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题旨索隐并赏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5)
2、悼亡说
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6)清冯浩、朱鹤龄、朱彝尊亦主此说。(7)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8)此说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惜论及哀悼对象时往往是穿凿附会。
3、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
4、自伤说
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12)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13)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14)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15)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16)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论诗说
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17)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18)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19)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20)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综观诸论,其中不乏客观言论,只是诸多诗评家在以意逆志时往往加入过多的妄断臆测以至穿凿附会;在知人论世时又往往将此诗实系一事,不惜曲解诗意,而不考虑诗歌的叙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二、解 题
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21)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22)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23)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24)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三、索 隐
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的臆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线索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臆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吩咐的意蕴和按时在不同的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它们往往各得其一体而未窥全豹,但不必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根据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并行的学说,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严格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艺术特点也会有比较切实的体察和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意也往往寓含其中,有时甚至棉百点出。而颔、腹两联往往敷衍主意,意象密度较大。此诗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已多少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当然这种枉然的华年身世之感,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兼包诗人的悼亡之痛乃至爱情生活悲剧,也和诗人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情调的诗歌创作有关。我个人认为,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对李商隐这样一位绅士凄凉、处境孤羁,“可以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锦瑟既可看作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诗歌创作的一种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当然根据《寓目》、《房中曲》、《西溪》等诗句,认为与怀念其妻王氏有关,其实这是互相并行的,因为在悲音之中就包括悼亡之音。
首句以锦瑟起兴。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跟弦,本无关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飘诗话》里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俱从此来。”(25)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条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偏要来埋怨它: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锦瑟而言“五十弦”,本属诗人诗中通例,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作》:“雨打湘灵五十弦”,又如“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这都说明此在诗中原无特殊用意。有人说诗人因华年近五十(按年谱,此时诗人时年四十五)而感慨年华之流逝,不禁忆起往昔的岁月。其实不然,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写此决不是让人去死扣数字。因此要领会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也。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但此联绝非写作者之华年。因为“华年”与“年华”是不同的。此“华年”不可解为年龄,而是指“少年”,正所谓青春也。“一弦一柱思华年”,意谓:诗人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们斗志到华年往事是非常之宽泛的,因此诗人不会仅仅只是感慨自己已流逝的青春岁月。他此时应当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此时也许在怀念着已故的旗子,也许在会议生平的创作,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鼓瑟所发出的悲声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所鸣奏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的流逝的回忆中。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的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者‘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节地拼起来的。”(26)由此可知,诗人的思绪此时不可能只是一种历时性的活动,即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同时应该是共时的,许多画面同时涌现在诗人眼前。诗人睹物思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往笺家一般只注意此句“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另外,此联对颔联、颈联的内容和表现是一种概括的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瑟声,亦是诗人“思华年”是流露的心声。“乐志说”,虽不尽切合各句所写的情景,但它看出中间四句直接描绘音乐境界,还是蛮有一番鉴赏功力的。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此句关键在一“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离之情,从描绘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正是一种象征。诗人曾在其他诗篇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莫测,有时还直接用梦蝶之典。如“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怜我秋斋梦蝴蝶”、“枕寒庄蝶去”等。都可和此句互相参引。说“晓梦”正是极言幻灭之速。晓梦蝴蝶虽语出庄周,但一经诗人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此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杜宇亦即杜鹃。“伤春”在李商隐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刻意伤春复伤别”、“华年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此一方面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如杜鹃啼血;另一方面又象喻自己的春心春恨却托之于如杜鹃啼血的诗歌。用禽鸟之鸣以比喻自己的诗歌,诗人的诗中多有其例,如“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五更凄欲断,一书碧无情”都是显例。
由于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是三位一体的,故此联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此句不刚这样理解,诗人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已达到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义待申。这时,在一切幻灭的一向中,“某中潜在的细节会突然唤起他的注意,这细节打破了他构图的平衡。”(27)那么潜在的细节是什么?当然是诗人所描绘的五色斑斓的神话传说。于是便抖出了腹联。
“沧海”之句,既有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话化珠的传说,也有“沧海遗珠”之典。它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音乐境界的描摹,又是对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寞身世的一种象征。“沧海有泪”实际上也是诗人拟想亡妻还会于月明之下思念自己而夜夜哭泣流泪。诗人用换日映照下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近之却无开形容锦瑟鸣奏出的音乐意境飘渺朦胧,也象征自己平生的追求象“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类似的境界或感受在诗人的其他诗篇之中也经常出现。如“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名十二层”等。钱钟书曾指出:“今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累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见实质而不失人气。”(28)让我们再来看诗人怎样把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寓于其中的。相传伏羲氏之母的陵墓在蓝田玉山,唐时士女多葬于此。李商隐的旗子也葬在玉山之上。此句言玉山上,王氏的灵魂在名月下精气氤氲,如紫玉化烟,再无可寻觅。诗人在《谒山》中写到自己去蓝田玉山祭妻。“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饿冰。”妻子之逝,如水之东流,故有不胜之恨。
尾联拢束全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此情”统指颔联、腹联所概括抒写的情事,即自己的悲剧身世的多种境界。诗句意谓: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怅惘,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枉然了。“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寞、虚幻之情,统于二字之中。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昔衬今,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和悲凉。如果说,颔联、腹联是听到瑟声涌现于脑海的岁华年情境的联翩浮想和发自心底的与瑟声相应的悲凉心声,呢么尾联就是鼓瑟结束后如梦初醒的怅惘和沉思。锦瑟的悲声停止了,在静默中却依然笼罩 着一片无边的惆怅,回荡着悠长的凄凉余韵——“繁丝何似绝言语,惆怅人间万古情!”
四、赏 析
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29)
这是一位富于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话您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悲歌。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从通体看,这首诗和诗人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但由于他在回顾华年流逝时并没有采用通常的历叙平生的表现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显证性图景。这些图景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有内涵的虚泛、抽象 和朦胧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既缺乏通常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较之通常抒情方式更为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义朦胧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和“惘然”这个范围内,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身世境遇个悲剧心理。这种总体含义的明确性和局部含义的隐约性,象征性图景的鲜明和象征性含义的朦胧构成了该诗的最大特点,同时,该诗的优点和缺点也都寓于其中。
纪晓岚所谓“中间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30)的确,该诗最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定的就是中间四句。如果我们仔细一想,不难发现这四句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形象的构成和意蕴的暗示方面,具有诗、画、乐三位一体的特点,它们都是借助诗歌的语言和一向,将锦瑟的各种艺术意境化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各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华年时迷惘、哀伤、寂寞、怅惘的心声。这和西方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PICASSO)的名作《格尔尼卡》(GUERNICA)表达手法相近。我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战争经验的画,“这幅画的内容是要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普遍性的暴力,当然也要反映格尔尼卡的惨剧,而这幅画的形式,我们已经看到,是要打破里和外的对立,要建立起一种不确定性、模糊性”(31)画家在表达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时,经理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样一个过程。画上有很多张开的嘴似乎都在呼喊,表示出极大的痛苦,但这却是一幅画,是没有声音的。通过这些张开的嘴和伸出的舌头,毕加索似乎在说,我要表达,表达这种恐惧,但艺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绘画不能发出声音来,不能说话,因此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展示没有声音的呼喊。毕加索想使他的艺术达到呢感直接说出来的强烈程度,使艺术充满力量,但绘画却做不到,因此他只能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32)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诗人要表达自己的迷惘、哀伤、落寞和惆怅,但是诗人不可能大叫“我迷惘”、“我内心痛苦”。因为诗贵于含蓄,歇斯底里的呼叫和呐喊是成其为诗歌的。于是诗人须把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物象外化出来,即形成意象。当然诗人对所需的物象是有所选择的。由于诗人此时意续万千,因此诗人也就不可能用一种具体的五香来转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便使得其所选择的物象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诗人要让其诗歌能把其内心的痛苦达到能直接说主来的程度,这样便和毕加索一样遇到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个难题,诗人选择那些含意朦胧 的象征性图景来表达自己内心所遭受的痛苦。照样,诗歌是凝滞的语言,她被写在纸上是没有声音的。诗人所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通过锦瑟来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因而这些画面具有音乐意境、画面形象和诗歌意象的三重暗示性。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一方面使得它们的意蕴显得特别丰富复杂,里一方面又使它们具有三者之美。可以说,诗、画、乐三位一体的象征暗示是该诗整体构思的根本特点。如果读者不能把握这一特点,单纯从诗歌方面去探索,势必造成误读。
中间二联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时间、空间、情感方面尽管没有固定的次序和逻辑关系,但它们都带有悲怆、迷惘的情调,再加上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和相关意象等多种因素的映带关系,全诗仍然具有明显的整体感,而悲怆的情感是与珠圆玉润、精丽典雅的诗歌语言和谐结合,更使这首诗体现了一种凄婉的美感。
注 释:
(1)《唐诗百话》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576页。
(2)《李商隐诗笺释方法论》颜昆阳著,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版,190页。
(3)《宋代诗话选读》张福勋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23—234页。将历来之好所分为六项。张氏忽略了一些评语是主张而非考研诗义的。
(4)《唐诗三百首诗话荟编(二)》,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版,308页。
(5)同上。
(6)同上,310—311页。
(7)《玉溪生诗集笺注(上)》冯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94页。
(8)《李义山锦瑟诗考证》孟心史撰,国立中山大学中文学会编《李商隐研究论文集》,台北天工书局,1984年,681—692页。
(9)同(4),309—310页。
(10)、(11)《李商隐锦瑟诗考证》郑绪平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702—714页。
(12)同(4),309—310页。
(15)转引自《宋代诗话选读》,224页
(16)《锦瑟诗发微》柳文英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812—821页。
(17)同(4),309页。
(18)《试解锦瑟之谜——对李义山锦瑟一诗的诠释》,邵德润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 〉,822—836页。
(19)同(4)
(20)《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撰,转引自葛兆光〈典故〉,〈文学遗产〉1989年第五期27页。
(21)《文学批评的视野》龚鹏程撰,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66页。
(22)同上,167页。
(23)同(4)312页。
(24)《唐诗三百首评析》喻守真撰,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254—255页,〈唐诗百话〉施蛰存著,579页。
(25)《一飘诗话》薛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9月
(26)《意识流》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346页。
(27)A·埃伦茨韦格《艺术潜在次序》。
(28)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未刊稿),转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19页。
(29)、(30)《李义山诗评辑要》沈厚塽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Fredric Jameson<Postmodernism and Theories of Culture>,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71页。
(32)同上,174—175页。
一、恋情说。宋人刘颁的《中山诗话》谓锦瑟是令狐绹的青衣名,计有功的《唐诗纪事》略同。此说遭到了明清两代大多数学者的辩驳,故响应者不太多。清屈复在《玉溪生诗意》中笼统地定为"男女慕悦之词",但又认为"有寄托"。苏雪林在其《李商隐恋爱事迹考》中则认为此诗是咏"他所恋爱的宫嫔"的。刘开扬《论李商隐的爱情诗》又认为是"追忆他年轻时恋爱的事",恋人当然是王氏。
二、悼亡说。清朱彝尊以为是"埋香瘗玉"的"悼亡诗"。冯浩从之。姚莹《论诗绝句》云:"《锦瑟》分明是悼亡,后人枉自费平章。"近人心史(孟森)《李义山锦瑟诗考证》也认为,李商隐以锦瑟为嘉偶之纪念,为悼亡之作,盖作于大中五年秋。刘盼遂的《李义山锦瑟诗定诂》同意孟心史的悼亡赋诗之说,并加以补正。马茂元亦认为,"仔细寻绎诗意,觉得悼亡之说确不可易。不过所悼念的不可能是商隐的妻子王氏,而是他所爱恋的另一女子","至于这位女子是谁,'锦瑟'二字是否影射或直接就嵌用了她的名字,则无从考证。"黄世中的《〈锦瑟〉笺释述评及悼亡说新笺》也主此说。张国光的《试解〈锦瑟〉之迷――李商隐倾向于李德裕党之一证》则认为,《锦瑟》是"悼亡"和政治诗的结合,认为"望帝"句"系悼念武宗之死与会昌新政的被废搁"。
三、听瑟曲说。禹苍《说锦瑟篇》认为此诗"实是写听瑟曲而引起的情怀"。
四、伤唐室残破说。岑仲勉在《隋唐史》中说:"余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
五、编集自序说。此说出何焯《义门读书记》引程湘衡说,亦见王应奎《柳南随笔》。高步瀛认为此说无疑。钱钟书也认为此说无"瓜蔓牵引,风影比附","最为省净"。周振甫在《李商隐锦瑟诗初探》中,又引钱钟书用瑟的"适、怨、清、和"的乐音来解释诗的中间二联,认为这二联正好"说明《李义山诗集》的主要内容和它的艺术特色",周振甫推此说是"创辟的新解"。持此说者还有钟来因等人。
六、回顾生平兼编集自序说。此为上说的补充。见李固阳《就锦瑟诗与周振甫先生商榷》。李文认为,这首诗既然编在集子的开头,就标明集内诸篇记录着一生事迹,确乎起了'编集之自序'的作用。但李文否定钱钟书的"适、怨、清、和"说,认为这是"回顾平生" 之作,是李商隐"慨叹自己的际遇"。
七、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何焯《义门读书记》首倡此说,汪师韩《诗学纂闻》和之。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以为"悼亡诗定论",而其《玉溪生年谱会笺》则直视诸家为臆说,又以为"自伤身世"说"斯真定论"。薇园的《稻花香馆杂记•香奁或无题诗》亦认为义山一生仕宦不进,终身坎壈,故开卷锦瑟一篇,乃假物以自伤。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专著多从此说。许多有关《锦瑟》诗的论文,如汪辟疆《玉溪生诗笺举例》、王达津《古典诗歌札记》、程千帆《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魏明安《评锦瑟诗的笺解》、李文初《李商隐锦瑟诗颈联发微》等,也均从此说。阎琦则进一步认为:"'自伤'说已笼括'悼亡'说在内","故'自伤'说最为通达",可以"粗定下来"。梁枢的《〈锦瑟〉新论》则认为《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 李商隐是以琴瑟的音乐在"演奏其身世之感"。美籍学者刘若愚更是认为,《锦瑟》诗可视为人生如梦这一共同主题的变奏曲,这种看法不排除对诗人妻子或任何人的忆念,也不排斥对诗人往昔生活和其诗作的沉思。这样构思政合乎李商隐晚年情况,此诗显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美籍学者王福民也认定《锦瑟》诗是李义山的"自叙诗","是他一生际遇的自叙","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把他一生的'前尘'加以欣赏的结论"。吴奔星的《诗的明朗与含蓄――兼论李商隐的〈锦瑟〉》则指出,"从思华年的内容上看,不外以党争引起的宦海沉浮为经,以夫妻生离死别为纬交织成篇。""诗人的一片惘然之情,是由象征官场的尘网和陷入一往情深的情网所产生的失落感引起。"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
八、"不可知"说。此说的倡导者是屈复,他在《玉溪生诗意》中认为:"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若《锦瑟》、《无题》诸篇,即是"不可知者"。梁启超也说:他对《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理会不着",只觉得诗美,"含有神秘性"。王士菁则说:《锦瑟》是"恍惚迷离"的,"究竟写的什么,恐怕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有数吧?"谢无量说:《锦瑟》等诗"究竟何所寄托,殊难证明"王蒙的《一篇〈锦瑟〉解人难》从鉴赏学的角度剖析诗意,认为从诗人的写作触发动机来全然肯定或否定一说,前提都不充分。王蒙指出,此诗所咏的"核心是一个情事",是一种"惘然之情",其中"包括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和收获的喜悦以及种种别人无法知晓今人更无法知晓的个人情感"。"诗人经过人生沧桑之后,当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内心的深处时,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惘然的无端的"。
那个,我也是从网上找的,字数有点多,可能不大合适呢 关于高中生怎样集中注意力研究的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正文中综述了围绕高中生集中注意力所进行的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中阐述了集中注意力的定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指出了高中生如何集中注意力。在小结中,我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此次文献综述而得出的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此次在做文献综述过程的收获、此次作业中留下的遗憾。
引言:我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有用的时间。所以此次文献综述作业,我选择了关于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研究的题目,并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集中 注意力 培养 正文:一、良好注意力的定义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判断注意力优劣主要看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注意总是伴随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
外界的一切信息,只有在注意的监控下才能进人人的大脑,离开了注意,就不能正确、清晰、全面的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就不能深刻、全面的思考事物。因而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良好注意力的作用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他们正常地发展、稳步地进入史高一级学校去受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牡意”的问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因素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而有意注意稳定性”是指通过意志努力,把注意有目的地集中Jl二保持在某一事物或行为上能否持久的心理素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有意和无意注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2个基木环连点和必不可少的因素,对这2个环连点和重要因素的准确把握,既是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关键,史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扩展无意注意,加深有意注意,发挥两方而优势 如果说,一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意和无意注意的科学调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生物课对学生有意和无意注意的调节控制就史不容易了。这是因为,第一,学生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足,很多知识涉及微观世界,在宏观世界里见不到;第一,有些内容理论性、科学性强,比较枯燥;第二,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比较模糊。
[2]。三、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引起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师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讲话语调平淡,经常使用冗长的句子,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到能引起自己兴趣的对象上去,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是如此。
如7岁的学生对某一对象可连续注意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在组织得很好的教学活动中,3—4年级的学生连续注意某一对象的时间可达30—45分钟。所以,教师教学应尽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语调应富于变化,有幽默感。
另外,教师授课时,尽量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上课前或刚上课时学生被突然发生的事件引起情绪波动,如刚上课教师就发试卷,公布考试成绩,宣布要去看电影,组织春游,批评某些学生等,都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后继的课堂教学内容上。
因此,切忌在课前或上课一开始就将与教学无关而又比较重要的事情告知学生。课程安排应尽量做到后继的课比先前的课有更大的吸引力。
3、无关 *** 达到学生无意注意的程度,学生的注意就不可能集中于教学内容。如:教师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教具放在讲台上、多媒体课件画面过于艳丽、邻近教室的学生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教室外不时有陌生人走动等。
所以,尽量避免和克服无关 *** 对学生的干扰。比如,教室内不要有过多的装饰教室周围尽量保持安静等。
4、学生同某教师发生过情感 冲突,他们就会厌烦这位老师,上课时故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到心理相容,只要学生意识到老师爱自己,他们就乐意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5、学生身体不适或前日休息 不好,造成学习精力不足,就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不可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影响他们的睡眠。
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只有身体强健,学生学习时才能保持较持久的注意。6、学生课前的活动强度过大,如刚看完电影、刚结束体育课、音乐课等,那么学生在后继的学习活动中一开始不可能注意力十分集中,因为不少学生还沉浸在原先的活动中。
7、某些学生因学业成绩不佳 或其他。
本篇文章是多以往发表过的文章进行补充,以便形成完整的论文写作指导体系,阅读有关的选题、开题、本论写法等内容,请在本专栏中翻阅前期发表文章。
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
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2综述的内容要求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
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
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
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3综述的格式和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
1.*沁园春•长沙…………………………………… *** 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1.窦娥冤………………………………………..关汉卿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望采纳!!!!!!!!!!!
只给你题目,自己去网上搜就好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张衡传》《琵琶行(并序)》《鸿门宴》这是高中必修二上的所有文言文
《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词(并序)》《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卜居》是高中必修一上的所有文言文
《陈情表》《项脊轩志》《屈原列传》《古诗二首----《氓》,《行行重行行》》《兰亭集序》是高中必修三上的所有文言文
《宋词二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滕王阁序》《报任安书》《苏武传》是高中必修四上的所有文言文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转载请标明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转载请标明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
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二、格式与写法 (转载请标明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站 )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
关于“语言”的诗句有:
一、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
释义:形容一句话说得好,不但别人得帮助,自己也非常喜乐。尤其当人忧伤之时,一句良言,就会使忧虑之心转为欢乐。适合用于议论文中论证,如:论证对话技巧时。同适合在记叙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出处:朝代【元】作者:佚名《马陵道》
释义:满腹心事,都在没有说出来的话中。
三、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
四、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五、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
参考文献来源:百度百科-《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
——吉普林(英)《演说》
●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
——巴尔扎克(法)《十三人故事》
●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叔本华(德)《附录与补遗.忠告与格言》
●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海涅(德)《法国的现状》
●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
——伊莱亚斯.卡内蒂(保加利亚)《人类的心境》
●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
——西蒙诺夫(苏)《没有战争的二十天》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谷梁赤(战国.鲁)《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
——莎士比亚(英)《爱的徒劳》
●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
——本.琼森(美)《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
●在一切言语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
——卡莱尔(英)《论英雄和英雄崇拜》
●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
——卢梭(法)《爱弥儿》
●严厉的话像烧红的铁,深深地打下烙印。
——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只要你说话有权威,即使是撒谎,人家也信你。
——契诃夫(俄)《手记》
●临死的人是不会说谎的。
——罗.加列戈斯(委内瑞拉)《显灵节》
●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武者小路实笃(日)《人生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春秋)《老子》五十六章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春秋)《论语.泰伯》载曾参语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陈继儒(明)《安得长者言》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傅雷(近代)《傅雷家书》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莎士比亚(英)《哈姆雷特》
●说出拒绝的理由时,别忘了为未来的索要留下某种余地。
——阿瑟.赫尔普斯(美)《写于公务间隙的论文集》
●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萨迪(波斯)《蔷薇园》
●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
——萨迪(波斯)《蔷薇园》
●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萨迪(波斯)《蔷薇园》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战国策.秦策一》
●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刘向(汉)《说苑.说丛》
●无验而言之谓妄。
——扬雄(汉)《法言.问神》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魏了翁(宋)《跋苏文忠启》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鲁迅(当代)《华盖集.忽然想到》
满庭芳 王之道
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清明初过,门巷霭晴烟。柳外池塘绿遍,溪流细、终日溅溅。东风软,谁家儿女,墙里送秋千。花前。从醉倒,吾当尽量,君盍忘年。纵杯盘草草,随分开筵。自有高谈雄辩,何须问、急管繁弦。身长健,少陵如在,应赋饮中仙。
瑞鹤仙 史浩
瑞烟笼绣幕。正玳席欢燕,觥筹交错。高情动寥廓。恣清谈雄辩,珠玑频落。锵锵妙乐。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著。追念抟风微利,画饼浮名,久成离索。输忠素约。没材具,漫担阁。怅良辰美景,花前月下,空把欢游蹉却。到如今、对酒当歌,怎休领略。
水调歌头 石孝友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原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锺。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西江月 郭应祥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便辞巧说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不由分说 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
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
痴人说梦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打开天窗说亮话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
敦诗说礼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
逢人说项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观眉说眼 比喻挑眼,说闲话。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家见户说 每家每户都知道。
讲经说法 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 口说无凭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梦中说梦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
能说会道 形容很会讲话。
说长道短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诗情画意的诗句:
1、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欧阳修
2、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吴承恩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4、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
5、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王安石
6、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
7、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晏殊
8、红衫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晏殊
别有说话宋辛弃疾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周遮说话长 《老戒》唐代:白居易要说话、都无计 《惜奴娇》宋代:蔡伸又撞着个魔头来说话 《月上海棠 呜鹤余音卷二》元 刘铁冠 莫道官家难说话 《金粉泪(56首)》陈独秀不可共不晓事人说话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 释正觉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 雪窦与么说话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 释智朋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只知闲说话 《每度过东街》宋 邵雍少林何曾说话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 释正觉说话,唐、宋时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相当于近世的说书。
说话伎艺繁荣兴盛于两宋时代。与南宋同时,北方的金朝也有不少说话艺人。
到了元明两代,说话伎艺仍很流行,但以讲史为最盛。说话伎艺注重诗、词、赋赞的运用是受唐人的影响。
说话须凭口才,有的还要歌唱。"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造句你会不会说话呀。你看你刚刚说的什么话,多难听啊。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从他的说话上看出来的。出门在外一定要学会怎么样说话,一切都要谨言慎行。
1.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春怨》唐代:郑愔
2.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唐代:韦庄
3.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送李判官赴东江》唐代:王维
4.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代:晏几道
5.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唐代:杜甫
6.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
7.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
8.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宋代:张先
9.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宫中题》唐代:李昂
1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宋代:陈师道
《锦瑟》这首诗,亦是我的最爱,题为《锦瑟》,事实上是一首无题诗,取其前两字作为题目而已。因为“诗无达诂”,所以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爱情诗,有说是悼亡诗,有说是咏物诗,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影射政治……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多重解读,才使它在唐诗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华,才使得我们后人爱不释手吧。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至于全诗主旨,各家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若写论文,建议多查阅各类论述。如果你要答题,可参考下面两种解读:
1、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次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三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末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2、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次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三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末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