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很快的
首先了解一下写论文的格式
开头先以一段文字代入,可以说说经济形式什么的,然后再以某些科目进行书本与实际情况处理分析论述一下,最后再来些激励的话就OK了。因为中专毕业论文不用答辩你也不怕有老师找你麻烦,只要你在论文中详细说一下对某些科目的应用理解一般老师都会给过的。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写就可以了,记得写的时候抄抄书本的专业词语,这样看起来这篇文章就非常的专业性了。到时就怕你三千字还觉得写不过瘾呢,用不着求人的!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赵祖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会计》1999年7期。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职称论文发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如股权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等)改善决策。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日益困难。因此,财务分析显得愈加重要。
一、经营情况分析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一)、营业收入分析新准则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并入营业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在分析中应强调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分析。
在对该指标的分析中,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即通过销售增长率分析企业的销售增长趋势,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占总收入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二)、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对该指标比较分析时,须注意到新准则中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变化,原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工资性费用在新准则中分别计入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及生产成本等项目,原计入制造费用中的修理费在新准则中计入管理费;其次,由于收入的变化,不能单纯地分析各项费用的增减幅度,应结合各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另外,应结合公司费用明细,重点分析变化突出的项目,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三)、利润分析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在对利润指标与以前年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新准则对利润总额有较大影响。如新准则下投资收益变化引起的利润总额变化,原准则下对子公司当期产生的净利润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在新准下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仅对重大影响(一般股权比例在20%-50%)的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以前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等,现在可以计入。
此外,各项比率分析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以及权益净利率等比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债务与可供偿债资产的存量,资产存量超过负债存量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另一种是比较偿债所需现金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等。
三、资产管理比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资本周转率等。在计算这些比率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扣除减值准备的净额列示的,如果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减值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计算周转率。
四、每股收益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此指标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时应注意,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要求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充分考虑股份变动的时间影响因素后加权计算得出基本每股收益;其次,与国际准则相接轨,还要考虑潜在的稀释性股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定期报告中将不再出现原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按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它将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基本指标。相对于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全年净利润的贡献程度。
五、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新准则中强化了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财务分析人员应注意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批露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额。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等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应注意相关变化,正确分析企业的利润变化趋势。
(二)、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如债务重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主要是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出售的收益和取得的政府补贴等。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
(三)、对或有事项的分析新准则中或有事项的范围有所扩大,并将亏损合同、重组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重视对或有事项的分析,如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对关联交易的分析原准则中,不要求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新准则取消了有关个别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豁免,并增加了关联方相关信息的披露。
关联方交易的大比例变动往往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对于企业的关联性交易,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分析关联交易对公司效益的影响。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发行股票债券及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利保障。
总之,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密切关注企业报表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通过对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资料的综合观察分析,发现异常变动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3.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4.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类的
俺们帮你把
有两篇:
(1)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经济进
入了一个良性运转的崭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重心由
财务会计转移到管理会计。
1 管理会计的定义及其职能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8 年给管理会计下的定
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
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
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
任。它形成和发展于二十世纪,是以适应市场竞争、
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
计的一个分支,它使得传统会计从面向未来的算“活
账”的“经济管理型”会计转变,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它却完全冲
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
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它既
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
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
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以达到预期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
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
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
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现状
211 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完善,并且管理会计方法不
断改进与创新。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步入知识经
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
变,由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信息系统。企
业组织结构由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向系统网络结构
转变,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高,这要求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更加全面、及时。西方国家
为适应这一要求,将管理会计与新的管理方法、先进
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管理会
计的理论创新能够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西方
企业界出现的资源计划、物资供应、供应链管理等方
法,都是会计与其他学科想结合的产物。
212 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当
前西方会计学界将一些新兴会计学科纳入了管理会
计的研究领域,更加重视与风险控制相联系的不确
定性分析,这样在风险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作用大
为增强,使得管理会计涵盖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
事后核算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213 在应用效果上,西方管理会计在企业微观运行
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效
果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重大决策都离不开管理会
计部门的参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成果也被管理当局
所认可。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
识,意识到了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所起到
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214 西方管理会计职业化已形成与发展起来。西
方发达国家一般均设置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了管
理会计的职业化,并且形成了严格的选拔与激励机
制,保证了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许多西方国
家,持有管理会计师资格,意味着具有了较高的社会
地位。可见西方管理会计师行业已蓬勃发展起来。
3 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
建之中。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无
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很多不足,主要
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理论上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
系。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方法庞杂,
缺乏独特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
论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发展步伐;
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
的应用极为有限,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分散
应用,尚未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
系;
③从应用的效果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
用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只是对财务
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它不象西方发达国家用管
理会计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
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
所需的财务信息。
④在我国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
在企业中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管理会计的
任务与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分
配,这都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造成管理会计在
我国企业中现状的主要原因:
311 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①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
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又经历了放权让
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但这几种制
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使得经营
决策者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
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
计在企业不能普遍适用。
②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
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
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来说我国
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另外,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
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③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会计长久以来被看作
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变成了财务会计
的辅助行为,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
会计推广与应用已有40 余年,客观上使大部分企业
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其他基本观念
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管理。
312 内部环境的影响
①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单位
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
②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总体
素质较低,没有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
③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
高,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一些复杂的
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
313 传统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①研究领域狭隘。仅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
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产品,只注重财务会计信
息,而激烈的竞争已使单纯依靠企业内部信息很难
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
②基点不妥。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式管理而非
生产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着眼于销售,而管理会
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③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
计,但是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间呈
报,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④对市场寿命较短产品的评价不当。现代产品
的一个趋势就是更新换代加快,许多企业在行业中
的竞争不仅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且靠产品更新。
4 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
411 适应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这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为此,要着力解
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定位问题。我国的管理会
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
制度发展,便于广大会计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
②规范化问题; ③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应
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是一个突
破口; ④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应用中的成功经验,
并从中找出客观的发展规律。
412 加强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广泛吸收西
方的成果和经验
西方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体现在对传
统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
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战略管理会计等以及代
理人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
应用。此外,为了克服理论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目
前西方更侧重于采取经验研究的方法,特别是案例
研究,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
413 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指导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的应用
这主要体现在: ①管理会计应用的科学化必须
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系统中的领导人要善于倾听
管理会计人员的意见,乐于接受管理会计研究的成
果; ②对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决策会计与
执行会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预算管理必须坚持员工
本位原则。
414 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
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意识,不知道管理
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管理会计的推行将是很
难做到的。因此,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
是非常迫切的。只有管理层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
后,管理会计才会有发展的余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
重大作用。
415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密不可分,什么样的
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
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
善市场经济机制。
41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才能架
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
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417 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前
进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
管理会计师的行业组织。这些协会的成立不仅推动
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管理会计
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借
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
(2)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目前各企业所执行的具体会计规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的行业会计制度,这套规范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1)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帐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耗费,需要核算与报告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等等,然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准则、制度,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2)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
(三)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缓慢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其进展不尽人意。现行会计规范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协调,甚至差异较大,例如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这些方法的选择作了较严格的限制,因此,一些在国外被广泛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如加速折旧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在我国尚未获得用武之地,或在应用的范围上受到严格限制。再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分部业绩报告的编制、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务报告等均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而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准则规范。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国际性商业语言”的功能,这正如我国的涉外企业需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与上市地或子公司所在地会计准则编制两套口径不同的会计报表,并分别由不同国别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充分表明,由于会计规范的差异,一方面使我国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增大,会计信息成本上升,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竞争,另一方面有碍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