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管理类论文文献

2023-02-24 11: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类论文文献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12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R.G.,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225.41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赵格格。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2]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3]朱满良,高轩。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4)

  [4]甘黎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0(07)

  [5]甘黎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中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传承。2010(15)

  [6]李松林。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02)

  [7]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02)

  [8]蒋嵘涛,彭京京。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研究[J].求索。2009(10)

  [9]储岳峰。服务而非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10]金晶,王颖。委托代理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6)

  [11]潘劲稳。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涵及其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7(10)

  [12]任勇,李晓光。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07)

  [13]费玉春,李正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

  [14]杨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3)

  [15]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6]刘熙瑞,井敏。服务型政府三种观点的澄清[J].人民论坛。2006(05)

  [17]许明星,刘兵荣。非典过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07)

  [18]何颖。加快政府转型塑公共服务型政府[J].技术与市场。2005(03)

  [19]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0]吴家庆,徐容雅。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几点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南博方.日本行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6]罗豪才.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0

  [7]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8]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金鉴.行政学典范.台湾:台湾三民书局,1986

  [1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的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姜明安,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4]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15]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16]王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构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9

  [17]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18]王毅.城管行政执法体制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构想.城建监察,2006,4

  [19]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43

  [20]楼向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以义乌为个案.2008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亮。完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马光涛。西藏林芝地区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高敬伟。我国公务员培训市场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王璐。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09

  [5]柴晓丽。公务员培训有效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王召征。新疆公务员培训市场化探索[D].新疆大学2009

  [7]赵玲玲。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程倩倩。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9]李青青。职业生涯导向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10]赵永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0

  [11]任莉星。我国县级政府公务员培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2]于森。陕西省公务员培训模式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3]龙国良。基于有限市场化模式的湘潭公务员培训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7

  [14]陈婷婷。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5]张荣学。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工作探索[D].吉林大学2008

  [16]卢韵玚。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7]张波。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8]刘雅静。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9]韦忠继。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0]何玉姗,刘广磊。加拿大人事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1(08)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2.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2017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年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