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放鞭炮论文

2023-03-01 14: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放鞭炮论文

题目:放鞭炮的利弊
过年了,人们都喜欢放鞭炮,仿佛放鞭炮才具有年味。春节燃放鞭炮图的是吉利、喜庆和热闹。人们希望那声声炮竹不仅能辞旧迎新,还希望能崩崩“晦气”,驱驱“邪气”。从古至今,燃放鞭炮已成为一种文化,但放鞭炮容易失火,造成人伤亡。因此许多城市禁止放鞭炮,但人们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放。

燃放鞭炮的好处:

1.春节应该非常喜庆,用鞭炮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但表再合适不过了。春节放鞭炮可以烘托出过年的气氛,也是对新的一年的祝愿,而且是中国的传统。

2.放鞭炮是孩子们的爱好,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胆量,还可以让他们开心,充满自信,孩子们已经吧放鞭炮当作了过年的象征了。

3.有的鞭炮放出来非常漂亮,比如说“开心果”、“奥运火炬”、烟花等一些鞭炮放出来很漂亮,仿佛给节日穿上了一件新衣服。

4.给商家但来了利润,不仅制造鞭炮的厂家赚了钱,卖鞭炮的商家也赚了很多钱。

燃放鞭炮的坏处:

1.放鞭炮容易造成伤亡事故。每年都有因放鞭炮炸手、伤脸等事故发生。

2.放鞭炮的火星溅到易燃的物体上,容易造成火灾,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放鞭炮时,爆炸的声音太响,给人们制造噪音。

4.放鞭炮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造成环境污染。

5.浪费严重。买鞭炮要花一定的钱,虽然人们乐意花,但也造成一些浪费,而且容易造成一些攀比心理,认为放得越多,日子过得越红火。

6.影响休息。特别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大多数人都放接年鞭,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吵得人难以入睡,一大早又被鞭炮声吵醒。

燃放鞭炮有利也有弊,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我们小孩子是特别喜欢放的,过年给我们的印象无外乎是鞭炮和压岁钱,但必须注意安全隐患,保证既玩得开心,又玩得安全,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热闹的春节。
┏ (^ω^)=☞

燃放鞭炮的利与弊有关论文

焰火是一个不0道0德、罪0恶0的产业:污染环境、浪费战略资源、加剧贿0赂、危0害治0安、威0胁人0生安0全。事实上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0害人身安全,无非是发1泄不6满,恐11吓他人。花炮、焰火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与汽车尾气和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成分相似。鞭炮也就算了,也就是产生有0害的氮、硫化合物;烟花的彩色发光物质燃烧,产生的才是更有0毒的物质呀,例如鞭炮要产生特别的亮的白光、银光,除了加铝和镁,就要加稀土元素钛;产生彩色的光,有色金属少不了,重金属和稀土金属的焰色效果更好,例如锰、铬、镍、钒、钼、钨、铈(传统打火机的火石主要材料)。无烟烟花主要采用出现了一百多年的硝化纤维。 湖南省、江西省、国家科技部投入过亿元资金,研究出来的低污染烟花达不到R本小企业的水平。压缩空气冷发射(源于十五世纪、十六世纪)烟花、时间可编程可预置软件可设置集成电路延时电子点火引信(源于1940年)是国外在这个领域公开使用超过十年的工程技术。转帖如下:浏阳花炮厂的亮子浸泡在水中 再灌溉农作物 人吃了作物后 会有什么害0处???烟火药是花炮成品组成核心。其成分包括:(1)氧化剂;(2)可燃物;(3)使火焰着色的物质;(4)粘合剂;(5)特种效应物质如笛音剂、含氯的有机物、防腐剂、防潮剂等。名称的话,硝酸钡,硝酸钾,高氯酸钾,碳酸锶,氧化铜,氧化铋,冰晶石,硫化锑,桦皮漆片,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硫磺,红丹,铝渣,铝银粉,碳素粉,强力粉,钛粉,高钾笛音剂,军工硝,铝镁合金粉和其它药物材料。最毒的不是硫化物,而是有机物燃烧产生的强烈致癌物质二恶英!!!!另外,焰色剂,也就是俗称的效果药产生的有色金属蒸汽也是污染环境,残留积蓄在泥土里面!!!各种有0毒的物质全在里头了 ,我就是浏阳人,这事我清楚,花炮厂的化工原料都是有0毒的东西 。回答者: zenghuanwen 人家有钱,有权,你咋地???!!!!这社会问题太多啦,中国花炮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要养活一大批生产企业,有什么产业可以腾笼换鸟?花炮管理部门、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院、医药、手术器械、殡仪馆等等靠这些吃饭,少不了这个行业。这些人不放炮,就要干更危0险的勾当,得让这些阶0级敌0人发泄、宣泄、释放对@@仇1恨@和不1满@。所以,存在就是合理!!!!!!!!

有哪位知道中国每年放鞭炮消耗的火药数量?转换成TNT当量。大家都来诂算一下!中国花炮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一半在国内。按照行业内部的匡算,高档花炮(例如高空礼花弹)大约是50元一公斤毛重(出厂价就是那么低,这个行业利润高,猫腻多,吃水深),普通鞭炮10元一公斤毛重,每公斤毛重平均可折合TNT当量0.01公斤到0.02公斤。全国烟花行业每年消耗火药20万吨,每年消耗效果药30万吨。于是,估计折合TNT当量在千万公斤到百万公斤质量数量级别。具体请参阅;《爆破器材简易生产法》 张德耀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965年出版 215页,淡绿色封面。求特殊符号组成的烟花~急啊!报告首长:如实汇报如下----现在产生图案的烟花就几种方案;最老土的是固定在地面的火药阵列,一起点燃或者预先编程,按照时间间隔点燃,小孩子都能理解。也有扎捆竖立起来的模架、棚架,也有用吊车将模架悬挂到30米或者更高的高度的。要么就是在弹体内有纸张糊成的立体型腔,是按照你需要的图案布局的,这就是按照客户要求定制的过程,型腔内有粘结滚压的火药球(行业内俗称亮珠),焰火升空后燃爆,燃烧发光的火药球可以在空间形成简单地图案,售价1000元一枚到3000元一枚,生产成本也就不到500元一个。因为效果垃圾,只有采用同时发射许多带电子延时引信的弹体上空中,形成一个平面的平行阵列,根据事先编排好的每个点的点燃时刻,来形成图案,效果稳定。现在都一股脑学国外十年前的做法,采用可编程电子延时引信,因为模仿的厂家多了,早就不用原装专用芯片,就用通用单片机,引信部分成本从10元人民币起;在地面固定间隔的发射管,各个发射管的指向要经过试验,就是北京奥运烟花、新中国60周年国庆天安门烟花的点阵方式。这个炮管阵列和地面编程发射计算机的标准价格分别都是过百万元。对于普通客户,拥有2万元的粗糙系统就可以开张了。打一个字上去的最低消费是2万元,底价也是公开的,一枚集成电路控制定时烟花100元一枚到1000元一枚,打十个点上去就是1万元嘛,赚的是生产烟花、运输烟花、储存烟花、发射烟花特许权。大客户也不就是仅仅打几个字上去,尚有配套服务项目。

解禁烟花爆竹800字议论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禁烟、禁燃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尤其是烟花爆竹的使用,一直是公众争议的热点话题。在许多城市中,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和安全,政府部门开始限制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而,禁烟花爆竹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却引发了争议。
首先,支持禁烟花爆竹的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伤害人身安全等多种问题。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由于烟花爆竹燃放的地点通常都是在城市繁华地带,很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此外,烟花爆竹的燃放还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由于烟花爆竹具有极高的火灾危险性,燃放时如果没有注意安全,就会导致火灾事故和人身伤害。
然而,反对禁烟花爆竹的人则认为,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如果一味地禁止烟花爆竹,就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此外,禁烟花爆竹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一些企业和从业者带来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控制燃放的方式,而不是完全禁止。
总的来说,烟花爆竹的燃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在控制环境污染、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应该适当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而不是完全禁止。另外,市民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禁烟花爆竹抛开法律法规等外部原因,禁放烟花爆竹的意义主要在于减少其所带来的危险。作为烟花爆竹的使用者,我们不得不承认,烟花爆竹本身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每年烟花爆竹的使用都会导致很多的人员伤亡事件。比如,烟花爆竹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爆炸不及时、烧伤、炸伤等情况,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中,大量的烟花爆竹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杂质,对空气质量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烟花爆竹的使用也会造成城市噪音污染,给居民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此背景下,禁放烟花爆竹显然是有必要的。虽然有些人认为,烟花爆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带来欢乐,但是这种欢乐是建立在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之上的。如果烟花爆竹会带来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那么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禁放烟花爆竹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禁放烟花爆竹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放松。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出发,研发更加环保和安全的烟花爆竹,减少其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同时,可以在指定的场地和时间段内,允许有关单位组织和使用烟花爆竹,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总之,禁放烟花爆竹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其背后的考虑是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安全意识,拒绝不安全的烟花爆竹,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节民俗论文 ,要1500字!急求!!~

春节民俗文化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3)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回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采访和研究,同时还对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民族的春节民俗趋于汉化,各地区的春节民俗也趋于一致,标志着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另外,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春节民俗更是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