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金粉世家论文研究

2023-02-24 16: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金粉世家论文研究

贯通古今融会雅俗———略谈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毅中 2005-08-22

今年是张恨水先生诞生110周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安徽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了一次纪念作品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对张恨水先生的小说所知极少,前两年因为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读了他的《小说考微》和《水浒人物论赞》两篇文章,才知道他对古典小说有非常细致独到的研究,对我们研究中国小说史也很有启发。在小说史上,如何贯通古今,融会雅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张恨水先生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他在创作中借鉴中国古典文学的地方很多,又有他独特的创新。这里只谈几点粗浅的理解。
首先,他的小说采用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回章,回目由实用性的标题发展为装饰性的对仗,也是中国小说文体的特点之一。他叙事用了很流畅的白话,和传统的小说一脉相承,而回目则写的非常工整雅丽,超过了许多古代的章回小说。张恨水小说的回目注重情节的渲染,多用虚写,不是平实地标示人物姓名和情节要点,显的很富有诗意。古代早期的章回小说,回目由单句发展为对仗,一般人名地名标明要点,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放曹操”;《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则是用诗的语言来描写场景,如《春明外史》的“月底宵光残梨凉客梦,天涯寒食芳草怨归魂”;“归巷吊英灵不堪回首,寒林埋客魂何处招魂”;《啼笑因缘》的“豪语威风尘倾囊买醉,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金粉世家》的“月夜访情俦重来永巷,绮宴抬腻友双款幽斋”;“消息索哀词人悲秋扇,生涯寄幻影梦老寿婆”。我们注意到,他习惯用九言句的对仗,而且多数用了上五下四的句式,就突破了旧体诗的三字尾的格局,与现代诗人提倡的九言诗相吻合。这是他章回小说的一种新革。
第二,他常在小说中穿插诗词,这是他的一个长处。张恨水先生的诗词写的很好,而他替书中人物拟作的诗又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各有不同。如《春明外史》中杨杏园与李冬青唱和之作,写的情意缠绵,文才斐然,而在《金粉世家》里为金燕西诗社所邀请的一队假文人所作的诗,却拙劣不通,就令人捧腹大笑了。中国古代小说一向有诗文结合的传统,如唐人传奇,前人归结为“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在清明的章回小说里,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和海棠社的诗课,林黛玉史湘云的联句,都作为小说人物吟咏性情的作品,对刻画人物的性格大有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有诗为证”的俗套。这些诗词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性,得到了一部分文人学者的赞赏,对一般读者也起了文艺熏陶的作用。
第三,叙事委婉详尽,情节曲折生动,总的说是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张恨水先生在《啼笑因缘》的后序中讲到小说的三种手法,一是渲染,二是穿插,三是剪裁。他举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月夜走刘唐”和“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为例,说明了渲染和穿插的艺术特征。关于剪裁,他举了《史记》的《项羽本纪》为例。足见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刻的修养,因此他的小说引人入胜,风行一时,而且至今还脍炙人口,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如茅盾先生所说的:“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首推张恨水先生”。我们注意的是“延续了新生命”这六个字,章回体只是文体上的一个特征,延续与否并不十分重要,而张恨水先生的作品则赋予了新生命,这就和过去章回小说有所不同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内容,并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另一方面,他的小说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他参照了新体小说的表现方法,在旧文体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变自己的笔法。这是一种尊重传统的革新,也就是茅盾先生所说的“善为扬弃”。到后来写《八十一梦》就放弃了章回体的形式了。因此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于<金粉世家.

首先,当然是读这部小说了。
论文如果只写《金粉世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张恨水的文学及人生观念、文坛上新派与老派之争。
2.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时代意义。小说在当时产生的反响。对章回体小说的改造和突破。对后来言情小说发展的影响。
3.张恨水的其他通俗小说。《金粉世家》在今天的影响。今天如何看待通俗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希望能有所帮助。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的爱情观的价值取向

爱情观的价值取向啊!
我觉得就算是醉绚烂的爱情,在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都应该是归附于平淡,因为只有平淡的生活才能体会出温暖,而在温暖中才可以找得到永远的真爱!
我们都得承认金燕西的确是爱过清秋的,并不是觉得她与别的女子不同而感到新奇,是真正的用心爱过,但是他的家庭环境与清秋的家庭环境天差地别,所以他感觉不到生活的真谛,当他与清秋的爱情在年年岁岁的日子里恢复平静时,他自然承受不了,失去了对婚姻的热情。造成了金粉世家曾经的辉煌消逝.....
如果他能明白爱情生活的真谛,那么这一段感情悲剧就不会造成吧!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中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小说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论鸳鸯与晴雯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小姐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的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41.试分析《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

42.试分析《水浒传》中三个英雄女性与三个反面女性在写法上的异同

43.试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及宋江杀李逵的悲剧特色

44.试论《三国演义》中人才与死亡观的冲突

45.试分析《三国演义》中作者塑造诸葛亮形象所用的创作手法

46.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性格悲剧及其对蜀汉形势之影响

47.试论“异质同构”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48.比较分析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相同题材中女性形象之不同点

49.试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性

50.试论关汉卿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

51.试分析元散曲创作与元杂剧创作在语言上的异同

52.试分析李渔“十部传奇九相思”对明清传奇创作题材选择上的概括性

5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崔张爱情与《牡丹亭》中杜柳爱情之异同

54.试论汤显祖传奇创作中“生”角的类型化现象

55.试论《长生殿》中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补充效果

56.试分析洪升创作《桃花扇》时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手法

57.试比较分析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创作中人物道白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

1.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2.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3.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4.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5.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

6.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

7.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8.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9.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10.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

11.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

12.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

13.郁达夫小说艺术论

14.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15.废名小说艺术论

16.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17.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

18.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

19.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

20.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21.《围城》新论

22.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3.《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

24.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25.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26.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

27.冰心“小诗”简论

28.徐志摩散文艺术论

29.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30.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31.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

32.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

33.巴金《寒夜》新论

34.鸳鸯蝴蝶派再认识

35.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

36.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37.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

38.五四文学社团研究。

39.鲁迅作品研究。

40.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研究。

41.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研究。

42.茅盾作品研究。

43.巴金作品研究。

44.老舍作品研究。

45.曹禺剧作研究。

46.沈从文作品研究。

47.张爱玲作品研究。

48.解放区文学研究。

49.赵树理作品研究。

50.郭沫若作品研究。

51.戴望舒诗作研究。

52.艾青诗作研究。

53.闻一多诗作及诗论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