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社会治理主题论文

2023-02-28 1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社会治理主题论文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思路

社会治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活动。正确把握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改革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取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条件。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治理、科学治理、人性化治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愉快。

二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气力形成推动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协力。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使社会治理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题目的“弹性”,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四要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把维系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规范运行、调控有力,又要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降低社会运行本钱,进步社会运行效率,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要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上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鉴戒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串在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之中,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根据上述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向更加重视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努力解决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治理“一手软”的题目,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大气力统筹推进,不断进步政府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取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治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改变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题目。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尽快从传统治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

在治理方式上,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要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同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

在治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

在治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努力改变社会治理手段单一的题目,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治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引导等手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上风,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治理法治化论文有哪些切入点

法治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然走向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治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城市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制化进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化研究
论社会治理的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

等等

请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能鼓励并促进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为主题,撰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发挥“三社”协同作用 切实转变社会治理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民政部门作为政府履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部门,在转变社会治理方式上,需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组织、社区和社会工作”(简称“三社”)的协同作用,不断探索社会领域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切实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一、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目前,河北省各级社会组织已发展到15011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17万多人,会员超过660万个,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覆盖比较广泛(涉及全省89个厅、局)的社会组织体系。

  围绕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新目标,河北省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登记管理制度上,实施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备案事项,实行社区服务性社会组织备案制,积极探索“一业多会”,推进政社分开,改进双重负责管理体制。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奖励机制;逐步将政府不应行使和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工作和服务以适当方式转移给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提供产品服务和社会服务,保障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权益。在加强监督管理上,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大联合执法监察力度,加强诚信建设、行业自律和评估。

  二、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发挥城乡社区自治功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为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河北省城乡社区建设稳步发展,打造了“四有一创”社区建设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社区治理方式不断创新。

  面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行政化”日趋明显的现象,河北将进一步厘清职责,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建设,推动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在管理体制上实现“还权、赋能、归位”。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业主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做好河北省城镇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调研、设计工作,探索推动建立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形成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社会有偿评价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一网通”、“一键通”。

  三、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这些重要论述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此,河北省将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社区、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从载体上,大力培育和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从政策上,制定出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把一些可由社会承担的工作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承担。从措施上,继续抓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的实施;推进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城乡社区自治机制,促进基层社区管理;不断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合理规范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待遇标准、考核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多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快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