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学术影响力论文

2023-02-27 14: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术影响力论文

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詹姆斯·伊文思及其同事提出了“扰动指数”的概念。他们基于论文引用及被引用次数计算其扰动指数,并以此作为衡量论文影响力的新方法。这一指数有助于跨学科对论文的影响力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当前,学界在评判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时,一般以被引用次数作为判断标准。但该标准也存在局限性,既易受到学科规模和跨学科引用规范的影响,因而难以跨学科地比对学者成就,同时也容易导致论文的实际内容和价值被忽视。而论文相对引用率、H指数等量化指标也都难以全面反映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在研究了近60年的科研出版刊物后,研究人员发现,科研团队的规模会对其研究成果的扰动指数产生影响。团队每增加一人,科研成果扰动前沿科学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大型科研团队通常能够巩固和发展现有知识,但相比之下,小型科研团队则更有可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提出新想法,并进行创新。

打开文学的钥匙

伊文思解释道,小规模研究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经常能够扰动科学界,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规模研究团队能够更加深入地钻研过去的研究成果,对创新性的非主流科研也更为关注。此外,由于得到的科研经费较少,小规模研究团队也不会拘泥于固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勇于大胆灵活地采取新途径、新方法。芝加哥大学科研人员吴令飞认为,小团队倾向于发现问题,提出新思路;大团队更愿意追踪热点,回答问题,并巩固现有学说。

科学与数据

伊文思表示,跨学科合作越来越普遍,研究团队的规模也有扩大的趋势,科研赞助也更青睐大型团队。不过,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逐渐积累,也需要不断创新。因此,研究人员建议,科研赞助方应注重其支持的科研团体的多样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皮埃尔·阿祖莱表示,两种类型的科研团队之间没有优劣,重要的是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他认为,被引用次数和扰动指数都是评判学术影响力的标准,各有其关注的重点。学界应努力发展出更加全面的评价方法,并在方法的使用和结果的解读等方面保持谨慎。

科技小论文(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十篇论文)

在谷歌学术搜索中,存有高达4亿篇论文的数据库。论文被引用的数据可以作为证明文章影响力的依据。即使这个方法有局限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的进展和科学的进步。

1《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47774。

截止2020年为止,这篇文章达到了,人类可知的引用最高数。一篇涉及人工智能的文章获得最高引用,证实了科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注重。不仅是科学界对人工智能领域有巨大的兴趣,而且欧美国家也正在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对象。美国把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提高了一倍,欧盟也把投资提高了百分之70。《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能够获得最高引用,正说明在未来人工智能上,将展开激烈竞争。无独有偶,跟着这篇文章后面,引用最多的文章多是涉及人工智能。

2《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25256。

深度残差学习的概念出自何凯明等4名中国学生。何凯明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现是脸书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从文章的引用数量来看,足以显示,他提出的这个方法对该行业的影响。

3《让R-CNN更快: 朝着带有区域建议网络 的实时目标检测》 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发表于2015,引用数为19507。

4《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6750。

5 《带着缠绕走得更深》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4424。

这篇文章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必读论文之一。

6《通过深层强化学习的人类层面的控制》 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394。

7 《语义分割的完全常规网络》 Fully Conventi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153。

9 《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576。

10《RNA测序和微阵列研究中 Limma 强化差异表达分析》 Limma porwers de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es for RNA-sequencing and microarray studie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8328。

第9和第10篇是前十名论文中,和计算机没有关系的两篇医学论文。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除了人工智能就是医学了呢?

最后要提到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进入第10,但值得一提。 《以深度神经网络和树搜索掌握围棋战略》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209。

这篇文章涉及的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David Silver, 他领导的AlphaGo团队击败了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人工智能击败了最强大脑,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说明人工智能的前途,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细思极恐的大事件。在机器击败人的时代,人怎么办?

如何才能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的论文能被广为人知,最好是能被同行引用。可就有这么一波人,他们很用心的搞科研分析数据写论文,可是文章出来之后却反响平平,别说被引用了,甚至都不被知晓,说到这里,小编也快被气哭了,这不是有点白费力气么,那怎样才能增加科研文章的影响力呢。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文章的质量,你的文章如果没有什么内容,那自然不会被引用了。另外,整篇论文都要坚持亲自查阅文献,最好能引用别人的文献,除了大咖级别的就是引用一下你周围熟人的文献,这样你的文献也会容易被你身边朋友来引用,这个圈子的力量还是蛮大的,不能说是相互吹捧,最起码是互相传播吧。捎带着提一句,关系网对于快速传播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就是论文的数量。不要幻想着能一炮打响,指望一篇文章就能撬动整个行业,这样的想法有点不切合实际。任何营销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论文影响力也遵循这个规律,所以必须多发文章,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你的观点,写的多了别人自然而然就会注意你。

最后,就是发布的渠道。不要一心想着只有牛逼杂志才能配得上你的文章,其实二流、三流杂志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广度有深度的文章,多次出现在各种杂志上,还是会有“人缘”的。

在保证有一定质量的情况下,多写,多发还是很有帮助的,论文的影响力说白了就是一次变样营销,混个眼熟儿是首要步骤,不要怕费事,勤能补拙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