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研究导向

2023-02-24 14: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研究导向

论文的研究与写作思路其实就是“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论文如何选题选方向

论文如何选题选方向

一、选题的来源

论文的选题既不能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导师,又不能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就写。一般来讲,获得论文选题有五个途径。

1、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导师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方向,并且在该方向已经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的选题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取得一致,以便获得导师在学术和经费上的支持,有助于按期完成学位论文。

2、参加专业研讨会

参加国际、国内或地区的专业研讨会是选题的另一个来源。实际上,许多研究人员都是通过这些研讨会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学术研讨会上的信息往往是最新的,从中能理解其他学者最近在从事什么研究,有什么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通过了解会议主题和参加专题讨论,可以把握同一领域内的其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参加研讨会可以接触资深专家,与一些著名专家近距离地交流,向他们请教并建立学术联系。

3、生产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通向知识的大门,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都是问题导向,从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践中会产生许多人们从未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而这些问题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许多横向课题都属此类。如培训机会不如预期有效,产品销售量下降,少数民族员工得不到提升,复杂的多部门项目管理失控,兼并效果不佳等等。

4、文献阅读

通过对有关学科和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了解不同学者的思路特点及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萌发个人见解,进而确定选题。学科交叉与渗透也很重要,寻找学科交叉地带的“处女地”,对同一课题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也是形成选题的重要途径。阅读文献不仅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还可以为你的研究更加理性而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5、个人兴趣与好奇心

兴趣与好奇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甚至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有些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是带着原单位的课题来深造的,如果能将这些问题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往往是较理想的选题。

二、选题的方法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包括选择方向、开展调查、界定范围、确定题目等几个环节。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便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但这只是一个选题的程序问题,仅仅掌握选题程序是不够的,还需要明白选题的方法。

1、发掘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

第二步,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和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求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其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是否论及或者论及的程度有多大。

其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其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

3、漏斗法与编网法

漏斗法是一种从提炼主题到定义研究界限再到构思题目的由宽泛到具体的选题方法。提炼主题要考虑理论知识准备情况和资料准备情况,初步判断研究的可行性与资料可得性。主题不是论文题目,更像是一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基本划定研究的领域。

编网法需要提出研究的新问题,以新问题为纲,将相关理论联结成网,提出研究架构,设计研究方案。

三、选题的技巧

学位论文的选题除掌握选题的来源与方法之外,还应掌握选题的技巧。

1、注重创新意识

树立学术创新意识是选题的根本。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其关键是学术思想的创新。创新无国界,即所选的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进行的,但在研究生阶段,这一点很难做到。研究生学习期间,应从 “继承性发展”着眼,把视线瞄准那些前人或他人曾经做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或新理论,深入研究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与补充。另外,有些课题虽然国外已有过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也可作为研究生选题的切人点。

2、难度因人而异

研究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及水平亦参差不齐,无论是基础知识、创新意识,还是科研作风、实际操作能力都有较大差异。由于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差异,选题的立足点也应不同。因此,选题也要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那些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宜选择创新成分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3、师生知识互补

21 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导师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而研究生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其所学、所思往往可作为对研究课题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强化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应鼓励研究生在既定研究方向上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力争使研究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4、特长方向结合

尽可能使研究生的特长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如果二者相去较远,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时,就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产生新的课题。当然,由于学位论文的大部分工作要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有充分的认识,以自己为主,导师只能给予有限的帮助。

5、题目大小适宜

如果学位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学位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论文选题不宜过大,过大不能深入,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出结果。

6、避免大而空、不专业和经验化

经验的导师认为,选题应约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 20%。所以对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因此,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生选择合适的论文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取得学位。

论文研究目标怎么写范文

  研究目的这一节包括的内容有: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描述研究问题,表述本文的主论点,界定关键名词,简述研究工作的作用。
  1.现有研究不足。
  文献综述分析了现有的围绕该现实问题的各项研究结果和实际做法,厘清了研究的参照点。研究目的这一节, 首先,在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或实践的不足或欠缺之处,尚有提升的空间,让读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然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和待论证的主论点。这项内容构成“研究目的”这一节的主体。
  2.研究问题描述。
  描述研究问题R=(q, f) ,即是说明本论文研究现实问题(q)与何种主要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之前举的一些例子中,“勤劳而不富有”这个现实问题与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薪酬差距引发不满的现实问题与机构类型之间的关系,路径管理方式较原管理方式是否要好的问题,酒店利润有待提高这个现实问题与名厨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构成研究问题。
  有些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写得模糊,既未写出现实问题,又未写出关联因素。有篇研究某公司红木采购的学位论文,这样描写研究目的:“找出影响木材质量的原产地采购流程的关键因素,并加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采购流程存在什么现实问题,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应该说清楚的内容都没有说。另一篇关于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学位论文写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行业薪酬情况进行调研,找出薪酬体系结构不合理、激励作用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实施办法。”
  在研究工作初期说这类话语还可以,但论文已写出来,说明研究工作已完成了,“结构不合理”和“激励作用不足”具体体现在何处,都应该知道了,在描述研究目的时应清晰地写出来。有篇关于营销策略的论文,研究目的写成“旨在通过国内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定位本公司在租车行业中所须扮演的角色和公司的营销模式”;有些以调研报告为基础的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往往写成:“通过实地调研,运用某某理论,研究某单位现状,对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分析,提出完善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这些都没有涉及实质内容,未点明“研究问题”。
  采用这些写法的研究生还没有把握到学位论文必须遵循“问题导向”这个原则,没有分清学位论文与调研报告和企业咨询报告等的区别,误认为管理研究报告可以代替论文,将调研报告之类的写法搬到学位论文写作中。像这样来描述研究目的,从现状、问题、原因到对策、措施,都是“共性",任何调研报告都适用,读过后无法增进对该文的了解。只有将研究问题列出来,才能说明本论文的“个性”所在。
  3.论点表述。
  描述研究问题只是提出问题,接下去还要给出答案,对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间的关系给出判断,这也即是作者的论点。由于尚未经论证,确切来说论点表述应为假设表述。
  将研究问题上升到论点或假设,要点是用变量语言来表述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上述现实问题为“薪酬差距引发不满”的论文,作者用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而主要关联因素是机构类型,该因素只有在规定了它的属性以后,才能作为自变量处理。作者是以技术垄断程度为准则来划分机构类型,这样,技术垄断高、中、低便成为该变量的属性。现实问题和关联因素都具有可测性,就可以清晰地表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假设:“技术垄断程度越高的机构,对扩大现有薪酬差距的满意度越低”,并可着手进行经验论证。
  《勤劳而不富有》一文现实问题与制度成本的关系研究,作者以国家为分析单位,将一国人均工作时间作为衡量勤劳的变量,同时设置一套指标,间接测量制度成本。“酒店利润取决于名厨”的假设,厨师作为变量,便要规定它的属性为名厨和非名厨,随之说明其具体测量方法,是按厨师专业技术等级还是按获奖情况来划分。
  4.关键名词界定。
  “现实问题”是用事实和现象来叙述问题所在,以及该问题为什么重要,研究问题和论点则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在论点表述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段术语解释的内容。并非所有涉及的名词都要给出一个定义,但对一些关键的专业名词或可能有歧义的名词,如“制度成本”“薪酬差距”及“集束化护理策略”“精益生产”“生态补偿”“质量成本”等,应在研究目的这一节界定清楚。
  5.研究结果的作用。
  有的研究生写研究目的这一节,偏重写本项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其实在问题背景和问题提出这部分内容,已经描述了本研究是针对什么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本身就是显示论文的实际价值。前一部分文献综述树立参照点,用来对比本研究结果,让读者感受到论文提出论点的新颖性,这也就体现出论文的学术价值。这里研究结果的实际作用可用一段话简要地概括一下。切忌抽象地自我评价,写那些“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价值”之类的话。

关于给非英语母语者在sci论文写作时的几条建议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对于SCI的写作,英文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文章,那么好的英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可对于英文写作,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SCI写作中各个部分中英文写作需要注意:
摘要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
(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
(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 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Cell" 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引言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
(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
(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 等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材料与方法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若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一般现在时。如: A twin-lens reflex camera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wo separate camera boxes.
(2) 若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则采用过去式。如: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erial College gas atomizer,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elsewhere.
(3) 方法章节的焦点在于描述实验中所进行的每个步骤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由于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是讨论的焦点,而且读者已知道进行这些行为和采用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习惯采用被动语态。例如:优: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劣:We immersed the samples in an ultrasonic bath for 3 minutes in acetone followed by 10 minutes in distilled water.
(4) 如果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应采用主动语态,如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We believed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优: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劣:For the second trial, the apparatus was covered by a sheet of plastic. It was believed that this modification w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scattering.
结果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即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现在时。如:Figure 2 shows the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s over time.
(2) 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的内容为关于过去的事实,所以通常采用过去时。如:After flights of less than two hours, 11% of the army pilots and 33% of the civilian pilots reported back pain.
(3) 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论时,多用现在时。如:The higher incidence of back pain in civilian pilots may be due to their greater accumulated flying time.
(4) 不同结果之间或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进行比较时,多采一般现在时(这种比较关系多为不受时间影响的逻辑上的事实)。如: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ndings of Smith, et al.
讨论写作要点及时态运用:
(1) 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
(2) 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无需得出试图去解释一切的巨大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受到怀疑。
(3) 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4) 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 “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5) 回顾研究目的时,通常使用过去时。
(6) 如果作者认为所概述结果的有效性只是针对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过去时;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义,则用现在时。
(7) 阐述由结果得出的推论时,通常使用现在时。使用现在时的理由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结论或推论(而不只是在讨论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结果与结论或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