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系清·格西曲承所著、为塔尔寺藏书之一。乃专论脉学之作内容较简要,可供中、藏、蒙医工作者参考。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总纲为阴阳,藏医辨证总纲为龙、赤巴、培根。藏医的龙,相当于中医气和风的概念;藏医的赤巴,相当于中医热、火、阳的概念;藏医的培根,相当于中医水和土的概念等;藏医脉学渊源于中医脉学是肯定的,如藏医脉学中寸关尺皆为汉语直接译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医脉学增添了不少独特内容和诊断方法。如藏医的切脉部位和左右关、尺脉脏腑分配,生男育女的预测、脉象归类分为阴脉、阳脉、中性脉三种类型,与中医各异,有其独特之理论和实践经验。
【摘要】:正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
吴俊兴,藏名:色楞,蒙古族,祖居吐默特左旗(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出生于扎赉特旗泰来气乌达根召屯(现黑龙江省泰来县泰来镇街基村)的一个蒙医世家,其父蒙、藏医学兼通。
吴俊兴自幼聪颖灵慧,勤奋好学。8岁(1904年)起按照蒙古族父授子承的教学方式学习蒙文、藏文。1907年至1912年,除学习蒙文、藏文外,在家和父亲学习藏医。同时,拜汉医(即中医)杨金东为师学习汉文及汉医学。
1913年至1915年,在泰来县东明嘎屯和父亲专门学习藏医学、蒙医学。1916年至1920年,在父亲的指导下,除继续深造藏、蒙医学外,开始适当承担家里的“庄稼活”,与长工同吃同劳动。
1921年至1922年,在泰来县乌朱勒屯继续学医。为提高医术造诣,他以自修的形式反复通读蒙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这时,他已藏、蒙、汉三医兼通,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23年至1942年初近20年,他大多数时间在泰来县内行医,“时令症”多发季节也到邻近行医。
伪满康德7年(1940年)冬,伤寒病在杜尔伯特旗流行很广,仅胡吉吐莫屯就死亡90余人,占全屯人口三分之一。家居泰来县的吴俊兴得知后,为救助杜尔伯特旗的农牧民,特地来到胡吉吐莫屯防病治病。
很多患者经他诊治立见奇效。他医道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杜尔伯特草原,每天就医者很多。当时交通不便,病人坐马车一天最快走近百里。
冬天寒风刺骨,特别是一些贫穷农牧民病而无钱医治,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于是主动深入到边远地区、偏僻村屯,使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他不分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甚至对贫穷农牧民常解囊相助,或施舍药物,力挽垂危。如遇重病就在病人家多住几天连续观察治疗,直至病人转危为安。
他曾说:“给穷人治病向富人要钱”。他以高明的医道、悉心的诊治、热诚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博得广大农牧民的信任与爱戴。这期间还协助父亲教授学医人员7人。
伪满康德9年(1942),由泰来县江桥区胡勒吐村佟喜窝棚屯迁居杜尔伯特旗东吐莫保太平郎吐甲,从此他开始在杜尔伯特旗行医。1946年,他收包国良为“开门弟子”。
1947年春,天花、麻疹在杜尔伯特旗广泛流行,仅他拉哈死于天花病的儿童达120余人,死于麻疹病的儿童30余人。面对猖獗肆虐的病魔吴俊兴心急如焚,虽已年过半百,但仍不辞辛劳骑马往返于他拉哈、胡吉吐莫之间,主动配合旗政府积极进行防病治病,终于控制疫情,受到旗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一致赞扬。
10月,他积极响应旗政府关于政府投资蒙医入股成立蒙医诊所的号召,将分散行医的另外5名蒙医组织起来,在太平郎吐屯成立杜尔伯特旗第一个蒙医诊所,吴俊兴任所长。年底他又自筹资金在区政府所在地东吐莫屯买三间草房,将诊所迁到东吐莫屯。11月,土地改革运动中,吴俊兴主动贡献30头牛、5匹马。当时,农民协会为保证他行医方便和生活,给他返回两匹骑马和5头奶牛。
1949年招收首批蒙医学员15人。自1938年至1976年38年间,他共培养5批49名徒弟。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种种非难,教学工作受到极大影响,但他坚信:为发展民族医疗事业积极培养后继人才是绝不会错的,所以他坚持带徒。为减少麻烦,不因自己给徒弟带来牵连,经常采取“地下”方式教学。
他正直无私的人格、严谨负责的精神、热情善良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徒弟。在医学知识未达一定程度、医疗技术未达独立行医标准不准出徒的严格要求下,19名“关门弟子”从1964年拜师到1976年才陆续全部出徒,历时12年。
他的徒弟除在本县工作外,还有一部分在内蒙、北京等地工作,大部分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医疗骨干,有的成为县级医院的领导。省蒙医学术委员会首任和第二任主任委员都是他的徒弟。
1952年,蒙医诊所迁到胡吉吐莫屯。1956年扩建为蒙医联合诊所,人员增到9人,吴俊兴任所长。1958年初,蒙医联合诊所分别在布拉和、大排排、保尔浩特建立3处蒙医卫生站,每站配备蒙医2-3人。
1959年8月,蒙医联合诊所与东吐莫公社卫生所合并,成立东吐莫公社卫生院,县委会决定任命吴俊兴为东吐莫公社卫生院副院长。同时,吴俊兴转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无试用期。
1968年,东吐莫公社卫生院与县第二人民医院(原胡吉吐莫人民医院)合并,改名为胡吉吐莫地区医院,吴俊兴任蒙医科主任。1981年,医院又改名蒙古族医院。在民族医疗机构一系列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饱含着吴俊兴的心血与汗水,就连县中医院也因他徒弟的调入而更名为县中蒙医医院。
1968年5月,肃“二月逆流”,吴俊兴被诬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受到“造反派”的批判和强行监督劳动。1974年8月,“造反派”以他年龄大为由令其办理退休。
1978年12月,县人事监察科根据中发(1978)56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提出《关于对吴俊兴同志复职的请示报告》。12月20日,嫩江地区人事局批复“同意复职”。1979年1月17日,省人事局下达“关于吴俊兴同志复职的批复,同意吴俊兴同志复职”,工资仍执行原卫生七级(五类地区151.00元)。
1979年2月20日,为吴俊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及一切职务。他根据年龄和身体实际情况,向卫生科提出退休申请。1979年5月15日,县人事监察科批准吴俊兴退休。
自幼从医的他,酷爱自己的事业。虽然“文化大革命”受挫,但也没有放弃对藏、蒙、中医的钻研。在年逾七旬时,仍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带领徒弟研习蒙医医理,提高蒙医医术,搜集蒙医验方,撰写蒙医论文,研制蒙医药物。
亲自撰写《对神经衰弱的蒙医诊断治疗》、《砂力冲阿治疗急性肾炎》等12篇论文,其中8篇入选省首届蒙医学术交流会,并在会上交流研讨。他长于胃、肝、胆、肾、妇科、伤寒等疾病的治疗,研制的蒙药“砂力冲阿”对肾病有特效。根据他多年临床经验和对蒙医理论的探讨,吴俊兴的徒弟于海亭和蒙医吴红杰整理编辑《名老蒙医吴俊兴经验汇集》八章、《名老蒙医吴俊兴临床精华汇编》五章。
1985年5月,省蒙医学术委员会在县蒙古族医院成立,吴俊兴任名誉主席。在他的指导下,本县蒙医在1987年前撰写蒙医论文40余篇并在省级学会上交流,其中13篇评为省级优秀论文。他为杜尔伯特乃至省的蒙医科学技术研究奠定深厚基础,是蒙古民族出色的“赛音额木琪”(好医生)。
1986年5月,吴俊兴捐献14件具有蒙古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的文物,现均存于县博物馆。
吴俊兴为县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深受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怀及人民的拥戴。1951年,他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观礼团的一员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并合影留念。1954年~1963年期间,曾历任杜尔伯特旗、县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民代表。1963~1965年,任县政协第一、第二届副主席。1980年10月,任县政协第三届常委。
1988年6月4日,吴俊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岁。从此,一代名医长眠在他行医足迹踏遍的杜尔伯特草原。
吴俊兴——杜尔伯特草原的雄鹰,蒙古民族的骄傲。他的逝世不仅是本县民族医疗事业的一大损失,也是黑龙江省蒙古族医疗事业的一大损失。人民的“赛音额木琪”百世永存。
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343.2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20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70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5人。其中,本科生10643人、专科生2325人、研究生1473人、留学生89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中职生2173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和普通外科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蒙医脾胃病学;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有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国内仅有的2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乌兰、阿古拉,均是我校的研究生导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5人,硕士学位人员5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74.41%。有硕士生导师5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2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4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教坛新秀8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6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2016年5月更新)
通辽市科左后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座落在新型草原小镇——科左后旗甘旗卡镇。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始建于1976年5月,是科尔沁草原祖传整骨神医“黑狗大夫”发起创建的全国唯一一所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蒙医整骨专科医院院。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原科左后旗骨科医院、哲里木盟蒙医整骨医院)是在旗医院骨科门诊基础上创建的专科医院。
自古蒙古族是一个游牧马背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跌打骨折等频繁发生,民间医人利用自然资源发明创造了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的整骨方法。科左后族人杰地灵,是蒙古族传统整骨的发祥地,造就了很多身怀绝技的蒙医整骨名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黑狗大夫”家族。他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利用传统整骨这一绝世医术救死扶伤,为广大骨伤患者送去福音,为保障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具大草原作用。但这些一真处于民间行医阶段。1962年旗政府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医药政策,解决骨伤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根据本旗医疗卫行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决定在旗医院设置“骨科门诊”,并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考核,决定请“黑狗大夫”第二代传人朝贵到“骨科门诊”工作,他欣然接受旗人民政府聘任,带领其长子陶克图木勒到旗医院创建传统蒙医整骨科。“骨科门诊”的创建彻底改变了过去“游医式的古老行医方式,使传统整骨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极大的方便了广大骨伤患者就医。
陶克图木勒是“黑狗大夫”第三代传人(后誉为“黑狗大夫”)当时人们叫他们父亲为大黑狗大夫、儿子为小黑狗大夫。他以弘扬传统整骨技术,为骨伤患者造福为己任,全面继承前辈们的整骨技法,认无休止总结经验,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将先人们的分创造的传统整骨的基础上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喷洒按摩对症用药,饮食调理,功能锻炼等治疗方法并发挥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广大患者信任和爱戴。传统蒙医整骨在他的这一代达到了鼎盛时期。“黑狗大夫”名扬科尔沁大地及东北三省,慕名前来就医的骨伤患者络绎不绝,“骨科门诊”不能满足患者就医的及住院需要,同时技术条件的其它外部条件也已成熟。骨科医院成立已成为必然,1973年10月经后旗人民政府批准,人事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在科左后旗民间传统整骨医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录用,同时成立了蒙医研究所及骨科门诊。后来1976年5月蒙医科和骨科合并建立了“科左后旗蒙医整骨医院”。陶克图木勒是第一任骨科主任。
“黑狗大夫”是蒙医整骨医院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科左后旗蒙医整骨医院经过30多年的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专科医院的规模,被上级的领导及主管部门重视1990年改为称哲里木盟蒙医整骨医院,后来1999年改为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环境优美、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康复、教学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专科医院。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人,占总人数的86.6%具有高专业技术职务9人,中级职务20人。蒙医科及蒙医整骨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专业人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医院近几年送出去大医院进修31人次,特别是骨科医生都通过进修以后他们不仅从父辈那里继承传统蒙医整骨精髓,还系统撑握了蒙医药及骨科学方面的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用祖传蒙医整骨技法治疗各种骨折。医院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接受了部分蒙医学院毕业生,安排到骨科,跟传统骨科医生一起搞临床。全面掌握了临床及传统骨科学理论知识,现在他们是骨科骨干力量。医院还充分发挥了自身人才优势,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采取名老医生带徒方式培养很多传统整骨后继人才传授老一代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他们在全面继承传统整骨的独特技法的基础上,还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参加学历教育,都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他们不仅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临床经验更为丰富,能够处理各种骨折。
医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其中医疗业务用房2828平方米。门诊病房综合楼及办公楼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2002年建成500平方米的国家认证的蒙药制剂室、300平方米X线综合楼。极大地改善了医院就医的工作条件。医院以“花园式”医院标准设计建设。门诊、病房楼及配套建设都以仿古建筑为主,古香古色给人于庄重、宁静、依赖、安全的感觉。院内硬化、绿化、香化相得益彰,芳草青青,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赏心悦目。患者、职工康复、休闲、运动的又一了去处。
全院设有蒙医科、蒙医整骨科等10个一级临床科室和4个辅助检查室。有100张床位,开放70张床位,每年住院治疗2000多名患者及达3万多名门诊人次,来自内蒙古各地和周围20多个省市区的骨伤患者。
近几年,医院投入一定资金搞了很多基础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就医不方便的医疗法环境,医疗设备天平补齐的方式购买部分医器械。现有800mAX光机、100mA移动X光机、心电图机、心电图监护仪、软组织损伤治疗、B超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种理疗仪器、电子胃镜、红外线乳腺诊断仪、颈颅多普勒、蒙药制剂设备等。
医院坚持专科建设发展之路,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专科有专用药”及“以质取胜,以特取胜”的办院指导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重点支柱科室建设,发挥专科特长。蒙医及蒙医整骨是我院两个支柱科室,也是重点特色科室。我们充分发挥蒙医诊断治疗具简便、快捷、无痛苦等特点和蒙药毒副作用小及标本兼治的优点,深入探索,积极创新。我院蒙药制剂室注册生产84个品种的蒙药制剂。特别是自行研制生产的专科专病的专用药,有(1)蒙药“旭日图·乌日乐(接骨丹)”是治疗骨伤科的专用药品,对各种新、陈旧性骨折,跌打损伤,各类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具有奇特的疗效。(2)“义德沁淖力布(如意珍珠丸)”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硬化、风湿特别是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特殊的疗效。(3)蒙药“浩道顿—28”治疗各种胃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治愈率高,(4)“乳腺—1号、2号、3号”等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周期性疼痛,疗效好。(5)“降脂通洛丸”专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栓患者疗效显著,(6)“转氨酶丸”专治转氨酶高患者和治疗各种肝炎、酒精肝、转氨酶增高症特效。(7)“筋骨风痛膏”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类风湿及神经痛、白脉病、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有特效;(8)肛肠科验方蒙药“速效痔息灵液”治疗肛周疾病如:内外痔、混合痔用药后5—7天痔核自行脱落,7—15天内创面愈合,临床治愈率100%,具有安全可靠、不复发、不影响正常工作,一次性治愈等优点;以上我们填补了蒙医药界很多专科的专用蒙药空白。还有我们开展的小针刀药物注入疗法治疗骨质增生、肩周炎、肘关节强直、外伤性膝、踝关节强直、风湿、类风湿、外伤引起的关节畸形、骨刺、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突出有独特治疗效果;蒙医“五疗”和浴疗是蒙医传统特色疗法,对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都有显著效果,如我们开展五疗治疗、冠心病、半身不遂、神经痛、神经麻痹、皮肤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头痛等病疗效好,收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蒙医整骨还具有操作易行安全、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患者痛苦小(免受开刀之苦)、疗程短、愈合快、合并症少、功能恢复好、不留后遗症等优点。蒙医整骨以蒙医理论为依据,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辅以喷酒按摩、药物、饮食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具有神奇的疗效。如:治疗踝骨骨折、合并踝关节开放性脱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需5—6周时间即获临床愈合,可以功能锻炼。
蒙医及蒙医整骨理论博大精神,自成体系,医院十分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发展工作。专业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搞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近几年来组织编写了250余篇论文(论著)分别发表在国际、国家级和省(区)级医学刊物上。其中自行开发研制的祖传秘方“旭日图 乌日乐(接骨丹)临订疗效”荣获哲里木盟科技新成果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皮牵引治疗研究》获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奖。《中蒙医药异同之初探》获世界华佗奖。这些成果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院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指导下,坚持“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围绕“以病人中心”开展创建“文明医院”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患者选择医生、一日清单制、院务公开、无红包医院、百分考核工资浮动制等为载体的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业务收入近5年从80多万元到500万元。固定资产从100多万元发展到600多万元。医院先后被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分别命名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中蒙医院”、“全国百家名牌特色医院”、“全国首批改革与创新示范单位”,“市级文明单位”。今年被推荐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单位”。2006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把我院例如“全国11个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单位”,2006年医院工会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地址:通辽科左后旗甘旗卡镇
院长:胡达来
电话我不知道,你打114查就知道了.资料也是复制的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
《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
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
[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
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
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
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
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
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
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
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
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Globalperform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verthreedecades.
Fu,J.Y.Zhang,X.Zhao,Y.H.Chen,D.Z.Huang,M.H.《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3
[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NiuhuangShangqingpillasanexample.
Liang,J.Wu,W.Y.Sun,G.X.Wang,D.D.Hou,J.J.Yang,W.Z.Jiang,B.H.Liu,X.Guo,D.A.《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massspectrometrycombinedwith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
Cheng,X.L.Xu,L.Y.Wei,F.Dong,L.Li,Z.M.Du,H.Xu,X.J.Guo,Z.Y.Ma,S.C.Li,X.R.Lin,R.C.《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5/8[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piecesby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
HaoHuangHongShiShangyuanFengJuqiangLinWeiweiChenYunYuDuoLinQianXuRongChen《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
[5]Advancesinanalyticaltechnologiestoevaluatethequa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
Jing,J.Parekh,H.S.Wei,M.Ren,W.C.Chen,S.B.《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6]PhotoacousticSpectroscopy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LuChenBinxingZhaoHongtaoXiaoRongshengTongChunmingGao《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8/9[7]Isothermaltitrationcalorimetryvs.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fingerprint:PredictionofadversedrugreactionsofcombinationforChinesemedicineinjections.
Chen,L.Qiu,L.Yan,D.Zhang,P.Xue,F.Tan,M.Yan,Y.Du,X.Xiao,X.《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Applicationtopharmacokineticstudyofxanthatininratplasma.
CuipingYanHuanLiYuWuDonghaoXieZebinWengBaochangCaiXiaoLiuWeidongLiZhipengChen《Journalof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technologiesinthebiomedicalandlife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
[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moleculardockingandvirtualscreeningforiNOSinhibitorsfromChineseherbs.
Wang,X.Ren,Z.He,Y.Xiang,Y.Zhang,Y.Qiao,Y.《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10]Groupedpenalizationestimationoftheosteoporosisdata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YangLiYichenQinanmingXieFengTian《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4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
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
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
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
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
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
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
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
[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