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澳大利亚论文格式

2023-03-01 12: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澳大利亚论文格式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 文化 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摘 要: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化都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外界发展自身的典范。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老师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城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 方法 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舒缓城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总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 经验 ,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1788年1月26日,菲利浦总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 国庆节 。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其国防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 其它 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便可能在这种心态下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劳工移民的进入,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的社群在早期显得相当忧虑,澳人因为特别在意自己的西方身分而刻意对亚洲移民加以区隔歧视。如前所述,由于在西方世界内的自信相对不足,澳人在面对非西方文化时因而特别易于产生优越感,藉由歧视他们来获取自信失落的慰藉。虽然身处亚太,但澳大利亚过去在论述上认为亚洲是“另一个世界”,然而由于他们实际在地理位置上又和“另一个世界”较为接近,加以前述脆弱性的想象,使得他们对于“亚洲黄种人”可能带来的威胁特别敏感。让澳大利亚早期在亚洲特别感到威胁的国家有二,一为甫成为新兴强国的黄种日本,二为拥有庞大人口且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的中国。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在澳洲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五零年代以前,澳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从纯粹西方国家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并透过英美来认识世界。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 反思 ,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科廷(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拉姆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克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惠特拉姆的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文化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澳大利亚对自己拥有“世界性”期待的理想,除了表现在尊重国内的多元文化共生外,还展现在澳洲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澳洲自二战后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事务的意见上,努力表现超然中立,从一种以世界为考虑的高度上去思考。在这种世界性的展现中,澳人可以找到了心理上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耀。且由于站在这种高度去思考,而使澳大利亚能对以往极依赖的“西方”世界有所批判,例如在环保、军事等议题上皆曾与传统西方国家对立,而人权议题更在白澳政策废除后成为外交主题之一。澳大利亚对追求世界性的开展和对澳洲自我定位的省思是相关联的,澳大利亚在走出英国、反省一昧追随美国以及放弃极力确保自己为西方欧洲国家的进程中,开始逐步整理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时,澳大利亚的地理偏远位置反而能有利于在国际发声时显得超然中立,而国内多元民族文化的提倡以及原民传统则留下的自然思维等,皆有利于其对世界性追求的开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并不是说她的亲英美传统消失了,事实上无论是亲英美策略或者以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态度一直都存在。而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元素中,根源英美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是最强势的主流。英语能说得好,可说是在当地生活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白澳政策虽然已经废除,但部分澳洲白人仍有这种排斥亚裔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想法,白人作为主流优越的印象也仍存在一些澳洲民众的心中。1998年由激进种族主义者汉森(Pauline Hanson)所创立的一族党(One Nation Party),主张排斥非白人移民,尤其针对影响日益增加的亚裔文化,该党竟在当年的选举获得89席中的11席国会席次。虽然一族党后来遭到不分族群许多民众的多次抗议并衰微解散,但可知种族主义思维仍然存在于澳洲,并可获得一些支持。

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善于利用、借鉴他国的国家。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使澳大利亚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正在面向世界、融入世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Dalrymple Rawdon. Continental Draft: Australia’s Search for a Reagional Identity.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3.

[2] Lachlan Strahan. Australia's China :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1997.

[4] 黄源深:从孤独中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化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5] 阮西湖 . 澳大利亚民族志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6] 吴祯福 . 澳大利亚历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

[7] 张安:.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5

[8]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 张天: 澳洲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试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情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其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澳大利亚第一次移民潮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他们代表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澳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788第一船队登陆植物湾起到1945年,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1847年,90%的澳洲人口是英国人,其它来自欧洲.只有不到l%来自亚洲。第三次移民潮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澳洲接收了来自许多非欧洲国家与地区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近些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潮也更深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社会特性。移民,澳大利亚这一主要的社会元素,给澳大利亚社会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移民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同时,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同化阶段(190l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1901年制定的这个移民限制法将移民的范畴仅仅局限在英国和爱尔兰,所有在澳洲定居下来的移民都应接受澳洲主流文化的同化,以便尽快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第二个阶段为融合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1972年,出于改善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和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化政策开始改变。1966年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并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进行了修改,允许“杰出”非欧洲移民澳大利亚,也对“白澳”政策进行了抑制。随着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这个限制性的政策,并提出了尊重移民地位的主张。他指出解决移民政策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第三阶段是自1972起多元文化的实行。1973年,“多元文化”被政府正式提出,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回应,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在主体文化中能够提倡或体现他们的传统与语言。

自1979年起,澳大利亚成立了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加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之后到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广泛咨询和接受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并且确定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社会公正以及经济效益。随着这一议程的提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逐渐趋于完善,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并且明确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1996年,霍华德向众议院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重申文化多样性原则和无歧视的民族政策,议会一致通过。1999年,澳大利亚国民多远文化咨询委员会在名为《新世纪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趋向包容性》的 报告 中阐明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方针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员会,对多元文化进行监督和管理。2003年,澳政府再次颁布《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多元一体》,重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

二、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市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它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的移民。当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借鉴英国的,实行同化教育,而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非欧洲移民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通话教育”政策,政府认为移民学生自己必须主动去适应学习环境、语言和学习习惯,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做出任何改变,政府只允许学校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限制其他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

然而,变革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它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尊重。到了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几乎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政策。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个学校没有受到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各州的政策努力使教师融入到多元文化的政策中来,但是,真实的落实,尤其是没有较多移民学生的学校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各行其道,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这就导致了1984年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咨询文员会的建立。1973年.政府组建了多个移民教育调查委员会,并在各州学校成立组织委员会,并细致地调查了移民 儿童 的教育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到80年代,澳大利亚各州已完全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从80年代初期开始,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开始制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1987年中期,联邦政府又制定出了国家语言政策,提出“非英语教学语言”。这就肯定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价值,并提供资金在中小学、成人教育机构中进行英语为第二语言和非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1989年出台的《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议程》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实施纲领。该议程的实施,使得来自不同家庭、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经历和传统得到充分的尊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承认所有学生对学校、社区及社会所作的贡献。另外,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和提高土著居民教育的政策,以增加土著居民的教育、就业的机会。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三、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政府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成立组织了相关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国家设立多元文化教育委员会,各个州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府顾问委员会或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澳大利益对土著居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各州政府不但拨资金以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和教育质量,还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向土著学生较多的地区和州倾斜。

(二)构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为多元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联邦政府和各州都高度重视并支持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且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反映在课程文化背景、课程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管理实施中。课程的设立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澳大利亚强调国家执行多元文化主义,而国家统一推动多元文化课程是其多远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把普通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都必须重点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认为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具有规定性。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是一套可以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内容,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在课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中小学的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学校也为教师提供课程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多元文化课程。

(三)保护和发展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点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语言问题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该政策规定了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并一直坚持以下四条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一语言的机会。同时注重土著语言的保护和研究。

(四)注重多元文化师资的培养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学习如何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要,必须设计、安排出可行的课堂管理制度,必须设计有文化交融的课程进行教学。政府还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教师培训专业项目,主要为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批判性的教育方法和成熟的语言教学。此外,政府还招聘和培训土著教职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土著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土著居民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政府为加强土著教师队伍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 措施 对土著居民教育的教师给予种种优惠等。

四、 澳大利亚多远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面临着处理教育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协调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还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宽容、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 必须确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

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澳洲多元文化教育在发生的背景、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各个级别的民族学校,甚至有民族学院和民族高等院校,但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部分,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双语教育也是停留在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套体系遵循;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 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学校与内地同科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因此,我国的民族教育要坚持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性又彰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二)教育政策要向民族教育倾斜

澳大利亚制定为多元化教育的实施和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令、法规等,从而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政策上的依据。此外,这些法规法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相应的人员、财务和组织机构做保障。我国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时,要按照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在政策制定、实施、资金保障层面要确保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发展,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具体措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化转化。

(三)为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力量提供必要条件

师资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全国趋同,很少有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训练。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更新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纳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少数民族可以聘请民间的一些艺人、长者、学者担任民族学校的客座教师,不定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定向拨款资助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能够使教师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辨别学生不同文化的行为模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时代教育.2011.1.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洪贵.战后移民与澳大利亚人口变迁[J].渝西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

[4]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43.

[5] 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

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论文(2)

  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篇3
  浅谈澳大利亚英语及文化特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英语与标准英式英语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澳大利亚英语的特点,并对澳大利亚英语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了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学习澳大利亚英语、澳大利亚的特征及其历史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澳大利亚文化,而且有助于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其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 澳大利亚英语 语音特点 语法特点 词汇特点 文化特色

  一、引言

  说起英语,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或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因为它们一直被看成是英语语言的权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已不再独领风骚,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变体,澳大利亚英语(以下简称澳洲英语)就是这些变体之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而大多数母语为英语的澳大利亚人都和英国有某种渊源关系,澳大利亚英语的种种变体也和英国的情况相似。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社会等级较少,比其他英语国家的语言的地区差异要小得多。但并不是没有地区差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澳大利亚英语从单纯的殖民英语到独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英语的发展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澳洲英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它的语音语调及语法上,还表现在其独特而丰富的词汇上。这是因为在澳洲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澳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因此,笔者在研究澳大利亚英语特点的同时将揭示文化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二、语音特点

  1.元音

  澳大利亚英语是一门非正式的方言。这是最类似于新西兰英文和承担一些从东南英格兰相似之处的方言,尤其是伦敦的发音。像英语中的大部分元音会因为元音音系的不同而不同。语音研究广泛,一般来说,在澳大利亚英语中/r/只能出现在元音前。[1]许多在其他口音中发音不同的词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发音则相同。例如:

  ?caught and court

  ?raw and roar

  ?aunt and aren’t

  ?formally and formerly

  澳大利亚英语中的元音一般分为两类:长元音和短元音。短元音仅由单元音构成,主要是对应于松懈元音用于分析收稿发音;长元音由单元音和双元音构成,主要是符合其紧张元音和集中双元音。与大多数品种的英语不同的是,它有一个音位长度区别:那就是某些元音只有通过不同长度来区别。

  一些澳大利亚元音发音不同于其他英语元音发音。例如,元音发音都是以嘴开始,这使得元音“天”的发音接近于英国和美国。

  2.辅音

  澳大利亚英语辅音类似其他非英语中的发/r/的音。相对于其他类别,它的一个/t/和/d/是在不同环境中的变种,就像美国英语,许多人依然把/dj/,/sj/和/tj/读成/d?廾/,/?蘩/和/t?蘩/。

  有时候美式英语/t/的发音也这样,比如像/d/。例如:

  ?waiter can sound like wader

  ?betting can sound like bedding

  ?got it can sound like god it

  ?thirteen can sound like thudded

  /d/的发音则有点像Jew。例如:

  ?Tuesday and choose day

  ?light year and lie cheer

  ?due and Jew

  ?dune and June

  澳大利亚发音wh和w是相同的。例如:

  ?which and witch

  ?whether and weather

  ?whales and Wales

  还有一些杂乱的澳大利亚发音特点,见引用表:[2]

  三、澳大利亚英语的语法特点

  就语法角度来看,澳洲英语有几个特点:第一,注重上下文理解,而不是词形的变化,这可能与其传统语言的影响有关。第二,对某些英语结构的理解与标准英语不尽相同,这与该文化领域中的人们就标准英语某些结构特点的缺失有关。第三,把自己文化中的某些特点加入英语中,而赋予某些英语现象新的意义。

  澳大利亚英语在沿用绝大多数标准英语语法之后,也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

  1.澳大利亚英语没有遵守标准英语在疑问句中所采取的倒装的形式,即将助动词和特殊疑问词提前,保留陈述句的语序,并在 句子 末尾用升调,如:

  You saw/seen him where?

  They (were) sitting outside the bank,eh?[3]

  2.在澳大利亚英语中我们很难从名词本身的形式看出它是单数还是复数,因为澳大利亚英语复数的表达往往是通过上下文来体现的。正如“all the brother”和“my two kid”,我们可以推测brother和kid的都是复数;而my kid中的kid就说不清是单数还是复数了。

  3.在表达所属的时候,澳大利亚英语并没有借用英语中的’s和of,而是将两个名词并列起来,如:Jim foot (Jim’s foot)。

  4.就时态而言,标准英语由多种时态构成,通过动词词形变化来实现。可是这对于讲澳大利亚英语的人来说并不容易。据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说澳大利亚英语的人在多辅音结尾发音时有困难,因此,就简化时态的发音,如句子:“I lock the door that time.”但是我们通过上下文(that time)也可以了解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是过去时态。

  5.在标准英语中,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而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双重否定表示加强否定:I did not see nothing.(I did not see anything.)这也是很多其它语言所共有的一个特征,可见澳大利亚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

  6.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在回答以“either...or...”引导的选择疑问句时,回答者常常采取“Yes”或“No”的方式,据说是因为回答者对问句的结构感到迷惑,他们的回答通常是针对句子的后一个选择,如:

  Question:Were you either at the camp or were you already at the pub?

  Answer:Yes.(At the pub.)

  再者从澳大利亚受过教育人士的英语来看,其语言和书面写作与英国英语没有明显的语法方面的差异。就一篇 文章 而言,人们不太容易辨明哪一篇是英国作家写的,哪一篇是澳大利亚作家写的,除非从词汇方面来找特征。澳大利亚英语比较明显的语法差异有:

  (1)常用于第一人称的助动词shall和should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已不常用,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像美国英语那样用will和would来代替,如:I will go/I’ll go,We would like to see you.

  (2)在英国英语中,used to的几种否定形式都可行,如:“He used not to go./He usedn’t go./He didn’t use to go.”书面语中用第一种的居多。而在澳大利亚英语中,第二种用法更常见,使用时常常省掉to,如:He usedn’t go.

  (3)在英国英语中,do通常被使用在ought的疑问尾句中,如:He ought to go,didn’t he?但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则很少用do,而是使用should或ought,如:He ought to go,shouldn’t he?/oughtn’t he?

  (4)英国英语中表示拥有的have,如:I have a new car.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则往往使用got,如:I’ve got a new car.。

  (5)英国英语中的集合名词往往用复数动词,如:The government have made a mistake.The team are playing very badly.在澳大利亚英语中情况正好相反,上述两种情形都会用单数动词has或is。

  (6)在澳大利亚英语的口语形式中,she往往用在非人称的结构中来代替非人称的名词,如:She’ll be all right.(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She’s a stinker today.(The weather is excessively hot today)。

  (7)英国英语中倾向用分词搭配的结构,而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则会用不定式表达,如:Some people delay to pay their tax.

  (8)若要问“你去过北京吗?”,澳大利亚人也如同美国人,会说:“Have you ever gone to Beijing?”而英国英语则是:“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ng?”

  (9)在表达请求的句子里,澳洲人常用“thanks”代替“please”。如:Can I have a glass of beer,thanks?

  (10)在通俗的粗俗澳语中,女性代词she可代替“it”用于无生命之物和用于非人称的结中。如:She’ll be right.(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She’s a stinker today.(The weather is excessively hot today.)

  四、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点

  1.土著英语(Aboriginal English)

  土著英语是工作生活在各城镇的澳洲土著人所说的一种英语,也被称作黑人英语(Blackfella English)。它实际上是澳大利亚标准英语和澳洲土著方言混杂之后的语言形式。土著英语的某些语言规则,以及发音和语法与标准英语不尽相同,甚至有相当大的差别,多数情况下说澳大利亚标准英语的人也能够理解。

  英国移民一踏上澳洲大陆,就遇到了新的自然环境,一切动植物在英国都未曾见过,他们干脆把土著语言直接搬过来充塞进相关语词汇里。如 动物类 的有:kangaroo(袋鼠),barramundi(肺鱼),koala(树熊),brumby(野马),Dingo(涅于狗),jumbuck(锦羊),wallaby(沙袋鼠),Bandicoot(袋狸),galah(小鹦鹉),taipan(眼镜蛇),platypus(鸭嘴牌),lyrebirb(琴鸟)。 植物类 的有:burrajong(异叶瓶木),bunya(大叶南洋杉),boree(垂权相思树),waratah(特洛皮),brigalow(镰夜相思树),cunjevro(海芋),等等。

  并由此产生了一此与之相关的生活俗语。如:kangaroo court(袋鼠法庭)――没有法官的法庭;kangaroo rout(袋鼠航线)――Qantas(航空公司悉尼和伦敦之间的航线);Emu parade(打扫战场),士兵在打扫战场时,又是弯下腰,又是伸直腰,动作看起来像澳洲的大鸟,as busy as a bandicoot(忙忙碌碌);as lousy as a bandicoot(吝啬的、小气的);to sit like a koala(静如树熊);up a gumtree(进退两难);as long as the gumtrees(像渡海一样久远)。

  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澳洲的丛林实际上就是澳大利亚农村的代名词,这么一来有关乡村的人和事常常冠以bush的头衔。如:bushie,bushy即乡下人。而towine,townee则指城里人。Bushie和townie是澳洲城乡两种人的代表,具有明显的澳洲特色。再如:Sydney or the bush.(要么得到一切,要么失掉一切)。这一俗语和澳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悉尼是澳大利亚南威尔土州的首府,发展较早,也很成功,常常是财富、发达、进步的标志,而广大丛林则是农村乡野的代表,除牧业外,其他行业发展缓慢,是贫穷或不成功的象征[4]。所以,这句话具有了完全不同于字面含义的意思了。如果对澳洲文化不了解,还真不知所云。和bush有关的词语很多,比如:bushman(丛林居民,乡下人),bush lawyer(自以为懂法律的人),bushman ship(bushcraft)(在丛林或乡间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bushmile(丛林里,一种粗略估计的距离单位),bushranger(安分守己的丛林居民),bushtucker(家常便饭,粗茶淡饭),bushweek(丛林周,虚构的乡下人进城的节日)[5]。

  2.移民英语(immigrant English)

  造成移民英语形式多样化的因素有移民的母语、移民进入澳洲的年龄、移民以前使用英语的情况、移民本身所受的教育,以及移民在澳大利亚的各种社会接触。移民母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会不同程度地转移到目的英语上来,并在他们 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进行干扰。因此,澳洲英语存在一些特点明显的移民英语变体,这些变体主要是由于社区语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掏金热”时期来自世界的移民所带来的新词汇不断地汇入澳语中,成了澳洲英语的一大来源[6]。

  华人在澳洲的数量不少,故中国文化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不可小视,并给澳大利亚英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中国人带来的新词:chow(仇),dinkum(真金、诚实的),kowtow(磕头),kung fu(功夫),ginseng(人参),long soup(面条),chinaman(卖瓷器的人)等。再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的移民潮也给澳洲英语带来许多新词。如:来自中国广东的yum cha原来的含义是喝茶。但由于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在澳洲开餐馆,yum cha一词具有了Chinese restaurant和Chinese snack food的意义。从red bag或red paper money(汉语中的红包),shish kebabs(印度语的烤肉串)等社会语言中,人们亦可领略到移民语言的特点[7]。所谓的移民英语还包括来自北美的digger(矿工),hungry quartz(没有希望的石英矿),wash dirt(金沙),stir the passum(鼓动不同意见的争论),lowdown(内幕),candy(糖果),chick(年轻姑娘)及来自法国的plonk(烈酒)等世界各地的新词汇。

  移民英语以社会语言的形式在澳洲语言形成和发展中显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五、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

  澳大利亚现代文化有许多来源,包括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人,前英国殖民地新南威Walesand范迪门土地(塔斯马尼亚州)人,大规模的各种各样的移民,19世纪50年代的来自欧洲的世界二战的难民,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人[8]。

  1.艺术

  澳大利亚的艺术,电影,音乐,绘画,烹饪,电视和媒体,体育,都取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然而,从它的音乐、舞蹈及文学的输出中却很难体现其独特的东西。

  2.建筑

  当代澳大利亚建筑包括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皇家展览大厦、议会大厦和堪培拉,等等。重要建筑师有哈里塞德勒和弗兰西斯格林威。

  在欧洲人定居澳大利亚的1788年之前,由土著澳大利亚人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只能建些住房而已。住房都是以帐篷和茅屋篱笆为实质性的结构。乔治亚风格的建筑体现在早期的政府建筑物和塔斯马尼亚州和悉尼的建筑。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进入了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特别是墨尔本许多旧楼被拆除,替代的是20世纪后期的现代建筑。

  3.电影

  澳大利亚电影历史悠久。据说世界上第一部完整长度的电影是澳大利亚生产的 故事 片凯利帮。然而很快被美国公司最终所购买的电影院就见证了澳大利亚电影业的衰败。只有查尔斯肖韦尔的经典吉达(1955年)是一个例外[11]。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政府资金的注入,培养了新一代的导演和演员,拍摄了一些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故事片,在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才算真正进入黄金时代。随着很多成功的电影的诞生,从Mad Max的黑暗科幻小说到Crocodile Dundee的喜剧等。20世纪90年代制作了一个个成功的喜剧,如Muriel’s Wedding,The Castle and Strictly Ballroom等,这个时期,土著电影业每年都能生产多部电影;此外,许多美国制造商已经跟随Fox head Rupert Murdoch的决定,把制作班底搬到澳大利亚,它使新电影在墨尔本和悉尼的拍摄可以有效地完成,且远低于美国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包括The Matrix和Star Wars episodes II and III这样的巨片。

  4.音乐

  澳大利亚音乐具有多种风格和流派。澳大利亚音乐大部分是以美国、英国音乐为基础,传统的本土音乐要回溯到6000年以前的史前澳大利亚,并且通过像Jimmy Little,Warumpi Band,Yothu Yindi,Tiddas,Wild Water,Christine Anu,Geoffrey Gurrumul Yunupingu,Saltwater Band,Nabarlek,Nokturnl,Pigram Brothers,Coloured Stone,Blek Bala Mujik,Kev Carmody,Archie Roach and Ruby Hunter等艺术家们来延续其风格。

  六、结语

  澳大利亚是个有着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但其主流文化还是欧洲移民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英国的文化传统。自1788年以来,英语就是澳大利亚的主要语言。总的说来,澳大利亚英语不像英国、爱尔兰或美国那些地区与地区之间在发音和方言上有很大差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澳大利亚人所说的英语都大体相同。即便如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社会阶层所说的英语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在语言上,澳大利亚英语的发音与公认发音的区别显著,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伦敦方言的发音;在语法与用法上,澳大利亚英语同标准英式英语则没有明显差异;而在词汇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口语词汇中。澳大利亚英语作为英语的地域性变体,是英式英语、澳大利亚土著语及美式英语等的多种语言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而呈现一种混合语的特点[12]。研究澳大利亚英语与研究澳洲民族个性和澳洲社会历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澳洲文化的了解,而且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发展、形成的必然性。总的说来,澳语是澳大利亚普通人的语言,具有朴素、粗犷的特点,而且丰富多采,充满活力和乡土味。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澳语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Robert Mannell.Impressionistic Studies of Australian English Phonetics,2002.

  [2]Crystal,D.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Harrington,J.,Cox,F. and Evans,Z.An acoustic phonetic study of broad,general,and cultivated Australion English vowels.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7.17:155-84.

  [4]Robert J.Menner,“The Australian Language” American Speech,Apr.,1946,Vol.21,(2):120.

  [5]Hughes,Robert.The Fatal Shore.London:Harvill,1986.

  [6]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ustralia Editor Susan Bambrick,po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7]Bambrick,Susan (ed.)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ustralia,1994.

  [8]新英汉词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9]远东英汉大词典.新华出版社[M].台北:远东图书公司.

  [10]刘有发.澳大利亚英语的特点[J].江西 财经 大学学报,2002,(6).

  [11]欧阳岱峰.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文化和澳大利亚英语[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

  [12]赵家.澳大利亚英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探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1. 澳大利亚教育论文

2. 澳大利亚文化英语作文

3. 澳大利亚的礼仪文化

4. 欧洲文化论文

5. 关于欧洲文化的论文

essay怎么写?

在撰写Essay的时候,一般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

1、Essay选题

想要撰写一篇essay,首当其冲的便是选题了,一个优秀的题目是非常加分的。但是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长期大量的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在选题的时候,可以从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学科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与热点来进行入手。

2、查找资料

在定题之后,需要从各类相关文献中查阅资料,了解足够的相关知识,并将其中与人文社科essay题目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点进行收集与整理,为eassy写作做准备。

常见文献渠道为:

3、写作提纲

在正式开始写作essay的时候,需要先拟定一个essay提纲,其中规定essay的主要内容与逻辑,为撰写提供一个阐述问题的思维路径。

4、正式写作

在写作时,如果学校有着相关的格式,需要严格按照格式来进行书写,若是没有的话,可以参考往年eassy或在查找资料时遇到过的essay格式。

5、编辑与修改

初稿完成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编辑、修改与润色。

主要修改方向包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