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知网康德论文

2023-03-01 09: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知网康德论文

近日,有网友反映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高君路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研究生陶涛的硕士学位论文 ,对此,湖北大学研究生院和哲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核实后将联系记者。

澎湃新闻记者在中国知网上找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研究生 陶涛2008年5月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康德的道德自由观》 ,以及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生 高君路2014年5月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康德道德自由论探究》 。经澎湃新闻记者比对发现,两篇论文部分内容基本一样。 陶涛的硕士学位论文比高君路的硕士学位论文发表早6年。

两篇论文的目录基本一致,左为高君路论文目录。

2008年陶涛论文摘要

2014年高君路论文摘要

如陶涛在其论文的第三部分“实践自由”中的第一段写道:自由作为先验的理念,虽然已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给予了其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它还未经证实。同时,“如果我们目前能够找到一些理由去证明,这种属性事实上应属于人类的意志并同样也属于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那么由此就并不只是说明了纯粹理性可以是实践的,而且也说明只有纯粹理性、而不是受到经验性的局限的理性,才是无条件地实践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证明了自由这种属性属于人类的意志,那么纯粹理性的实践运用也就可以得到证明。

高君路论文中“实践自由”这一部分的第一段内容如下:自由作为先验的理念,虽然已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给予了它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它还没有被确切证明它的“实在性”。同时,“如果我们目前能够找到一些理由去证明,这种属性事实上应属于人类的意志并同样也属于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那么由此就并不只是说明了纯粹理性可以是实践的,而且也说明只有纯粹理性!而不是受到经验性的局限的理性,才是无条件地实践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假若我们证明了自由这一属性属于人类的意志,那么纯粹理性的实践运用也就可以得到证实了。

两段内容基本一致,只是高君路在其论文中对一些表述略作修改。

除此之外,高君路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致谢内容也涉嫌大面积抄袭了陶涛论文中的后记内容。

如,陶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后记部分中写道:……我相信,“自由”虽不创造生命,却赋予生命以意义。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我选择伦理学作为专业的原因;而选择“自由”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则是我努力进入伦理学殿堂的尝试……我爱这篇论文,犹如皮格马利翁热爱他的雕像。皮格马利翁仅需向爱神寻求帮助,便可将雕像变为挚爱的美人;而我能够完成此文,却离不开太多无私的支持……康德曾说“我己经给自己预先勾画出我要执著前进的轨道。我将步入我的进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继续走下去。”那年,他22岁。

而高君路则在其论文的致谢中写道:……我相信,“自由”虽不创造生命,却赋予生命以意义。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我选择伦理学作为专业的原因;而选择“自由”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则是我努力进入伦理学殿堂的尝试……我爱这篇论文,犹如皮格马利翁热爱他的雕像。皮格马利翁仅需向爱神寻求帮助,便可将雕像变为挚爱的美人;而我能够完成此文,却离不开太多无私的支持……康德曾说:“我己经给自己预先勾画出我要执著前进的轨道。我将步入我的进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继续走下去。”那年,他22岁。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可以发现,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甚至原本专业为外国哲学、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生高君路,在致谢中,专业也变成了“伦理学” 。

澎湃新闻记者分别致电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及研究生院办公室,对方均表示针对高君路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核实后将联系记者。

【美学随笔】“美是难的”的当代思考(一)

说到“美是难的”这一美学命题,必然要说到柏拉图。正是柏拉图,在他的论美名篇《大西庇阿斯》中以对话体方式第一次探讨了美的本质,同时留下了这个千古之谜—-美是难的。

从知网论文热点话题角度分析,近些年学界很少探讨美的本质,关于“美是难的”这一命题更是鲜有人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美学本质的认识已经盖棺定论,而是依然没有定论。或者恰恰因为找不到定论,于是暂时悬置美的本质的争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美的本质确如柏拉图所言—-美是难的。同时说明,这一命题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代意义。

尤其是,当艺术发展到当代以来,回过头再看这一命题,它所具有的深意更是不言而喻。以下就从这个美学命题的出处出发分三个角度切入我们的问题。

第一个角度:“美是难的”的提出者柏拉图

作为探讨美的本质的第一人,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这一点可以从其他哲学家思想家对他的评价中略窥一二:

柏拉图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柏拉图    ---爱默生

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脚注。  ---巴雷特

只要有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就可以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因为它们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哲学的故事》杜兰特

一切形而上学都说着柏拉图的话 ---海德格尔

以上是西方哲学史上大哲学家思想家对柏拉图的评价。柏拉图为什么对西方历史西方人如此重要,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从与我们讨论密切相关的问题,美本质的历史发展中探讨柏拉图的意义和影响,这个话题暂且放在这里,稍后做深入讨论。在这里,我们需要明晰的一点是,“美是难的”的美学命题提出者柏拉图,不仅仅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处于重要位置。应该说,柏拉图之与西方和欧洲的重要性相当于孔子对于中国和亚洲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个角度: 文本分析《大希庇阿斯篇》

关于“美是难的”这一美学命题的具体出处,大家可以参考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其中,在《大西庇阿斯》篇中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的本质由大西庇阿斯提供答案。

苏格拉底问:美是什么?

大希庇阿斯回答:美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又问:一匹母马一个汤罐不美吗?美的竖琴呢?

大:黄金是使事物成其为美的事物。

苏:为什么人们不用黄金而用象牙去雕塑女神的面目,用石头去雕塑女神的身子。

大:恰当就是美。

这一阶段的探讨具有循序渐进的性质。苏格拉底问美的本质,大西庇阿斯答案以偏概全,侧重于美的现象。所以他具体说了漂亮的小姐,漂亮的母马,美丽的汤罐美的竖琴等具体事物。

但是,在苏格拉底的一一反驳中,大西庇阿斯也终于顺着苏格拉底的思路开始探讨美本身,也就是美的本质。也终于从具体事物表象抽身而出转向从事物本质角度探索美,并给美本质下了一个定义:使每件东西美的就是恰当。

但是柏拉图并不满意于这个答案,并再次将其驳倒。从而开启了美的本质探讨的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关于美是什么,苏格拉底也给出了三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美就是有用。

第二个答案—-美就是有益。

第三个答案—-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

以上三个回答是苏格拉底从概念角度给美的三种尝试,但是,每提出一次他就自我否定一次。最终,他把自己提出的三个答案全部否定掉;这也迫使他进入美的本质讨论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大西庇阿斯》篇众多美本质探讨的最后一个命题—-美是难的。

第三个角度:柏拉图与《大西庇阿斯》篇的美学贡献

《大西庇阿斯》的意义:这篇文章企图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给美确定内涵。是第一篇给美下定义的文章,并系统讨论了美的核心问题,比如美感,比如美的发展,美与丑的关系等。而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依然是美学学科的核心论题。

其中,在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中, 这篇文章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于:将人们的关注视野从具体现象引向相对抽象的美的本体。启动了关于“美”的思辨。

文章数次重复,并一再强调的一点是美本身或者说美的本质。比如苏格拉底说:“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你忘了我的问题吗?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也就是整篇文章是围绕美本身的探讨和追问展开。柏拉图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从本质出发,他不会满足于现象,而是要探寻现象之后的那个东西—-事物的本质,关于美,亦是如此,他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为,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并不是真知,对美的真正掌握必须从美的现象向美的本质进军。甚至,在柏拉图看来,对于最为根本性的东西,那些生动鲜艳而丰富多彩的美的现象常常成为一种障碍。

意义二:美的确是难的。

这篇文章的第二个意义在于,“美是难的”美学命题的提出。虽然文章分别从大西庇阿斯的角度和柏拉图的角度探讨了各种美本质,但是都无法相互说服,在最后,柏拉图一声叹息—-以“美是难的”结束文章结束这次辩论和探讨。也从此给美学领域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美是什么?后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正是顺着这个思路一路向前,在探讨美的本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美的认知。【无戒学堂】

附:周宪美学阅读书单

周宪,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艺术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美学是什么》等。

1.阿瑞提:《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艾赞贝尔:《创造性的社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巴特:《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6.布洛克:《美学新解》,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布洛克:《作为中介的美学》,三联书店,1991年版。

8.方姗选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

9.盖格尔:《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0.格林伯格:《现代派绘画》,弗兰契娜编:《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1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汀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12.何太宰选编:《现代艺术札记》,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今道友信:《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5.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6.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7.李普曼编:《当代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

18.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19.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20.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马尔库塞:《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伍蠡甫 ,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书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2.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3.帕克:《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温克尔曼:《论希腊人的艺术》,载《世界美学与艺术》,第1、2、3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1984年版。

25.谢泼德:《美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7.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8.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9.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0.叶朗:《胸中之竹》,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2.叶秀山:《美的哲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于斯曼:《美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4.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5.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3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载于《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可以不引用吗?

问题一:论文是不是必须引用? 论文伐要引用,也就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说明你的论文是在一定的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有基础的研究成果的发表。

问题二:毕业论文里面不添加引用文献行吗 可以引用一些,但会占引用率。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复率会比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写的大神),可以采用万方、papertest去检测,然后逐句修改。这个系统是逐句检测的,也就是说你抄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检测出来。这种检测算法比较严格,从程序的角度分析这种算法比较简单。因而网上卖的都很便宜,我测的是3万字,感觉还是物美价廉的。(注意:1这个库不包含你上一届研究生师兄的大论文,修改一定注意.2个人建议如果学校是用万方检测,就不要去检测维普之类的先把论文电子版复制一份,保存一份。看检测结果,其中一份复制的备份论文,把检测出重复的部分能删了先删了,把不能删的,15字以内改一改,最好是加减字符,不要改顺序,改顺序没太大用,参考文献删掉一部分,不能删的话,先改下,英文文献可以15个字符换一个词。把修改过的上交,重新过系统检查。保存的原论文稍做改动上交纸质版。那个系统很麻烦的,很多没看过没应用过的文献都能给你加上,可见中国人抄袭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准确性,不要随意改动,上交的纸质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检查完就不会再过检测系统了,所以纸质版的不用担心。第二步:经过修改后,重复率大幅下降了。这时你可以用知网查了,知网查重系统是逐段检测的,比较智能。检测后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后在网上用知网查是4%,简单修改后,在学校查是1.5%。注意:记住,最忌讳的是为了查重,把论文语句改得语句不通、毫无逻辑,这样是逃不过老师的,哈哈,大家加油!关于知网相关抽查规定:  有规定的,可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过就可以答辩,如果第二次不通过就算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这个是在抄袭30%的基础上的。如果抄袭50%以上的话,直接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1.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间的,需经本人修改。修改后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学院答辩。再次检测后仍不合格的,按结业处理。须在3个月后提交改写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2.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直接按结业处理。须在4个月后提交改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  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  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  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  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

问题三:写论文时参考文献一定要引用吗 一定要引用,这不仅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也能体现你查了很多资料啊。但是自己的观点还是要足够鲜明的,要知道,那些神马引用的都是为你的论文服务的

问题四:没有引用的论文能不能写在参考文献中? 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即使没有直接引用,但主题意思相近,或由于受到启发,写出论文,都可以写的。但不能不相关。

问题五:论文的结语可不可以引用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主要就是属于新闻一类的结尾总结,大多出现在报纸、作文、小说上。也可说是一种文体。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结语的长度一般没有限制,只是不宜太长,而结尾方式也根据文章的不同而不同。

问题六:写论文时参考文献一定要引用吗 我懂啦;排剑摧≡

问题七: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不能引用硕士论文【D】吗 难道只能不限【M】【J】【C】吗 是的,引用硕士论文一般来说没错的,你们学校的规定泰不正规和人性化了,但是也没有办法。你只能去掉此类参考文献川或者改为类似的期刊文献了!

问题八:论文中标注引用的文献还需要列入参考文献吗 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
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 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
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

问题九:论文中凡是引用原文必须注释吗? 5 正在写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 范围是现当代文学 写的是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论文 里面引用了很多原文( 注意 引用的只是《围城》的原文的里的一些话 ) 是不是全部需要加注释呢? 补充:有些引用非常非常的短 比方: 高松年曾这样评价过方鸿渐,“不过只是各国游荡的‘游学生’。”赵辛楣的那句话更中其要害,“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这里也需要加两个注释吗?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1-07-26你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钱钟书《围城》里高松年曾这样评价过方鸿渐,“不过只是各国游荡的‘游学生’。”赵辛楣的那句话更中其要害,“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长的就做引用处理 补充: 写书多用脚注,杂志多用尾注,部分杂志把注释作为脚注。写作的时候,如果需要引用,尽量引用原文,并用“”标明,如果一句话引全,请将句号标在引号里面,并将脚注标号放在引号外面。如果只引用半句,将标点放在引号外面,将脚注标号放在引号后、标点前。如: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承认,一条规律被认为是道德的,也就是作为约束的根据,它自身一定要具有绝对的必然性。”[1]康德认为,如果一条规律可以“作为约束的根据”,那么“它自身一定要具有绝对的必然性”[1]。这非常重要。

问题十:毕业论文中写相关的概念,但概念是 从网络上找的,这样可以吗?一定要加引用吗? 可以在网络上找比较标准的矗不过参差不齐,最好是找出现在级别的比较高的同类文章中引用的那个概念。概念这些的一般不用加引用,只有别人的数据及别人的研究结果,观点之类的要加引用(就是标上上标,后面加个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