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漆艺研究论文

2023-02-24 02: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漆艺研究论文

浅谈漆画艺术的材料特征及其表现  摘要 漆画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的风格审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中的认识与表现。从漆画的材料工艺为切入点,从漆画艺术的整体材料工艺高度来寻找把握它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漆画艺术 审美特征 材料工艺 视觉艺术
  
  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
  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
  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
  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
  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螺钿也是漆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素材之一,由于它的晶莹和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吸引大量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螺钿不像蛋壳那样简单加工,贝类的加工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在作画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层来贴到画面上,所以,它的光亮就能彰显出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氛围的作用。
  总之,漆画以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极富魅力的特异材料和变幻莫测的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构成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漆画创作中不但考虑材料工艺发生关系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问题。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就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把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同所用材料工艺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具有高价值(内、外)、富有现代意识的漆画艺术。这才是漆画艺术之美的关键所在。艺术家必须对材料不断的探究和运用,开阔思路,富于联想,把艺术构思、所需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漆画作品来。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   论文关键词:漆画 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巫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以其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引起大众的好奇与喜爱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漆画中蕴含着古代漆工艺的辉煌体现出中国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新一代的画家应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前人探索的成就,让举世瞩目的漆画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远古时期,漆器的产生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清末其工艺受日本和西洋画的影响各种纹饰相互结合绘画技法相互借鉴诞生出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创新肌理体现着一定的现代绘画元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家既要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又要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现代漆画创新式的发展。

创新从观念开始观念上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带来更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的变革。漆画创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步发现他们的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之路。教师起了承前启后之路前人的东西看多了,模仿多了进入了套路对眼前的新境界失去感受.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岂敢怀疑老爷爷。画者应放眼世界吸取一切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传统和外来的济济一堂,互相启示。漆画的作为新兴画种年轻一代应以创新为荣。
吴冠中先生说‘’叛徒”是贬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模仿式的继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中融入感情。漆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等也就形成了漆画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漆画要发展技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诸多技法的创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艺术归根只能诞生于生活,对生活的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情催发.几乎忘了技法。作品是作者与人民感情交流的产物,在人民中起共鸣这交流与共鸣应是艺术的实质。脱离感情的艺术是无生趣的是暗淡无光的,也是难以成荫的。 漆画之路是艰辛的.要求漆画探索道路上的艺术家们既要会拿来又要改造,创造要不断的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漆画也不另外.要追求大众的共鸣就要不断的挖掘生活融入感情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初衷

漆艺 古琴 毕业论文 谁有写好的告诉下 谢谢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面对中国漆艺,该如何在当代传承与开拓?

漆艺这门手艺流传到今天,沉淀了复杂的物质性、功能性与文化性。漆艺,曾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漆艺材料的来之不易和漆艺作品所呈现出的材质与肌理美感都让人感到惊叹。

漫长的等待换来的是摄人心魄的美,这样的愉悦与成就感,只有制漆人才能体会得到,所以制漆是一件让人一旦深入就乐此不疲的事。 由于漆艺对于创作环境的要求严苛,制作周期漫长,工艺繁复,致使制漆的人越来越少。漆艺的创作、漆文化以及理论的梳理研究更是一场修行,所以现在许多艺术院校并不开设漆艺专业,市场也鲜见漆艺作品。

漆艺作品,天生就富有一种沉稳的东方气质,端庄大气,深受东方人的喜爱,尤其是在日本,现在还有许多手工艺人在从事传统漆器的制作。在英文中,china原意是瓷器,japan则是指漆器,在西方人眼中,日本便是漆器的代名词。一项生于中国的技艺,却在邻国日本发扬光大,确是让人有些悲伤。柳宗悦曾经说过:“日本是一个享受手工艺的国度。”

日本各地都有自己具代表性的手艺,有的已经承袭千年。一件手工艺品,凝结的是匠人的情感与聪慧,展现的是文化与民族灵魂,传统手艺激励着我们思考传统的价值、传承的意义。 可幸的是,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向国人传播传统的价值,并倡导年轻人加入传承传统技艺的行列中来。漆艺是一门艰苦的专业,现在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是这群年轻人比想象中更坚强,也更有文化使命感。年轻人为漆艺注入了新鲜力量,也为漆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设计的力量,在传统漆艺渐渐淡出人们生活时,一群具有文化使命感的年轻人果断加入到传承传统的队伍中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物力,也是人力,新鲜的想法对于漆艺创新的传承更具有现实意义。将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漆艺结合,不失为保存技艺的方式之一。在讨论将设计思维注入漆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设计的力量。

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广泛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使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这是对于设计较为狭义的解释。从现代更广义的角度看,设计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探索行为,它可以让人换种角度看待生活;它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认知不断觉醒的过程;它是让人们发掘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里的未知部分,这里“未知部分”包括物质类与非物质类。

通过设计的介入,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引入消费者视野,并获得成功,不得不提及的范例便是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及其团队所打造的品牌“无印良品”。无印良品从“生活”的概念入手,旨在为消费过剩的社会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样式,即朴素无华、合理并且舒适的生活样式。在这一品牌概念的引领下,设计师从各种商品的外观样式设计,到店铺形象装饰,再到产品的包装设计,无不贯彻着朴素、拒绝过度消费的理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