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出版社出书都会查重,不过这个查重并没有论文那么严格,因为很多书籍不录入数据库,且数据库很多种,每一家的数据都没有那么全面。目前出版社出书查重主要是通过知网对专著查重,大致查下重复率即可通过。
大多数出版社对于专著的重复率要求在40%-60%之间,而且很多出版社对于查重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出版社对评职称出书查重,一般是在三审环节,在审稿的同时,就把重复率查过了。教材的重复率比专著要高,达到70-80%,查重要求比专著低。
扩展资料:
出版程序
1、按新闻出版署相关行政规定和行业惯例,由相应职业资质的出版社编辑、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总编辑 (副总编辑) 对原作品进行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的“三审”,并将相关书面审稿意见存档。
2、需专题报批的相关类别和选题,提交相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出版审查,审查范围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资质、编辑人员资质、作者资质和内容问题等。需专题报批的类别包括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表述及评价,重大国策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军事与国防问题,外交问题,色情问题,等等。部分类别出版物必须交由相关专业出版社出版。
审查有时会无限期脱延,意味选题自动否决;大部分情况下,会由相关审查部门出具审查结果,以及包括具体修改要求的审查意见。
3、“三审”及“专题报批”后,出版社申报选题并申请相关出版手续。
4、编辑人员对原作品进行具体内容编辑,有时这个过程需与作者沟通,甚至退回作者修改。
5、美术编辑对版式、封面进行设计。
6、录排人员对书稿进行录入、排版与相关技术工作。
7、确定印刷量和市场价格,有时这个工作是提前确定的。
8、出国际标准书号以及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条码等。
9、出胶片 (很少时候会用硫酸纸) ,交由印刷厂和装订厂进行印制。
10、出版社技术人员检查蓝纸、毛书或对批量图书进行质量抽检。
11、图书入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版社
出版社出书之前会查重。出版的学术专著查重都是通过中国知网来查,因为知网是中国目前最权威的著作查重数据库了。出版书籍重复率多少,不同出版社要求不同。复制比可能50%就可以通过,有的单位则要求查重率30以内。
扩展资料
知网是中国目前最权威的著作查重数据库了。虽然学术著作会查重,但是查重的程度是和单位有关了。有的单位要求没有那么高,差不多就能判定不是抄袭就可以过的。
出书是否查重跟作者出版的选题类别有关,如果是发表单篇文章或论文,查重是必须的,而且有明确而严格的重
复率要求,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坚决不予通过;如果作者出版的是教材或者专著,也是有查重要求的,每个出版社都有在中国知网的重复率要求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版社
图书不会去查重的。
你这些发表过的文章和硕士论文,与你出书不冲突。只要你出书的这些文章和论文著作权是属于你的就可以了。——上师文化传媒
我是专门做出版的,如果出书我可以帮忙
咨询
亿百出版网一个正规、专业、权威的出版网站
请输入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著作出版常见问题 > 正文
著作重复率规定多少
2022-04-01 分类:著作出版常见问题
出版著作能够在职称评审时获得加分,能够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出版著作也不能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不能有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都知道发表论文要查重,那么出版著作查重吗?著作重复率规定多少?
著作重复率规定多少
出版社对著作的重复率要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出版社对于专著的重复率要求在40%~60%之间。出版社对评职称出书查重,一般是在三审环节,在审稿的同时也就对著作进行了查重。教材也是有重复率要求的比著作的查重要求要低在70~80%。
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出版社对著作的重复要求高,因为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也保证自己的口碑,高等级出版社对著作的重复率要求在40%以下。
在著作中引用了他人的文献要列出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