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希腊文明论文主题

2023-02-24 02: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希腊文明论文主题

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因此本文主要是讨论了这两个文化的异同,找出“原希腊”的东西,区分罗马的创新,给西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粗浅的线索和脉络。
经济发展模式
希腊是由本土半岛和一些散落在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岛组成的。它三面环海,只有北面与陆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农业难以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和其它地区进行农产品的交换,并逐渐形成了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往来。罗马的环境和希腊类似,它地处今意大利半岛,是一个多丘陵,多沼泽的地区。因此农业也不十分发达。但罗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像希腊一样通过自由贸易,物物交换。它使用的是一种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扩张。为了满足罗马帝国日渐庞大的粮食、财富的需求,罗马人选择了不断地侵略。依靠着强大的军队、武器,罗马从昔日台伯河边上一个卑微的小城一跃成为统治着200万平方英里的帝国的中心。同时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膨胀,使得对这些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多,反过来这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它由始至终都伴随着罗马帝国。相比而言,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海上环境,希腊发展起来的却是一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并且,后者己渗入当代西方人的精神领域。除此之外,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耕种。希腊城邦中的奴隶数量比罗马少得多,罗马经年累月的征战,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有大批大批的奴隶,这些奴隶广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产业,比如采矿,冶金,驾船,铺路和大型建筑的建造。可以这样说,古罗马的伟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隶创造的。
总的来说,希腊和罗马的经济发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只要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后世西方各国基本上都经由了这两个阶段,比如欧洲新帝国对非洲,美洲的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俨然是罗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时期广泛存在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却又是希腊式的重现。
政治与民主
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6�1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便是立法。在贵族和贫民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虽然此法律依旧维护的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利益,在那个时期却又是文明的一大进步。之后陆续产生的《万民法》,《公民法》,《民权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体系的雏形。尤其是《民权大法》中规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后世西方法律中永恒的主题。
除此之外,在宗教`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为后世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
以上只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给后世影响的一些方面做了简要的探讨,我也只能用我粗鄙的文字去叩响西方古典时期那厚重的大门。但仅仅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足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多么地深远。也许从这种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们能学会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更有动力地前进。

学了古希腊神话,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论文。从什么角度会比较新颖呢?

古希腊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比较新颖,参考资料如下:记得给满意答案额!!

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其绚烂之至的神话千百年来总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爱好者的目光,对其研究不计其数。本小组欲以今日眼光,重临谬斯的盛宴,浅嗅宙斯的气息,就古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作一番浅薄的探究,在此小谈所得。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做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乳房,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对于古希腊文明来说,它的史诗和神话记载着这文明的丰富信息,因此从史诗和神话开始的探究是研究这种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这里我们将讨论古希腊神话和奥林匹斯神统在人类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修正长期来人们对于神话的简单化的肤浅的认识,从而管窥希腊神话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初拜谬斯望沧海,重识易安聆波澜。起先对此的热爱,源自对其神话本身美好意境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一般的人都接受过马克思关于神话的看法,认为神话发育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的童年时期,它的瑰丽的故事和充满幻想的思维偏向乃出自原始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在我看来,马克思和高尔基们的论述很精辟,他们揭示了神话的本质特点,然而他们的看法似乎还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补充。他们的观点比较注重于神话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比较忽略神话中人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的关系。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体的,研究问题是厚此薄彼难免会有偏颇。这也就是我们此次研究的侧重点。既然神话是人的创造,神话自然也体现人自身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而希腊神话,作为一个极其复杂完备而又绚烂多彩的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基础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3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与所有已知的民族神话相比,古希腊神话最为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古希腊神话还具有别的民族神话无法比拟的人性内容和系统结构,构成了它独特的世界景观。这种独特的神话世界景现是古希腊人的伟大创造,但不可否认,它还与前希腊文明即爱琴文明相关,与以克里特一迈锡尼为核心的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相关。
  从纪元前四——三千年开始,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的文明揭开了人类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地区的历史,这就使得地中海地区和希腊地区处在几大文明交汇的优越位置,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化首先使这个地区的居民及其流动人比印度或中原更具有宽容大度的容纳性。虽然这里各民族,各部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但这是在异质文化的交际之中进行的,而异质多元的文化使这个地区的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由此,在所有的前希腊文明被消灭以后,多元异质的的文明记忆在新的希腊民族心中依然存在,并且还据之以新的历史创造。古希腊神话长久以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泛灵的表现,或者被当作是梦幻的象征,或者被当作对自然的变形模仿,或者被看成是神明的传言。

总之,泛灵论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自然崇拜的狭隘唯物主义思想流行多时。然而在前苏各拉底时代,古希腊人却从来没有怀疑过神话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而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谢里曼,得费尔德等人古迹发掘和考古工作的展开,线型文字A和线型文字B的发现及对线型文字B的解读与阐释,前爱琴文明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就冲破了历史的黑幕,轮廓清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关于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内容就成为一种扎根于民族土壤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不是虚幻飘渺的远古梦呓而被人们重新认识。十二世纪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前的历史文化,在兹拉特科夫斯卡雅的小而有趣的著作《欧洲文化的起源》里有引人入胜的介绍。然而关于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后到荷马时代的四百年的历史却杳然而渺茫。然而,从欧洲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这黑暗时代的四百年,却犹如妇人怀胎,孕育了一个人类文明中从没有出现过的怪胎—— 希腊文明—— 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 —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要是说人类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现代,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希腊开始。因为过去的一切文明历史,都是王权专制的历史,而所谓现代时代,也就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时代。虽然希腊罗马以后,人类历史又走进一千几百年的王权专制时代,但是在今天看来,希腊与我们的时代却似乎非常接近。而希腊的神话和史诗的丰厚的人文内容依然是我们今天 “认识你自己”的逻辑起点。

二、是神或是人?

希腊诸神不似中国的神明般高高在上,而是高度人格化现实化,有其喜怒哀乐和私欲纷争,后人才诧异从中竟看到了原始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希腊神话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不因为他是英雄而遮盖其卑鄙,不因为他是神而掩盖其虚伪。若要略谈与中国神话的差别,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1、中国古代神都是,断绝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神秘色彩。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2、对神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中国尚德,希腊更侧重于智慧。

3、中国的含有祖先、宗教崇拜成分,希腊的没有。

面向海洋的民族开放自由、富有冒险探求精神,而深居内陆的民族则拘谨保守、有自安心态;这在神话中也表现无遗。这既是由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思想文化差异所决定,又对这两个世界的统治力量、人们的价值观念起了深远影响。

以下浅提希腊诸神,以窥一斑:

在奥林匹斯神统中,有数不胜数的各种各样的神,一般认为其中有十二主神,但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

1) 宙斯:天神之父.雷电之神,天地间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正义而任性、好色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征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视为女战神,后逐渐变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4) 阿波罗:太阳神,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

5) 阿尔忒弥斯:月神,又是狩猎之神、处女之神,是女性纯洁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称巴古斯):是洒神与狂饮欢乐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称维纳斯):美和爱之女神。她的忠实随从小爱神厄洛斯(又称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网。

8) 波塞冬:海神。

9) 哈得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和匠神。

11) 阿瑞斯:战神。

12) 赫斯提:灶神。

十二个主神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七情六欲。他们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绪,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领。古希腊除了神的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由神与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关于英雄的传说,最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领英雄夺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这个得到统一的系谱,结束了神与神之间的征战和相互仇杀,每一位神都有他独特的职权及其管辖范围。这个组织起来的新的世界秩序成为神和人在其中活动和安享的宇宙。虽然此后还有提丰等恶神试图扰乱这个秩序,但终究没能得逞。在这个神话系谱里,我们看到,即使是十二主神,他们有管辖天、海和地中冥府的神,也有星宿之神,有管辖人间主要活动领域的灶神,有人类得以自立的火神匠神,有处女神和爱神婚姻女神,有起干戈斗智慧的战神和智慧女神。可见,在各个可能的领域,都有着它的主宰,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频繁接触。奥林匹斯是他们每日欢娱嬉戏的神圣场所。

这样的神话观念,可以说植根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盛极一时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民主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希腊人灌输奴隶制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意识。将神人格化,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因为这样使人认为,神——或者说它所象征着的权威,并不是不可触及的。用现在的话说:“神之所以成为神,只是因为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便成了神。”换句话说,从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一切权威的倾向。甚至在人之中也出现了英雄,这说明连英雄崇拜也带有“民主”色彩;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引下,西方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特别强烈,这也早早地为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土壤。这就不难理解拿破仑的那句经典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沿海洞穴搬入内地的奴隶制文明来说,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粮食油布等生存资料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绽放出如此一朵惊艳的奇葩,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这不由得令我们想到了年代相近的春秋战国,也是奴隶社会,也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的思想和文化也成了中华民族乃至东方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源泉,却总能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语句,不住让人感叹历史的相似与迥异。只是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也就注定了东西方文化要就此彻底分道扬镳。而神话,就正是一片三秋的叶子,可以“一叶知秋”。

三、深远影响及启示

古希腊神话里强烈的人本思想不仅为当时繁荣一时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而且成为近现代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运动的有力武器。既然神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那么,作为君主,即使像路易十四那样宣扬“朕即国家”的理论,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那么,作为教会,即使极力宣扬禁欲思想和来世说,又能禁得起多大挑战?所以,当千百年后人们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的时候,封建主和教会才会感到无比的恐惧;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恐惧很有道理。既然人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尊严,那么,在这种精神鼓舞下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变革者们才能不惮于前驱,争相在历史的拐角处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就对文化本身的影响而言,其作用也是非比寻常的。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之为题材,承袭其遗风。古代西方早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之说。希腊文化可以说是绚烂夺目的浪漫主义艺术的源泉。而文化特色与现实意义交汇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寄寓于这些神话之中,更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让后人忍不住细心凝视,深深陶醉。其文化内核既明显与婆罗门教等强烈的等级观念对立,又与很多声称“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的干涩说教和苍白论调不同。它声言正义而用朴素的语言缓缓道来,其文化魅力和现实色彩让人陶醉不已。这也引发了人们另一个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什么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决不是教条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那么简单。作为文明本身,它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原始的穴居文化,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广泛吸取亚欧非各地的文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能以虚怀而待八方文化,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一定能发展壮大。而对于思想上而言,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个人权利和思想自由,既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漫长历史的一贯追求。

所以,古希腊神话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根源在于它既是时代的精华,又是人类永远不朽的宝贵财富。它传达着古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观点,也启示我们思考对今人应有的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它真正魅力所在,是它永恒不朽的闪耀光芒。

望采纳,谢谢!!!

简析古代希腊文明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论文提纲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西方有记载的文学、艺术也是从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我需要一篇论文 关于对古希腊的认识

古希腊文明的源头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之间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由于不能抵挡来自北方异族的入侵而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突然陨灭,在此后漫长的四个世纪(从公元前1150年到公元前750年)里,古希腊始终都没有恢复到迈锡尼文明的高峰,史学家因而称这段时间为“古希腊黑暗时代”。由于没有什么其它文字的记录,后人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大多是从荷马史诗中获得的。
和其它古老文明没有太多区别的是,“古希腊黑暗时代”在政治制度上也是王权统治。王权是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虽然古希腊社会中存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这样的机构,但在职能上它们仍只是附属的,不足以对王权形成约束,甚至间接地成为王权的支持者,它显然不是以人民主权为基础的。到了公元前750年左右,古希腊地区出现了许多我们今天称之为城邦 (the polis,or city state) 的政治结合体,城邦的形成可能与爱琴海沿岸多山,彼此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公元前八世纪前后商业贸易的发展,以及由于为了解决社会内部矛盾和土地稀缺而形成的“分裂繁殖” 和自由殖民有关。虽然诸多城邦的发展各具特色,但雅典在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基本上能作为大多数城邦的代表(斯巴达当然是一个例外)。
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雅典,王权已经基本上由少数贵族所取代,由四百人贵族院选出的九个行政执行官实际上掌握和操纵着国王的行政、军事和宗教权力。这种贵族统治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多数社会地位地下的农民生活窘迫。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冲突,行政执行官梭伦在公元前六世纪初开始推行比较温和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农民的债务和赋予他们一些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大会也有权审议和修改由贵族院起草的法律,并能听审和监督行政执行官。不幸的是,梭伦改革并没有完全让富人和穷人都满意,改革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公元前560年,社会矛盾重重的雅典贵族政权终于被僭主(tyrant)所推翻。僭主起初得到了大多数穷人和新兴商人阶层的热烈支持,但是随着偕主的日益残暴,雅典的贵族们在公元前六世纪末夺回政权,并在贵族克利斯提尼的领导下进行了有效的改革,贵族的权力被削弱,由抽签产生的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并制定法律,到公元前500年前后,雅典城邦建立起人类社会第一个民主的政权。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希腊没有受到周边强大帝国的侵略,经历了一段相对独立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时期,这其中又以居住在小亚细亚和阿提卡半岛的伊奥利亚 (Ionia)诸城邦最为繁荣,雅典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城市。到了公元前六世纪,伊奥利亚诸城邦虽然臣服于吕底亚(Lydia)王国,但诸城邦除了要向吕底亚交纳贡赋之外,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张,人口和文化的交流也很频繁。公元前547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吕底亚,臣服于吕底亚的伊奥利亚诸希腊城邦也就跟着遭了殃,它们的海上贸易遭受巨大冲击,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于波斯的统治和波斯任命的僭主们的不满也因此而逐步加深,终于在公元前499年爆发了反抗波斯统治的伊奥利亚起义,那些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建立起民主政权,并寻求雅典的支持。不幸的是,波斯王大流士 (Darius) 率军在公元前494年击败伊奥利亚起义军,摧毁伊奥利亚希腊人的首都米利都(Miletus)。
叛乱虽然平息了,但大流士深知雅典和西部希腊其它城邦仍然是潜在的威胁。于是在公元前490年,波斯军跨越爱琴海,大举进犯雅典及其它周边希腊城邦。雅典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候。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胜利极大地壮大了雅典的军事力量,打破了波斯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十年之后的公元前480年,波斯军在薛西斯(Xerxes)的率领下从海陆两路再度大举进犯希腊。温泉关(Thermopylai)战役和阿提密西安(Artemision)海战之后,波斯军继续进攻,攻陷阿提卡,雅典全民撤离雅典城,雅典城随后被毁。此后,希腊诸城邦以雅典海军为主力,在著名的萨拉米(Salamis) 海战中大获全胜,波斯海军全面撤退回小亚细亚。公元前479年,希腊军队又在布拉的(Plataia)战役中击退波斯重装步兵,希腊本土从而全境解放。这就是西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中所记录的希波战争。雅典由于在这场保卫希腊的战争中所起的领导作用和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而与斯巴达一起成为希腊的领袖。
雅典人民受到希波战争胜利的极大鼓舞,在剩下的整个公元前五世纪里面,雅典人“比任何国家,无论其大小,在同样长的一段时间里所尝试过的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要多,都要广泛。” 在伯里克理斯(Pericles) 执政时期(公元前461-429年),雅典继续推行民主,由选举产生的十将军取代了由抽签产生的行政执行官,公民大会对他们制定的各项政策都要讨论和通过。为了使雅典最穷的公民都能参与政府活动,伯里克理斯提出付给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员成员和公民大会成员薪金的措施,并解释说:“我们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民主是因为政府掌握在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手中。雅典人不允许由于私人事务的繁忙而妨碍他们对于城市公共事务的关注。我们认为不关注公共生活的人是毫无用处的,而别的国家则认为这样的人只是安静罢了。我们之所以当面仔细地争论并参与决定所有公共政策,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这样,政策多半会失败。” 有一点需要注意,雅典的民主并不是普遍的。一方面,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的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希波战争结束以后,雅典因为害怕波斯的再次侵犯而和爱琴海沿岸的其它一些城邦一起建立了一个防御性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同盟建立初期,各城邦之间可能是拥有平等权利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愿意看到同盟的逐步解体,反而更希望成为一个对其它城邦具有统治权利的雅典帝国。雅典经常帮助镇压别的城邦发生的贵族叛乱,并强行推行民主制,实际上,雅典已经成为一个践踏希腊自由的暴政的城市。但伯里克理斯却这样解释道:“我们[雅典] 是为了捍卫盟国的安全。。。我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赋予盟国免于恐惧的自由。一句话,我们的城市就是整个希腊的典范。” 顾准将这段政治演变总结为“城邦自治与民族统一的矛盾”。
希波战争之后,雅典及其同盟势力的急剧膨胀最终导致了雅典和斯巴达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开头这样写到:“我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 真实原因在于雅典势力的膨胀,致使斯巴达产生警惕,从而战争不可避免。”
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企图依靠它强大的陆军包围并摧毁雅典,而雅典则依靠它的海上优势获取补给,并不断袭击斯巴达沿岸地区。战争第二年,雅典突发瘟疫,三分之一的雅典居民由此丧生,这恐怕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雅典不仅国力大伤,而且失去了最受人尊敬也最有能力的领导人伯里克理斯。从此以后,雅典领导层内部的矛盾造成一系列决策上的失误,不仅错失了停战的契机,而且盲目出兵西西里而大败。最后,雅典海军在公元前404年被斯巴达击溃,战争以雅典的失败和雅典帝国的崩溃而告终。修昔底德这样总结说:“一个帝国不可能靠民主制度来运作。”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斯巴达支持雅典贵族建立寡头政体,对雅典施行异常血腥的暴政。热爱自由的雅典人不能忍受这样的统治,很快就以革命的方式重新建立起民主的政权。但不幸的是,长期战乱造成的政治上的不稳定和无政府状态导致了希腊境内全面的经济、社会和道德危机。那些没有参加战争的无业者成为极权主义者强有力的社会基础,他们要求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有钱人则更加激烈地反对多数人的民主统治,社会矛盾变得异常尖锐。雅典的战败也使得其它希腊城邦对民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它们认为雅典的一切错误都是由于民主所造成的。可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因为从此以后,希腊诸城邦大多都由民主制转向寡头政治。同时,随着斯巴达势力的日渐消弱,希腊出现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城邦内部政治动荡不断,外部的战乱也时常发生。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当时希腊的大多数知识精英们,当然包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已经对民主丧失了信心,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带给希腊持久和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政治制度。
雅典从领导希腊获得希波战争的胜利,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彻底失败,一个辉煌的世纪就这样结束了。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仍然是希腊的思想和文化的中心,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首的知识精英们对民主的反思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其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王统一了希腊诸城邦,一直到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最终征服希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