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石黑一雄论文题目

2023-02-23 2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石黑一雄论文题目

石黑一雄(1954一)是当今英语世界著名小说作家。他在作品中关注各种
形式的生命,并深入细致地描绘出生命在国家中的存在状态,揭露生命所遭受
的种种压制。《别让我走》是石黑一雄名作之一,出版当年即入选布克奖短名单。
小说以克隆人为主角,主要通过克隆人凯茜的回忆讲述了三位克隆人的短暂一
生。本论文从生命政治概念入手,探究对克隆人生命的压制,并分析残忍压制
背后的权力机制。

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一一米歇尔•福柯对生命政治的解读,以及吉奥乔•阿甘本与罗伯
托•埃斯波西托在福柯著作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概念,为文本分析部分打下基础。
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主要是从身体、心理和政治三个层面来分析对克隆
人生命的压制。论文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第一:以福柯的规训与生命权力概念为基础,分析贯穿克隆人一生的行为
管制,在寄宿学校中克隆人不仅时刻被全景式监管,并且行为也时刻被驯化、
评判与检验。即使后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依然受国家掌控。
第二:从心理层面分析克隆人受到的压迫。在寄宿学校的教育下,克隆人内化
了监护人对他们的态度,即低人一等的存在。根据阿甘本的“牲人”理论,他
们其实就是“赤裸生命”,可以随时被剥夺生命的存在。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价值
与意义获得认可,克隆人遵循人类的指示与规范。然而,所有努力不过徒劳,
他们不得不承受巨大压力与恐惧,在器官捐献带给他们的身体、心理痛苦中等
待生命的终结。

第三:探究克隆人生命受到压制的政治基础。在小说中,国家
将克隆人的价值利用到了极致,一方面剥夺他们所有权力,另一方面施于他们
看护与捐献两项义务。无论是克隆人生命,还是整个捐献项目,不过都是国家
用以增强自身力量的手段。以“他者”的生命为代价来应对权力削弱的危机,
在这一做法后面发挥作用的正是埃斯波西托所说的免疫机制。在这一机制中,
不仅克隆人沦为牺牲品,人类主体性也被削弱,生命不过是国家政治权力控制
下的手段与工具。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不质疑被剥夺的人生,不反抗生来的宿命

克隆人、手术、器官移植、科技......当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克隆人在意识觉醒后对人类世界发起的血腥反抗,还是科学脱离人文束缚时的骇人发问?

最近读完了石黑一雄的《莫失莫忘》,这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科幻小说:在互联网、移动电话尚未诞生的某个年代,英格兰乡村深的黑尔舍姆校园中,学生们从小接受着导师悉心的教育和关爱,接受着阳春白雪的诗歌和艺术熏陶,进行绘画等艺术创作,阅读名著书籍,甚至还写毕业论文。这个水晶球似的校园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一切真实世界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和过滤才进到校园中的。

在这个纯净又恬淡的小世界里,凯西、汤米、露丝三个好朋友悠然成长,他们和普通青少年一样,有寝室卧谈会,有小帮派小群体,有友谊的温暖冲突,有情感的萌动矛盾......对于这些校园日常,每一个从青春期走来的人都很熟悉,如果不是偶尔提到的“捐献”的字眼,你甚至会以为这就是一部纯净的青春校园小说。作者的笔法很细碎,全书没有一个惊艳的句子,但神奇之处在于,伴随着清汤挂面似的陈述,你会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故事里的世外桃源,越陷越深。

学生们心思敏感细腻、对老师的迷恋和信赖,他们的特点、性格和人类青少年无异,唯一有区别的是他们不会生出小孩,因此,他们得以在象牙塔中更加自由和纯粹地恋爱。他们了解自己的出身,知道他们一旦成年就要开始进行器官捐献,直到生命的尽头,但这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校园中的导师们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但又总是话里有话,让学生捉摸不透。

几年后,凯西、汤米、露丝同时离开了校园,在农舍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进入到了人类社会,黑尔舍姆学校也关闭了。善于自省的凯西成了一个优秀的护理员(负责照顾、安抚克隆人捐献者),少年时坏脾气不合群的汤米为自己是一个好的捐献者而自豪,即便是自以为是又霸道的露丝也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捐献者的宿命。

每一次接到捐献的通知书,他们都表现得十分平静,捐献者们在医院中的聊天也无非是毛巾好不好用等无关紧要的话题。这是让我读来十分揪心又困惑不解的地方。他们似乎行动自由不受限制,但是没有人逃跑,也没有情侣私奔,没有人奋起反抗,甚至没有人自杀,隐忍和认命的旋律贯穿故事的始终。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故事迎来了小小的高潮,凯西和汤米听说了情侣可以申请捐献延期的小道消息后,经过充分准备,带着能证明他们相爱的画作和所有的勇气,按照露丝生前给他们留下的地址去找夫人申请延期(而不是免于捐献),以争取两三年共同生活的时间。

读到这部分,我无比期待奇迹的出现——有情人终成眷属,哪怕只是一段短暂的幸福。但奇迹终究没有出现,当曾经的校长艾米丽小姐坐着轮椅从黑暗中缓缓出现,她告诉两个孩子的不过是现实又残忍的真相:人们在意的是新的器官,却不关心这些器官是怎么来的,人类社会拒绝将克隆人作为普通人类看待;黑尔舍姆给了克隆人一个得到庇护的童年,向世人证明了克隆人可以有思想有智慧,但是却无法改变克隆人要做捐献的宿命,克隆人不过是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人类社会控制的边缘群体,即使延期也不存在。

汤米完结的两个星期以后,凯西独自驱车去了诺福克——失落之角, 一个黑尔舍姆学生认为可以找回所有丢失的物品的地方。当她看着平整空旷的田野和灰蒙蒙的辽阔天空,想象着就是在这个地方,她从童年时代起所有失去的一切都会被海水冲刷上岸。三十一岁的凯西失去了露丝,又失去了汤米,但她从来没有失去关于他们的记忆。

不质疑被剥夺的人生,不反抗生来的宿命,我不完全确定作者的意图,但我想这就是故事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作者曾在采访中表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质、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这样的观点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但人生总会要经历一些无奈和失落,宏大而缥缈的外部世界终将成为生命的远影,唯有血肉真切、相依相偎的情感能在记忆中永远翻滚。

远山,淡影——读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2017年,村上春树再次陪跑诺奖,石黑一雄第一次走进我的视线。我对日本文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村上的印象:有一种少年的肆意和天真,本质却是克制而细腻的。

《远山淡影》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它像书名一样,以淡淡的、朦胧的神秘气息,讲述一些支离破碎的遥远回忆。

故事不长,粗略读完只用了四个小时。在回忆和现实中不停交错,时空跳跃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安静的文艺电影,镜头切换十分流畅自然,并且有很多细节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山坡上歪歪斜斜、摇摇欲坠的木屋;昏暗陈旧散发着霉味的木屋里,贫苦不堪的生活;泥泞的小溪边孤独生长的树;小女孩倔强冷漠的眼神,瘦弱的身影常在溪边徘徊;失去丈夫的母亲亲手溺死婴儿和溺死女儿收养的流浪猫宿命般的重叠……

这些细节确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灰暗的、黯淡的、冷色调的。

故事描写两代人的隔阂疏离,丝丝入扣,令人唏嘘。父子之间、母女之间价值观的碰撞,父母对子女的包容和无奈,子女对父母的毫无耐心和暗自愧疚,几乎写尽了天下父母和儿女。

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还在于,充满了各种疑问。一开始就是景子自杀了,为什么自杀?后面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展开了她母亲的回忆:那是多年前的一对母女:左知子和万里子,丈夫在战争中死去,母女俩孤苦无依,在困境中挣扎,贤惠温柔的悦子伸出援手,借钱给她,介绍工作给她,帮她照看女儿,三人一起去爬山、坐缆车……然而,后来这对母女又去了哪里呢?直到最后,一句不经意的话道出真相:景子那天很高兴。

万里子就是景子,悦子就是左知子。她回忆的正是自己的前半生。正是她执意要离开日本,导致景子最后的自杀。这个真相,让人震撼。

读到这里,会忍不住想要重读一遍,看看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

这是《远山淡影》最令人赞叹的地方,也是石黑一雄令人折服的地方。

急!!求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文版,论文需要!

好的,那你交给我吧,给你弄一个满意的

石黑一雄:如何在影视剧本和小说文学创作之间找到平衡?

写影视剧本往往是商业化的,要符合市场需求,还要符合观众的胃口,而以小说为主的文学创作则要更加自由和艺术一些。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很多写作者都很头疼的问题。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一位作家——石黑一雄,也许他的经历和经验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履历: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做社工期间,石黑一雄认识了同是社工的妻子洛娜·麦克道格尔,两人于1986年结婚,生有一女娜奥米(这个名字用日语来叫是奈绪美),他们居住在英国伦敦的戈尔德斯格林。

1989年石黑一雄获得“布克奖”,与奈保尔、鲁西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这位日裔英国小说家虽只有8部小说,但获得的奖项却非常之多。充分证明了作品贵在精不在多。

一起来看看石黑一雄的获奖作品的时间脉络:

1982年,《群山淡景》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奖”;

1986年,《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和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的提名;

1989年,《长日将尽》(《长日留痕》)获布克奖;

1995年,《无可慰藉》获“契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

2000年,《上海孤儿》获布克奖提名;

2003年,为电影《世上最悲伤的音乐》创作了剧本,获得很高评价;

2005年,创作小说《别让我走》,为电影《伯爵夫人》创作了剧本;

2009年,出版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2015年,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出版,作品的电影版权已被买下。

可见,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文学作品不但在文学界蜚声国际,同时也有很多作品改编成电影。其作品《长日留痕》《别让我走》被先后搬上银幕,他本人更是担当了《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和《伯爵夫人》两部电影的编剧。

石黑一雄曾说,即使自己是小说家,他的许多叙事的观念却是来源于电影。

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以来也是很畅销的。石黑一雄曾表示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村上春树。

虽然是日裔,石黑一雄喜欢的日本作家却只有村上春树一位,石黑一雄觉得村上春树的小说很国际化,而其余的日本作家的作品,大概是翻译的问题,一些言语和叙事,时常让他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小时候经常读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作品,石黑一雄表示,这些作家对他的写作风格影响最大,再就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难怪他可以做到在电影和小说之间游刃有余的自由切换呢。

最后再介绍几部石黑一雄的电影给大家:

告别有情天 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93)根据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改编,中文译名为《告别有情天》,1993年上映,由安东尼·霍普金斯 、艾玛·汤普森主演。1994年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8项提名。

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 The Saddest Music in the World (2003)石黑一雄编剧。

2003年上映,2004年、2005年获U.S. Comedy Arts Festival的最佳导演奖等多个奖项。这是一部以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为背景的讽刺喜剧,是一个关于欲求、爱恋还有啤酒的黑色寓言。男爵夫人决意举办一场全球性的音乐大赛以遴选全世界最悲伤的音乐,于是墨西哥街头乐队、苏格兰风笛手、非洲鼓乐团等全部蜂拥而来……

《小夜曲:黄昏与音乐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第一部,也是唯一部短篇小说集。

全书的主题是音乐,包含了五个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又彼此关联的故事。其中的人物有郁郁不得志餐厅歌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等,甚至还有为了音乐梦想而被迫整容的诺克萨斯手。他们对音乐一往情深,而对生活却满腹牢骚。那种想要表达的情绪或许是命运的嘲弄,或许是才华的压抑,也或许是在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要知道,在发表处女作三年之前,石黑一雄的梦想还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呢。这五个故事,或许暗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音乐梦想,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也未可知。

伯爵夫人The White Countess (2005)石黑一雄编剧,2005年上映,是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豆瓣评分最低6.8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托德是一位生活和事业都陷入瓶颈的外交官,整日混迹于欢场和酒馆之间。在一家夜总会,他结识了名叫索菲亚的女子。索菲亚曾是声名显赫的伯爵夫人,如今却沦为艳舞女郎。境遇相同的二人相互吸引。不久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此时,托德发现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对于索菲亚的强烈爱意,二人最终能否终成眷属?

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 (2010)根据石黑一雄同名小说改编,2010年上映。2010年曾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10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年度被忽略影片、十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等。

村上春树也表示,近半世纪的作品,最喜欢的是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

故事发生在校风严谨的寄宿学校海尔森,28岁的女子凯西本可以和朋友们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收获真挚的友情。却不幸得知海尔森的终极目标是将他们培养成器官捐献者,他们必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直到年轻的生命之花凋零。

电影延续了原著中绝望而阴沉的气质,也将阴郁下的不同色调、不同层次一一展现在银幕上,英伦气满满的演员将这部文艺科幻片演绎地真挚而催泪。

一个好剧本一个好故事一群好演员,摄影、构图一如经典的英国电影让人感觉美不胜收,配乐也使气氛营造的很不错。在这个早已安排过的宿命里,爱情又能起什么作用?

英格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幽静,迷人,孤立。凯茜、露丝和汤米就在这里悠然成长。他们被监护人小心地呵护着,并接受着良好的诗歌和艺术教育。只是,他们的生活从不和外面世界有任何交集,哪怕周末也不曾回家。

这部小说灵感来自1997年2月《自然》杂志刊登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成功克隆出绵羊“多莉”的消息。由于克隆人涉及到社会伦理、科技伦理和生命伦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石黑一雄推出了他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

影片由马克·罗曼尼克执导,并由一批优秀的英国演员主演:凯瑞·穆丽根、凯拉·奈特莉、安德鲁·加菲尔德、夏洛特·兰普林……可谓阵容豪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