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碳纳米管学位论文

2023-02-23 2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碳纳米管学位论文

  纳米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前景》
  [摘要]纳米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平均粒径微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而其性质显示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具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可能具有的性能。纳米材料由于其超凡的特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

  [关键词]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

  一、 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材料的尺寸进入纳米级,材料便会出现以下奇异的物理性能:

  1、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出新的小尺寸效应。如当颗粒的粒径降到纳米级时,材料的磁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一般铁的矫顽力约为80A/m,而直径小于20nm的铁,其矫顽力却增加了1000倍。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聚合物中,不但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甚至还可以赋予其新性能。

  2、表面效应

  一般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微粒中表面原子与原子总数之比将会增加,表面积也将会增大,从而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d(nm) 包含总原子表面原子所占比例(%)103×1042044×1034022.5×1028013099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急剧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很容易与 其它 原子结合。若将纳米粒子添加到高聚物中,这些具有不饱和性质的表面原子就很容易同高聚物分子链段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3、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实际 应用,如导电、导磁高聚物、微波吸收高聚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进展

  对于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广泛,按纳米粒子种类的不同可把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层状无机物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能碎裂成纳米尺寸的结构微区,其片层间距一般为纳米级,它不仅可让聚合物嵌入夹层,形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使片层均匀分散于聚合物中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粘土易与有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具有的亲油性甚至可引入与聚合物发生反应的官能团来提高其粘结。其制备的技术有插层法和剥离法,插层法是预先对粘土片层间进行插层处理后,制成“嵌入纳米复合材料”,而剥离法则是采用一些手段对粘土片层直接进行剥离,形成“层离纳米复合材料”。

  2、高聚物/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用刚性纳米粒子对力学性能有一定脆性的聚合物增韧是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另一种可行性 方法 。随着无机粒子微细化技术和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 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级无机粒子的出现,塑料的增韧彻底冲破了以往在塑料中加入橡胶类弹性体的做法。采用纳米刚性粒子填充不仅会使韧性、强度得到提高,而且其性价比也将是不能比拟的。

  3、高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于1991年由S.Iijima 发现,其直径比碳纤维小数千倍,其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相当突出。现已测出碳纳米管的强度实验值为30-50GPa。尽管碳纳米管的强度高,脆性却不象碳纤维那样高。碳纤维在约1%变形时就会断裂,而碳纳米管要到约18%变形时才断裂。碳纳米管的层间剪切强度高达500MPa,比传统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一个数量级。

  在电性能方面,碳纳米管作聚合物的填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入少量碳纳米管即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与以往为提高导电性而向树脂中加入的碳黑相比,碳纳米管有高的长径比,因此其体积含量可比球状碳黑减少很多。同时,由于纳米管的本身长度极短而且柔曲性好,填入聚合物基体时不会断裂,因而能保持其高长径比。爱尔兰都柏林Trinity学院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塑料中含2%-3%的多壁碳纳米管使电导率提高了14个数量级,从10-12s/m提高到了102s/m。

  三、前景与展望

  在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聚物与纳米材料的分散缺乏专业设备,用传统的设备往往不能使纳米粒子很好的分散,同时高聚物表面处理还不够理想。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起步虽晚但 发展 很快,对于有些方面的研究 工作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较先进水平。如:漆宗能等对聚合物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黄锐等利用刚性粒子对聚合物改性的研究都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另外,四川大学高分子 科学 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明的磨盘法、超声波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手段。尽管如此,在总体水平上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无可否认,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增强聚合物 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开发研究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随着廉价纳米材料不断开发应用,粒子表面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增强、增韧聚合物机理的研究不断完善,纳米材料改性的聚合物将逐步向 工业 化方向发展,其应用前景会更加诱人。

  参考 文献 :

  [1] 李见主编.新型材料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2]都有为.第三期工程科技 论坛 ——‘纳米材料与技术’ 报告 会.

  [3]rohlich J,Kautz H,Thomann R[J].Polymer,2004,45(7):2155-2164.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二:《试论纳米技术在新型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一门高新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价值和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纳米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产生了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工学、纳米机械学及纳米生物学等,由此产生的纳米技术产品也层出不穷,并开始涉及汽车行业。

  【关键词】纳米技术 包装材料

  1 纳米技术促进了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可应用在汽车的任何部位,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内饰、车胎、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等。例如,在汽车车身部分,利用纳米技术可强化钢板结构,提高车体的碰撞安全性。另外,利用纳米涂料烤漆,可使车身外观色泽更为鲜亮、更耐蚀、耐磨。内装部分,利用纳米材料良好的吸附能力、杀菌能力、除臭能力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安全。在排气系统方面,利用纳米金属做为触媒,具有较高的转换效果。

  由于纳米技术具有奇特功效,它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2 现代汽车上的纳米材料

  (1)纳米面漆。汽车面漆是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它不但决定着汽车的美观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汽车面漆除要求具有高装饰性外,还要求有优良的耐久性,包括抵抗紫外线、水分、化学物质及酸雨的侵蚀和抗划痕的性能。纳米涂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纳米颗粒分散在有机聚合物骨架中,作承受负载的填料,与骨架材料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其它机械性能。研究表明,将10%的纳米级TiO2粒子完全分散于树脂中,可提高其机械性能,尤其可使抗划痕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外观好,利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将改性纳米CaCO3以质量分数15%加入聚氨酯清漆涂料中,可提高清漆涂料的光泽、流平性、柔韧性及涂层硬度等。

  纳米TiO2是一种抗紫外线辐射材料,加之其极微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能在涂料干燥时很快形成网络结构,可同时增强涂料的强度、光洁度和抗老化性;以纳米高岭土作填料,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不仅透明,而且吸收紫外线,同时也可提高热稳定性,适合于制造汽车面漆涂料。

  (2)纳米塑料。纳米塑料可以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比重更小。随着汽车应用塑料数量越来越多,纳米塑料会普遍应用在汽车上。主要有阻燃塑料、增强塑料、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抗菌塑料等。阻燃塑料是燃烧时,超细的纳米材料颗粒能覆盖在被燃材料表面并生成一层均匀的碳化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熔滴的作用,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目前汽车设计要求规定,凡通过乘客座舱的线路、管路和设备材料必须要符合阻燃标准,例如内饰和电气部分的面板、包裹导线的胶套,包裹线束的波纹管、胶管等,使用阻燃塑料比较容易达到要求。增强塑料是在塑料中填充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级无机材料蒙脱土、CaCO3、SiO2等,这些材料对聚丙烯的分子结晶有明显的聚敛作用,可以使聚丙烯等塑料的抗拉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弹性模量上升,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是将纳米级的TiO2、ZnO等无机抗紫外线粉体混炼填充到塑料基材中。这些填充粉体对紫外线具有极好的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因此这种塑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比普通塑料的抗紫外线能力提高20倍以上。据报道这类材料经过连续700小时热光照射后,其扩张强度损失仅为10%,如果作为暴露在外的车身塑料构件材料,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抗菌塑料是将无机的纳米级抗菌剂利用纳米技术充分地分散于塑料制品中,可将附着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生长。这些纳米级抗菌剂是以银、锌、铜等金属离子包裹纳米TiO2、CaCO3等制成,可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据介绍无机纳米抗菌塑料加工简单,广谱抗菌,24小时接触杀菌率达90%,无副作用。

  (3)纳米润滑剂。纳米润滑剂是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润滑油分子结构的纯石油产品,它不会对润滑油添加剂、稳定剂、处理剂、发动机增润剂和减磨剂等产品产生不良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个原子厚度的一层薄膜。由于这些微小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能够完全填充金属表面的微孔,最大可能地减小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定添加剂相比,其极压可增加3倍-4倍,磨损面减小16倍。由于金属表面得到了保护,减小了磨损,使用寿命成倍增加。

  另外,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部分材料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目前纳米陶瓷轴承已经应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上,使机械转速加快、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

  (4)纳米汽油。纳米汽油最大优点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目前已经开始研制。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最新纳米技术开发的汽油微乳化剂。它能对汽油品质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促进汽油燃烧,使用时只要将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便可。交通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检测中心的专家经试验后认为,汽车在使用加入该微乳化剂的汽油后,可降低其油耗10%~20%,增加动力性能25%,并使尾气中的污染物(浮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排放降低50%~80%。它还可以清除积碳,提高汽油的综合性能。更令人注意的是,纳米技术应用在燃料电池上,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因为纳米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储氢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室温常压下,约2/3的氢能可以从这些纳米材料中得以释放,故其能替代昂贵的超低温液氢储存装置。

  (5)纳米橡胶。汽车中橡胶材料的应用以轮胎的用量最大。在轮胎橡胶的生产中,橡胶助剂大部分成粉体状,如炭黑、白炭黑等补强填充剂、促进剂、防老剂等。以粉体状物质而言,纳米化是现阶段橡胶的主要发展趋势。新一代纳米技术已成功运用其它纳米粒子作为助剂,而不再局限于使用炭黑或白炭黑,汽车中最大的改变即是,轮胎的颜色已不再仅限于黑色,而能有多样化的鲜艳色彩。另外无论在强度、耐磨性或抗老化等性能上,新的纳米轮胎均较传统轮胎都优异,例如轮胎侧面胶的抗裂痕性能将由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

  (6)纳米传感器。传感器是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造价更低、功能更强的微型传感器将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半导体纳米材料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这在汽车尾气和大气环境保护上已得到应用。纳米材料来制作汽车尾气传感器,可以对汽车尾气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吸附与过滤,并对超标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控与报警,从而更好地提高汽车尾气的净化程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我国纳米压力传感器的研制已获得成功,产品整体性能超过国外的超微传感器,缩小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有专家认为,到2020年,纳米传感器将成为主流。

  (7)纳米电池。早在1991年被人类发现的碳纳米管韧性很高,导电性极强,兼具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强度比钢高100倍, 密度只有钢的1/6。我国科学家最近已经合成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使我国新型储氢材料研究一举跃入世界先进行列。此种新材料能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并可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储氢材料的发展还会给未来的交通工具带来新型的清洁能源。

  结语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纳米科技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变革,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有极大部分与纳米技术密切相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将会给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零部件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纳米技术的有效运用,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提升附加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技术必将在汽车的制造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清.纳米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4.12.

  [2]潘钰娴,樊琳.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3]周李承,蒋易,周宜开,任恕,聂棱.光纤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J].传感器技术,2002,(1):18~21
  纳米材料与技术3000字论文篇三:《试谈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兴起、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纳米材料的前景展望,以供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纳米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1.纳米技术引起纳米材料的兴起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H.V.Gleiter成功地采用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法制得纯物质的块状纳米材料后,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其制备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纳料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晶粒及高浓度晶界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小尺寸量子效应和晶界效应,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有本质差别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成为90年代材料科学研究的 热点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纳米材料及其性质表现

  2.1纳米材料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2.2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高度的弥散性和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导致了高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有显著影响,并使有限固溶体的固溶性增强、烧结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大、耐腐蚀性增强。因此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质,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粗晶状态时表现出的性质。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高扩散性、高塑性——韧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强软磁性能。这些特殊性能使纳米材料可广泛地用于高力学性能环境、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磁记录、特殊导体、分子筛、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烧结助剂、润滑剂等领域。

  3.纳米材料的应用示例

  目前纳米材料主要用于下列方面:

  3.1高硬度、耐磨WC-Co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的WC-Co已经用作保护涂层和切削工具。这是因为纳米结构的WC-Co在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的粗晶材料。其中,力学性能提高约一个量级,还可能进一步提高。高能球磨或者化学合成WC-Co纳米合金已经工业化。化学合成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起始溶液的制备与混和;喷雾干燥形成化学性均匀的原粉末;再经流床热化学转化成为纳米晶WC-Co粉末。喷雾干燥和流床转化已经用来批量生产金属碳化物粉末。WC-Co粉末可在真空或氢气氛下液相烧结成块体材料。VC或Cr3C2等碳化物相的掺杂,可以抑制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

  3.2纳米结构软磁材料

  Finemet族合金已经由日本的Hitachi Special Metals,德国的Vacuumschmelze GmbH和法国的 Imply等公司推向市场,已制造销售许多用途特殊的小型铁芯产品。日本的 Alps Electric Co.一直在开发Nanoperm族合金,该公司与用户合作,不断扩展纳米晶Fe-Zr-B合金的应用领域。

  3.3电沉积纳米晶Ni

  电沉积薄膜具有典型的柱状晶结构,但可以用脉冲电流将其破碎。精心地控制温度、pH值和镀池的成份,电沉积的Ni晶粒尺寸可达10nm。但它在350K时就发生反常的晶粒长大,添加溶质并使其偏析在晶界上,以使之产生溶质拖拽和Zener粒子打轧效应,可实现结构的稳定。例如,添加千分之几的磷、流或金属元素足以使纳米结构稳定至600K。电沉积涂层脉良好的控制晶粒尺寸分布,表现为Hall-Petch强化行为、纯Ni的耐蚀性好。这些性能以及可直接涂履的工艺特点,使管材的内涂覆,尤其是修复核蒸汽发电机非常方便。这种技术已经作为 EectrosleeveTM工艺商业化。在这项应用中,微合金化的涂层晶粒尺寸约为100nm,材料的拉伸强度约为锻造Ni的两倍,延伸率为15%。晶间开裂抗力大为改善。

  3.4Al基纳米复合材料

  Al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超高强度(可达到1.6GPa)为人们所关注。其结构特点是在非晶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a-Al粒子,合金元素包括稀土(如Y、Ce)和过渡族金属(如 Fe、Ni)。通常必须用快速凝固技术(直接淬火或由初始非晶态通火)获得纳米复合结构。但这只能得到条带或雾化粉末。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晶化后的非晶合金相类似,即室温下超常的高屈服应力和加工软化(导致拉神状态下的塑性不稳定性)。这类纳米材料(或非晶)可以固结成块材。例如,在略低于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下温挤。加工过程中也可以完全转变为晶体,晶粒尺寸明显大干部份非晶的纳米复合材料。典型的Al基体的晶粒尺寸为100~200nm,镶嵌在基体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直径约50nm。强度为0.8~1GPa,拉伸韧性得到改善。另外,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与模量的结合以及疲劳强度。温挤Al基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商业化,注册为Gigas TM。雾化的粉末可以固结成棒材,并加工成小尺寸高强度部件。类似的固结材料在高温下表现出很好的超塑性行为:在1s-1的高应变速率下,延伸率大于500%。

  4.纳米材料的前景趋向

  经过我国材料技术人员多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近年来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新动向,如:(1)纳米组装体系蓝绿光的研究出现新的苗头;(2)巨电导的发现;(3)颗粒膜巨磁电阻尚有潜力;(4)纳米组装体系设计和制造有新进展。

求下载http://max.book118.com/html/2014/0815/9436597.shtm

搜索风云

你知道吗?

1.关于阅读:用户访问本站所有内容页都是全文且免费的(除原创)。

2.关于登录:如果要充值,下载等操作,务必先登录。本站支持QQ,支付宝,淘宝帐号登录。

3.关于下载:下载前请一定要比对一下内容是否正常,否则,请不要下载。一切后果自负哦。

4.如果下载失败,重复下载是不会重复扣金币的(这么简单的功能不会难倒我们)

5.关于充值:充值支持网银,支付宝,充值卡等3种方式,不支持扣短信费。

6.上传:任何人任何时候,您都可以上传文档。分成比例为80%。如果是原创,100%返利,而且有奖励金币。

7.上传前,需要手机认证,并且你考试通过后方可上传。目的是为防止有人恶意违规。上传切忌不能违规,一旦违规至少屏蔽您3~30天的时间(戏称“坐牢”)。

8.上传前,一定要先本地归好类,删除不好的文件。命名有问题的先更正了之后再上传。不要等上传完了之后再改,否则管理员发现违规的毫不留情哦。

9.你只管上传文档就行,至于审核,百度收录的事情就交给系统和管理员了。

10.这个网站的运行,至少超过15个软件在自动化运行。包括一部分审核都是系统自动的哦。如果您发现网站出现一些异常,请通知咱们。

11.提取现金,一般是0~3天,是管理员手动支付到你“支付宝帐号”的,春节、国庆期间则会有所延长。提现的速度比豆丁,道客快很多了。

12.上传分原创和非原创,如果是非原创,或者你嫌麻烦,则直接上传到了“非原创”好了,因为身份认证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文档 > 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

碳酸乙烯酯法合成乙二醇工艺研究.pdf10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显示该文档阅读器需要flash player的版本为10.0.124或更高!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反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同意并开始全文预览

收藏本文档

下载地址

需要金币:150 文档纠错 收藏文档 下载帮助

特别说明: 下载前务必先预览,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你要下载的文档。

上传作者: 文彩飞扬(上传创作收益人)

上传时间:2014-08-15

需要金币:150(10金币=人民币1元)

浏览人气:

下载次数:

收藏次数:

文件大小:5.84 MB
下载过该文档的会员:

这个文档不错

100%(2)

文档有待改进

0%(0)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基于ARCH族模型CPI波动分析论文.pdf

·基于BS结构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pdf

·唐代宦官诸使研究.pdf

·糖化氧化修饰白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ezrin活化调控及其机制研究.pdf

·基于FF协议现场总线通讯圆卡研究及其物理层部分实现论文.pdf

·特征结构水分子簇研究及制备.pdf

·基于FPGA时差法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系统研究论文.pdf

·基于GCTOFMS小鼠血浆代谢组学技术方法建立及其应用论文.pdf

·梯级水库对河流生境因子累积影响研究.pdf

·基于GIS和RS战场态势信息系统研究论文.pdf

·基于Agent网络信息安全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pdf

·碳纳米管填充P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pdf

·基于Agent数据流测试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论文.pdf

·碳氯团簇C12Cl8、C16Cl10微球贵金属负载及其催化和吸附性能.pdf

·基于3G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终端论文.pdf

·摊铺机排气消声器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pdf

·基因表达调控信息获取、集成和可视化论文.pdf

·摊贩治理中角色行为研究——以天河为例.pdf

·鸡输卵管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鸡转基因研究论文.pdf

·泰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pdf

如何购买下载本文档?答:①登录(支持支付宝、QQ快捷登录)->②选择金币数充值(根据提示操作)->③冲完后系统会自动反金币(实时)->④下载文档。如何获得该文档(下载该文档)的流程查看图文教程
若本文有一长串的文字简介内容,则表明本文档是正常的,可以下载(但不保证完整)!(只截取一部分内容):

Processfor of The throughEthylene EthyleneGlycol Synthesis CarbonateRoute
to DissertationSubmitted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Nanjing in fulfillmentofthe
partial requirements forthe of degree Masterof Engineering By JianChen Liu
Supervisor:Prof.Xiaoqin Associate Liu Prof.Dinghua June2010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环氧乙烷 E0
直接水合法是当今工业生产乙二醇 EG 的主要方法,生产技术由 料中水的含量,这就需要蒸发脱除产品中85% 质量分数 以上的水,导致装置必须
设置多效蒸发单元,造成实际生产中流程长、设备大、能耗高等缺点,直接影响了 EG的生产成本与工艺能耗。 为了降低成本及能耗,国外大公司竞相开发了碳酸乙烯酯 EC
法合成EG新工 艺。本课题组在对EG工艺多年研究基础上,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EC法合成
EG的改进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含有EG的EC混合溶剂吸收水洗塔解吸出来的EO, 大部分EO吸收液在酯化反应器中与C02化合生成EC,小部分EO吸收液和酯化得
到的部分

发表评论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匿名?

发表评论

共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似文档

最近下载

2013c++客户电话本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新).doc

最新2015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doc

2015年司法局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doc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doc

建筑模板工程及其质量控制-终稿.doc

不生病的秘密-辟谷养生.ppt

辟谷杂谈.doc

体 育 与 健 康.ppt

大型现场扩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pdf

鑫鑫生鲜电商策划书.doc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简介

在功能分子设计合成、杂化材料、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等方面,承担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SCI、EI收录论文180篇,获发明专利3项,曾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编著《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一部,2004年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该编著的繁体版《奈米材料原理与制备》,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碳纳米管研究方面,在阵列碳纳米管的可控性制备、性能及应用领域做了许多系统的研究,这些成果先后在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Adv.Mater.等权威的化学和材料期刊上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影响因子IF大于3.0的论文17篇,被引用650次,SCI他引529次,单篇他人引用达109次。申请和获得授权的专利8项。有关三维碳纳米管阵列的研究在Chem.Commun.上发表以后,Adv.Mater.副主编立即约稿详细介绍这一工作。受美国科学出版社邀请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中撰写有关阵列碳纳米管的长篇综述,共15页,近2万字。获上海合成金属国际会议(ICSM2002) 青年科学家奖The Synthetic Metals Young Scientists Award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主要研究方向:   (1)进行高b值、良好透光范围的,具有热稳定性的,能与聚合物骨架、无机三维网络键连、透明性能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功能研究;   (2)设计制备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和热释电功能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3)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采用低廉原料控制合成高纯、高产的特种碳纳米材料,微波辅助碳纳米管的绿色高效的功能化修饰,基于特种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4)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5)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制备与应用。 无铅铁电压电材料方向长期研究大各向异性压电陶瓷材料、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低温烧结压电陶瓷材料、大功率压电陶瓷材料及大功率压电变压器、压电陶瓷变压器及其系列高压电源、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研究、多层压电陶瓷器件、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等具有实用性的电子产品。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湖北省等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110余篇被SCI、EI收录,获国家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已研制出的压电陶瓷变压器高压电源,于198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PMMN四元系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达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开发的BA—ZD—1型压电陶瓷电击器,创产值1900多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将陶瓷变压器应用于雷达显示系统,研制出军用压电陶瓷变压器雷达电源,已通过省级鉴定,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多年来一直应用在我国驻港、驻澳部队的舰载雷达、岸防雷达系统。研制出的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BNT系及铌酸盐系等无铅压电陶瓷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经制备出高介电、高压电、高铁电性能无铅压电陶瓷,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   (1)无铅压电陶瓷及应用,特别是研究无铅陶瓷材料组成、结构及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新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器件的设计,研究性能特异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复合无铅压电材料、低温烧结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2)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应用,特别是无铅铁电薄膜的制备、生长行为、薄膜与衬底之间的界面效应,薄膜中电畴结构,压电、铁电相界运动,薄膜的性能、机理以及铁电薄膜器件的研究;   (3)无铅铁电压电微小型器件开发应用,特别是微机械理论、微机械材料与微结构、微细加工技术、微传感器与集成铁电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