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陈园园毕业论文

2023-02-24 1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陈园园毕业论文

高考作文课文素材集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 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在其绝命前写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这是海子在绝望之际对恋人的祝愿:“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 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
2、《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我与地坛》(1991)是作者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
◆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
◆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首先,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后来知道,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从来不会停止,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他从来没有掩饰过。
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且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毕业后相信,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梦想是生命的织锦;人到了没有梦想的时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时候。没有梦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贫乏的、空虚的生活。对生活的热情期望、勇敢追求和执著信念,作为青春的遗产留在心中。所以,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从美国追求平等权利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到我国古代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躯孙中山先生的“以天下为己任”都告诉我们,成功背后都有梦想的支撑。
4、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 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昆山有哪些名人?

顾炎武
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昆山千灯镇人,是杰出的思想家和爱国学者,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72伟人"之一。他生长在明、清两个朝代的争斗、交替的历史旋涡中。"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思想是人们行动的指针。为纪念这位先贤,昆山人民建立里亭林公园和园内的顾亭林纪念馆。
顾鼎臣
顾鼎臣,江苏昆山人,生于1473年,卒于1540年,终年67岁。他是由状元而入阁拜相的。历经三朝。加靖时,官做到了五阴殿大学士。顾鼎臣为官期间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他对建筑昆山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倭乱起围攻昆山,军民凭借坚固的城墙抗倭,百姓得以幸免于难。昆山老百姓为了纪念顾鼎臣的功绩,在马鞍山前建造了顾文康公丛专祠,并立碑祭祷,至今保存安好。
归有光
字熙甫,号震川,是明代很有影响的散文家。其散文富有生活气息和平民情感。今之东大桥北堍南临娄江的"震川园"既为纪念这位昆山先贤而建造的。
朱柏庐
出生于明末清初昆山一个读书人的家庭里,名用纯,字致一。清兵攻陷昆山,从此他在家教书,其《治家格言》正是他做人治家、教育后代的经验总结。玉山镇上的百庐路即为纪念他而取名的。
王安
现代世界著名科学家、"电脑大王",出生于昆山玉山镇。曾就读于昆山县中学(现在的昆山市一中)。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深造,进入哈佛大学,并获得了利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潜心研究磁性记忆系统,推动了世界和我国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金永健
联合国副秘书长,出生于昆山玉山镇。他长期从事双边和多边外交工作。1996年3月赴联合国总部担任副秘书长。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物理学家周同庆,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家陈华葵,病理生理学家姚开泰;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地理物理学家李庆忠,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

曲靖画家朱良

云南美术教育家,美术艺考培训师。云南永善人,出生于1965年5月。82年考入上海铁道学院美术教育专业。1986年毕业就职于昆明铁路局铁路中学, 88年进修中央美院国画专业。从事美术培训和美术艺考前后28年,成名代表作有油画《高原红》和国画《溪洛渡秋色》,分别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西部大地情全国画展,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国画《金江春色》1992年获云南园丁杯一等奖。论文《素描三线处理法》或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此教育方法适合各大美院考试要求。特别适合于美术零基础的且要求在2-4个月就能速成过本科线的美术艺考生。拜其门下的弟子考入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四川美院者人数较多,比如张文馨,朱治桦、陈圆圆,黄诗诗等著名艺人。

昆山的名人

春申君(?—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门下食客三千,昆山属于他的封地。陆逊,东吴大将陆 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他写的《文赋》是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陆 云(262—303)西晋文学家,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祖冲之(429—500) 著名数学家,南朝宋孝建年间,曾任娄县(今昆山市)县令。朱 燮(?—61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诗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刘 过(1154—1206)南宋诗人,以“诗侠”名震文坛。卫 泾(1159—1226) 南宋文学家,昆山第一位状元。朱德润(1294—1365)元代画家,善诗文。顾 瑛(1310—1369)元代文学家,家世豪富,轻财结客。沈万三(1330年-1379年)元末明初江南首富(一说全国首富),明初助筑首都城墙三分之一。卢 熊(1331—1380) 知识广博,善诗文,撰《吴郡广志》,是现存明志中较早的府志之一。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画家。顾 坚元代戏曲家,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夏 昶(1388—1470)明代著名书画家,擅画墨竹。费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叶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毛 澄(1460—1523) 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封太子太傅和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卢 志 医学家,曾任御医。方 鹏(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县志》。顾鼎臣(1473—1540) 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建议昆山筑城获准,昆山得以免遭倭难。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学家,“南都四君子”之一。魏良辅明代著名戏曲家,昆曲创始人之一。归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诗文,“唐宋派”代表。俞允文(1513—1579) 明代书法家,善诗文。梁辰鱼(1520—1590) 明代剧作家,昆剧创始人之一。郑若曾通晓天文地理,佐戚继光抗倭。郑若皋医学家,任太医院吏目,因弹劾严嵩父子被害。郑若庸(1490—?)明代戏曲家,善诗及古文词。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税监斗争领袖,世称“葛将军”。王佐才(?—1645)明代武进士,领导昆山军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归 庄(1613—1673) 工诗文,善书画,顾炎武好友,人称“归奇顾怪”。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爱国学者。陈圆圆 (1623-1695)出生于昆山盆渎村的贫困家庭。年纪很轻的时候她就离开昆山,沿古娄江西去,流落苏州,名冠苏州梨园,响誉江南,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叶方蔼(1629—1682) 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廉。龚 贤(1618—1689)清代著名书画家,“金陵八家”之首。徐元文(1634—1691) 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徐乾学(1631—1694) 官至刑部尚书,建“传是楼”,藏书极富。朱柏庐(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广为流传。吕 熊(?—1680) 清初文学家。徐秉义(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与兄乾学、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称“同胞三鼎甲”。王鸣盛(1722—1797) 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王学浩(1754—1832) 善诗,精书画,又工医术。潘道根(1788—1858) 通诗文经史、音韵训诂,以教书行医为生,遇贫苦人家则不收酬金。王韬(1828—1897) 曾为英国传教士翻译中国经书,主编《循环日报》宣传变法维新。赵元益(1840—1902) 向中国国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见书籍加以刻印。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胀病及中医伤外科,医名远扬。余天遂(1882—1930) 工书画擅治印,通医学,南社社员,曾任孙中山秘书。方 还(1866—1932)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郑伯钧(1890—1934)名医,医术精湛,积劳成疾而卒。邱 樾(1860—1936) 学问渊博,藏书极富,热心公益,乐善好施。钱鸣球(1866—1936) 好学能文,博通经史,又研习中医学,医誉斐然。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员,“江南三大儒”之一。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学家,加入同盟会,参与讨袁革命。闵采臣(1877—1939) 蜚声吴中的名医。李肖白(1895—1940) 擅书法,学识渊博,志行高洁,拒入仕途。钱 复(1902—1940) 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被捕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陈定达(1902—1940) 参加地下抗日工作,被捕后坚决拒写悔过书,牺牲于南京雨花台。吴粹伦(1883—1941) 教育家,博学多能,精理科,为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沈详骥(1898—1941) 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被捕后严守党的秘密,壮烈牺牲。戴轶凡(1872—1942) 名医,擅长儿科,医名远播。王德森(1856—1943) 名医,精内、外、妇、幼各科。善诗文,分篡《昆新两县续补合志》。俞时骧(1918—1945) 陈纳德空中飞虎大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时年26岁。张志和(1914—1945) 参加新四军江抗部队,后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上海浦东牺牲。叶楚伧(1887—1946) 文学家,南社成员,国民党元老。汪盛年(1917—1947) 爱国科学家,在冶金领域有卓越成就。王慰伯(1894—1948) 悬壶济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费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员,留日学医,发展组织周庄红十字会 。黄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弹绑身,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可歌可泣。邬俊才(1900—1954) 精于中医内、妇科,创设新生联合诊所,留有《济庐医案》。王文显(1886—1955) 留英归国,致力于戏剧教学,桃李满天下。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师,工商界爱国人士。陈香涛(1897—1956) 名医,精于妇科,擅治不育之症。庞调侯(1891—1958) 名医,献出祖传秘方,为血吸虫病患者带来福音。陈秀英(1891—1960) 女,奥灶馆创始人,擅长刺绣和烹饪。朱文熊(1883—1961) 汉语文字改革的先驱。徐士浩(1899—1961) 民国时最著名的律师之一。吴秀松(1889—1966) 昆曲艺人,被誉为“神笛吹师”,于格律音韵造诣极深。陆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华鼎(1897—1967) 图书馆学专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陆瘦燕(1909—1969) 名医,擅长针灸。陶一球(1905—1973) 创建陶一球部队。俞启葆(1910—1975) 著名棉花专家、农学家。沈体兰(1899—1976) 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于景让(1907—1977) 爱国学者,致力于植物学和遗传学,兼及文史哲学。徐祖正(1894—1978) 文学家,从事教育工作,将珍藏多年的中外藏书捐给图书馆。陈大衡(1901—1979) 名医,创办昆山医院。沈锡麟(1899—1980) 著名技师,他的技术革新成果在国内和亚非地区推广运用。陆曙轮(1900—1980) 著名书画家,擅围棋,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者所重。陈其鹿(1895—1981) 经济学家。钱大钧(1893—1982) 正仪人,黄埔军校建校教官。陆军上将,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历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蒋 英(1898—1982)植物学家,为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严雪亭(1913—1983) 评弹表演艺术家,人称“弹词皇帝”,自成一派“严调”,名震书坛。王纪音(1934—1984) 女,著名钢琴家。陈正飞(1906—1986) 历史学家。徐景达(1934—1987) 著名动画艺术家、漫画家,代表作为《哪咤闹海》、《三个和尚》。王 安(1920—1990) 推出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曾经是仅次于IBM的第二大电脑公司)。顾宏伯(1911—1990) 著名评弹演员。丁善德(1911—1995)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周 适(1912—1998) 名医,擅长儿科。冯英子(1915—2009)著名记者、杂文家、社会活动家。《当代中国上海卷》副主编。金永健(1934至今)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费俊龙(1965至今)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作为指令长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昆山巴城镇人。李宾(1971至今) 199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海外中心的法语节目和英语新闻分别工作了两年,1999年被派往法国巴黎作为CCTV驻巴黎记者站首席记者,现为CCTV驻欧洲中心站首席记者。张成(1978至今)著名篮球运动员。俞玖林(1978至今)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沈卿(1986至今)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社交微博facesbook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后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商学博士学位,个人持有Internet Technology国内域名,同时也是Nordu、Enquire、Arpanet互联网始祖级原型网络的国内域名持有人。张馨予(1987至今)当红演员、模特,作品有《非诚勿扰2》、《神雕侠侣》、《封神英雄榜》等。蒋兰(1989至今)女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全国冠军,女子短跑国家队员。李沁(1990至今)巴城镇人,上海戏曲学校昆曲五班(国家用于专门培养昆剧人才)学生,曾获小梅花奖;在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薛宝钗;在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和电视连续剧《中国1921》中均饰演杨开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