团,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模拟联合国、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深受学生

外交学院新校区景色(9张)

喜爱,并在国内、国际相关赛事中都有一定影响。

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33亩,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8亿人民币,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周边高校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四所高校。

王立的书籍

1、《先秦散文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5月出版 2、《逻辑语法修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修辞部分) 3、《反义词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3月出版 4、《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0年8月出版(参编) 5、《“左传”“战国策”外交辞令对比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论文: 1、 析《展喜犒师》一文的外交辞令——《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2期 2、谈形声字特点及组成——《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1期 3、谈《说文解字》中的“读若” ——《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2期 4、谈“六书”——《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2期 5、“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评析《国语》中“勾践灭吴”篇 ——2001年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 6、《“郑伯克段于鄢”赏析》——《语文学刊》2004年1期 7、《“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编纂札记》——《语文学刊》2004年4期 8、《吟诵“诗经”在春秋战国外交活动中的作用》 ——《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3期 9、《新版“辞源”部分词条释疑》——《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4期 10、《春秋、战国策外交辞令之不同》——《语文学刊》2005年4期 。

想知道报考外交学院的条件

(一)学术型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
1.法律硕士(非法学),简称“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毕业生不得报考)。
2.法律硕士(法学),简称“法律硕士(法学)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毕业生方可报考)。
3.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
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单独考试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4、5各项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四)推荐免试
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