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汽车电器论文文献

2023-02-27 2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汽车电器论文文献

汽车专业运用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一、概述

信息资源是指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流(流通)、消费过程。它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以往我国只把物质、能源当作资源,把信息当作一般的“消息”,自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题词公开发表后,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认识到信息也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它与物质、能源一起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1、信息对生产要素起优化作用。信息可通过优化生产素质,导向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这表现在:

(1)信息通过与劳动力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素质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了信息含量的生产要素一旦进入生产过程,一是可以缩短劳动者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使生产要素以较快较准的状态进入生产运行系统,从生产过程的时效上表现与发挥生产力的功能。二是可增强生产的有序性与安全系数,带来机会收益。三是可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的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

(2)信息通过与领导层相互作用,导向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提高生产力。信息对领导者的导向功能主要有:一是引导领导者注意力的转移,把注意力放到新的工作上去。二是引导领导判断形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三是引导领导决策的制定,决策方案形成过程,是领导对信息综和处理的过程。

(3)信息通过与生产管理者的的相互作用,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生产力系统是由多个生产要素构成的整体,而生产是通过一系列生产要素的信息来运行的,准确的信息有利于管理者把握生产运行的尺度,使生产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2、信息对资源起补充作用。物质、能源、人力和资金构成社会的基本资源,而信息的发展,对这些社会的基本资源起到补充作用,它的表现为:
(1)信息可大大节约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2)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使人力资源得到补充和替代。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人装配线为龙头,汽车公司的无人车间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汽车,由于人力的节省还使汽车的成本大大降低;以高度信息化的数据库,人们一按电钮就可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有关资料,省去了在浩瀚文献中查找资料的时间,从而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3)信息还可以替代资本,从而使资金更方便、更快、更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电子货币的出现,以信息卡为载体的信用信息使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由货物交换方式演变成信息交换方式;电子转帐出现,把货物流和票据流的资金运动变为信息流的运动,不但大大减少了在途运输资金的麻烦,而且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矛盾。
3、信息对财富起增值作用。信息不但对生产要素起优化作用和对社会资源起补充作用,而且可直接创造财富,对社会财富起增值作用。
(1)信息可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投入相应的信息都会使其产生价值或价值增值。呆滞的资本得到资本需求的信息就会变为赢利的投资。

(2)直接出售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从而创造财富。在美国、日本等信息业发达的国家,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直接收入惊人,据统计,美国信息业销售额1982年为2370亿美元,1985年为4000亿美元,1988年为4700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接近一万亿美元。

(3)信息可缩短流通时间,从而创造财富。电报和电话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创造财富的目的。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缩短流通时间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的例子很多,如通讯、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联机检索、电视会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使信息流动时间由过去以周、日计算缩短为现在以分、秒计算,从而大大加快了财富的增值过程。

(4)信息可扩大增值空间,从而创造财富。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使现代的信息活动在更广泛的空间进行,从而创造财富。因此,在信息化不断提高的今天,财富的增值空间不但在某一自然地域或某一国家和地区,而且扩大到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总之,信息经济是“低耗能”的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能源、原材料是同步增长,而在信息经济中,单位GDP所耗能源却下降,美国、日本等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增长,而能源却减少了。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劣势的国家,特别是能源较缺,如要把经济建设搞好,就必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二、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当今社会,人类对信息需求日益高涨,世界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立足于新世纪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捕捉有效的信息,从而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将日益高涨,因为:

(1)现代信息处于爆炸的时代,文献量在成指数的增长,社会的信息量在迅速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全球每年大约产生100万份发明专利,450万篇科技文献,1亿2千万册各类出版物,以及数以亿计的各种机构文件和资料。其中每年我国发表的经济类学术论文和资料就有3万多篇,也就是说,每天平均有100多篇,它们分别发表在1000多种报刊上。这些文件和资料每十年大约要翻一番。此外各类信息系统内部以及地区之间、国际之间昼夜不停的信息传递也达到难以统计的程度。面对如此巨大且日益膨胀的信息量,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络的支持和处理是不可思议的。

(2)社会逐渐信息化,信息逐渐社会化和产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也是当今的社会特征之一。信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日益明显,几乎到了处处存在信息、事事离不开信息的地步。

(3)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掌握与其命运攸关的有关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产生,同时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又被广泛的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因此,不了解这些信息,企业就不能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最新的产品,企业就不能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生命越来越和市场连在一起,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变化的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总之,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的技术革命,它不仅影响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影响了信息和知识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它不仅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我国汽车维修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存在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是公认的脏、苦、累、差行业,这种落后表现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装备等诸方面,而信息资源方面的落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百多年前诞生的汽车,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四轮交通工具,是被一些人,包括马车夫所嘲笑的笨重怪物。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笨重怪物,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由原始汽车变化成为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空气悬挂系统、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动力牵引系统、自我诊断系统……,这一系列高新技术,不断完善着汽车的性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汽车再也不是比马车强不了多少的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集现代文明和智慧的高科技产物,而这个高科技产物,还在不断地向高科技领域纵深发展。这种汽车自身的高科技特征,加上世界各个汽车制造厂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的车型车种,先进技术的不断采用,多种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对汽车维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主要借助于传统的媒体(如图书、杂志、报刊等),这种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涌入国内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现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没有一个人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我国汽车维修业对维修资料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的传递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而INTERNET互联网络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成为全面普及的局面。以美国汽车维修业为例,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咨询、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全面实行。

我国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专业网站为例,从1995年起,即开始建立了在会员单位内部使用的远程通迅BBS。从96年起,开始投入巨资,大规模建立汽车维修INTERN
ET互联网站。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汽车维修专业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的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疑、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培训等功能。这种以电脑信息处理技术为特点的互联网站,已构成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一大高科技特征。
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是可以迅速、快捷地提供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维修资料、汽车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技术讨论和技术交流,又加速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准。网上的远程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也给需要不断吸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再训练提供了又一条途径。

此外,电脑管理系统软件与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应用,也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实例。目前,汽车维修企业正面临一场革命。一大批新的汽车维修企业成立,相应的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急剧扩张,维修行业的规模也随之变得庞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大小小的维修企业已经发展到近30万家。如何面对接踵而来行业内的挑战,提高企业在维修界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自己的生产利润,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更为重要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资料的应用,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电脑管理。是信息化和电脑技术把汽车维修企业引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管理。“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务包括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这种主动服务,就是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依赖于客户信息和维修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而大量的企业经营数据信息,仅凭人工来完成是难以想象的。利用电脑技术,建立企业网络数据库才是必由之路。

事实上,由于汽车维修行业业务过程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仅仅依靠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配件、客户档案、车辆档案、员工及各部门工作进程的监督、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而运用电脑管理,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一个30人的维修企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统计员1-2 天的时间,采用电脑进行统计仅仅需要几秒种,效率提高何止几千倍。
采用电脑进行维修企业管理的优点是:
1、上层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全厂的运作情况,从而可以对全厂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2、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大大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样就加强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3、可以使汽车维修企业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以此来解决作为企业领导每天面对庞大的客户资料、维修记录、凌乱的库存管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诸多客户纠纷和纷杂事务。
4、厂长经理们可以从繁琐的统筹安排,生产调度,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去争取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
5、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能够提高服务厂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电脑管理下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

6、车辆、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让业务部具体掌握所有车辆以及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更体现了服务的完整性。
7、图表分析功能可以为工作繁忙的厂长经理们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的查询功能。
8、可以消除在会计方面人为的失误。
9、对于顾客的提出的询问能作出迅速确实的反应,尽可能少占用顾客的宝贵时间。
10、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调配零件,节省人力物力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还不强,资金投入更是不足,资金短缺,投资分散,正常融资环境不健全等,都在阻碍着信息资源和学习技术在我国汽车维修界的应用,从事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站的公司大多于依靠自有资金、人才、技术进行发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
其次,电脑在众多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不够,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装备的电脑
还只是花瓶式的摆设,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力。可以说,由于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厂长、经理的认识局限,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对电脑的兴趣,甚至还不如许多家庭高。电脑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家庭,甚至许多小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而在很多汽车维修企业,电脑还是稀罕物,许多员工还是电脑盲,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悲哀。

再次,由于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电脑、互联网及信息产业有一种本能的神秘和畏难情绪,存在着电脑难学,不会上网等困难,而企业领导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对电脑、互联网方面的投入的力度及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很小。
最后一点,由于我国电信部门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网络收费过多,服务不良等现象,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维修界的电脑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应用。

四、我国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

尽管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信息产业的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不可遏止地向全社会各领域冲击。也自然将给进入新世纪的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一)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中,会因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进口汽车维修资料,迅速排除故障,减少车辆维修时间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仅此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经济收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互联网为例,该网站目前已有网员600余家,每家会员修理厂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查询资料,提高生产力,所产生至少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全年的总经济效益可达3000万元/年,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大批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维修企业,为企业的职工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从企业内部产生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会更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

(三)现代维修企业采用电脑的管理方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其一,电脑硬件的价格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其二、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功能方面也越来越适合维修企业的实际运作。其三、随着一些大中专汽车专业毕业生进入维修企业,为实行电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其四、远程通讯技术的诞生为软件的售后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已将现代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原邮电部改为为信息产业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1、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八五”期间,我国共投入约290亿美元资金,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通信干线网络,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

(1)信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信息产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正在逐步形成的新兴产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995年我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达2457亿元,为1980年的24。5倍,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电子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其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我国信息服务业销售额由1990年的2亿元增长至 1995年的77亿元,全国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共2万多家,已建立各种数据库1000多个。我国信息服务业正朝着计算机化、数据化、网络化和有线咨询信息网等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初见成效。我国“863”星火计划中包含有许多信息领域的高技术研究课题,如先进的感测系统、智能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迅技术等主题项目,这些课题目前大多已被攻克。“八五 ”期间,我国计算机装机量由1990年的50万台增长到1995年的330万。信息技术在工业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应用程度已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我国目前已建成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邮电、电力、铁路、民航、海关、气象、人口等12个国家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国家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993年后我国又开始实施以金桥、金关和金卡构成的“三金”工程为重点的国民经济信息化“金”字工程。这些大型应用系统在开发的同时建设了一批较大型数据库,从而大力促进了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上所述,在迈入新世纪之后,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机遇,推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与管理的全面提升,为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

求一篇8000子以上的汽车专业的毕业论文

汽车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张真忠,岳世锋
摘要: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
追求产学研合一,突出基本技能训
练,强化汽车故障诊断与检修能力的
培养,并据此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
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
到故障诊断、综合训练的配套实训教
学条件。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汽车专业;职
业技能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教育
部等六部门实施了“职业院校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培训工程”,根据劳动力市场技能型
人才的紧缺状况和相关行业人力资
源需求预测,优先确定在汽车运用与
维修等4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500
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
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近几年在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
设中,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
索出了一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的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初步实现
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人力资
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坚持正确的
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把提高
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
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
高等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巩固
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操作
技能;获得有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获得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形成都
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工程训练环境。教
学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大,且任务繁.
重,因此必须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才
能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要求。该基地
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实
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开
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和产学研合
作的重要基地。
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多种手段相结合,营造工程
买训环境
根据教育部汽车专业领域技能
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岗位职
业能力目标(见图1),建设汽车工程
实训基地。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模
式,按行业企业标准、按照实际生产
岗位要求布置场地、设备,形成真实
的职业训练氛围。具体做法是:对原
有实训室进行改造,新建了适应现代
汽车维修需要的实训室;对汽车工程
实训环境进行了布置,增强了汽车文
化氛围;自制了部分实训设备,形成
了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
训练到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综合训
练和现场实际训练的完整教学条件;
在训练项目的安排上,淡化了零部件
的修理,强化了故障诊断及检修。
根据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
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规(下转第67页)
图1汽车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目标

2007.11
万方数据学生及外国学生则失去了这些机会。
总之,高考制度作为中国一项重
要的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招生与
发展和普通教育的教学与改革都紧
密相关,其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
身”,具有巨大的难度和重大影响。因
此,高考改革应本着“稳”的原则,稳
中求进,稳中求改,在现有改革的基
础上系统推进,逐步深化,努力建立
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以多元化考
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
现代高考制度。
参考文献:
(1)高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N].中新
社.2006—06一02.
(2)刘丹,王骏能,余靖静.复旦、上交
大等名校校长评析当今高考改革
[EB/0L].新华网,2006—04—1 1.
(3)徐建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J].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4)大学招生需破除地域岐视[N].北京
晨报,2006一06—18.
(5)蔡达峰.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的建议
[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6)姚金琢.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制度有
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3。(7).
收稿日期:2007一02—27
作者简介:李小娟(1974一),女,浙江温
州人,讲师,教育学硕士,温州职业技术
学院(325035)
(上接第53页)划和建设,已建成了汽
车安装、汽车维护保养、汽车修理及
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训练基地。利用
设备、技术优势,建立万方轿车维修
检测中心和富康轿车特约维修服务
站,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工程实训环境。
(二)工学并举,讲练结合
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加大
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占
总学时的45%左右,改变过去将专业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做法,构
建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汽车多
媒体专业课教室,使得专业教学的理
论和实践高度融合。在训练项目开发
上,以国家及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考
核点为依据,将技能训练与技术等级
证书培训、资格鉴定培训相结合。校
内实训基地实现全天候开放。学生通
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训练,培养和
提高专业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
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
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立
相应的机制,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
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
(三)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市场职业岗位技能需
求,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编写
一整套汽车专业实训教程,汽车电器
实训等部分教程已公开出版。为了让
学生尽快掌握汽车维修的高新技术,
配置了多媒体汽车专用教学系统,选
择欧美日主流车型为示教对象,配备
具有CVT、CCS等先进电子控制的装
备,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汽车电控新技
能,培养了故障现象分析、参数检测
判断和排故能力。根据汽车工程教学
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
法,渗透高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强化。
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达到人才培养目
标的要求。
(四)完善管理制度
汽车工程实训基地应该给学生
在走向社会与工作岗位前提供完整
的训练。在工程实训的组织过程、实
训项目的安排、实训中心的管理以及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配合学生
在工程实训中心开展实际训练。为
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
证实训的场所、时间、人员到位。
(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转
变教师角色
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汽车生
产和维修企业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
教师到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要
特别注意聘请企业的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
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汽车生产和维
修企业应通过举办培训班、接收教师
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
断更新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
要求,转变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
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工程实训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训
基地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有利于学生
的就业和全面发展。承德石油高等专
科学校汽车专业实训教学基地自建
立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
3年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曹传伟.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
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
学,2006,(6).
(2)关晓吉等.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
建设的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
报,2003,(6).
收稿日期:2007—02一07
作者简介:张真忠(1968一),男,山东潍
坊人,主任,工程师,承德石油高等专科
学校汽车系(067000)
岳世锋,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067000)
………..囝
2007.11
万方数据汽车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
作者:张真忠,岳世锋
作者单位:张真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系,067000),岳世锋(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067000)
刊名:职
业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7,""(1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条)
1.曹传伟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大学教学2006(06)
2.关晓吉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关晓吉.薛华.刘艳梅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z1)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就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做了一些探讨,提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生
产、教学、科研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才是汽车专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2.期刊论文陈文举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探索-中国科技纵横2009,""(5)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通拳有限责任公司,顺应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创办汽车专业开始,就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紧紧依靠行业
企业,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办出特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本专业学生百分之百就业.为同
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期刊论文陈文举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探索-中国科技纵横2009,""(5)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通源有限责任公司,顺应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创办汽车专业开始,就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紧紧依靠行业
企业,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办出特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残,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本专业学生百分之百就业.为同
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期刊论文张立新结合示范校建设探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之路-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初、中、高三级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
与生产任务的一体化,学生与员工的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培训和鉴定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应建设成为区域共享,开放性的实训基地,校内汽车实训
基地的建设要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互动.
5.期刊论文吴云溪.周跃红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8)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文章结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认为
高等职业院校应多渠道、多形式综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营造真实或仿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校企联合的校外工程型顶岗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为平
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6.期刊论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而且一定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实训设备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组织开展实物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的研
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7.期刊论文张真忠.邱全进.吕云飞高职汽车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实验室科学2008,""(1)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就高职汽车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做了一些探讨,提出建立实训基地,必须走生产、教
学、科研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才是高职汽车专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8.期刊论文叶芳高职院校汽车实训室建设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31)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训室建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结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阐述
了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思路、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并就汽车实训室的培训与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9.期刊论文张建英.Zhang Jianying论高职汽车运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山西科技2007,""(3)
高职汽车运用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就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做了一些探讨,提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走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才是汽车专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10.期刊论文冯建东.张美娟.钱燕.FENG Jian-dong.ZHANG Mei-juan.QIAN Yan高职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
践-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按照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的要求,高职汽车专业建设要建设具备自我造血功能,集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实训基
地;要加大投资力度,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在管理中健全"共享、开放、合作、竞争"的基地管理模式;要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
设;同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教育过程中.
引证文献(1条)
1.杜修平.那一沙基于VMP_Modeller的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2008(12)

关于汽车的文献

[1]蔡卫龙,赵福全.汽车常用继电器介绍及应用[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38(6):14-17.DOI:10.3969/j.issn.1006-0006.2011.06.004.
[2]田志会,闫学海,刘世根等.汽车钣金单件检具设计[J].模具技术,2013,(1):22-24,31.DOI:10.3969/j.issn.1001-4934.2013.01.007.
[3]王世平,徐挺,刘瑞岳等.上海汽车博物馆智能照明系统——I-bus KNX应用的节能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9,3(2):48-52.DOI:10.3969/j.issn.1729-1275.2009.02.013.
[4]谢忠麟.国内外汽车用胶管的种类及发展前景(一)[J].橡胶科技市场,2008,6(7):1-5.DOI:10.3969/j.issn.1672-125X.2008.07.001.
[5]牟宏均.电动汽车所用牵引电机的性能简介及选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8):4921-4923.DOI:10.3969/j.issn.1009-3044.2009.18.137.
[6]唐惠龙,牟宏均.电动汽车所用电控系统性能介绍及设计[J].价值工程,2011,30(33):10-11.DOI:10.3969/j.issn.1006-4311.2011.33.007.
[7]唐惠龙.电动汽车所用电机控制器的性能简介及选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4):6904-6906.DOI:10.3969/j.issn.1009-3044.2009.24.133.
[8]田永,韦俊.汽车车门密封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汽车工程师,2012,(8):17-20.DOI:10.3969/j.issn.1674-6546.2012.08.024.
[9]李俄收,吴文民.汽车点火系统的种类和特点[J].汽车电器,2003,(2):39-41.DOI:10.3969/j.issn.1003-8639.2003.02.015.
[10]郭磊,郭晓静.玻璃涂胶机的种类与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10):65-68,71.
[11]路传海,丁国峰.汽车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整车匹配[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3,32(3):22-25.
[12]姚文俊.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液压控制系统综述[J].液压与气动,2006,(10):1-3.DOI:10.3969/j.issn.1000-4858.2006.10.001.
[13]陈海燕.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J].橡胶工业,2003,50(1):26-29.DOI:10.3969/j.issn.1000-890X.2003.01.007.
[14]余振龙,具龙锡.轿车悬架橡胶衬套结构特点分析[J].汽车技术,2009,(8):34-38.DOI:10.3969/j.issn.1000-3703.2009.08.009.
[15]常诗.安全气囊的作用、种类、结构及正确使用[J].现代职业安全,2008,(3):94-95.DOI:10.3969/j.issn.1671-4156.2008.03.042.
[16]崔丽梅,刘新民,邱桂学等.我国PP/POE汽车保险杠的研究进展[J].塑料,2003,32(5):45-49.DOI:10.3969/j.issn.1001-9456.2003.05.011.
[17]王士川,关杰.仪表板功能及设计[J].河南科技,2013,(11):82-83.
[18]王英姿.汽车智能车位锁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2):3020-3023.DOI:10.3969/j.issn.1671-1815.2007.12.073.
[19]尹衍升,李静,马洪涛等.树脂粘结剂对汽车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6):104-107.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6.018.
[20]董福春,倪军.试论汽车修理中的齿轮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3,(7):270-27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