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长城汽车论文文献

2023-02-23 1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长城汽车论文文献

  汽车诞生之前,马车就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1770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1725-1804)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德国另一为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世界十大名牌汽车:
  1.法拉利
  2.福特汽车 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马自达(Mazda)、沃尔沃(Volvo)、阿斯 顿·马丁(Aston Martin)、路虎(Land Rover)和捷豹(Jaguar)。
  3.大众汽车
  4.宝马汽车
  5.莲花汽车
  6. 宾利
  7. 凯迪拉克
  8.都灵汽车
  9.奥迪
  10. 劳斯莱斯
  国产的:一汽大众、上海大众 、北京现代、上海通用 、比亚迪 、长城汽车、东风日产 、东风标致 、长安福特、吉利汽车 、广州丰田 、广州本田 、华晨汽车、福田汽车
  一、汽车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
  1、载客车:专门用作人员乘坐的汽车,按其座位多少又可分为轿车和客车、旅游车等种类。
  (1)轿车:除司机外乘坐2-8人的小型客车。轿车按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排量,L-升)大小分为:微型(1L以下)、轻型(1-1.6L)、中型(1.6-2.5L)和大型(2.5L以上)轿车。另外还可以分为普通轿车、高级轿车、旅行轿车和活顶轿车。
  (2)客车:除司机外乘坐9人以上的载客车为客车。客车有单层、双层型式,并可按总质量、总长度分为不同类型(如表3-1-17),另外,还可按使用目的分为旅行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游览客车和旅游车等。其中旅游车是专门用于旅游的客车,是6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有的长途旅游车为住宿式,具有住宿和生活条件。铰接式客车。
  客 车 类 型 表3-1-17
  类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铰接式 双层
  总质量 t <4 4-11 11-16 >18 >15
  总长 m <6 6-9 9-12 >14 9-12
  2、货车:主要供运载货物用的汽车称为货车,又称载货汽车。
  (1)普通货车:按其载重量分为轻型(小于3.5t)、中型(大于4-8t)和重型(大于8t)货车。
  (2)特种车:为普通货车的变型,具有特殊货箱,并考虑到货物装载和运输上的专门需求。如有保温箱货车、罐式货车等。
  (3)自卸车:货箱能自动举升并倾卸散装货物、固体货物,如煤、砂石、矿料等。
  (4)牵引车:专门用来牵引挂车、半挂车和长货挂车的主体,一般车上不搭乘旅客,没有装载货物的车厢(少数具有短货箱)的汽车称为牵引车。又称载货列车,一般可分为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半挂车的载荷由自身和牵引车共同承受,全挂车的载荷全部由自身承受。
  3、特种用途的汽车
  包括建筑工程用汽车、市政公共事业用汽车、农用汽车、竞赛汽车等。
  (二)按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分:
  普通汽车和越野车。
  (三)按汽车动力装置型式分: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气轮汽车。
  二、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的类型虽然很多,各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都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长城汽车明明有技术,为什么很多人非要说他没技术呢?

看见评论里这么多不专业的喷子,实在忍不住回答一下!长城老款1.5T是参考的丰田威姿上的1.5自然吸气发动机,后加的上海菱重的涡轮,至于2.0T是长城和博世共同开发的,博世提供的电喷控制系统,整体设计、缸体等等都是长城自主开发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也是现在发动机行业通用做法,包括宝马的发动机也都是这种开发模式,现在哪个厂家开发一款发动机还从一个螺丝钉开始啊?长城的发动机跟三菱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你可以说它性能差但是请不要侮辱它抄袭什么破三菱,三菱技术现在还有抄袭的必要吗?至于自动变速箱,首先自主车企能开发自己变速箱的凤毛菱角,即使有也占不到主流,采购专业厂家的自动变速箱也是行业通行做法,宝马就完全没有自己的变速箱,你能说没有自己变速箱,就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匹配不好吗?而且长城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7DCT变速箱了,已经开始量产装配在VV7和VV5上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相信长城的变速箱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还有就是你说的三大件的底盘,长城一直是自主车企里最好的之一,这没什么好说的。至于外观、内饰、质量一直是长城的强项。长城真正缺点就是普遍偏重,加速、油耗一般。 长城现在可能做的还不够好,但它一直稳扎稳打、进步明显,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你可以不买它的车,倒是请不要不懂装懂胡喷乱黑!

因为长城 汽车 不太善于给自己吹牛,作为民营企业,长城很抠门,精打细算,很少投广告,这样自然就没法在媒体上得到大篇幅的支持,甚至会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出现。不会自我炒作,又不投广告,这当然不会让普通消费者了解长城的进步。但是很奇怪,不投广告的长城销量一直很好,始终是冠军,这说明消费者还是理智的多,不加思考的少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长城 汽车 有技术,这在懂车的人眼中已经不是需要再争论的了!不服的人自己去看研发开支,看成果。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说他没技术其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长城不注重和不擅长广告营销。细心的人应该发现,前几年是看不到长城 汽车 的广告的,以至于在哈弗H6出来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过这家车企。而而实际上,在H6出来之前,长城 汽车 在皮卡领域已经叱诧风云多年,长城 汽车 已经连续N年位居国内皮卡销量第一。长城 汽车 一向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广告投入一直位列同级车企倒数第一,这在每年的财报可见一斑。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吐槽一句,长城 汽车 的公关团队简直差得不行,如果有吉利的一半,应该也不至于被人吐槽成这样。

第二个原因是黑子多。黑国产车的人只要随便去某论坛就能抓出一大波,这不仅限于长城 汽车 ,吉利,奇瑞,长安都有。而给长城的又更多些,因为长城 汽车 抠门一些,很多媒体看拿不到好处,自然就会开启复仇之路。而普罗大众对批评的记忆是远远强于赞扬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黑哈弗H6万年的三菱发动机,没核心技术。三菱发动机,他是不是每次看到有长城 汽车 的文章都直接写这句评论就走的。

第三个原因在于研发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三大件上。如果要看配置,那买最好的三大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你敢开吗? 汽车 工业是一门艺术,一家车企的技术水平除了体现在三大件,还体现在整车装配工艺等各流程。只要给你的车比别人的质量更好,性能更稳定,那就是技术实力的体现。而长城 汽车 的稳定性就不用展开了说吧,看哈弗H6能热销这么多年就可以看出来了。

原因还有很多,欢迎补充。

我觉得长城还是有技术的,只是在发动机,变速箱方面,还没有达到本田,丰田这些全球水平。但已经追赶的很快了,进步明显。毕竟长城才多少年,另外作为国产车,我最信赖的还是长城的质量,看看驾校多少年的皮卡,天天被新手乱开,还好好的。长城的车还是信得过的。

长城 汽车 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差评主要来自行业竞争
参考文献:三国时代魏国文学家李康《运命论》。(改编版本)

原文还有「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的内容,为什么分析长城 汽车 的技术储备,要引用这一典故呢?其实分析比亚迪、长安与吉利 汽车 也可以引用,因为这些车企的市场表现与技术水平都是可圈可点的,而且已经超越了很多所谓的“友商”。

中国 汽车 市场的体量非常大但也不会无限膨胀,上百家车企(涵盖合资与独资外企)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竞争残酷到其他品牌多卖一台车,某些品牌就会少卖一台车。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真正有技术实力且成长潜力很大的品牌,都会被抹黑。

话术基本为某品牌没有技术,逆向研发云云,长城 汽车 就是这样被抹黑的;而且在自主品牌中存在一个善于起哄架秧子的企业,一线自主品牌基本都被以“三大件不行”被抹黑过,是谁相信都有数。那么长城 汽车 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内燃机
1:4B15-1.5T发动机已经量产装车多年,这台机器被描述为「动力差·油耗高」;实际这是绝对不客观的评价,参考H6/F7等紧凑级SUV,其整备质量平均在1.65吨左右;理论上与其匹配的最佳标准应当是2.0T发动机,马力不达到200PS以上,车辆都不会有理想的动力。

但是大排量发动机的制造成本更高,且油耗基数略大,普通代步 汽车 的用户是不太能接受这一标准的。所以哈弗不得不将1.5T选项作为主力,所以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实际表现并没有令人失望。

124kw/285N·m(1400~3000rpm)的动力储备不差,净功率也在120kw以上;最大推重比在100-105Hp/T区间,这是10/12秒破百都算正常的标准,但H6/F7/F7x三台车还可以突破10秒。所以动力差的说法是不客观的,支付的成本与实际获得的结果不仅匹配,而且达到优秀标准。

至于油耗偏高的说法并无依据,在车身尺寸与整备质量相当的前提下,不论国产、合资还是进口SUV,油耗都会在10L/100km左右悬殊。哈弗紧凑级SUV平均 9.5L/100km,这并不算高哦。

2:4C20-2.0T发动机同样装备使用多年,WEY品牌使用的E20CB版本为功率扭矩“ 2”;这台机器的技术包括高压直喷,DVVT、电控增压器与油泵,缸盖集成排气歧管,以及双平衡轴和静音链条罩等。技术水平与4B15处于同一水平线,即使在多年后仍旧属于一线水平。

这台机器如果是大众 汽车 推出,相信380TSI车辆的用户都会像打鸡血一样,毕竟扭矩更大且没有烧机油的问题;如果是奔驰宝马推出且不区分高低功率版本,25Li的用户估计能感动到流泪。而即使放在福特和通用品牌阵营中,似乎也不必488WQE系列和LTG弱;参考装备这台机器的F7x-四驱版本,6.6秒破百的水平有几台车做到了,这不叫技术吗?

【4D20M-2.0T】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水平很高,这台机器技术包括高压共轨直喷,EGR废气循环利用,VGT可变界面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双质量飞轮与双平衡轴等技术,说它不先进估计没有人相信。

在柴油发动机中这是相当不错的水平,而且实测动力与参数相符;但技术水平究竟如何,似乎还需要对比才能造出答案,咱们来看三台皮卡吧。

竞品参考:

这是曾经知名度最高的“铃系柴油动力皮卡”的水平,没有标注峰值扭矩持续输出的转速范围,原因是这些机器的增压器都做不到维持峰值,也就是说最大扭矩稍纵即逝。

相同排量的发动机差距很大,排量越大的发动机水平越低,以此足以说明长城 汽车 的柴油发动机的水平了——但是可以确定的说,绝对会有人说长城发动机参数虚标,因为那些高价购买合资皮卡的人会感觉备受打击,没吃到或吃过葡萄发现不甜就得说人家的葡萄酸,这些人啊……

剩余类目·技术参考
【DCT450-7挡湿式双离合】的水平如何,想来也没有争议;不能否认这台机器在低速换挡时仍然有顿挫的问题,但是相比DSG、格特拉克甚至奔驰DCT也没有更差,综合其量产 汽车 的价格定位而言应当给出好评。

这台机器可承受最大输入扭矩为450N·m,能够匹配2.0T甚至3.0S的发动机;综合传动效率为95%,换挡速度几十毫秒。如果以十分制为DCT450评分的话,至少应该是 8分的标准,PDK能拿到十分,然而该品牌的变速箱成本就可以选到一台WEY-VV7喽。

总结:整车平台技术不再赘述,柠檬架构可以打造燃油动力与各类混合动力 汽车 ,整体水平越来越接近DM系统;坦克架构用于打造越野车和皮卡,坦克300的水平足以说明问题,后期如能够推出分时四驱,或者分动箱具备机械锁止功能的全时四驱皮卡,长城品牌在海外市场甚至能够与福特、道奇和雪佛兰竞争。

天和MCN授权发布

长城可能没有业界顶尖先进的技术,但是造车绝对属于中上水平,简单说就是够用,能有今天的业界地位不是靠吹牛的,也不是靠资本助推,是一步一步攀登上目前这个高度的,所谓没有技术不过是竞争对手黑他的黑点之一。在中国的造车企业,长城是最符合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的,不声不响就是一个字,干就完了。

关于这个问题,就不用说了,没有意义,黑长城的喷多了,可是长城 汽车 连续50个月单品销量冠军,不好,你会买么?

最可笑的是,另外几个品牌厂家的研发人员,私家车的选择上,放弃了自己品牌的高折扣,选择了哈弗品牌,这不是直接打脸?

且不说他技术方面的成就,就说这个问题,这是中国人的通病,虽然善良勤劳,但是思想狭义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这是其一,其二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稀缺,有人吃饱就有人挨饿,让长城一家独大,这绝对不符合其他车企的利益,所以就免不了相互攻击抹黑,况且,外资企业更是乐此不彼,挑拨离间一好提供一些事实依据也好,总之在这方面他们有这个经验和智商,但是很多中国人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额,这个能说明什么?只能说你能造出来,至于什么技术不技术的。这个看不出来。吉利有技术,14年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前十。奇瑞有技术,热效率37%的自主发动机,中国独一份。长城这两年大量流失技术人员,魏建军自己也说过研发投入过高不是好的车企。三大件的自己生产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核心部件不受制于外,至于这些东西的技术怎么样,呵呵了。

关于这点 汽车 之家负责发动机板块的编辑早就明确写出真相了,国内这些厂所有的所谓技术突破都有对应的合资品牌体系,说白了就是直接套用合资的配套商,国内主要就是大众体系和通用体系,按公布机型的外形找到对应照片就知道用谁家的,至于变速器,看核心机外形找对应供应商就行了,底盘结构不是掩耳盗铃之徒都知道是谁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家曾经的自主老大现在不能说名字的厂(说名字会被人喷,会被删帖),这家厂至今仍是自主品牌的出口老大,他家的技术被诋毁为实验室 科技 永远不装车的,但业内都懂,不是不能量产装车,而是需要的零件国内这些配套都做不出来,连一个火花塞都要从欧洲专门进口那还怎么玩,至于这些配套都跟着合资和那些号称自主希望的销量无敌的厂去玩了,技术突破弯道超车,那是啥?能吃?

急求一篇汽车出口的外文文献,要3000字以上的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的提高,一些实力不断壮大企业不再满足把眼光只停留在国内市场,纷纷摩拳擦掌欲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从战略管理角度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以及对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以此来提示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既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裹足不前,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出口发展战略。
【论文关键词】 汽车 出口 优势 劣势 机遇 挑战

2006年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丰收年,中国汽车企业产品出口相比2005年又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出口量较上年增长一倍,达到创纪录的34万辆。其中轿车超过9万辆,3倍于2005年的数字,各种利好消息也不断出现,如华晨汽车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3000辆中华轿车出口欧洲的协议,HSO汽车贸易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华晨赢得5万欧洲用户、吉奥1000辆皮卡出口到伊拉克、奇瑞公司接到美国一家公司采购的5000台发动机的订单等等。如此高的产品出口势头,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供应海外汽车市场的潜力,以及中国对全球汽车制造商构成的潜在竞争压力。虽然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呈现出如此可喜局面,但在出口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与思考。

一、优势分析

1.低成本优势巨大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价资源。据统计吉利造车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5美元,而如果把医疗卫生福利、退休金等考虑进去,通用汽车的平均每小时劳动成本是73.73美元。即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吉利的每小时劳动成本也只有7美元,仍不到通用汽车的十分之一。” 在俄罗斯,长城赛弗SUV售价比同类亚洲产品要低35%左右,陆风SUV在欧洲市场的售价仅为1.5万欧元,奇瑞曾宣称,其将要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会比同类产品的价格低30%。
2.企业产品出口意识在不断加强
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意识正在不断地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支持,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数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所以导致产品利润日益降低,而出口可以得到可观的出口退税和国家给予的出口创汇奖励,通常出口所获利润要高于国内销售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各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增添新设备、新生产线使得各生产厂家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要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就必须采取出口策略。

二、劣势分析

1.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在加入世贸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世界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产品相比较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很多是基础层面上的,比如说原材料、特殊工艺的水平、安全性、制造设备和产品设计。国产汽车的质量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在出口产品没有大的改进和提高的情况下,投放国际市场与洋品牌一较高低,更是相形见绌。如陆风在出口欧洲200台汽车后,在经过欧洲—民间汽车组织以时速64公里对陆风汽车进行正面碰撞试验后得出的结论是:驾驶人员将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华晨公司在欧洲的BS6产品介绍会上就承认,BS6型轿车按欧洲标准进行撞车试验时仅达到五星中的二星标准。
2.缺乏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近来比较流行的词语,即拥有多方面专业知识和多种技能的人才,具体到汽车出口领域,是指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精通国际贸易业务、对汽车产品和业务链有相当了解的人才。由于我国汽车出口是从近几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很多企业从2003年才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将国际市场提到与国内市场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人才储备不足,缺少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制约出口业务大发展的主要因素。
3.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与日本和欧美汽车在当地多年经营已确立的品牌知名度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从国际汽车品牌竞争力的综合指数看,我们仅仅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只能依靠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来担当重任。有一句话说得好,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品牌。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必须加强品牌
建设的力度。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工作则是其中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4.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汽车出口企业尚未建立售后网点和体系,很多企业根本就谈不上售后服务,而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在海外所谓售后体系离方便、快捷、多网点、高标准等要求还相差甚远。以丰田公司为例,他们开发市场,先以售后服务开始,前期运行的是配件和服务的准备工作。我国汽车出口达到了4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们目前尚无一家出口企业的客服系统设置了中东、非洲等国家语言的专职服务人员。再反观一下,上海大众的客中心设置了德语服务,北京现代设置了韩语服务。我国相当多的汽车企业抱着出口一辆是一辆的心态,根本不考虑售后服务问题,结果造成了只管“生”不管“养”的局面,一旦车子出现问题,消费者根本找不到相应的维修站。这样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汽车业在海外的声誉,限制了中国汽车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5.市场开发工作显得薄弱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给人的印象就是说的多做得少。诸如一些企业象放卫星一样的出口计划根本没有实现,一些企业的出口计划中途搁浅。这说明,我们企业在国外市场开发工作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我们对国外市场真正的需求还是缺乏针对性的了解。我们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也没有深入。如果把国外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细分市场对待,把4P、4C、4R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出口自会有别样的天地。

三、存在的机遇

1.中国汽车产品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轻型载货汽车,而本土生产的高端车型正在逐渐取代某些进口。另外,一向被认为缺乏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轿车已经批量地进入国际市场,雄心勃勃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尝试海外扩张,出口产品到欧美主流汽车市场。
在汽车产品出口中,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占有很大比重,2005年出口金额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汽车产品出口的43%。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按照顺序分别为: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其中,向美、日两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近50%。出口企业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这两类企业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56%。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轿车产品出口迅速增加,数量达到31125辆,同比增长 224%,其中绝大多数是自主品牌轿车,出口市场也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主流汽车市场转移。
2.政府大力支持汽车产品出口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汽车出口贸易。早在1985年国务院发表的128号文件中,一些与汽车有关的产品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出口的机电产品,在外汇分成、原材料进口、出口奖励、补贴等方面就享有与其他产品不一样的优惠政策。近20年来,虽然机电产品出口鼓励政策不断调整,但有关政策一直鼓励汽车出口贸易的发展。2011年国家下调了许多产品的出口退税额度,但汽车的原有的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
3.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准完全竞争时期
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5万辆和585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9%和全球汽车消费增量的23%。2000年~200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复合增长率达到37%。今年1~5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07多万辆,超过去年同期。 迅速扩容的市场成就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及成长,市场份额越趋分散,自主品牌汽车2005年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5%。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同样迅猛,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168亿元,2000年~200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汽车零部件在汽车行业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2005年已接近40%,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准完全竞争的时期。

四、面临的挑战

1.低价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由于近几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增速极快,而出口平均价格又逐年递减,所以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提出了“中国汽车威胁”论。美国人明确提出: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将比日韩快,中国出口汽车将在5年~10年内对美国产生威胁。美国和日本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的争端从来没有停息过,当年日本汽车进入美国也曾受到百般刁难,丰田对美国作出了一定的妥协,最终在美国市场扎根。中国汽车如果一味地利用低价冲击国际市场,并拿出一副以低价冲垮对手的架势,而不给自己
留丝毫回旋余地,无异于为自己树立起众多强大的敌人,丧失良好的出口环境。
2.管理落后、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混乱
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由于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所以难免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据悉,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17.28万辆,出口企业却多达1025家,其中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两家,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以上的也只有8家;而出口不到10辆汽车的企业有600多家,一年出口仅一辆汽车的“企业”竟然达到160家!这恐怕是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稀罕事。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将直接导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增多,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例已有8起之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汽车行业目前还不会过多地遭遇反倾销,从长远来看,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未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很可能面临反倾销风险。
3.壁垒森严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纷纷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障碍,如俄罗斯经贸发展部对外洽谈委员会副总经理安德烈·库什尼连卡表示:俄罗斯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亚洲国家生产的低档汽车,一旦俄罗斯面对大量来自东南亚国家低档汽车进口冲击,将会“立即提高相应的汽车进口关税”。更值得关注的是,奇瑞和吉利正将俄罗斯作为下一个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目标。马来西亚的关税从早期的100%下降到目前的50%,在国内售价3万元左右的吉利豪情,在马来西亚的报价达到10万余元之高。如果说东南亚、俄罗斯国家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尚难以阻止中国廉价汽车大批量涌入的话,欧美市场实施的排放、安全、环保等严格法规标准,则是中国整车打开市场空间的最大障碍。美国交通部的安全标准、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和平均燃油经济标准,都比20年前日本车进军美国时的要求严格得多,而目前大部分中国产汽车还不能达到美国标准。
4.知识产权纠纷
近两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和国外一些汽车企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不断出现,如丰田汽车起诉吉利、通用汽车起诉奇瑞、本田汽车起诉双环和丰田汽车调查比亚迪F3等多宗国外汽车企业起诉国内汽车厂家侵权的事件发生。这些知识产权纠纷不仅损害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形象,还会使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道路变得举步维艰。
5.人民币汇率升值
由于从2005年开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不断在下跌,人民币汇率不断在升值,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影响较大,汽车产品出口也不例外。由于中国的汽车企业出口车型都集中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和其他行业国际市场相比,在汽车领域,中国仍然是廉价路线。显然,人民币升值,必然引起汽车出口价格上涨,无益于国际竞争。
中国汽车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同场竞技,就必须要不断修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国际市场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力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旦出击国际市场,就要战必胜,攻必克,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关系到出口企业本身的长远利益,更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白明: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成长分析,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11年,10期
复合型人才缺乏影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中国汽车报,2006年7月7日
金学军:也门汽车市场在调研,商务部网站
【 abstract 】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tion constantly, some strength growing enterprise no longer meet the eye only stay in the domestic market, are manoeuvring to mak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per USES the SWOT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ur country automobile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s analyz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pt the auto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can not blindly aggressive whe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lso can't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enterprises make the export of thi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 auto expor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in 2006, is China's auto products export crops, compared to Chinese automobile enterprise's products expor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2005, exports year-on-year growth, a record 340000 vehicles.Including more than 90000 cars, 3

长城的星辰大海与方法论:2025战略、咖啡智能2.0及未来畅想

易车原创 目前,以“加速碳中和,创享智能化”为主题的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进程已经过半,从6月28日开幕式算起,在这届盛会上长城汽车为我们带来的干货和惊喜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

豪情满怀的2025战略、令人瞩目的咖啡智能2.0再到联合发力的咖啡智能联盟以及各界专家学者对于未来出行的探讨,这些宏观的大命题其实都在具体的描绘长城汽车对未来智能汽车的构想和实现思路。

长城汽车目前拥有包括WEY、哈弗、长城皮卡、坦克、欧拉和即将到来的沙龙在内的多个整车品牌,可以看到在这里面除了最为亲民的基本盘哈弗,还有已经打出口碑的高端线、越野线以及女性线品牌等等。毫不夸张的说长城汽车已经是中国消费者汽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未来产品构想也会真切的影响到广大车主和消费者的用车体验,那些宏大的目标和高深的技术终将会汇集在你我的座驾上。

所以,我们今天要聊的不仅是长城汽车如何规划未来智能,也是你我普通消费者未来也许会实际接触的智能体验。

实不相瞒,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是凌晨两点,但在打下这行标题的时候整个人的情绪很燃很亢奋。

我想对国产汽车有所关注的朋友都会知道,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民营汽车工业有今天的成果是多么不易和不凡;进而也就能理解中国汽车人对于当下能源更迭、智能化当道的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有多么重视和激动。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科技节上所讲,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的整体水平已经领先;在智能化方面,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外资品牌的整体水平。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新一代智能汽车,将构成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国汽车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同时,外资品牌已经开始在全球加速布局。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也是遍布挑战的关键节点。

对此,长城汽车正式发布2025战略,即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研发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半导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可能光说这些数字很多朋友没什么概念,作为参考,长城汽车2020年汽车销量为111.16万辆,营收为1032亿元。按照2025战略,长城汽车销量要在此基础上增加300万辆,营收要增加5000亿元,都是要翻几倍才能达到的目标。

一个企业、尤其是像长城汽车这样大型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一定是严格审视自身和市场后作出的预判。所以在目标艰巨之余,我们更能看到的是长城汽车的决心和信心。

目标已经明晰,怎么做非常关键。

未来,长城汽车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其战略核心可以概括为智能化和电动(新能源)化。

首先长城汽车将以现有整车品牌为基础,凭借最快11个月的产品开发速度,从目前到2023年带来60余款新品,同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方面打造独有的产品优势,基于智能网联拓展IOT生态,打造场景主动推送的、千人千面的整车生态,并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动驾驶辅助。

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确立了多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在纯电动、氢能、混动三大领域进行饱和式精准投入。其中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将在2023年推出,并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

从发布的大战略中我们不难看出,长城汽车在未来想要双双抓住的是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两个最为关键的新时代钥匙,力求产品动力高效清洁,同时体验智能安全,总体来说是全面且完备的产品思路。

在我们大致了解长城汽车未来发展路线之后再回到其2025战略的目标,还是会感觉这是一个相当激进的想法。

对于在几年内销量营收翻几倍的目标,我有看到一些网友也表示不太理解。不过我个人倒是觉得面对机遇和挑战,这种强势的全面进攻策略是长城汽车这家一路摸爬滚打起来的民营企业的本能和冲劲,更何况长城汽车在目标或者产品上“语出惊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2020年7月13日,在长城汽车30岁的时候,魏建军也对自己发出了“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的灵魂拷问,在这之后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相继诞生。

我承认科技节开幕式上充满紧迫感和使命感的讲话对我有很大触动,我也在思考作为媒体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立场去报道这个确实很激进的战略。在如今的背景下,面对这场大变革,汽车厂商、媒体以及所有的从业者都是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自然要客观看待宣传话术和传达产品表现,但在此之余也可以给企业更多的信任和肯定。

在通往新时代的两把钥匙中,智能化毫无疑问是比新能源更引人瞩目的那个。就像我们常说的,代表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汽车,而不是任何一种能源载体。而在汽车智能化时代,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新的共识,刚刚发布的咖啡智能2.0也可以看做是长城汽车关于智能汽车的崭新答卷。

咖啡智能2.0主要由智能中枢(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和一个基石(智慧线控底盘)组成,同时还包括智能座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三大智能升级。

长城汽车全新电子电气架构被命名为GEEP,按照不同架构形式分为5个阶段。搭载咖啡智能1.0的WEY摩卡上使用的是GEEP 3,拥有车身控制、动力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四个域控制器。

而2022年量产的GEEP 4开发了中央控制单元,融合了动力、底盘、车身、辅助自动驾驶以及整车控制等功能,连同智能座舱,高阶自动驾驶,形成三个大脑。

在2024年,随着硬件的发展,最新的高算力芯片以及通讯技术的成熟,长城汽车将推出第五代电子电气架构(GEEP 5),拥有三合一的整车中央计算平台。

相比于前一代架构,长城汽车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使整车控制软件高度集中,具备服务化、标准化、柔性化和伙伴化四大技术优势。可提供订阅升级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喜好,动态订阅升级车辆服务功能,无需等待软件升级批次。

通俗点说就是大家买到手的新车,硬件配置都有预装,后期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付费开通如自动驾驶等功能,形式更灵活也减轻了大家的购车压力。在未来,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将用在长城旗下全部车型中。

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核心环节中,线控底盘属于最关键的执行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石。

所谓线控底盘,就是将车辆控制和人工操作解耦,从而实现转向、油门、换挡、制动和悬架五大部分的自动工作。相比传统底盘各部分采用的是机械控制,线控底盘则依靠电信号传输,靠电机执行操作。线控底盘计划2023年联产,目标是L4或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而咖啡智能2.0的智能座舱则提出 “1+2+N”出行空间设计架构。在硬件层面,新一代系统相比上一代CPU运算能力提升2.5倍以上,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软件层面,达到每3个月一次的FOTA大版本升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