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婆媳关系论文题目

2023-02-23 19: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婆媳关系论文题目

从根本上来说,婆媳关系的本质就是界限问题,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案例。小张跟婆婆关系本来一直都挺好,像母女一样,所以她也很自信觉得婆婆一定会向着自己,直到有一天,夫妻俩人因为孩子择校的事产生了矛盾,她本以为婆婆能够向着自己说话,没想到婆婆是一心向着老公,这让她很伤心,两个人心里就有了芥蒂。   其实小张这样的例子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中间也暴露了很多的家庭问题,就是女人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今天我就跟大家依次说说怎么做。    1、保持好大小家的界限   先切割界限关系才能平衡,这点很重要。其实小张想找婆婆也不过就是为了找个声源而已,希望婆婆能站在自己这边支持自己,但重点是婆婆不了解具体情况,想发言而并没有实际的话语权,那么这个时候婆婆就会感觉,自己说话没有权威而生气。而老公觉得妈妈生气了而生气,而小张就更委屈了,你看这个事反而复杂了。   其实孩子上学,本就是小家自己的事情,应该夫妻协商解决。上哪个学校,除了夫妻还有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家庭,任何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女主人,在婆婆家做媳妇的就以婆婆的意见为主少发表意见,在自己家才由夫妻两个人商量,这才是界限的划分。    2、婆媳关系要拎得清   小张婆婆的话,如果是自己的妈妈说,可能心里也不舒服但心里不会芥蒂,但如果换了婆婆感受就截然不同了。这充分说明任何关系太近,都可能因为期待过高而导致角色错位。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对方会为自己好。   如果以妈妈的标准去衡量婆婆,那无疑会让自己失望和沮丧。尤其遇到利益相关的事情,母亲向着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种本能,婆媳之间没有相互喜欢的义务。相互尊重适度的示好,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才是婆媳融洽的相处关键。    3、夫妻是同盟,老公才是桥梁   聪明的女人,会懂得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公听,由老公出面却说效果会好很多,深了浅了婆婆都不会挑理。比如说像选学校这种事,老公去跟婆婆分析利弊,反而可能会得到一些客观的意见。   对于婆婆的家务事,当媳妇的多听少说,如果要提建议去参考老公的想法。毕竟每家的文化跟习惯都不一样,由老公代表你去说,既能给老公长面子,又会让婆婆觉得儿子过得好,只要儿子好,婆婆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如何调节婆媳之间的矛盾2    婆媳关系的矛盾具体有哪些呢?    1、对关系设置的严格情感标准   婆婆对进入家门的儿媳,眼里会有几分打量,想看看顺不顺眼、合不合心意。   于是婆婆可能就会各种考核儿媳:会不会带孩子、有没有乱花钱、有没有用心照顾好自己的儿子等等。   所以,婆婆眼里往往只能看见儿媳没有做好的事情,对于做得很不错的,往往会选择性地忽视。   当婆婆变成一个监工的时候,家庭里的敌意就滋生了。   婆婆进入到看不惯或嫌弃儿媳没有用的负面循环里面无法自拔,往往这些会形成一种强迫性思维而不自知。   儿媳新入家门,眼里也会有几分打量,想看看婆婆会不会重视自己,把儿媳当自己人。   于是儿媳可能也会考查婆婆有没有公正心,在家庭里会不会护着这个外来媳妇,会不会帮自己带孩子,会不会帮助这个小家庭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坐月子,如果婆婆没有上心,稍有疏忽,搞不好会儿媳婆婆记一辈子不好。   如果婆婆没有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呵护自己,还管这管那,儿媳就会嫌弃婆婆手伸得远,这时候心中就容易生出怨恨。    2、婆婆不要儿子“妻管严”,儿媳不要丈夫“妈宝男”   婆婆十月怀胎另外再加上养育儿子二十几年,所以在内心深处认为,儿子就是她的生命共同体。   会认为孩子还是小时候那样,一直需要自己照看维护。   因此,当儿媳嫁进来后,很多婆婆会关心儿子挣的钱有多少是给了儿媳。   儿子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和原生家庭还上不上心,似乎担心儿子的钱和心都被儿媳拐骗了一般。   婆婆对儿媳的第一大戒备,就是害怕儿媳在家里将儿子训练出得“妻管严”。   儿媳因为嫁给一个男人而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特别害怕自己被边缘化,成为一个生育的工具,一个类似保姆的角色。   所以很容易想抓住男人的心为自己撑腰,于是会特别在意自己的丈夫,是听自己的话多一些,还是听婆婆的话多一些,甚至以此来衡量丈夫爱不爱自己。    3、教育理念差异   婆婆的“我为了你们好” 和 “儿媳在我的地盘就听我的”。   婆婆是生活的过来人,经历过婚姻和养育孩子,所以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经验。   在带孩子和教育上,会认为自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很多婆婆会打着“我是为了你们好。   强行地以自己的习惯来规范孙子/孙女的行为习惯,甚至在教育上也会以自己的理念为主导。   试图在孙子/孙女身上打上像谁的烙印,来完成家庭里的某种传承。   当轮到儿媳十月怀胎生下自己的孩子,也会生出守护之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对待与教育。   儿媳这个时候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养育孩子,主导孩子的教育走向。   这是一种主权之争,在自己孩子这片净土上,有些儿媳会在非常小的地方,介意到底谁说了算,都想做出某种宣告:我的地盘要听我的。   一场婆媳的家庭之争,往往为难的是中间的男人。   如果男人有作为,能够主持局面,应该解决问题的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调节关系的能够和解关系,那这个家庭是有希望的。   如果男人回避问题不作为,那么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转嫁到媳妇和孩子身上,最终心理的隔阂积攒到绝望,婚姻也就岌岌可危了。    婆媳关系不好要怎样化解呢?    1、持续提升获取丈夫爱和保护的.能力   在一档《做家务的男人》节目中,袁弘张歆艺夫妻和两边的父母一起吃饭。   饭桌上张歆艺提出给孩子断奶复工,并用商量的语气征求长辈的意见。袁弘和张歆艺妈妈都表示同意。   但婆婆听到后,脸色瞬间就变了,虽然嘴上说着“出不出去工作是你自己的选择”。   可实际的想法却是“宝宝有奶吃当然更好”。   张歆艺在一旁解释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袁弘则顺着她的话,态度强硬对妈妈说:“那肯定得换着来”。   袁弘对张歆艺的爱和保护,是张歆艺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大的依仗。   而这份底气并不会那么容易得到的,我们需要持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加强和丈夫之间的信任纽带。   心理学博士戈尔曼认为,婚姻中的契合,是指在最牢固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有着很强的共识。   他们不仅相处融洽,而且还相互支持对方的希望和抱负,并将这作为他们共同生活的一个目标,相互尊重并以对方为荣。   保持和丈夫的心意相通,沟通无隔阂是亲密关系中的必要修炼!   夫妻幸福恩爱、过好小家庭的生活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2、和而不同,斗而不破   “婆婆不带孙子,儿媳有义务养老吗?”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引起正反两方热烈的讨论。   这个话题本身就说明儿媳没有真正地接纳婆婆,而把婆婆定位成一个保姆带孩子的角色,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认知。   婆婆是家庭里的重要一极,是家庭利益的直接相关方,是无法忽视和回避的重要人物。   如果我们把婚姻比喻为一辆车,那婆婆的重要性就是停车位,它不影响你行驶但影响你停放。   说起婆媳的相处,其实昆凌真的挺有智慧的。   周杰伦从小是妈妈带大,和母亲感情很好。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昆凌和婆婆的关系一直很好。出去旅游,经常带着婆婆;   婆婆信奉基督教,昆凌便陪着她一起去教堂做礼拜;和婆婆一起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和婆婆有说有笑,聊得很好;外出工作间隙,更是经常挑礼物送给婆婆。   「接纳」从我们愿意把“婆婆”叫成“妈”开始。   「接纳」是我们把婆婆也当做家庭中的自己人,有福同享。   昆凌对婆婆的接纳,便是更好地为幸福的婚姻营造好的环境。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对晚辈的孝顺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那就是礼节和顺从。   大多数婆婆骨子里都是渴望得到一个听话顺从的儿子和媳妇。   这样的孝顺会剥夺一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   所以「接纳」并不是「讨好」,还需要和婆婆可能的控制欲望做斗争,做到斗而不破。   这样要掌握好接纳和斗争的度,才能把冲突变成积极性冲突,而不是破坏性冲突。    3、既保持距离也共享家庭资源   何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婆婆没有喜欢儿媳的义务,婆婆喜欢儿媳,应该是儿媳的本事,而不是婆婆该有的义务。   其实儿媳也没有喜欢婆婆的义务,这是公平对等的。   我们其实知道,婆媳关系中是有一条无法跨越的界限的 。   婆婆不是亲妈,儿媳也不是亲生女儿,所以没有必要刻意融合。   保持适当的距离,能够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跟老公孩子单独生活是更加健康的模式。   同时家庭关系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所以家庭关系中没有谁是谁的私产。   恩爱可以独属于自己的,孝心可以一起属于婆婆。   涉及到一些重要节日,我们需要更加地学会向婆婆表达感恩之心和孝敬的心意。   关于孩子的养育,可以是一种协作的关系,谁的观念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接受谁的方式。   唯孩子的需求定教育方式而不是唯谁说了算。   一个男人的成熟,需要婆婆和媳妇一起的支持帮助。   一个孩子健康地接受到爱的教育、智力教育、人格教育,需要全家人的通力合作。   家庭的资源是有天花板的,一个人的开放性加上创造性,决定了这个家庭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婆媳关系就像试卷中分值较高的论述题目,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好婆婆能够让我们的婚姻开挂,一个难搞的婆婆能让我们生活处处煎熬。

求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的题材???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相联结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网络系统。

  二、人际关系的要素
  人际关系(交往)其实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一般具备以下几方面要素。

  交往的主动性
  人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是一方领导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你上街购物,虽然你可主动地选择某品牌的商品,但营业员也可主动向你介绍相关品牌的商品信息,供你选择。这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一方都是积极活动着的主体,所不同的是所处地位有主次而已。但即使处于次要地位的一方,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作出反应,而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兴趣去理解和分析对方的信息并作出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信息交流之目的。如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在诊治方面医生虽然是主动地下诊断开处方,但病人也并非是被动的,他也可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情,以及用何药甚至何剂量适合自己,医生根据病人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诊治。

  交往的互益性
  单个个体的各种活动,虽然可能与外界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称之为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必须是在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一方发出信息会引起另一方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成为新的信息作用于前者。如一位护士对一位慢性病人讲:“这个病你比我有经验,所以还得多听听您的意见。”病人听后会自然作出积极的反应。所以,人们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接受着他人的影响。

  交往的条件性
  在人际交往中,首要的条件是双方所使用的符号必须相同或相通,这是交往发生的必备条件。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如符号不同可闹出许多笑话。例:一个外国人与本国人交往时,必须使用同一种或彼此都能理解的语言,或其他符号,否则易产生歪曲、误解。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

  获得信息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地增长,能直接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总是有限的,这需要人们以更迅速的方法直接沟通信息。如电脑上网,可以交友、购物、等。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就是知识,信息就是财富,有人由于获得了某一信息,而成为百万富翁;而又由于信息的滞后使你落后,甚至企业倒闭。
  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更需要大量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使我们的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更新、壮大。

  心理保健的功能
  人们进行交往不仅获得信息交流,而且实现心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如: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对某一问题或某一观点都有相同的认知,双方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越说越投机,彼此成为力量汲取和情感宣泄的对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遇到好友有谈不完的话题,真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即使对方的某一观点不一致,也不会予以指责或排斥,而会采取接纳、容忍的态度。这说明他们在交往时彼此相容,心理上的距离很近,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因此,人类心理健康的适应,其实质是人际关系的适应。相反,心理病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所致。如彼此采取消极、否定、排斥的态度,削弱了人际关系朝不利的方向发展,而产生分离性情感。如两人有矛盾,也不愿沟通。你看不惯我,我也看不惯你,彼此心理距离很大,易产生抑郁情绪及孤独寂寞感。如婆媳关系不和、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有损心身健康。因此,作为护士我们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肯定、接纳的态度。

  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功能
  榜样的力量促使人成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产生改变自我的兴趣、动机、能力、意志和行为。人在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在不断交往中趋于客观、成熟、完善。

  四、影响护士交流的因素

  移情
  这个词是由西多普·利普斯(Thedop Lipps)于1909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移情定义为“感情进入”的过程。也就是说移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是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情感。简言之,移情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观察世界,通俗地说—角色转换,我们医务人员应站在病人或病家的立场上去理解、思考问题。如:我们现在制定的一些制度是否从病家的角度去考虑还是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去考虑。

  移情对于患者来说可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⑴首先,移情可使患者减少被疏远的感觉和那种陷于困境的孤独感。当患者感到被理解时,就会感到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平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最大的愿望在于被人理解,一旦彼此产生误解后,会产生不愉快情绪,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⑵移情有助于使患者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可使患者产生较强的自我接受感。有助于患者在困境中作自我调整。
  ⑶移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患者出现焦虑、紧张和悲观时,我们的护士给予支持、鼓励,并关心帮助病人,此时患者会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控制

  第二个主要交流变量是控制(Control)。在每次交流中,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际交流中的一个内在成分。只要一个人影响他人他事,或被他人他事所影响,就存在着控制。患者是否对疾病具有控制感?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人的感受,即所谓的“个人控制”。还要考虑人际间或相互间的感受,即所谓的“关系控制”
  个人控制:是人们在能控制环境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时产生的一种感受。个人控制能增加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权利感,降低他们的无权感。
  分类:行为控制、认识控制、信息控制、回顾性控制
  关系控制:被认为是人们对自己与别人联系的一种感知,同时也是他们对自己能影响相互的性质和发展程序的感知。这类控制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作为个人特征存在的。通过交流,就会产生有效的人际沟通。
  分类:互补关系、对称关系、平行关系

  控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⑴从患者的角度看控制
  无论病人是患了什么病,是严重的疾病,还是不太严重的疾病,均失去了个人控制,这是患者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患者面对一个现实—他们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要动不能动,连个人生活料理都要别人帮助。疾病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不确定感,患者就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都不能控制。因而出现了失控感,失控感使病人出现两种后果。依赖性:任何事都依赖于医务人员,有些事完全可以自己处置的,也不肯去做。对抗性:认为自己的疾病已无法治了,表现为愤怒,拒绝各种治疗,对事处置为对抗性的。此时作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及有关情况,帮助病人处理好这些问题。

  恢复控制感:
  评估病人失控制感的原因及有关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病人能自己管理方面让病人自己支配。如:剖腹产病人,鼓励其尽早起床走动,个人卫生尽量自己料理。如:骨折病人,石膏拆掉后也要尽早锻炼肢体功能。在病人不能独立管理时,让他们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医务人员共同处理。
  ⑵从护士的角度看控制
  对医务人员(护士)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失控,而是要找到与同行和患者“共同控制”的有效途径。关系控制对医务人员来说是首要的问题,通过分享控制,可消除个人的失控感,达到相互依存。

  信任
  包括不加评论地接受他人。为个人能依据他人交流行为的一种个人期望。

  信任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
  当相互关系出现信任时可产生积极作用。信任有助于人们产生的一种安全感和与外界有联系的感觉。使人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别人都在关心他。信任可在相互关系中创造一种支持性气氛,这种气氛可减少防卫性交流,它能使人们更加坦率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医疗护理中,第一个作用—安全感,对患者来说特别重要;第二个作用—支持性气氛对医务人员来说特别重要。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关心、照顾病人,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进行,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这一变量的特点是有关自己的任何信息都能与他人交流。其定义为一人向他人交流个人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它由几个方面组成。
  ⑴“意图”指个人向他人做自我暴露的意愿。
  人们暴露了他们没有打算暴露的事情,有无意识的流露,也有有意识的暴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⑵“量”系指与他人沟通信息的量。
  人们在交谈中向他人暴露了自己大量的信息,如隐私,夫妻关系不和等。这表达了自我暴露的量较大。反之不愿谈自己的情况,表现了自我暴露的量较小。
  ⑶“价”系指自我暴露的内容是阳性还是阴性。
  阳性即为暴露自己好的方面;阴性即为暴露自己坏的方面。
  ⑷“真实性”系指自我暴露的准确性。
  暴露的内容与个人真实思想、情感的吻合程度会有所变化。一些人乐于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另一些人却很困难。

  确认
  当一个被他人承认和理解时,就产生了确认。确认是指沟通中一人对他人所作的特殊反应。确认反应承认和证实他人的感知。确认反应可使他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承认他人作为独特的人而存在。下面是确认反应的特征:

  直接承认:对他人传递的信息给予直接反应,或对他人表示直接关心。
  同意有关内容:加强或支持他人所说的内容。例如:“是的,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至少目前我是同意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
  支持性反应:表达理解、肯定,或努力使他人感到更好。例如:“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认为有这种态度你会做好的。”“你取得的进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澄清问题:努力理解他人传递的信息内容或过去的情感体验,这里还包括通过进一步询问有关信息或鼓励他人对他们的情感作更具体的描述。例如(内容方面):“关于这点,请再详细谈谈你的看法。”“我感到我还没有理解,你能作进一步解释吗?”又如(感情方面):“你能否再描述一下你对那个人的感觉?”在试图理解他人的情感时,重点应放在描述上,而不是放在解释情感上。
  表达积极的情感:对他人做肯定的,非批评的情感反应。例如:“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一切。”“你所说的使我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已观察到确认在帮助患者建立与周围的联系情感上是重要的。在医院,病人常感到他们不仅与家庭、工作失去了联系,甚至与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也无联系。下面是一位行手术探查术的病人在术后体验到的强烈的疏远感。
  我希望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周围的人好像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是否还要给我做手术?最后一次活检的结果如何?他们为什么要给我拍那么多X片?如果还要做手术,是不是由原来的医生做?谁在安排这些事?我感到好像没有人负责我的事,没有人关心我,我感到自己被遗忘了,没有人知道我。
  这位患者描述了他对发生的事感到极大忧虑和不安,但周围的医务人员对她毫不关心。她需要被确认,需要了解有关信息。有关检查的信息,如X线报告,活检和手术结果都可帮助患者减少因无人关心、过问,被看成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而产生的恐惧和不安。通过确认反应,认识到她所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孤独感,并使她感到自己也加入到医务人员为她所进行的治病活动中去了。

  五、交流技巧
  人际交流也就是人们面对面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换。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相互交流,就是陌生人聚在一起也能交流。例如在机场,在候诊室或观察球赛等,人们聚在一起也会像老朋友一样进行交流,人们在互相交流思想、互通情感的过程中,有通过语言交流,也有通过非语言交流,包括表情、姿态等。

  语言交流技巧
  与病人会谈的态度和技巧
  与病人会谈的态度和技巧:
  1满腔热忱,富有亲切感和同情心
  2接纳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人格
  3从病人的立场出发,建立会谈关系
  4细心观察
  5提问的技巧(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6重复
  7倾听
  ⑴满腔热忱,富有亲切感和同情心
  病人患病后无论生理、心理都需要他人帮助。这种需求比平常更多,更强烈。他所需求的不只是常人所需要的一般微笑和打个招呼的和善态度,他更需要同情、理解和关注,所以我们更要满腔热忱地去帮助他。
  很多病人患病后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忧,产生焦虑不安,变得特别敏感。他们常常从医务人员的表情、动作来猜测自己病情的轻重及有无治愈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抢救病人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此,病人见了护士在旁边就有一种安全感和希望,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只是关心而言。
  ⑵接纳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人格
  要接纳病人情感,努力去理解他的行为,不要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让病人有充分倾诉的机会,认可其谈话的价值,即使其讲话粗鲁,甚至不礼貌,也要忍耐。
  ⑶从病人的立场出发,建立会谈关系。
  护士的态度要温和,要使用彼此听得懂的语言。首先要放松,告诉病人请他来的理由,让病人安定下来,与护士建立会谈关系。
  ⑷细心观察
  在会谈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听要说外,还要对病人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注意他的言外之意,同时也要观察他的情绪等变化。尤其是精神病人,从谈话可发现他的症状变化,思维等情况。
  ⑸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交谈的基本手段”。交谈者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是有效交谈中最重要的技巧。一般来说有两类提问方式:开放式和封闭式。
  a开放式提问
  给回答一方以思考判断和发挥的余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思想和感情。提问者可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较多的信息。如“您有哪些不舒服?”“您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看病的?”
  b封闭式提问
  将患者的反应限制于特别的信息范畴之内的问题为封闭式问题。常被人们与是非题联系在一起,如回答“是”或“否”。如“你是否经常吸烟?”
  “你感到你的呼吸比昨天好些,差些。还是基本上一样?”“你的家族中有心脏病史吗?”“生病使你感到恼怒吗?”封闭式提问常用于收集统计资料,病史采集或获取诊断性信息、为澄清某个问题,适用于互通信息性交流中和会谈结束时,而不宜在治疗中交谈。
  ⑹重复
  在交谈过程中,重复是交流的反馈机制,通过重复,医护人员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正在倾听他的讲述,并理解他所说的内容。重复给患者以一种自己的话有人倾听,正在生效之感,加强其自信心。使病人感到自己的话有效果或被理解时,就会感到被鼓励,从而继续讲述,并进一步思考。
  ⑺倾听
  这里所讲的“倾听”,不是指生理功能的“听力”,而是一种心理功能,是对接受到的信息所做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

  首先要认真,用心去听对方讲话,不受外界干扰。
  对对方的讲话要作出适当的反应,如应用重复,或语气词或点头表示等。
  要捕捉每一个有关信息,但不要轻易给对方的话作出判断,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没听清时,要客气地请对方重复。
  会谈的注意事项
  a讲话时注意力要集中.
  b要选择适当的环境避免干扰。
  避免应用术语,要通俗易懂,不要目棱两可,如“少食多餐”,多或少也是含糊不清的概念。又如,“流质”,有人认为是牛奶,豆浆,有人认为是饮料,还有人认为是其他东西。
  c保持合适的距离
  空间效应是指与人际交往密切的相关的个人空间距离。一般不宜太近或太远。太近:使对方有压迫感或易产生误会。个人距离—0.5--1.2m约一臂之长。通常为熟人、朋友、医患交谈时采取的距离。社交距离—1.2--3.5m

  非语言交流技巧
  除语言交流手段外,还有非语言交流手段。即体势语言,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势、情绪、气质和性格以及交谈患者双方的相互状态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语言的运用往往大大超过语言的运用。人的精神风貌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内容和情绪,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初次印象”往往影响相互关系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同样的面部表情或手势可能具有相反的或不同的意义。
  1.体势语言的作用(非语言的作用)
  体势语言的作用:
  1表达感情
  2调节相互关系
  3验证语言信息
  4维护自我形象
  ⑴表达感情
  通常体势语言所表示的内容、情感比言语更多、更准确。交往者用体势语言形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理解、尊重、信任的程度,而面部表情和声调这样的非语言暗示比语言信号影响更大。
  作为病人,他们的某种情绪变化,比如压抑、焦虑、恐惧、不安、厌恶、愉悦、兴奋、满意等,若用体势语言信号交流往往会更清楚,有时病人也许会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但却无意识地通过难以控制的体势行为暴露出来。如一病人站在医护人员面前,神经质地搓揉双手,此行为传递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⑵调节相互关系
  体势语言的第二个作用是调节人与人的相互信息的传递。如点头、对视、皱眉、改变体位、靠近对方或离开对方等信号,所有这些都调节着信息的传递。护士与病人讨论问题时向病人点头表示要病人继续说下去;护士在家庭调查时,当谈话接近结束时频频地看表(有意或无意)意味着交谈到此为止;当病人话到一定时间表示出疲倦的表情或病人家属站起来打算把茶杯端走,则提醒护士谈话结束时到。
  体势语言在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中也可以调节相互间沟通。如在急救室医生向护士很沉重地点点头,表示抢救已经无济于事了,护士将停止操作;而医生频频环顾四周,不想与要获得病人信息的护士保持眼睛接触则是为了控制交流的进行。
  ⑶验证语言信息
  体势语言的第三个作用是验证语言信息。当语言和个人表达的情感相匹配,相一致时,沟通是有效的。如果一个病人说“我感到好极了,”但却显得烦躁和愤怒,此时,体势语言与语言内容传递的意思不一样,这就使他人难以对这位病人作出正确反应。日常的人际沟通也同样有体势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矛盾的情况。如虽然嘴上留客,但体势语言上却早已在送客了。心理学家发现通常情况下,如果口头语言与体势语言相矛盾,那么真正反映出人们真实心态的是体势语言,而此时的口头语言仅仅构成了一种装饰性的“面具”。在这种情况下,对沟通的理解应主要以体势语言为判断依据。在我们国家,许多年以来人们不仅提出“言行一致”,更讲求“身教胜于言教”。很显然,如果身体力行与口头提倡的信息不一致,那么这种口头提倡不会有任何效用。由此可见,体势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如果与语言的信息相抵触,则会抵消语言沟通的效果,这就是体势语言的验证作用。
  ⑷维护自我形象
  体势语言的第四作用是维持沟通者的自我形象,但这个作用也许不如体势语言的其他作用明显。体势语言可帮助人们在他人面前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形象,也可以帮助人们表现他们想在他人面前表现的形象。
  在任何一个互动中,人们都有他们想要维持的形象,例如公司职员西装革履的着装,向他人表明,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职人员。一位有50年军龄的老人,在他退休后仍然每天穿着军装,他是向人表明,他曾经是一名威武的军人。同时,某些身体姿态,携带物品,环境布置等都可以显示人的地位、身份和关系。如携带使用移动电话,驾驶或乘坐高级轿车,就可以显示出他是一位很有实力的阔老板。在上述例子里,交往者运用体势语言暗示维护了他们想要向他人传递的一部分自我形象,这就是体势语言的第四个作用,维护自我形象。

  体势语言的沟通方式
  根据其动静态分为两种。

  无声的动姿
  又称动态体语,即通过无声的动作来沟通思想和感情。

  手势:双手的运用可以非常鲜明地表达一个人的意向。例如兴奋时鼓掌,愤怒时握拳,不知所措时抓耳挠腮等。比例,人们在讲课时,也要运用适当的手势来表达词意。因此,恰当地运用手势会增强传出信息的清晰性,增强表达思想感情时的感染力。
  眼神与注视方向: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在交流中要平视对方,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如忧郁症患者眼神是无精打采;躁狂症,两眼炯炯有神。
  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中解除生疏紧张气氛的重要因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而有的人面孔总是显得很严肃,令对方感到敬而远之。因此,作为护士在与病家接触时,首先要笑脸相迎,给人一个亲近的感觉和良好的开端。
  触摸:这是有较强感情色彩的非语言形式。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多的触摸语是握手。握手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应正视对方面带微笑,握手时力量要适度,不要太紧,时间不要太长。能触摸有多种形式,采用触摸与环境场合相一致后,才有可能得到积极的结果。否则,要引起消极后果,所以触摸一定要考虑人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例:病家被告知了悲痛的消息,此时,护士将手放在悲痛者的臂上可得到好的反应。相反,对一脸怒气需要发泄的病人采用这样的触摸往往适得其反,此时让他发泄愤怒比安慰他效果更好。
  无声的静姿
  又称静态体语,主要通过体态姿势、仪表服饰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能够显示人的身份、气质、文化修养及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衣冠楚楚去赴宴给人以良好印象,同时表示对主人的重视,尊敬。金银首饰的佩带,象征着人的财富及气质(高贵,俗气)。

  沉默:沉默在交谈过程中可以起一种很有价值的作用,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有时也是消极的,并对沟通起反作用。问题是何时运用、如何运用?
  一般来说,沉默较少运用于交谈的起始期和结束期,而较多地用于探讨期。在起始期,医护人员和患者努力通过谈话建立一种联系,而过多的沉默将影响这一过程。在交谈的最后阶段,沉默可能暗示交谈停止过早,这种作用恰与有计划的终止背道而驰。在探讨期,医护人员较常运用沉默来为双方提供时间思考他们正在努力探讨的问题。 在效果上,医护人员的沉默是在告诉患者:“继续讲,我和你都在想这个问题,你没有什么要讲的吗?我愿意听你讲。”沉默是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汇集、整理思绪的有用技巧。虽然长时间的停顿是令人不舒服的,但短时间的沉默是有效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沉默有积极方面,但也有一些缺点,它并不总是金点子。在交谈者双方没有相互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沉默将增加紧张度。例如,当双方不清楚对方在沉默中究竟想做些什么,沉默可能增加他们的不舒适和焦虑。交谈中过多运用沉默也可引起无所适从的感觉,太多的停顿和沉默可使参与者感到谈话目的不明确,或无重点。最后,过多运用沉默也可使患者感到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反应。
  

作为男人,如何正确处理婆媳关系?

我的论文还没有选题呢,你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论文题目啊。呵呵!婆媳关系,亘古不变的话题,夹板气也是历史悠久。女人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她们在遇到压力的时候更多的是找人倾诉。所以她们跟你抱怨诉苦,很大程度上不是要你做包公更多的是为了减压,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如果这时候你再不顺着她们说两句,简直就太笨了。两头骗有时也不失为息事宁人的好办法哦

翁婿婆媳关系如何处理

几千年的老命题了,你这个能写篇2万字的硕士论文了,但是绝对没人选这个题目写,因为太难了,写不好,会毕不了业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