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铁冶金论文题目

2023-03-01 15: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铁冶金论文题目

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在为写铁道工程学论文而烦恼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吧,仅供参考!

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关节式分相过电压技术重点探析

2、铁道工程建设项目部管理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之道

3、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

4、铁道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网格灵敏度与可视化研究

5、浅谈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分析

6、铁道信号施工及配合施工关键环节卡控

7、浅析铁道信号微机监测应用问题及故障处理

8、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9、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铁道车辆节能技术的研发

11、浅淡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应用的重要性

12、关于铁道结算中心发展对策若干思考

13、一种基于MRPC的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补偿装置

14、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故障测距研究综述

1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常见事故与解决对策研究

16、浅谈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铁道信号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18、铁道车辆轴承润滑脂的润滑寿命与维修技术

19、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研究与开发

20、工学结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1、一种无辅助变压器的电气化铁道磁势平衡型混合补偿系统

22、铁道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

23、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停电报警器的开发与应用

24、铁道车辆扭转载荷和扭转刚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标准的分析研究

25、铁道车辆转向架摇动台悬挂系统横向刚度研究

26、铁道车辆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7、浅谈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与优化策略

28、电气化铁道区段信号设备电磁兼容性分析

29、浅析铁道信号要点施工管理技术

30、浅析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31、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在铁道电气化中的应用

32、高速铁道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

33、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电力变压器研究

34、铁道行业低应变检测规程修改意见探讨

35、铁道客车照明系统新型LED灯管的设计

36、铁道工程施工类中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37、电气化铁道节能技术探讨

38、铁道车辆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9、基于实践教学为重心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涵建设

4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研究与改造研究

41、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张力测试探讨

42、铁道信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43、联锁设备故障在铁道信号检测维修中的重要性

44、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及混电的处理

45、一种采用LC耦合的电气化铁道功率调节系统

46、基于ZigBee技术的铁道智能防溜终端设计与研发

47、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构想

48、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49、探究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50、电气化铁道专业配电线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51、基于岗位需求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52、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影响

53、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54、铁道货车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疲劳性能的研究

55、一种新的铁道车辆滚振试验台曲线通过试验方法

56、铁道车辆减振器漏油故障与内部特性分析

57、模糊综合评判在铁道技术监督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58、铁道牵引网中AT供电方式的应用解析

59、提高铁道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研究

60、铁道车辆辅助安装座随机振动疲劳评估

61、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和混电的分析及处理

62、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在铁路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63、谈谈如何加强铁道结算中心的稽核监督

64、铁道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65、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铁道路基探测中的应用

66、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

67、基于ADAMS的铁道车辆脱轨后动态行为研究

68、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69、铁道客车乘客模型仿真与舒适度分析

70、地下铁道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析比较

71、铁道机车车辆人才需求分析

72、铁道信号仿真模拟演练培训系统

73、铁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4、计算机网站技术在铁道网络的应用探讨

75、高速铁道车辆用齿轮装置的'技术动向

76、探讨地下铁道工程防水技术

77、论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78、试析铁道交通改扩建工程档案管理

79、铁道空调客车电气安全的防范对策

80、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

81、受横风作用的铁道车辆动态性能分析模型及其验证

82、铁道车辆低速通过曲线时的钢轨打磨与爬轨关系的研究

83、高速铁道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最新技术动向

84、高职铁道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图设计

85、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可拓变型设计方法研究

86、铁道动车运行平稳性分析

87、信息化教学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中的应用

88、浅谈铁道工务线路的维修与养护

89、浅谈铁道信号系统安全发展

90、材料对铁道车辆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影响

91、铁道车辆侧墙板块的焊接技术

92、交流电气化铁道的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整改措施

93、铁道车辆布线检测技术研究

94、铁道车辆制动机自然制动故障及解决思路研究

95、一种铁道接触网故障行波提取及定位方法

96、一种新型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补偿

97、校企合作构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98、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99、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综述

100、中职铁道信号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浅探

101、电气化铁道线路改道中的接触网施工

102、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03、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

104、改进基层铁道信号计量工作探讨

速求 冶金技术专业关于钢铁、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钢铁炉料为钢铁企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而钢铁炉料采购面临的是一个动荡起伏、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供应链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炉料市场状况,从四个方面对建立适应炉料市场变化的采购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炉料采购过程控制的研究,提出了采购活动八个过程,并按采购过程设置采购管理机构,实行分段管理的采购管理机制,以确保采购过程的高效、透明、约束。 通过对炉料供应商评价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供应商分类分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量化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分类分级评价方法,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和培育核心供应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炉料采购定价管理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炉料采购的两种定价方式,并着重对竞争性采购定价方式中所应用的五种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寻求公开透明、决策灵活、规范受控的价格形成体系。 通过对采购手段及采购策略的研究,提出了用电子商务手段来改进采购方式,提出了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采购供应基地,确保资源稳定、安全的获得。
  英文摘要: The supply of the furnace charg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iron and steel companies, but the unstable and complicated market environment exists while purchasing furnace charg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furnace charge upon the theory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actical work, and elaborates the practical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urchasing the furnace charge to adapt the changing market from four resp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controlling the p...
  目录:摘要 5-6
  Abstract 6
  致谢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4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钢铁炉料采购过程管理概述 12
  1.3 论文结构安排 12-14
  第二章 钢铁炉料采购市场状况分析 14-18
  2.1 炉料市场状况 14-16
  2.1.1 铁矿石资源状况分析 14
  2.1.2 铁合金资源状况分析 14-15
  2.1.3 废钢资源状况分析 15
  2.1.4 煤炭、焦炭资源状况分析 15-16
  2.2 炉料运输条件的分析 16-18
  第三章 炉料采购过程控制管理 18-26
  3.1 炉料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8
  3.2 炉料采购管理机制 18-22
  3.2.1 线性管理机制 19-20
  3.2.2 分段管理机制 20
  3.2.3 两种管理机制的比较 20-21
  3.2.4 实行分段管理机制的优点 21-22
  3.3 分段管理机制 22-24
  3.4 马钢炉料采购过程控制管理的做法 24-26
  第四章 供应商评价管理 26-34
  4.1 钢铁企业开展供应商评价管理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26-27
  4.2 钢铁企业开展炉料供应商评价管理的必要性 27
  4.3 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 27-29
  4.4 供应商评价管理方法 29-32
  4.4.1 评价管理组织机构 29
  4.4.2 供应商评价指标权重 29-31
  4.4.3 评价标准及评分方法 31
  4.4.4 评价实施 31-32
  4.4.5 评价周期 32
  4.5 实施供应商评价管理效果 32-33
  4.6 马钢炉料供应商评价管理的做法 33-34
  第五章 炉料采购定价管理 34-41
  5.1 炉料采购定价管理的必要性 34-35
  5.2 炉料采购定价方式 35-36
  5.2.1 战略性采购定价方式 35
  5.2.2 竞争性采购定价方式 35-36
  5.3 竞争性采购定价方式的应用 36-39
  5.3.1 常用的炉料采购定价方式 36-38
  5.3.2 炉料采购定价过程的若干问题 38-39
  5.4 炉料采购定价管理机制的落实与保障措施 39-40
  5.5 马钢炉料采购定价管理的做法 40-41
  第六章 炉料采购策略及采购手段的研究 41-46
  6.1 采购策略 41-43
  6.1.1 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1-43
  6.1.2 建立采购供应基地 43
  6.2 通过电子商务改进采购手段 43-46
  6.2.1 钢铁企业网上采购发展过程 44
  6.2.2 传统招标采购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44-45
  6.2.3 实施电子商务手段的作用 45-46
  第七章 结束语 46-48
  参考文献 48-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9-50

求冶金专业毕业论文

镁法海绵钛爬壁钛生成量的初探
沈俊宇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 563004)
摘要:在海绵钛的还原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上部器壁会生成大量环状的爬壁钛,一炉产品爬壁钛的生成量少则500 kg左右,多则达800至1000 kg,爬壁钛不仅产品取出困难,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其质量较差,经济损失大。本文分析了海绵钛爬壁钛的形成机理及生产过程中爬壁钛增多的原因,提出了还原中后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以缓解反应剧烈程度和控制反应液面高度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防止形成新的活性中心,是生产过程中减少爬壁钛生成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海绵钛 爬壁钛 生成量 加料速度 反应液面高度
A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the Titanium on Wall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Sponge Producing by Magnesium Process
Junyu,Shen
(Zunyi Titanium CO.LTD.Guizhou 563004)
Abstract:A quantity of annular titanium will be produced on upper walls of reactors during the reduction and distillation。The production per batch is from 500kg to 800 or 1,000kg. It is difficult for operators to take products out ,and also influences the quality .Therefore ,the titanium on walls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labor intensity ,but also causes a big lo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itanium on wall and reasons why its production increases.Also,in order to ease the strong reaction,make the liquid level in reaction waves no more than 1’’and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new active centers ,the paper introduces a main method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titanium on walls,that is to retrict the max.feed speed in mid or late period of reduction and distillation.
Keywords:titanium sponge the titanium on walls production feed speed liquid level in reaction
1 前言
在海绵钛的还原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上部器壁会生成大量环状的爬壁钛,如图1所示。爬壁钛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第一,由于目前使用双法兰反应器,反应器上部热损失较大(上部有三圈水套,反应器约300 mm高度在加热炉外),上部爬壁钛中的氯化镁很难被蒸发出去,使爬壁钛中含有较高的杂质元素氯,剥取产品时会看到反应器口部(爬壁钛的最上部)粘有大量的镁和氯化镁。第二,海绵钛还原、蒸馏反应器为铁制反应器,由于爬壁钛在反应器器壁上粘附较强,加之双法兰反应器上部热损失大,为保证反应器上部温度,蒸馏期间加热炉1#、2#加热电阻丝送电频率高且时间长,致使爬壁钛普遍有发亮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杂质元素铁含量较高。第三,爬壁钛在反应器上部空间极易被泄漏进的空气污染,使产品中杂质元素氮、氧含量较高。由表1可看出,产品分析爬壁钛质量级别基本上在3—5级(极少部分在2级以上),同时,也有少部分因杂质元素过高成为等外品。一炉产品爬壁钛的生成量少则500kg左右,多则达800至1000 kg,经济损失较大。另外,爬壁钛过多也给产品取出带来困难,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为了减少爬壁钛生成量,降低损失,我们进行了控制液面高度及调整料速试验。
表1 2007年下半年爬壁钛质量统计表
分析批数(批) 2级品批数(批) 3~5级品批数(批) 等外品批数(批) 2级品影响因素 3~5级品、等外品影响因素
75 12 51 12 HB、Fe、Cl、O、N HB、Fe、Cl

2 爬壁钛形成机理
镁还原TiCl4主要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在还原反应刚开始时,加入的TiCl4大部分气化,发生气相TiCl4—气相Mg或气相TiCl4—液相Mg反应,同时也有一部分TiCl4液体未来得及气化,进入液镁中,发生液相TiCl4—液相Mg间的反应。还原刚开始在反应器铁壁和熔镁表面夹角处上,一旦有钛晶粒出现后,裸露在熔镁面上方的钛晶体尖峰或棱角便成为活性中心。[1] 镁还原TiCl4主要在此活性中心上进行。液镁靠表面张力沿铁壁和钛晶体毛细孔上爬,被吸附在活性中心上,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最初的海绵钛颗粒。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海绵钛颗粒依赖其与反应器壁的粘附力和熔体浮力的支持沿反应器壁在熔体表面逐渐长大,并浮在熔体表面。随着生成的海绵钛块增厚、增大,加之排放氯化镁,失去熔体浮力支持的海绵钛块体大部份就会沉落在熔体底部,这样在反应器器壁上,将有环状海绵钛粘附在其上,其实,这部分也是最初的爬壁钛。另外,在还原反应初期,液镁有很大的蒸发表面,而空间压力较低,故镁具有很大的蒸发速度。还原反应中期,反应温度较高和对反应器底部加热时,也会有部分镁蒸发。镁蒸气挥发后,冷凝在反应器器壁和大盖底部,与气相TiCl4反应也会生成部份爬壁钛。海绵钛块沉落熔体底部后,熔体表面会重新暴露出液镁的自由面,还原反应将恢复到较大的速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在熔体表面会重新生成海绵钛桥,通过排放氯化镁,钛桥被破坏,海绵钛块靠自重下沉,又为下一层海绵钛生长创造条件,爬壁钛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还原反应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直至镁的利用达到65%—75%之后。
3 生产中爬壁钛增多原因分析
3.1中后期加料速度
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特别是进入中期后,加料速度逐渐增加,反应进行的非常剧烈,熔体表面反应区中心部最高温度可达1200℃以上,而镁的沸点仅1105℃,此时镁处于沸腾状态。加之目前还原操作料速按玻璃转子流量计实际刻度与自动加料系统对照进行加料,因玻璃转子流量计出厂时是用水标定,当被测介质改为TiCl4时,其修正系数,经计算应为1.13。当玻璃转子刻度显示最大加料量为150 kg /0.5h,实际料速已达160~170 kg /0.5h。这样更加剧了反应的剧烈程度,沸腾的液镁将不断吸附在最初反应器壁上已形成的少量环状爬壁钛上,通过钛晶体毛细孔上爬,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新爬壁钛,使原环状爬壁钛增多、增厚。另外,由于反应剧烈程度增加,也加剧了液镁的气化,液镁蒸气挥发后,冷凝附着在反应器器壁上部和大盖底部,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爬壁钛,这些爬壁钛主要粘附在反应器器壁上部和大盖底部。因此,最大料速持续的时间越长,生成爬壁钛也就越多(表2)。
表2 部分大料速爬壁钛生成量统计表

最大料速
(kg /0.5h) 持续的时间
(h) 爬壁钛占毛产量
比例(%)
生产炉-1 155~165 35 12.75
生产炉-2 145~155 40 13.55
生产炉-3 155~165 36 15.67
生产炉-4 155~165 40 10.35
生产炉-5 155~165 35 10.75
3.2 反应液面高度
反应液面高度太低、波动范围过大会增加爬壁钛生成量,其原因如下:第一,当反应液面高度过低时,TiCl4距液镁表面间距面相对较远,发生液相TiCl4—液相Mg间的反应相对减少,气相TiCl4与镁蒸气反应相对增加,从而增加爬壁钛生成量。第二,因未定时、定量准确排放MgCl2,反应液面高度大幅上下波动,易在钛晶体活性中心之外,形成新的活性中心,液镁靠表面吸引力沿铁壁和钛晶体孔隙上爬,被吸附在活性中心上,这样在反应器壁上会粘附形成新的爬壁钛。因此,不控制好液面高度,及时准确排放MgCl2,也将增加爬壁钛的生成量(表3)。
表3 反应液面高度大幅波动量统计表

反应液面高度波动范围 爬壁钛占毛产量
比例(%)
生产炉-6 1#~2# 11.88
生产炉-7 1#~2# 12.82
生产炉-8 1#~2# 13.67
生产炉-9 1#~2# 15.02
生产炉-10 1#~2# 14.02
生产炉-11 1#~2# 12.81
4 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爬壁钛是海绵钛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形成的,但其生成量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对加料速度以及反应液面高度进行了调整。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两项措施:第一,我们对部分处于通风不好而影响散热的炉子还原中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在135~140 kg /0.5h,以缓解反应剧烈程度,特殊炉次,因反应温度太低,可以适当提高至160~170 kg /0.5h,但持续时间不能太长,最多3~4 h;后期最大料速限制在105~110 kg /0.5h。第二,控制反应液面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防止形成新的活性中心,以达到降低爬壁钛生成量的目的(表4)。
表4 调整料速及排放MgCl2制度试验对比表
料速及排放MgCl2制度 平均爬壁钛占毛产比例(kg) 平均钛坨重量(kg) 平均加料时间
(h) 中期平均最大料速(kg /0.5h) 后期平均最大料速(kg /0.5h)
调整前 11.56 5291 89 160 120
调整后 8.28 5483 87 138 107
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控制最大料速以及控制好液面高度及时准确的排放MgCl2,产品生成的爬壁钛占毛产比例大大下降,调整前平均爬壁钛为11.56%,调整后平均爬壁钛8.28%,平均下降3.28%。在进行调整料速试验期间,对生产炉-59一炉产品还原中期加料再次进行提高料速到155~165 kg /0.5h试验,结果爬壁钛增至占毛产量的14.93%,从这点也证明了加料速度对爬壁钛形成的影响。此外,调整前,钛坨平均重5291 kg,调整后,钛坨平均重5483 kg,平均毛产重量未受影响;调整前平均加料时间89小时,调整后平均加料时间87小时,加料时间也略有减少。试验在降低爬壁钛生成量的同时,缩短了还原生产周期,降低了还原电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结论
5.1对处于通风不好而影响散热的炉子还原中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在135~140kg /0.5h,后期最大料速限制在105~110 kg /0.5h
5.2控制反应液面高度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
本试验在巩固海绵钛钛坨产量的情况下,降低了爬壁钛生成量,试验取得了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海绵钛爬壁钛生成量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
[1] 莫畏, 邓国珠 ,罗方承 . 钛冶金[M].版次(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81-2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