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课程论文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边坡工程课程论文,以供参考!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影响建筑业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边坡支护的施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工程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想真正发挥边坡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问题出现的根源出发,通过具体实践,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矛盾点,从而制定出相应措施对边坡支护的实际应用加以补充,保证其发挥作用。本文先就边坡支护技术的类型进行简述,并就其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决定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与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为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坑作为该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边坡支护技术作为对基坑进行处理的核心技术,必须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工程质量。
1边坡支护技术的常见类型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边坡坍塌或土位偏移,成为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都加强了对边坡支护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边坡支护技术,常见的类型如下:(1)锚杆支护。它利用水泥土墙做为辅助支护,能够稳定边坡的侧向,进而提供充足的支护力,从而对高度低于6米的基坑都有广泛的实用性,这种支护方式也因此被广泛应用。(2)开槽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团队要先根据边坡支护的实际情况,在对基坑内槽进行开挖,并以内部支撑的方式形成边坡的挡体,固定基坑内槽的土体结构,从而保证内槽土体在结构上的稳定。(3)土钉支护,这种支护方式虽然拥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应用情况有较为特定的要求,该技术只能在水位不高的特性土质内进行,往往在基坑低于12米的工程内较为常见。(4)逆作拱墙,施工人员应结合现场施工时基坑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拱墙支护,利用拱墙来进行支护。逆作拱墙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全封和局部两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按照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2边坡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1)地质监测。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地质监测工作,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稳定性,避免工程在日后出现变形甚至坍塌等问题,实现对不利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地质因素进行及时的整改和排出,从而保证边坡支护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地质监测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工程环境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对边坡支护施工的调整安排。通过不断的地质检测,可以有效的提高边坡支护的质量,发挥边坡支护在工程中的作用。
(2)开挖基坑。在土木工程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边坡支护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原来的土质条件被破坏,土质变得松散、不牢固,从而极易发生塌陷,给基坑的开挖过程带来困难,甚至出现在挖到一定程度后,原本已经挖好的部分发生错位、变形、塌毁等严重现象。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对实地土质进行精确的观察分析,同时在边坡支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分区的原则。在对基坑进行开挖时,应及时对挖出的槽运用边坡支护技术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后才可继续开挖,从而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挖掘到大约距边坡支护结构8m远的时候,要改用分段的形式继续开挖,分段的标准为25m,还可以采用跳跃挖坑的方法,大大提高效率。
(3)边坡支护方案的制定。由于不同的施工场地有着不同的施工要求,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结合具体实际做出准确的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制定严谨、合理、科学的边坡支护方案,从而确保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总体水平。以以某土木工程为例,相应的支护技术方案形成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由于该工程采用土钉支护的方式,为了保障支护的强度达到工程标准,应根据实际要求,在土钉支护的过程中,对土钉深度进行规范,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②对成孔的位置和编号进行标记,便于边坡支护时的识别工作。
③设计拉拔试验,该过程交由第三方完成,对土钉打入的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土钉具备充足的强度。
④对注桨的比例、外加剂的用量以及补桨工作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4)施工管理研究。在对边坡支护技术进行应用时,要做好对支护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①建筑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工程施工操作流程的掌握,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违反施工规定的行为发生,进一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②对于引进的先进和专业机械设备,先要进行专业培训,不能急于投入生产,防止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使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③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审查督促、经常性巡视和抽查等手段进行支护施工的安全管理,以便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边坡支护技术,可以施工更加稳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但要使边坡支护技术真正的发挥作用,土木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制定有效的支护方案,并且做好基坑挖掘、地质监测和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边坡支护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莹.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24):75.
[2]朱文飞.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低碳世界,2016(15):173-174.
[3]王怀理.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03):29-30.
[4]白红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57-58.
[5]瞿万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333,335.
[6]杨森.浅谈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门窗,2013(04):309.
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导语: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是我带来的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1993.620~635
[2]MartinJunginger.AndreFaaij.WimCTurkenburg.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12(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2002.17(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8.0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Total135.No.2.2005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2004.16(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2007.23(4).38~41
[1]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9]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0]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1]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油新华1 何刚1 李晓2
(1.北京城建集团 北京 100025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土石混合体边坡是由滑坡堆积、残坡堆积、崩坡堆积、冲洪堆积等形成的一种非均质边坡。由于其物质组成的不均质性,使其与其他边坡具有显著不同的变形性质和破坏机理。针对其物质结构特点,对土石混合体边坡应该采用细观处理技术,将之分别看成均质连续体、等效的均质连续体、非均质不连续体和结构面控制的非连续体4种情况来处理。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边坡 细观处理技术
土石混合体边坡是由土夹碎石或碎块石以及碎石或碎块石夹土等组成的边坡[1,2]。它一般发育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由滑坡堆积、残坡堆积、崩坡堆积、冲洪堆积等形成。土石混合体边坡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如香港、广东、福建等地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西南地区、长江三峡库区及黄河中上游广泛分布的古滑坡、崩积层边坡,西藏等地分布的冰碛土边坡等[3]。由于该类边坡通常规模较大、影响因素众多、失稳突发性强、滑移条件复杂,常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正常生活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对这类边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具有特殊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对于土体边坡以及岩体边坡来说,人们已经进行了长期、系统、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对于土石混合体边坡来说,由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与其他边坡有着显著不同的变形特点,目前人们对于它的研究还只是处于一种定性分析的阶段,或是通过它与某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来探讨滑坡的机理[4,5],或是通过模型实验来进行稳定性分析[6,7],而缺少像研究土坡和岩体边坡那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作者认为首先应该认清问题的本质,即土石混合体边坡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以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
1 细观处理技术的概念
对岩土体的破坏机理研究依据所研究对象的尺寸大小,可分为宏观、细观和微观三类。关于这三类的划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照谢强等人的观点[8],将野外普遍发育、影响工程岩土体力学特征的断层、节理归为宏观级;将发育在岩土体结构中,用肉眼或显微镜观测,直接影响岩土体力学特征的裂纹归为细观级;将发育在矿物晶体内部,一般对岩土体的宏观力学性质没有直接影响的那些位错归为微观级。从研究实施的角度看,宏观研究多结合野外测绘及现场实验进行。由于观测手段及耗资等原因,所做的研究总是有限的。细观研究多以室内岩样力学实验与显微镜观测的方式进行。以现有的经济技术手段可行性而论,细观水平上岩土体破裂过程的研究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岩石力学研究采用的是宏观力学的实验与分析方法,已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果。随着众多重大岩土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岩土体固有的非均质性,仅从唯像学角度以宏观尺寸探讨其力学机理显然是不够的,1998年孙钧提出,应当进一步从细观甚至微观尺度,“三观”相结合,更加全面、深入地来探讨岩石力学问题。
所谓细观尺度,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它相对于分子、原子的微观尺度足够大,而相对于所涉及对象的宏观尺度又足够小;对于不同的材料及其不同的工程特征尺寸,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对岩石来说,细观尺度可能落到厘米甚至米的范围内。人们认识自然现象的规律,一般总是要经历宏观—细观—微观—宏观的不断反复过程。高一级尺度的研究总是基于低一级尺度的研究之上。这就意味着宏观现象的发生能够在微观研究中得到解释,而微观现象的发生又能够在细观研究中得到解释。
2 细观处理的必要性
一些非均质土,譬如砾质沉积物和崩积物,可以含有包括漂石在内的范围比较广的不同大小的颗粒,从而给岩土工程师提出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对于这些物质的采样和试验的困难已经有过很好的报道[9],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10]。但是,由于评价这种边坡的稳定性而产生的方法论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规土的边坡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建立在级配相对良好的基础之上的,其性状假定为与单元尺寸无关。但是,对于土石混合体边坡来说,由于其物质组成的不均质性,使得有必要从单元尺寸即细观角度上来处理。
土石混合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其粒度组成的影响,即受其组成颗粒的大小、形状、均一情况、颗粒的磨圆度特别是孔隙度的影响。如有粘土、粉土或有机质参与时,性质将更加复杂。
图1 土石混合体边坡破坏的三种方式
当土石混合体边坡中含有少量大的颗粒时,一般可能发生穿过颗粒、偏离颗粒和包含颗粒的破碎区变宽3种破坏情况[11](图1),其破坏机理符合最小抗剪强度原理。哪种现象发生取决于颗粒和周围基质的相对强度、颗粒和破碎区的相对大小、大颗粒的含量以及应力水平。例如穿过颗粒可能在颗粒较弱的情况下发生。如果仅有少数几个大颗粒,则倾向于偏离颗粒破坏,此时破裂区域的几何形状将由于颗粒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略有改变。Hencher & Martin[12]认为当大颗粒含量超过30%时,如香港的崩积物,通过填充物的破裂面一般都要受到大颗粒的干扰。如果存在许多大的颗粒,将会形成锯齿状破裂面(图2)。如果颗粒与边坡尺寸相比太大,或者填充物倾向于沿薄的破裂面破坏,则破碎区变宽的可能性要小于偏离颗粒式的破坏。偏离颗粒破坏在可能发生剪胀的低应力区比限制剪胀的高应力区更可能发生,而在高应力区则可能导致破碎区变宽。
图2 土石混合体边坡的锯齿状破裂面
在上述的讨论中,似乎大颗粒要么增加边坡的稳定性,要么没有大的影响。然而,大颗粒可能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当沿大颗粒与充填物的交界面或大颗粒之间的剪切强度小于充填物本身的强度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而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大颗粒占据不太理想的位置,则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另外还应注意到大颗粒的存在将十分显著地增加坡体的排水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边坡的稳定性,应从细观角度来进行处理。对于重大的工程,应尽可能地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土石混合体边坡的不均质地质剖面,将其中影响边坡稳定的大的砾石块体找出来,并在稳定性分析中将这些块体考虑进去。
3 细观处理的方法
对于所要研究的具体工程来说,首先要在相对充分的勘察资料基础上建立尽可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岩土工程模型。其中心思想就是首先应该把它看成一种什么样的材料或介质,因此它的内容应包括与边坡有关的基本地质条件,如边坡的尺寸、所含介质的颗粒大小及其均匀性、岩体的风化程度、节理等不连续面的发育程度、岩层的相互组合等。对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应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下面是根据土石混合体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提出的针对不同边坡工程的处理办法,即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将边坡材料看成是均质或非均质、连续还是非连续体。
3.1 均质连续体
图3 可看成均质连续体的边坡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实质上的均质连续体,它把最主要物质的参数作为区域代表性的参数。这种方法适合于土石混合体中含有少量的砾石块体而且块体的大小和边坡的尺寸相比特别小不足以影响整体力学性质的情况(图3)。这时,将岩土体看成是均质材料是有效的,其工程参数和纯土体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不可能发生块体与土体之间结构控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野外原位试验,而只需实验室试验即可获得所需的参数。
3.2 等效的均质连续体
当土石混合体中虽然含有较多的砾石,但是砾石分布比较均匀且大小与边坡尺寸相比也比较小时,可以把它看成一种等效的均质连续体(图4)。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砾石的存在而使得其力学性质有所增强,但是因为试验方法的困难,许多工程师仍将最软弱成分的性质作为区域的代表性质,这种方法一般是保守的。
图4 可等效成均质连续体的边坡
尽管对之进行了整体简化,即将某种物质的性质代表大区域的性质,但是材料对于扰动的敏感性意味着实验室试验得出的数据是不可信的。因此,许多设计者宁愿依赖于原位试验和经验公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土石混合体中,砾石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在受力变形时变成了不连续面。在许多情况下,不连续面的出现不能被忽略,即使不存在明显的机理,这时不连续面可能占有主要的地位,它对强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3 非均质、非连续体
当土石混合体边坡中含有和边坡相比尺寸较大的砾石块体,即使含量不高但位置较为重要时,则必须要把它看成是非均质、非连续体(图5)。这时,大的砾石块体的存在必然影响着边坡的破坏形态和机理,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大块体的影响。
图5 非均质、非连续体的土石混合体边坡
在处理非均质岩土体时,由于软弱基质中含有强度较大的核岩(corestone),而使得确定具有实际意义的参数变得十分困难。这时,不可能以岩土体的代表尺寸来测试试样,因此从核岩到较弱的物质的岩土体强度和模量的分布,要么被忽略(假定在没有结构控制时一般是保守的),要么从理论和模拟上来处理[13]。在这方面,许多学者都对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Anon以及West等人[11~14]在对较高砾石含量的堆积体边坡分析时,试图计算由不规则破裂面剪胀引起的额外的剪切强度,其几何形状由交错分布的碎屑来控制。Irfan和Tang[15]给出了由于堆积体中强度较高包裹体引起的附加强度的试验性指导原则。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相同的方法或许可以适用于不均质岩土体中。Blight[16]以及随后出版的Jaros的工作[17]报道了在预测包含核岩的地基的沉陷时获取实际参数的困难。Jaros将一建筑的低沉陷归结于建筑物下残积土中石英核岩的影响,然而Blight却认为所观察到的沉陷同样可以用稍微不同的参数归因于母岩残积土。DeMello[18]在预测不同压缩性物质区域中建筑物的沉陷时使用相同的方法考虑了同样的问题,他将之归因于不同物质的比例和不同压缩性。
3.4 结构面控制的不连续体
当边坡中含有很多的块石,比如弱风化岩体、碎裂岩体时,其中土体充填物的含量较少,所起的作用不大,起主导作用的是块体与块体之间的节理等不连续面,这时要把它看成由结构面控制的不连续体(图6)。很清楚,在岩土体行为完全被不连续面控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正常的岩体力学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到风化对沿潜在滑动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图6 节理面控制行为的土石混合体边坡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上述四种方法的区分主要是以土石混合体中砾石或块体的含量以及尺寸大小为标准的。但是,其含量多少以及大小如何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界限,只能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经验来确定。作者给出如下建议值:当含石量少于10%时,可以作为第一种情况考虑;当含石量在10%~25%时,属于第二种情况;当含石量为25%~70%时,属第三种情况;当含石量大于70%特别是达到90%时,则可以作为节理岩体来考虑。对于第一和第四种情况,可以使用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的方法来处理。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根据文献中的研究成果来确定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参数,以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对于第三种情况,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经过详细的勘察,将大的砾石块体的位置探明出来,利用土石混合体的实测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当然这是一种理想方法,要想达到是非常困难的;二是根据局部的统计资料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砾石的分布情况,在随机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这是一种比较实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致谢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现场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助,在此向他们,特别是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殷跃平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年学研究员、曲永新研究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郭俊仃,夏季华.超压密土坡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法.见:计算机方法在岩石力学及工程中的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边坡工程地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3]孙广忠.中国典型滑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王发读.浅层堆积物滑坡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初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1)
[5]谢守益,徐卫亚.降雨诱发滑坡机制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32(1)
[6]刘光华.河岸松散堆积层滑坡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见:三峡库区地质环境暨第二届中日地层环境力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7]新杰罗·科玛达.大坝水库运行诱发的边坡不稳定性及其产生的机理(内部资料)
[8]谢强等.岩石细观力学试验与分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9]油新华.土石混合体的随机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0] Watkins D J.Problems in measuring the properties of glacial tills.M.Sc.Thesis.University of London,Imperial College,1969
[11] West L J,Hencher S R.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slopes in heterogeneous soils.Landslides Balkema:Rotterdam,1991
[12] Hencher S R,Martin R P.The descri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eathered rocks in Hong Kong for engineering purposes.Proceedings of the 7thSouth East Asia.Geotechnical Conference.Hong Kong.1982,1
[13] Lindquist E S,Goodman R E.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a physical model mélange.Proc.1st NARM Symp.Austin Balkema Rotterdam,1994
[14] Anon.Effect of the coarse fractions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colluvium.Geotechical Engineering Office Report 23.Hong Kong,1993
[15] Irfan R Y.Potenti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for bridge foundations in areas underlain by complex marble formation in Hong Kong.Engineering Geology of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Society.London Engineering Geology Special Publication,1995
[16] Bligth R D.Construction in tropical soils.Proceedings of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echanics in Tropical soils Singapore.Balkema,1988
[17] Jaros M B.The settlement of two multi-storey buildings on residual Venterdorp lava.South African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Symposium 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Durban,S.Africa,1978
[18] Demello V F B.Thoughts on soil engineering applicable to residual soils.Proceedings of 3rdSoutheast Asian Conference on Soil Engineering.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