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壮学同样不会例外。从壮学经历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期的过程中看,笔者认为壮学学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壮学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已为壮学界一致公认,壮学的综合性由壮族及其壮族研究的知识体系两方面所决定,即前述的意蕴丰富的“壮”(族)与意蕴广博的“学”(问、科)组合而成的“壮学”具有综合性特点,而非由壮族单方面的客观存在所决定。从研究主题上看,壮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涵盖壮族历史文化和壮族现代化两大主题。从研究内容上看,壮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渐进扩大。在壮学形成期(20世纪50~60年代),壮学研究的课题以历史(包括壮族渊源、社会发展史、人物史、反抗史、革命史)、语言、文学、艺术(包括壮族民歌、歌仙刘三姐、左江花山崖壁画、青铜器与铜鼓)、考古、壮族土司制度、壮医药为主,开始具有了综合性特点。到了发展期(1978年~20世纪80年代),壮学研究内容上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在形成期的基础上的深化、扩大和推陈出新。这一时期壮族史学、文学、艺术以及语言和文字研究得以深化和完善,壮族的别称、地名、文化、民风习俗、婚姻、都老制、羁縻制、歌圩、歌会、文学、葬制、俍兵、近现代历史人物、图腾、社会经济、农业种植、住居、巫术、神话、史诗、原始宗教、哲学、音乐、庄田制度、人口、壮汉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新内容问世,从而突现出了研究内容上的壮学综合性特点。进入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壮学研究内容上的综合性特点进一步得以彰明,表现为壮族文化研究的深化以及对新内容的开拓。壮族的“大石铲文化”、“布洛陀文化”、“波乜文化”(即原始信仰文化)、“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即青铜文化)、“干栏文化”(即居住文化)、“图腾文化”、“诺鸡文化”(即原始宗教文化)、“麽文化”(即原始麽教文化)、“筛文化”(师公文化)、“僚歌文化”(即壮歌文化)、“蛙婆文化”(即歌谣文化)、“圩蓬文化”或“航端文化”(即歌圩文化)、“岜莱文化”(即花山崖壁画艺术文化)、“壮锦文化”、“壮剧文化”、“依托文化”(即古医药文化)、“盘古文化”、“红水河文化”、“左江文化”、“右江文化”、“刘三姐文化”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当中的一些壮学研究新内容,皆在这一时期相继登台亮相并逐步建构了部分文化体系,提出了“壮族地区早在距今9000多年以前就出现了原始的稻作农业,成为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的新观点,解明了壮族“那文化”对华南以及东南亚地区作出的杰出贡献。壮学繁荣期有力推动和促进了现代“布洛陀文化”、“铜鼓文化”、“僚歌文化”、“蛙婆文化”、“歌圩文化”、“刘三姐文化”的发展以及壮医药的体系形成和完善。这些皆为八桂学派的“黄派”、“覃派”、“壮医药派”、“文艺派”和“院派”等支派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当中尤以“覃派”(以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三覃”为代表)的覃乃昌、覃彩銮、覃圣敏;“黄派”的粟冠昌、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何龙群、覃德清;“壮医药派”的班秀文、黄瑾明、黄汉儒;“文艺派”的蓝鸿恩、潘其旭、郑超雄、覃国生、韦苏文、范西姆、农冠品、农学冠、丘振声、黄桂秋、廖明君;“院派”的蒋廷瑜、范宏贵、黄成授、萧永孜、李富强等人贡献突出,俱功甚大。除此之外,在壮学繁荣期,壮族的体质人类学、教育、壮泰文化关系等研究新内容先后问世。这一切完全展现出研究内容上壮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壮学学科具有的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史料运用和研究方法的交叉性(包括多样化和融会贯通性),二为学科的交叉性。从史料和研究方法上看,壮学形成期主要以调查资料(包括统计史料和口述史料)、历史文献、考古史料等涵盖文献史料、考古史料、口述史料的交叉性史料为基,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方法(义指多样化和交叉化)展开研究。到了发展期和繁荣期,这种交叉性研究方法得以进一步扩大,开始借用哲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人口学、文化学、考古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交叉性研究方法对壮族展开多维度研究。从学科上看,在壮学的发展期和繁荣期展开的壮汉民族关系研究、壮侗语民族论、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皆属壮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当然,这种壮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成果,不能只算作壮学单方面的成果,应属多学科成果。壮学学科的交叉性特点由壮学的综合性特点以及壮族的地域性特点所决定。壮族人民主要世代居住在当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自治区西南又与越南交接。因此,历史上壮族与其他民族交往密切,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历史关系上同源异流的壮泰文化关系密切。这就决定了壮学与传统汉学、泰学和新兴的瑶学、苗学、侗学等有着必然关联,从而决定了 壮学学科的交叉性特点。由这些方面看,壮学学科属典型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壮族被确认为多民族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享受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特别是民族学家费孝通、黄现璠等人于1951年领导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团长费孝通,副团长黄现璠)访问广西各县后,经过民族访问团深入的调查和专家论证以及壮族各界代表协商,将分布较广的“布壮”和支系多达20多种的壮族分支统一起来称为“僮族”,这一族称为沿有壮族历史上的旧族称。不久,始于宋代的“僮族”民族称谓,即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确认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民族,僮族(1965年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取健壮、强壮之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为此,专门以壮族为研究主题的壮学开始得以萌芽和确立,进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以发展和繁荣。壮学的萌芽始于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壮族历史学家黄现璠参与的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领导开展的一系列壮族社会历史调查活动和撰写的调查报告。国家实施的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壮族学者强烈的民族振兴自觉意识,可说是壮学萌芽的基础。壮学的萌芽、确立、发展和繁荣可说与黄派和八桂学派的兴起、确立、发展及其壮大具有同步性。按照学科成立的必要条件——客观存在的明确单一研究对象、理论(包括指导理论)、研究方法的一应俱全,一般认为,壮学形成的起点以1957年黄现璠教授撰述并发表和出版的一系列论著《广西僮族反抗压迫史》(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印,1957年1月)、《广西省大新县僮族调查资料》(36万余字,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印,1957年2月)、《谈壮歌》(《广西日报》1957年2月10日)《壮族在广西的历史分布情况》(载《广西日报》1957年4月19日)和《广西僮族简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为标志。黄现璠在这些论著中首先将壮族当作了明确单一的研究对象,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了壮族历史。正如权威的《壮族百科辞典》指出:《广西僮族简史》是“一本最早的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壮族的专著。” 广西大学教授徐君慧等人明确指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民族,但在黄老之前,还没有一部自己独立的历史著作。壮族有自己独立的历史著作,自黄老始。因而,黄老不仅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也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 黄现璠的“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壮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壮族,让世人了解壮族,确立壮族的历史地位,争取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黄氏之书“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提供了史料准备。” “他是最早对壮族进行全面、系统田野调查的学者。”由此有了黄现璠“壮族史学奠基人”和“壮学宗师”的盛名。 黄现璠所著《广西僮族简史》的学术价值不仅仅在于此,它推陈出新的记叙体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后来相继问世的一些壮学论著,正如日本学者冢田诚之教授明确指出:“《广西僮族简史》虽说是‘简史’,但论述的范围较为广泛,内容涉及到壮族的分布和起源、社会组织、革命斗争史、生产、衣食住、婚丧习俗、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教育等……这种新模式与后来由《壮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壮族简史》(1963年初稿,1980年正式出版)比较而言,虽然两书细节上稍有差别,但显而易见,《壮族简史》的体例大体上继承着《广西僮族简史》的新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志的记述体例除了包含有革命斗争、阶级斗争、摩尔根的单系进化论等程式化连续性外,还存在着以黄现璠为代表的站在少数民族立场和视点上展开记述的民族志模式的连续性。” 这些评价为黄现璠的民族学在旧民族志与新民族志的此疆彼界间作了准确的定位,扭转了千年来只有大民族主义史家随意一味歪曲壮族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格局,揭示出黄氏之书的问世对20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和壮学发轫起到了筚路蓝缕作用。由此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现璠教授最先以壮族为专门研究对象而展开的一系列壮族田野调查及其系统化的学术研究成果,满足了壮学形成的基本要件,标志着壮学的形成。而且,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壮学研究与民国时期华南民族史或广西民族史研究中涉及到的壮族论述比较而言,可以明显看到,无论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还是在观点、民族思维和指导理论上,两者既无丝毫关联,更无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从黄现璠等人的著述对早期研究中有关壮族的论述无丝毫引用而多为批判的客观事实方面同样可窥一貌。壮族正是在壮学形成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主体——历史和民族文化,而且从中引出了自己的主题思考——壮族族源、古代社会性质、历史人物评价及其民族语言、文化、艺术特质,并从中提出和论证一系列问题,提炼出一些概念和理论,从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壮学学科。特别是国家在1957年11月正式推出了以拉丁文为基础的拼音壮文后,黄现璠的学生韦庆稳便开始了长期专门从事壮语及其文字的研究,硕果累累。“黄派”(由黄现璠及其众多弟子组成)弟子周作秋教授于1958年秋季在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下同)首次开设了“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课,并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成为将壮学研究课题列为大学教育课程的第一位学者。与此同时,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语文系设置了僮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由此表明,壮学学科不仅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已经成立,而且标志着壮学学科作为“教学科目”的同步诞生。 1956年,黄现璠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领导了广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正如壮学专家指出“1956年8月,先生(指黄现璠,下同)受全国人大民委之托,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实际负责全组工作,领导开展了广西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深入的少数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调查。先生以年近花甲之龄,在交通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带领调查组成员,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深入广西崇左、龙州、凭祥、天等、德保、大新等地的壮族乡村进行调查访问,收集了一大批珍贵资料,为开展对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些资料弥显珍贵,直到现在,仍然是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当时跟随先生从事调查工作的部分成员,后来成了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基本力量。所以说,这些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既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也培养了人材,为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壮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束后,先生将其中一部分整理出1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力陈将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必要性,从理论上为广西的民族区域自治规划提供了依据。1956年,先生在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后,就壮族问题征求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在周总理的启发和鼓励下,开始编著《广西僮族简史》,并于翌年出版。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壮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壮族,让世人了解壮族,确立壮族的历史地位,争取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特别是1956年在黄现璠教授领导成立的“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广西民族研究所”,该所的研究工作为推进壮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62年和1963年,学术界分别在南宁和北京召开了壮族历史科学讨论会,着重围绕着壮族历史上的三大问题,即壮族族源问题、壮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问题和侬智高起兵反宋的性质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进而促进了壮学的发展。在壮学发展期,黄现璠及其黄派门人弟子不顾当时“左倾思潮”的泛滥,排除“阶级斗争理论”的干扰,继续冒着政治风险从事壮学研究,学术成果层出叠见,例如黄现璠撰《侬智高起兵反宋是正义的战争》(载《广西日报》1962年4月2日)、《土司制度在桂西》(载《壮瑶史科学讨论会论文集》第一集,1962年7月)、《僮族女将瓦氏领兵抗倭》(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学会成立大会论文集》,1963年3月);粟冠昌撰《关于僮族族源的探讨》(载《民族研究》1958年第9期)、《关于僮族族源问题的商榷》(载《民族研究》1959年第9期)、《广西土官民族成份初探》(载《民族团结》1963年第2、3期);黄增庆撰《从出土文物看广西僮族的古代社会》(载《广西日报》1962年6月20日)、《广西出土铜鼓初探》(载《考古》第11期,1964年)、《从考古资料看广西壮族的由来及其在原始社会的生活情况》(载《广西日报》1967年4月19日);司马骅、李干芬合撰《关于僮族瑶族历史上几个问题的不同意见》(载《广西日报》1962年8月8日);周宗贤、李干芬合撰《关于僮、瑶族几个历史问题的讨论》(载《历史研究》1962年第5期)等等,深入探讨和辨析了壮学传统研究课题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黄派”宗师黄现璠及其黄派名贤黄增庆、粟冠昌、萧泽昌、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李干芬、周宗贤(后两者为广西民族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干芬即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调查成员)等教授或研究员在这一时期对“僮族考古”、“僮族山歌”、“瓦氏夫人”、“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花山壁画”、“铜鼓”、“刘三姐”、“土司制度”、“壮族文学史”等壮学课题的研究中,不仅具有开拓性贡献,而且扩大了壮学研究的课题,对促进壮学的发展和“八桂学派”的兴盛皆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除此之外,八桂学派的支派“文艺派”主将韦其麟、蓝鸿恩、黄勇刹、莎红等人同样在发展期推出了一些壮学研究成果。1979年改革开放后,黄现璠及其“黄门十八贤”的壮学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具体成果可参看覃乃昌教授和陈吉生教授的研究论文。 这一时期以韦庆稳、覃国生合著《壮语简志》(1980年);《壮族历史人物传》(1982年);胡仲实编《壮族文学概论》(1982年);黄现璠遗著《侬智高》(1983年);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汉壮词汇》、《壮汉词汇》(1984年);韦以强编《壮文论文集》(1984年),韦庆稳著《壮语语法研究》(1985年),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合著《壮族文学史》(3卷,1986年);黄现璠、黄增庆、张一民合著《壮族通史》(1988年);《广西壮语地名选集》(1988年);黎国轴著《论韦拔群》(1989年);黎国轴,严永通合著《韦拔群传》(1989年);广西民族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古壮字字典》(1989年)等壮学论著名高一时。特别是黄现璠遗著《壮族通史》,专家评曰:“本书以丰富充实的史料为佐证,详尽地论述了壮族的起源,全面地介绍了壮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状况。它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壮族通史,本书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成果,也为壮族史的研究提供了较新较全的资料,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壮族通史》被我国史学界推为最具开创性、科学性和学术理论价值的经典巨作。” “另外,198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百余万字的巨著《壮族通史》,为壮医尤其是壮医史的研究提供了可参依据。” 正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马克·本德尔评价说:“从黄老教授亲自组织、参加和领导过的多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重要调查活动及其身居的学术和政治地位上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广西省桂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以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等重大事件中,他无疑都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他将大量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史料与历史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博古通今的史眼史才、深厚的考据学功底和古文字学识,去伪存真,客观地写出了自己民族的第一部历史,从而结束了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壮族没有一部完整历史记载的历史,可谓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以后黄老教授撰写出版的《侬智高》、《壮族通史》等著作,同样史料丰富,学术价值极高,均为国际民族学界开山之作,由此开拓出壮学研究的一代风气。” 由此便有了国际学术界将黄现璠尊称为“壮学之父”的盖棺论定。 这绝非溢美之词,盖自有其缘由。事实表明:在壮学的形成期和发展期,八桂学派领袖黄现璠及其“黄门十八贤”(黄现璠的学生、私淑弟子和助手,计有黄增庆、张一民、粟冠昌、周宗贤、李干芬、黎国轴、覃树冠、萧泽昌、黄伟城、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周作明、何英德、何龙群、玉时阶、龚永辉、覃德清等18人)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为世所公认。由此加速了壮学的发展,使得壮学进入繁荣期。 任何学科的形成或产生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知识积累,只有当它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认识到它的存在以及对这种知识体系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方会出现对这一知识体系的命名,给出一个适当的称谓。壮学正是经过了形成期和发展期大量研究成果的知识积累,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知识体系,始有了繁荣期对前期壮学研究知识体系的回顾、归纳和总结从而提出“壮学”概念,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壮学概念的思维形成不可能来自毫无客观事实依据和毫无壮学知识积累基础的凭空想像而一夜之间一蹴而就,这显然不符合新生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壮学形成期和发展期的大量知识积累,壮学概念提出的认识思维观念基础如同无源之水或无根之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壮学学科概念的形成或产生,实与蒙古学和藏学学科概念的形成或产生具有相似性,即这些学科概念的提出或产生,皆经历过学科形成期或发展期的知识积累,即在一定的知识体系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方会产生。壮学进入繁荣期以1991年1月21日成立的“广西壮学学会”为重要标志,壮学概念的提出即产生于此时。1999年4月15日在广西武鸣县举行的壮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则是壮学繁荣的象征以及壮学走向世界的标志。壮学从形成期经发展期到繁荣期,学术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世纪末,国内公开出版的壮学论著共100多部,发表的壮学论文达800多篇,尤以繁荣期硕果累累,具体成果可参看覃乃昌教授和陈吉生教授的研究论文,于此不复赘列。在这一时期,八桂学派的五大支派黄派 、覃派、壮医药派、文艺派、院派等派中成员对促进壮学进入繁荣期皆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区内外学者莫俊卿研究员(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韦庆稳研究员(黄现璠的学生);中国社科院民研所王昭武研究员(曾任黄现璠的助手);贵州民族研究所的雷广正;国家出版局研究室的韦文宣研究员(壮);中南民族学院的黄印庆教授(壮);贵州社科院的朱俊明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梁庭望等人,皆对促进壮学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西南民族语也没那么困难吧,即便不在民族聚居地。要善用网上的资源。
以壮语为例,举一反三。首先,学习民族语可以善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广西民族大学的“现代壮语”
然后会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会在参考教材里发现推荐的书。《壮语概论》网上可能会有电子版,为版权计,请买实体书。看完后发现是个全面的壮语概述,能比较快速搭建起语音、词法、句法等等框架性认识。(相似的还有《壮语基础教程》)
然后需要参考书,用壮语+语法和壮语+词典等灵活搜索,会发现这几本书:《现代壮汉语比较语法》《壮语语法概论》《壮汉英词典》《壮汉词汇》《汉壮词汇》
之后可能需要一些读物《壮语900句》主要是日常会话《壮文基础读本》有长文章
然后你会发现平常表达还是很受限的,请善用广西民族报网的搜索功能,可以搜寻到现代壮语文章的例句。也可以去壮族论坛看壮族朋友们聊天吹牛和八卦,发帖求教。有心的话可以混进壮语QQ群,里面有很多壮语人群用壮语聊天,甚至用壮语的方言聊天。另外,央视搜索可以搜索出许多壮语新闻收看。要深入的话可以搜索各类论文。也许你学着学着就跑偏去学泰语了,毕竟看剧是刚需。
总之手段多的是,虽然资源质和量上比不上维、蒙、藏、哈等语,但是还是有不少途径学习和使用的。西南少数民族有很多是同源民族,学会其中一门语言,再学习其他相近语言,颇可触类旁通。大概就是这样。
1 《〈三国志〉古写本残卷中值得注意的异文》,刊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学术刊物《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合著,第一作者为导师吴金华先生,本人为第二作者)2 《〈贩书偶记〉“子部·释家类·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条辨疑》,刊于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学术刊物《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6期。(独著)3 《唐代书法家、文字学家卫包生平略考》,刊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刊物《中国学研究》第八辑,齐鲁书社2006年出版。(独著)4 《大型辞典一般词汇训释的比较研究》,刊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刊物《中州学刊》(增刊)2006年5月。(独著)5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札记一则,刊核心期刊《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期。 (独著)6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释文商榷三则》,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独著)7 《〈三国志〉古写本疑难字形略考》,中国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大会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2007年10月。(独著)8 《试论〈马氏文通〉“接读代字”的性质》,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独著)9 《对秦汉出土文献“是是”句讨论的思考》,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增刊3。(第一作者)10 《广西全州县白宝乡石帽脚村土话声母系统》,刊《第十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独著)11 《创新型古代汉语课教学刍议》,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增刊3。(独著)12 《赣语泰和方言的三个常用动词》,刊《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13 《略论吐鲁番、敦煌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用字研究的意义》,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独著)14 《中国地名学研究的奇葩——〈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评介》,刊核心期刊《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独著)15 《敦煌研究院藏〈三国志·步骘传〉残卷疑难俗字补释》,刊核心期刊《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独著)16 《〈兼名苑〉佚文四则》,刊《广西语言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独著)17 《古代汉语工具书数字化教学资源简介——古代汉语类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系列论文之一》,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2009年4月第31卷。(独著)18 《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疑难字形四例》,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独著)19 《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文字校读记》,刊《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独著)20 《魏晋南北朝写本俗字兴盛原因管窥》,“中国文字研究与教学暨《中国文字研究》创刊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大会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2009年12月13日。(独著)21 《三国志》今译的诤臣----评《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刊于《河池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著)22 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的新篇章——《动词重叠历史考察与分析》评介,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著)23 《百年来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研究编年》,刊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独著)24 《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通假字例释》,刊《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25 《重刊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初探,第二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年9月19日。(独著)26 《中古买地券及镇墓文所见〈汉语大词典〉新词新义拾补》,广西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宣读,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12月12日。(独著)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高二6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我要说,父母的抚育,朋友的帮助固然不可少,可学会独立才最为重要。
父母宠爱,终有尽时。一个人如果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势必养成严重的依赖思想,而依赖性又是自尊自信的绊脚石,他又如何能够走出自己潇洒的人生路?郑板桥先生因此在弥留之际叮嘱自己的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先进的世界。各种机器与工具以引入家中,生活变得简单、高调了,但人的能力却退化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爱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累,吃一点苦,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他们担心:让孩子打扫卫生,怕他弄脏衣服;让孩子切菜,怕他切到手指;让孩子洗衣,怕他生病感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极其严重的依赖思想。那么,当父母离开时,你能做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画:有一位年迈的爷爷背着书包,一只手上提着塑料袋,另一只手上还有一本厚厚的字典,他的孙子手上拿着棒棒糖,一边向前走着,边吃着。试问:但你看到这个场景时,你会想到什么?这个孩子真的幸福?不!不是!绝对不是。你要想到的应该是他的未来。当他长大了,即使事业很成功,但他在自己的生活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现代的90后的孩子们,走出溺爱的阴影,走出“大树”的“保护”吧!学会独立,自力更生,美好未来只留给有能力的人。走出依赖的阴影,腾出来的将是广阔的天空任你翱翔。
随着岁月的风铃声,摇醒了我沉睡的记忆,久违的感动又被唤起!
小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太慢,总以为长大是件很美丽的事情。长大了就能拥有七彩人生;长大了就可以独自潇潇洒洒闯荡世界;长大了就不会再受到诸多的束缚和限制,可以活出一份随意和轻松因此总会陷入对未来无尽的幻想中,自个儿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成长,不知不觉中便告别了童年的幼稚、天真和少年的萌芽好奇。当我走入了青春岁月的时候,才知道童年的梦好痴、好傻、好难圆。一切竟是如此深不可测,而又是如此简单易逝。往事过眼云烟,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悠闲地散步,大地上少不了我童稚的欢笑。掐一朵嫩嫩的无名野花,哼着未成曲调自编的童谣,在一丛丛野菊花中,我席地而坐,双手托腮。充满着对那片未知世界的美好遐想和憧憬。
然而轻风系不住流云,流云带不走我的风筝。平静的天空是我理想的调色板。童年是用纸做的小船,越驶越远,直到沉入大海消失不见。
我只好挥挥挥手惜别童年,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流星般的多彩岁月,我便长大了。长大了,面对着光怪陆离、错综复杂的世界,会发现生活也有遗憾和不完美。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沉重的心事。有太多的艰难和坎坷。长大后的生活不是一首隽永的诗,一个动人的梦,一幅绚丽的画,更不是小时候编织的美丽的童话。长大了,便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再也不相信自己会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爆出来。长大了,便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于是心与心之间多了一层隔膜,慢慢变得圆润,于是少了一份理解。长大了,儿时的梦幻便不再空灵美丽。原来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再也不会盲目地相信所有的故事是真的了。
长大了,也许会得到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还能说什么呢,只会留下一丝丝遗憾罢了。
我的兴趣爱好是四阶魔方。
自从我学会了三阶魔方,老爸就变成了“魔方疯子”,不停地教我二阶、四阶和五阶魔方。
一开始我是不怎么想学,再加上老爸每回教我时我几乎都在看电脑,这样一来,我就更没有兴趣了。终于有一次,我破天荒第一次把电脑关了,老老实实学。老爸说三阶和四阶其实一样的,只不过多了几块而已。他还说,四阶魔方的中心块是固定的`,但是打乱后中心块就乱了,所以一定要记住哪一面对着哪一面,接着教我对中心块。
我一开始觉得对中心块很难,要一个小时才能把六个中心块转好。然后就觉得好难啊,不想学了,然后就哭(说我是爱哭鬼没意见)。老爸说:“你就是哭着也要把它学会,周子涵不会退缩!”我听了他的话,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练习。终于有一天,对中心块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了。接着老爸就教我对边上两条。这个公式我学了3分钟就会背了,问题是,有一个特殊情况,运气不好的时候会出现。特殊情况当然有特殊公式,可我看着那公式死背也背不下来,然后,我又哭了。最后只好让老爸帮我搞。
前面两部转完以后,后面就舒服多了,因为后面全是按照三阶魔方的公式转的。问题又来了,四阶和三阶还是有不同的。按照三阶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两个特殊情况。这第一个特殊情况的公式很长,很难背,第二个短,而且还有规律,很好背。我那个很长的公式背了足足两天,还是没背下来,我又哭了。
某星期的周日早上,我起床后看到床边的魔方和公式,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嘿!我就不信我背不下来!我一行一行慢慢看,一行一行慢慢背,背不下来或背错时,还要哭。三个小时后,我终于背下来了。
现在,当我书不想看,作业不想写的时候,我会玩一下四阶魔方,稍微放松一下。
月考结束了,成绩一出来,班主任就把它一张张地贴在教室墙壁上,念名次的时候,只是有点小难过。但一看到白晰的成绩单上那一个个冰凉的数字时,我顿时对自己有了无限自责,化学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数学不及格。
伤了心一阵,我开始反省自身,才发现,从开学以来,我的学习状态就不好,没有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看着以前排名在我之后的名字挤到了我前面,心里凉凉的,仔细一想,这都是因为人家学习用了功,靠自己的勤奋得来的,我想,这个成绩实在不是我的理想成绩,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落下了很多的功课,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下课没有主时复习,对学的东西不了了之。通过这次月考,我决心改掉那些坏毛病,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把以前落下的知识补上来,把要学的知识掌握牢固。
高二了,高中学习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别人都在不停地为自己的学习而奋斗着。而我,不但不认真,还时不时地偷点懒,原以为自己作得还可以,蛤月考结束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我和他们相比,有需要追赶的距离。虽然有些科目我占了一点点优势,但那真的不算什么,别人勤奋点,迟早能超越,我不能再原地踏步或者倒退,我要追赶,我要进步。
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好状态维持不了半小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严厉地约束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向第一名看齐,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只要努力,别人就得给我让路,只要坚持下去,我就是第一。
纸上谈兵容易,我知道,但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希望老师为我作个见证,我不是说得好玩,不是应付老师,父母。我是真真正正的,下定决心追赶。
我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希望老师也相信,鼓励我!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大学》
静是一种端正的表现,我们无处不寻找那份静谧,寻找那隐藏在“静”中的智慧。我们也在踏寻如何静下去的方法,这样让自己在静中一步步升华,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在如今社会,有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人人可以做到安静守己,可在这样良好气氛中,我们还需要排除一些“非静”情况,辟如课堂上的起哄,喧闹,各种各样状况的突发都源于心中不静,有时大大小小的吵闹声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考验着面对浮絮该如何面对,可面对一小部分同学的浮燥我也有时难以沉下心去认真探讨一个问题,时常与同学们一起谈笑,每当想起谢老师的忠告,我又开始了一阵懊恼与后悔,可到底是什么控制了我的思绪?我发现自习课上效率变低了,质量不如以前了,行动不如之前迅速了,可我却开始顾及左邻右舍的一言一句,这边凑个热闹,那边说说话……
突然想到《大学》中告诉我们的话:“一个人只有在保持稳定,有定的毅力,心也会定格,此时,人心就是安静的时刻,耳边的喧杂也会随之化为乌有,接着,我们心静,毫无杂念,思考问题的思虑便又如同为心中注入活水般开始流动,大脑开始在良好环境中运行,开始崛发起智慧的灵源。”
总得来说:“静,是一个人智慧体现的源泉。”
而在学校里,无论课堂课下,每一次自主学习机会上我们都应该将静深刻体现出来,让我自己在安静恰当的氛围中体会到智慧的产生,之所以可以掌握好次次知识点的背后我相信一定拥有一颗纯洁宁静的心,拥有一个正气十足的态度,在这样的心态里,我们也绝对不会感到浮和燥,一点点学会定、静、安、虑,我们一定会在学习路上更上一层阶梯,从而受益无穷。
仿佛是寒冬里温暖额阳光,让每个人的心田温暖如春;信任,仿佛是三月里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房;信任,仿佛是山谷间涓涓的清泉,让每个人的心灵清澈无比;信任,仿佛是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陶醉……今天,信任也带我做了一次心灵之旅。
“盆栽!盆栽!漂亮的盆栽!”一天,我正在街上闲逛,突然听到了一阵吆喝声,好奇的我忍不住凑上去看个究竟。哇!只见三轮车上的盆栽真可谓琳琅满目,令我眼花缭乱。卖盆栽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她弓着腰,一遍整理着摆在三轮车山的盆栽,一遍应付着一个个买盆栽的人。见到我,老奶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小姑娘,买盆花增添一下房间的色彩吧!”我说:“奶奶,我不是来买盆栽的,只是看看,您忙吧!”“哎,好的!”老奶奶笑着说。
这时,来了一位买盆栽的中年妇女。她好像有急事儿似的,挤进人群中,匆匆地挑了一盆野菊花的盆栽,匆匆忙忙的付过钱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老奶奶收下了钱,笑着送走了那位阿姨。等奶奶点钱时,却发现三十元的盆栽,那位阿姨却付了五十元钱,没等奶奶找钱就匆忙地走了。老奶奶连忙喊那位阿姨,可是阿姨已经走远了。老奶奶也没办法去追那位阿姨,因为她还有一车养活自己的盆栽要照看。我以为奶奶会就此罢休,不再还钱了,可是她却把那二十元钱塞到我的手中。我十分疑惑,不解地看着老奶奶。老奶奶温和地对我说:“孩子,奶奶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什么?不会吧!”我十分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办到。”老奶奶笑着说。“奶奶,您难道不担心我把这钱据为己有吗?”“不,我信任你。”看着奶奶那信任、恳切的目光,我使劲儿地点点头,坚定地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完成您交办的任务!”“嗯,好孩子,谢谢你!”
随后,我便快速地跑向那位阿姨……
小时候,总是不懂“信任”这个抽象的名词,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信任”的真正含义。
他,是邻村的老大爷
记得那时刚刚到高中报到时,我静静的坐在位子上听旁边的同学议论说,我们的班主任是个数学老师。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高高瘦瘦,带着眼镜,一副文艺青年模样的老师。在有点小憧憬的等待中,看见他走了进来,他个子矮矮的,身体胖胖的,皮肤黑黑的,样子憨憨的,像极了邻村的老大爷。“这不会就是我们的老班吧?”我心中暗暗地想到。不一会儿,事实就验证了我的猜测,这位老大爷就是我们的老班。
他,是无私奉献的“多面体”
记得那时军训,在炎炎烈日的考验下,许多同学都想回宿舍里休息。而他呢,明明可以是在宿舍里休息,却牺牲了休息到操场上看我们训练。当我们训练时,他就变成了铁面无情的教官,严厉地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当我们训练时,真正的教官上任了,他这个山寨版的就只能下岗了。这时他有变成了后勤部部长,扛起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大桶水为每个杯子里添满了水。
他,是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
记得那些还在他手底下混的日子,他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不好好教数学,偏偏要彰显自己的文学功底,用他那浓重的沂蒙山方言我们朗诵那些他自己把数学概念拼凑在一起写成的小诗,不过你别说,他写的那些小诗还挺押韵。现在想想,也幸亏他那些小诗为我背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平添了不少乐趣。
他,是伟大的“爱班主义”诗人
记得那时要分班了,我们都幻想着老班能搞点特别的(注意用词是幻想噢)可是他还真搞了点别出心裁的,用流行的诗体为我们写了首诗,把我们感动的呀,那是眼泪汪汪的。
爱“擦墙”,爱唠叨,爱搞怪,也爱进宿舍,最爱学生。不是神马无情的老班,也不是一下课就不见踪影的神秘大仙。他是“马大爷”
他也是“小义义”他是我们10级四班永永远远的班主任。
李白从页页诗篇中走来,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风流倜傥;诸葛亮运筹帷幄于中军帐里,为酬三顾,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武侯仰天长啸“待从头,重拾旧山河,朝天阙”。豪言壮语,气盖群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大概就是由这些个性超脱的生命构成的吧。而这些个性的生命经过历史的淘洗,变的璀璨夺目,为后世所传唱……
个性的生活在于超脱的思想。阮籍猖狂,穷途之哭,超脱礼法,不屑仕途,这难道不是超越时代的一种智慧吗?嵇康在阮籍母亲死后,抚琴而至,在别人异样的注视下为阮籍的母亲送行,这难道不是超越时代的思想吗?诸葛亮在尔虞我诈的乱世,躬耕垄亩,行于田间而演天下之势,羽扇纶巾,久居隆中而待三顾茅庐,这难道不是超脱世俗的伟构吗?超脱的思想犹如生命的眼睛。思想决定人生的个性。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逃脱不了时代的禁锢,这就注定了“泯然众人矣”;反之,思想超出时代,尽管当世之人多有些异样眼光,不要管他,他是在为你的个性侧目。
个性的生活还在于乐观的心态。苏子被贬,泛舟赤壁,留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千古名句,这难道不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吗?杜甫贬谪,登临东岳,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这难道不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苏武仗节,牧羊十三载。这难道不是乐观的心态吗?乐观的心态犹如生命的翅膀。乐观与否决定了你是否能在挫折中成长,在挫折中笑对人生,个性的生活在世上,乐观之人能在淘尽英雄的历史波涛中名留青史,才能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拥有乐观的心态和超脱的思想就犹如同时拥有两只翅膀,实现生命腾飞;就犹如同时拥有阳光和雨露,绽放精彩生命。
儿时的自己,那么的幼稚,什么都不懂,像是一个迷失方向的转盘,一直那么转着。
小时候,常站在镜子前仔细地“欣赏”着自己:不大的眼睛,不挺的鼻子……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最终以叹气结尾。
坐在河边看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心中不由得一阵羡慕。如若有一天,我也能这样飞,那多好啊!正这样想着呢,突然,一只小鸟伴着一声尖叫,一条完美的弧线向水中冲去。原以为它要来个“蜻蜓点水”,正要鼓掌叫好时,看见它在水中极力挣扎。“敖,卖糕的,鸟也玩自杀?”我惊叫。
来不及多想,我到处找可以救它的东西,可怎么也找不到。我在岸上心急如焚,总不能看着它淹死吧!天哪,它快不行了!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扑通”一声,我“英勇就义”了。还好我会游泳。很快就有到它身边了,我抱起它,往岸上游去……
刚上岸,来不及换掉湿漉漉的衣服,就对它开始抢救。我叫着它,按它的胸口,可还是无济于事:“都怪我,我早点下去它就不会死了。”这样想着想着,我就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闻讯赶来:“怎么了,小宝贝?”我扑进妈妈坏里,说:“小鸟,小鸟死了,都怪我,我早点儿下去它就不会死了。”妈妈听了,笑笑说:“傻孩子,你看天上,小鸟没死呢!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听了妈妈这话,幼稚的自己眨巴着眼,看着天边那朵云彩,偏着脑袋,咬着手指傻呵呵地笑了。回家后我还给它立了个碑,用沾满泥巴的手往脸上一抹,露出最真诚的笑。
再次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时,已然长大,不会再像小时后那样哭泣。也找到了欣赏自己的理由:善良。不会再以叹气结尾……
我的童年是一碗麻辣面。妈妈是开水,爷爷奶奶是锅。我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在妈妈的怀中开心地成长。爸爸是个大腕,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大瓷碗躺在里面我好安心。外公外婆,酱油一样的浑厚。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我润色,让我一颗小麦样的珍贵的心。
幼稚园是一双大筷子,把我夹起、放下,搅来搅去,不时还加入许多美味的调料。我就开心地在里面滚啊滚的,甭提多有趣了。院长阿姨是好吃的白糖。她的笑容就像白糖一般甜而且不含杂质,“美味”极了。欧阳老师是盐,她的牙齿洁白的像盐一样。她,让我拥有了真正的味道。夏老师,我喜欢她的腼腆的微笑。她,像味道,很鲜美的哦!对了,还有凶凶的张老师。她的牙齿是小麦,我看到了农民的颜色。她的一头长长的秀发和好好闻的发香让我怀念。可是她好凶呢!她就是辣椒酱。我白白嫩嫩的小手被她辣得白里透红呢!然而,这碗面少了她就不够味了。
然后,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东东是一瓶醋,它可以杀菌哦,这样我就可以洗白白、干干净净了呦!嘿嘿!但是,这不是重点。我喜欢醋,酸酸的,多好啊!可是,有时候我把它放得多了,就有点苦味了。真的,让我难受了好几回呢!露露,是胡椒粉,让我打了好多个开心的喷嚏……
大姐、二姐,她们就是放在桌上的重要的调味料,将不完美的我进行大改革,当然,也许结果仍会令人不满意。她们时时刻刻为我补充我所需要的“营养”。还有表哥,呀!葱油肉丝。那味道真是美极了。有他一起玩耍的童年真的好开心。
周末了,老师发了好多小红花。加进面里去,像葱花;摘个笑脸当荷包蛋。好了,我的童年就这样完成了。哦耶这就是我的童年,你们也想动手做一个吗?首先,准备调料:一千克开心,五百克难过,一听亲情,一打友情,三千个微笑,三百次骄傲,三十滴眼泪,三道竹鞭子打出的伤痕……然后,尽情地和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