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酶研究论文原创

2023-02-2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酶研究论文原创

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日期:2008-08-11] 来源: 作者:乔海兵,邢开宇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1939年Gomori首次提出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血管内皮,1951年Gomori修改了自已的 方法 ,并称为“钙钴法”。1984年Bell在Gomori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用于人脑海马和距状裂区的毛细血管取得成功〔1〕。本文以Bell法为基础,对其法的某些步骤进行了简化和改良, 应用 于脑微血管的 研究 ,同时可以显示出脑微动脉、微静脉。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原理

此方法为金属阳离子沉淀法。以β甘油磷酸钠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磷酸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磷酸钙为第一反应产物。经硝酸铅处理变为磷酸铅沉淀,为第二反应产物。两种反应产物均易解离,进一步用稀硫化铵处理,形成稳定的硫化铅颗粒,沉淀于微血管内皮中,光镜下呈黑色〔2〕。

2 方法

2.1 取材

标本在24 h内取出,切成2 cm×2 cm×2 cm的组织块,放入4 ℃冰箱中保存。尽快放入固定液中固定24 h以上。

新鲜固定液的配制:无水氯化钙 5 g;巴比妥纳 2.5 g;纯甲醛液 5 ml;蒸馏水 488 ml。

2.2 脱水

组织固定好之后,移入70%的酒精24 h,依次移入85%酒精4 h,无水酒精,丙酮(1∶1)溶液4 h,无水酒精,乙醚(1∶1)溶液中4 h。

2.3 包埋

将脱水之后的组织块修整,移入5%的火棉胶溶液中浸泡包埋,放入4 ℃冰箱中,1周后可成块。

2.4 切片

切片厚度在60 μm左右,置入75%酒精中。
2.5 孵化

将切片放入孵化液中,在37 ℃恒温箱内孵化2 h~4 h。孵化液的配制:β甘油磷酸钠1.2 g;无水氯化钙1.96 g;巴比妥钠1 g;蒸馏水200 ml。

2.6 染色

将孵化好的切片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马上置入1.5%硝酸铅溶液中5 min,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然后放入2%硫化铵溶液中3 min,再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

2.7 裱片、脱水、封片

裱片后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3 改良措施

取材要新鲜,以免降低血管内皮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固定液和孵化液配好之后,可不调其pH值,只需用pH试纸测试固定液呈弱酸性,孵化液呈弱酸性即可。包埋过程中 应用 梯度包埋法,火棉胶浓度最高不能超过10%。先将组织块放入5%的火棉胶溶液中,留一小开口,置入4 ℃冰箱中,以利于酒精挥发,每天给容器加满火棉胶。2 d~3 d后改换10%的火棉胶,直至包埋好为止。包埋好的组织块应硬度适宜,用手指轻按可留有指纹,但不易碎。孵化过程适当延长,以利于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与孵化液充分反应。在裱片过程中由于切片较厚,切片很容易脱落。可采用先透明后封片的办法,既不 影响 切片的透明度,片子也不容易脱落。

4 讨论

碱性磷酸酶染色属于组化呈色法,由于此法对微血管显色均匀、充分,并可较好的反映正常微血管的 自然 扩张状态,有效地避免了血管灌注法的种种缺憾,而且此法经多次改良,使操作 方法 更为简单,呈色时间缩短,因而成为 目前 较为流行的一种微血管形态学的 研究 方法〔3〕。但Hunzlker等认为,由于小静脉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分布不集中,活性较低,因而微静脉难以显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法进一步改良之后,可显示大量的带有三角形膨大的血管(见图1),而这一特点正是微静脉所特有的,所以我们认为,并非微静脉用此法不能显示,而是在实验过程中pH值、温度掌握不准所致。

参考 文献 :

〔1〕王有伟,陈以慈.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钙铅法)在研究人脑和心脏微血管方面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9(3):227.

〔2〕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2:309.

〔3〕张为龙.脑血管研究近况〔J〕.临床解剖学杂志,1986,4:118.

论文“酶”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理 工 类 管 理 学 经 济 学 法 学 类 政 治 学 医 学 类 哲 学 类 艺 术 类 教 育 学
其 它 类 计算机类 公共管理 会计审计 论文指导 证券金融 财政税收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应用文写作 社 会 学 文学论文 文化类论文 理工类

位置: 首 页 --> 免费论文 --> 医 学 类 --> 医学 -->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

精 彩 推 荐

近年来随着临床疼痛医学、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
药理、医学影像学等诸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这一重要课
题,重新引起临床医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
现状、胶原酶治疗的基础研究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

1934年,美国学者Mixter和Barr〔1〕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压
迫神经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开创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先河。1959年,瑞典
学者Carl Hirsh〔2〕提出设想用某种酶注入椎间盘内,加速椎间盘的退化过程,
使之纤维化缩小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美国学者Smith(1964)〔3〕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采用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注入椎间盘内,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开创了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使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美国学者Sussman(1968)〔
4〕在此基础上提出用胶原酶(collagenase)注入椎间盘内进行治疗。70年代腰椎间
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技术在我国萌芽。1975年由朱克闻、董宏谋首先开展胶原酶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在经过临床Ⅰ、Ⅱ、Ⅲ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
效果基础上,90年代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展并推广。为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这一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的基础研究

正常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构成。人体椎间盘髓核是一个高度含
水的组织,水分占80%~90%;干性成分中,蛋白多糖占65%,胶原约占25%,胶原纤
维无定向排列成一疏松的立体网络。纤维环中水分占60%~70%;干性成分中,蛋白
多糖占20%,胶原占60%。椎间盘内主要含有Ⅰ型和Ⅱ型胶原分子,从纤维环的外层
到内层,胶原构成由Ⅰ型逐渐变为Ⅱ型。Ⅰ型胶原提供纤维环的张力强度,Ⅱ型胶
原提供承受压力强度。当腰椎间盘突出时,髓核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胶原含量可达
60%或更高。Bromley等〔5〕用狗进行的实验认为:胶原酶注入盘内剂量达400u~
500u时,有纤维环内缘的轻微溶解,超过这个剂量溶解作用将增加,但也只是纤维
环内缘的溶解,注入胶原酶2w之后溶解程度不再增加。孙磊等〔6〕将胶原酶注入
兔椎间盘内后观察到:胶原酶注入盘内24h,可见髓核结构破坏;1w后髓核浓缩,
纤维组织增生;2w时椎间盘髓核结构界线不清;4w时椎间隙狭窄,髓核结构消失。
被纤维软骨替代,但纤维环的外层胶原纤维结构无变化。Sussman(1968)〔4〕首先
提出并证明胶原酶可以溶解术中切取的人体椎间盘组织,证明胶原酶能迅速地、选
择性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胶原纤维。Sussman(1975)〔7〕进行的毒性试验表明
:胶原酶行盘内、静脉内、腹腔内、脊柱旁及硬膜外注射有相当大的安全范围,胶
原酶对透明软骨、骨及成熟的纤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作用极小,对硬脊膜、马尾
神经等接触也不会造成损害,腰神经根等神经实质对胶原酶不敏感,但认为胶原酶
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 胶原酶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3.1 胶原酶治疗机理

胶原蛋白水解酶(collagenase,简称胶原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
有催化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生物催化剂,是唯一能作用于胶原组织螺旋结构的酶,能
在生理pH值及温度条件下水解天然胶原纤维。人体内源性胶原酶与胶原分子在细胞
内共同合成,以酶原的方式处于潜伏状态〔8〕。当椎间盘内环境改变或受到机械
作用时,椎间盘纤维细胞崩解,酶激活物进入基质激活处于酶原状态的胶原酶,使
其具有生物活性,胶原纤维出现降解。降解的结果引起椎间盘本身出现自溶,使纤
维环强度下降,出现裂隙或破裂,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外源性胶原酶以酶原
的形式大量注入病变的椎间盘,便被其中的酶激活物激活。胶原酶被激活后作用于
胶原分子的全部3条α-链,距氨基酸端的3/4处,将胶原分子水解为3/4和1/4两个
片段,使之溶解度增加,易解链变性被其他 蛋白酶水解〔9〕,最终降解为相关的
氨基酸,被血浆中和吸收。由于椎间盘的总体积明显缩小,从而使突出物减小或消
失,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得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

3.2 胶原酶治疗对象选择

对胶原酶治疗对象的选择至今仍缺乏统一认识,国内外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如
何选择病例,提高治疗效果,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有作者〔10〕提出
对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大于10mm,椎间盘突出伴钙化、伴侧隐窝狭窄等均可列为适
应症。目前国内多数学者比较一致认定的是:单侧腰腿痛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
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凡伴有过敏体质、马尾综合征、代谢性疾病、椎间盘炎或
椎间盘感染、心理变态、腰椎管狭窄或脊椎滑脱、非椎间盘源性腿腰痛、孕妇及1
4岁以下儿童、突出物游离于腰椎管内及突出物已钙化或骨化者均不宜列为治疗选
择。适应症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治疗效果,故此笔者认为对治疗对象应慎重
选择,不宜过宽。

3.3 胶原酶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1)经皮斜刺或侧方直刺椎间盘(盘内)注射法
。此法是经典注射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尤其适用于椎间盘膨出、中
央型突出或偏斜不重者。其穿刺途径安全,定位客观,精确可靠,效果确实,但操
作要求准确。笔者主要采用此法,我们认为此法具有针对性强,直接溶解胶原纤维
的作用。(2)经皮椎间孔硬膜外侧隐窝突出物局部(盘外)注射法。此法适于突出物
偏向一侧,而且突向神经根管,临床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此法针对突出物,准确
性要求高,术中需造影确定,效果可靠。(3)经椎板外切迹或小关节内缘行硬膜外
侧隐窝穿刺法。此法系盘外注射的改进法,由宋文阁等〔11〕提出并应用于临床。
此法进路骨性标志清楚,定点明确,进针角度和方向固定,可变范围小,但其应用
时间较短,目前临床报道较少。(4)经皮棘突旁硬膜外注射法。它是经椎板间隙利
用硬膜外套管注射法。适用于多间隙突出或老年体弱有明显骨质增生并有骨桥形成
者。在操作时需在最高位间隙穿刺插管,并将硬膜外导管送到最低突出间隙,边退
管边向突出区域注药。此法简单、安全,但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5)经皮切吸与胶
原酶注射联合法。此法是先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吸出,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并有一定
空隙,再注入胶原酶,使药液均匀地渗透到纤维环部,髓核及纤维环得到充分溶解
。但其操作复杂,外套管针较粗,创伤相对较大。目前国外均采用盘内法注射,国
内盘内、盘外均有使用。

3.4 胶原酶临床疗效及与手术疗效对比

目前国内报道胶原酶治疗优良率在60%~84%,有效率在83%~96%。笔者治疗2
5例,优良率为74%,有效率为92%,基本上报道一致。经过比较,盘内法与盘外法
治疗疗效并无明显差异。Weinstein(1986)〔12〕将胶原酶注射与手术组进行了详
细比较,其结果为:化学溶核组治疗后近期疼痛缓解者为51%,手术组为41%;3个
月后疼痛缓解者化学溶核组为75%,手术组为70%;1年后化学溶核组为86%,手术组
为80%;2年以上无需其他治疗者分别为86%与88%。治疗后第一年度复发率化学溶核
组12%,手术组18%;10年后化学溶核组为32%,手术组为39%,需再次手术。治疗后
短期感觉良好,恢复工作者化学溶核组为90%,手术组87%。根据比较,化学溶核组
的有效率高于手术组,而复发率却低于手术组。化学溶核术显得更为优越。

3.5 胶原酶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

3.5.1 副反应

①疼痛反应。一般在治疗后3~10天疼痛可比治疗前加重,但笔者体会往往多
在注药后1~2h后即开始出现疼痛加重。其原因是胶原酶的注入增加了盘内容积,
同时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出现降解。导致椎间盘内容物增加,使盘内压升高及
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刺激反应,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后出现的〔13〕。

②尿潴留和肠麻痹。是由于盘内压力增高后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所致〔13〕。

③脊柱失稳性腰背痛。椎间盘溶解后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将出现重叠,对窦返
神经的刺激,出现反射性腰背部不适和疼痛。

3.5.2 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胶原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杨述华等〔1
4〕报道1例二次注射发生过敏反应;谢国华等〔15〕报道1例于注射后8h出现过敏
性休克。

②椎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腰肌痉挛,腰痛加剧,有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分
类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高翔等〔16〕报道1例椎间隙感染。

③神经损伤。多为穿刺针刺伤脊神经根或穿刺过程中误伤脊膜或神经外膜,高
浓度胶原酶使神经根发生脱水、变性,一旦误入蛛网膜下腔,轻者出现化学性脑膜
炎,重者可发生截瘫。高翔等〔16〕报道2例神经损伤致腓骨长、短肌瘫疾,经治
疗后一个月恢复。汤华丰等〔17〕报道全麻下2例产生腰神经根症状,半年后随访
尚未完全恢复。鞠作金等〔18〕报道1例出现化学性脑膜炎及严重的神经根损伤,
术后1年随访肌力仍未完全恢复。

④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3.6 尚未解决的问题

3.6.1 胶原酶用量问题

目前报道盘外注射胶原酶用量基本一致,都为1200u;但盘内注射用量尚未完
全统一,各家报道有400u、600u、1200u三种规格。另外,椎间盘病变程度与所用
胶原酶剂量问题尚未达成统一标准。

3.6.2 有关造影剂使用问题

目前盘外注射一致使用造影剂进行定位,而盘内注射定位时是否非要使用造影
剂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各家观点不一。临床上有单纯靠腰椎正、侧位定位的,也有
在此基础上注射造影剂行椎间盘造影定位。另外,造影剂是否对胶原酶的溶解作用
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仍未见有系统研究报道。

3.6.3 副作用和并发症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胶原酶注射产生的副反应及并发症,目前尚未达成一致
的方案。另外,对所有治疗的病例进行系统、完整的CT及X线复查结果方面,仍未
见有完整、准确的临床报道。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胶原酶注射溶解术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疗效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它住院时间短、操作
较简单、并发症少、痛苦小、病人负担较轻且安全有效,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再次手
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相信随着胶原酶基础研究
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开展,胶原酶注射法必将成为继传统保守治疗之后
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ixter WJ,Barr JS.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
t of the spinal canal.New Eng J Med,1934,211:210
2 Hirsh C.Studies on the pathology of low back pain.J Bone Joint Surg,
1959,41B:237
3 Smith L.Enzyme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in human.
JAMA,1964,187(2):137
4 Sussman BJ.Intervertebral clisolysis with collagenase.J Natal Med As
soc 60(may),1968:184
5 Bromely JW,Varma AO.Santoro AJ,et al.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coll
agenase injection for herniated lumbar disc.Spine,1984,22:132
6 孙 磊,宁志杰,王培杰,等.胶原酶椎间盘内注射后的形态观察.中国矫形外
科杂志,1997,4(5):394
7 Sussman BJ.J NeuroSurg,1975,42:389~395
8 张昌疑.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5~116
9 Smith EL.Connectiro tissue.In: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New York:Mc
Graw-Hill,1983:223
10 王执民,王义清,吴智群,等.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
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8):458~460
11 宋文阁,傅志俭,马 玲,等.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中华麻科学杂志,
1998,18(4):250
12 Weinstein JN,Lehman TR,Hejna W.Chemonucleolysis versus open discect
omy-a ten year follow-up study.Clin Orthop,1986,206:50
13 刘 伟,杨 华,雷云坤,等.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疗效及影像
学分析.云南医药,1999,20(1):29~30
14 杨述华,杜靖远,罗怀灿,等.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华
骨科杂志,1996,16(7):415~417
15 谢国华,蒋慧娟.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江苏中医,1999,20(
2):32
16 高 翔,李加坤.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厂矿医学,1999,1:
7~8
17 汤华丰.丁鑫昌.髓核化学溶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近期随访报道
.中华骨科杂志,1989,9(2):88~90
18 鞠作金,吴旭东,赵勇进.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并发症1例.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6):325

保健品中的酶制剂论文,急需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题目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署名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材料方法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实验结果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讨论
(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结论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参考文献
(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求一篇题目为 果胶酶的发酵代谢调控 6000字 论文

从碱性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碱性果胶酶的菌株S-2,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芽孢;并用16SrDNA方法分析,该菌株与吉氏芽孢杆菌DSM
8722(Bacillus gibsonii DSM 8722)的序列相似性为99%,因而鉴定其为吉氏芽孢杆菌(Bacillus gibsonii)。
对吉氏芽孢杆菌(Bacillus
gibsonii)S-2菌株产碱性果胶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表明:甜菜渣是最适碳源和酶的诱导物,酵母膏为最适氮源;最佳固体培养基的组成为:甜菜渣5g,酵母膏0.15g,Na2CO3
0.09g,KH2PO4 30mg,MgSO4·7H2O
27mg,水15mL;对吉氏芽孢杆菌(Bacillus
gibsonii)S-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为:种龄为24h,接种量2ml,培养温度35℃,发酵周期48h。在此条件下产酶率为3700u/g。
对发酵后酶的提取工艺研究表明:用30倍体积的的Na2

怎么写有关凝乳酶的论文啊大神们帮帮忙

有关凝乳酶的文章可以参照或者依据本文——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进行撰写: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论文网站。 论文之家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