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有:1.环境科学;2.环境科学学报;3.中国环境科学;4.环境科学研究;5.农业环境科学学报;6.环境工程学报;7.环境化学;8.环境科学与技术;9.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10.环境污染与防治;11.化工环保;1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3.生态毒理学报;14.工业水处理;15.环境工程;16.自然灾害学报;17.灾害学;18.水处理技术;19.环境保护;20.中国环境监测
王作堂
(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眉山,620010)
摘要 本文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指出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过量掠取和加大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和改变,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治对策。并期望有关部门和领导为西藏高原上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典型实例和经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一江两河 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防治对策
前言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系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下同)中部流域地区的简称,位处西藏腹心地带,以雅鲁藏布江为轴线,东起桑日县,西止拉孜县,长440km,海拔3600~3900m,总面积6.65万km2,占西藏总面积的5.4%。范围包括一市(拉萨)两地(山南、日喀则)中的18个县(市、区)。其中拉萨市是自治区首府和拉萨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乃东县泽当镇和日喀则市分别是山南、日喀则地区地委、行署驻地,是区、地(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为西藏人口居住和城镇集中分布区,现有人口88.38万,占西藏总人口的45%,其中藏族人口占94.12%,农业人口达73万。
“一江两河”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水土资源、交通条件优越,矿产、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西藏的“金三角”,是西藏国民经济最发达地区,自古就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发展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内耕地占西藏的35.23%,粮食产量占56.24%,农林牧渔产值占34.5%,工业总产值占23.97%。国内生产总值(GDP)占19%。
从“八五”开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1991年、2001年第3次、第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将其列为重点综合开发区。党中央、国务院从1990~2002年每年注入上亿元资金进行“以水利建设为头,以农牧业开发为主体,配套建设必不可少的能源、交通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是,随着“一江两河”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扰动和改变日益加剧,也使众多阻碍该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规化(1991~2000年)》指出:“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过去长期粗放开发,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已出现严重退化……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综合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开展和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决策,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促进西藏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 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1.1 生态环境脆弱,天然植被锐减
“一江两河”地区平均海拔3600~3900m,地势高亢,气候干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层薄而质粗,广大山坡地水源涵养差,制约了植被的生长发育,在天然条件下植被生产量不及同纬度其他地区的1/10。由于长期的粗放开发,过去的天然乔木林和高大阔叶灌木林由于过度采伐,已退化为覆盖度很低的灌丛草坡,每年有6~10万亩灌木林遭到樵采和刨根等毁灭性破坏,从河谷坡麓线到4500m的山体下部,原有的草原植被发生退化,覆盖率下降,导致山体物理风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大面积沙化和石砾化稀疏草原植被。非森林化过程以居民地为核心呈放射状扩展。拉萨市近郊山地灌木林已砍伐殆尽,灌木林的破坏范围仍在继续向外扩展。在近15年间,覆盖率在40%以上的灌木林地面积减少了70%。植被覆盖的锐减和局部枯竭,山麓灌丛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随之变差,水土涵养和调节气候的功能降低,生物群落、动植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重建和恢复原有植被十分困难。
1.2 土地沙化日趋严重
“一江两河”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860.9km2(279.1万亩),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97.5%。集中分布在贡嘎、扎囊、乃东、曲水、南木林、拉孜及日喀则等县(市)的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河段和拉萨河下游等地。由于风沙作用强烈,流沙面积不断扩大,极目所处活动、半活动沙丘,沙丘链随处可见相连成片,局部地段已向山前冲洪积扇及山坡上扩展。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8.7%。其中,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达那谷—大竹卡地区和曲水—泽当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该区河谷土地面积的46.5%和44.1%。按行政区域而论,日喀则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977km2,次为山南地区和拉萨市,分别为542.2km2和341.7km2。导致土地沙漠化固然与干旱环境和强劲的季风吹扬有关,但人类活动过度对植被樵采和掠取,扩大了沙漠化的面积,推进了沙漠化进程。每年约有数百亩土地、草场被流沙覆盖、吞噬,公路被沙埋、阻碍交通。目前沙覆盖面积比解放初期增加两倍以上。土地沙漠化严重危害植被、农田、牧场、水利设施、交通运输、民航,埋压城乡建筑物和污染环境,使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3 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西藏高原地壳的急剧抬升活动,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和植被不发育等自然因素,形成了水土流失的天然环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强烈影响,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4.9万k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据抽样统计,在坡麓地带和洪积扇平均每平方千米有冲沟0.251条(最深20m,最宽达25m),裸岩面积0.053km2(最大达8km2)。拉萨河、年楚河年均含沙量分别为11kg/m3和36kg/m3;雅鲁藏布江干流年输沙量达1390万t。个别年份侵蚀度则更为严重。区内西部为严重水土流失区,其次是山南地区和拉萨河地区。大面积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耕层变薄,板结而贫瘠化,降低土壤肥力,土质变坏,库(塘)淤积难以发挥效益。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4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天然植被的锐减,水土流失和道路修建、边坡开挖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诱发和加剧了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发育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有2721处,因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区内重要城镇拉萨市、泽当镇、琼结县城等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之巨。每到雨季,交通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频频发生,不断毁坏城镇、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每年有上百至数百公顷农田被冲毁或淤埋。
1.5 草场退化严重
“一江两河”地区退化草地多集中在河谷地区的温性草原,全区共有退化草场115.37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24.3%,其中重度占19%,中度占37.7%,轻度占43.3%。拉萨市草场退化面积占草场面积的32.7%;山南退化草场5.62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20.86%,其中重度退化草场占草地面积37.9%;日喀则草场退化面积达21.16%万ha,占草场面积79.5%,其中重度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22.4%。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为草场可食饲草减少,毒草繁衍,鼠害严重,土壤沙化。造成退化的原因,固然和草地超载放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不适当的甚至毁灭性的樵采植被等人为破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草场退化严重阻碍了牧业的发展,也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1.6 城镇地下水污染
“一江两河”河谷平原地区是西藏城镇和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城镇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但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天然防护条件较差,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局部地段已出现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三废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拉萨市、日喀则市、那曲镇、泽当镇等城镇局部地段地下水已形成轻—中度点状、面状和条带状污染,并有扩大趋势。
1.7 水文状况恶化,土地干旱严重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调节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出现地表迳流增加,地下水迳流减少,导致干旱河谷不断扩展,旱灾频繁发生而周期长。冬、春、夏连旱最长日数为156~228天,即便6~8月的雨季,干旱频率也在40%以上。全区干旱面积现已达59.57万亩,缺水量231.21万m3/d。干旱区多分布在主干河流的两侧支谷中下游地带,现有耕地和林草地处于干旱状态,大面积宜农荒地因干旱而难以开发。一遇大旱,粮食产量锐减,甚至颗粒无收,牲畜因缺乏饲草而大批死亡,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
1.8 土地盐渍化
“一江两河”地区具有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而该地区农业灌溉大多仍采用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导致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宽谷区和林周盆地等地下水水位较浅的重要农耕区,部分耕地已出现盐渍化现象,面积已达2.87万公顷,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
2 防治对策
2.1 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政府制定保护法规提供依据
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该地区在进行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的特征和规律,进行资源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提出各分区内在自然资源开发中保护生态地质环境的对策措施以及开发后恢复或建设生态地质环境的建议等,为该地区各级政府制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
2.2 建立生态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逐步实现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预测和监测
鉴于“一江两河”地区在西藏的特殊地位,有必要扩大地质环境的监测范围,充分利用“3S”技术,开展“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工作,拟建生态地质环境“动态”空间数据库,从而实现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步进行。
2.3 开展生态环境地质专项示范调查研究,编制相应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技术要求
国际上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起步较早,应用先进技术研究解决和监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已大量开展。我国虽已意识到资源开发活动导致的环境负面影响,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江两河”地区拟采用生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学、“3S”等先进理论和方法技术,选择具有不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的典型地区(段),开展生态环境地质专项范围调查研究,并编制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或规范,示范指导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2.4 加快“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工程规划提供依据
尽快查明“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现状,编制“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现状图和“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工程规划图。并以此为依据,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力度,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为建设与恢复“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为“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工程的规划提供依据。
3 结语
“一江两河”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不稳定,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过量掠取和加大对地质环境的改变,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使该地区生态环境地质系统向紊乱、衰退的渲替趋势发展,恶化了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制约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使该地区的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发展,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及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工程规划等工作已迫在眉睫。可以预测,只要生态环境地质规划各项工程内容得到全面落实,并付诸实施,该地区一定能够建成西藏高原工农业发达,三个效益显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陈梦熊.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5(3):3~6.
[2]魏伦武.西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3(1):6~8.
[3]魏伦武,赖绍民.西南地区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探讨.四川地质学报,2002,9(3):153~155.
[4]刘玉海.黄河中游区域地学环境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2):73~76.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福建林业学校创建于1953年,曾先后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林业部优秀中等林校、福建省文明学校。2007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荣获“优秀”等级。2008年7月又被正式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南平市区,校园占地509亩,建筑面积92803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530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70万元,图书馆藏书27.2万册。学院建有33个实验实训室、10个院内专业实训基地(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47个紧密合作型院外实训基地;设立了的一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进行2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44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 学院设有资源环境系、工程系、人文社科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部,开设了27个高职高专专业,18个成人教育专业,其中国家林业局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学院拥有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生3965人。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实施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科技服务和职业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及校本实训教材开发经验,由教育部林业高指委向全国推广。学院结合林业行业和高职教育的特征,从林业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创建了“订单培养型”、“产品开发型”、“顶岗实训型”、“生产项目主导型”、“科技服务型”、“工学交替型”、“工学交融型”、“科研项目主导型”等8种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企业需要与学校育人之间、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学生实训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近两年,学生职业技能通过率98.9%,毕业生就业率97.2%,称职率98.1%,毕业生以“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鲜明特色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先后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福建教学与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福建分院”、“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培训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福建校外学习中心”等,形成了从本、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学院开设的18个成人教育专业,每年招生都在800人以上。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投身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来,学院为林农、果农、苗农、花农、竹农和行业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00多期,有3万多人次参加,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学院成教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2007年9月,作为全省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应邀在福建省《推进终身教育,服务海西建设》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获得“福建省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荣誉称号。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学院相继设立了十大科研技术服务机构,建立了十大科研机制,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对外技术服务和项目对接。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全省15个县(市、区)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完成了《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料林基地森林经营方案》、《福清市绿化系统总体规划和施工设计》、《光泽县司前乡东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居建设和山地综合开发规划》、《福建省长乐市森林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以及全省各地420多万亩的森林资源调查及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等任务。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每年向林农提供优质组培苗1500万株,产学研年收入达到700多万元,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林业厅有关领导的好评。工程系
市政工程技术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市政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从事市政工程勘测设计以及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恨从事房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道路桥梁勘测、设计、施工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工程软件与应用、建筑施工技术等。 工程监理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监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工程建设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项目的合同、信息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施工一线监理技术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工程全程监理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后期发展。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建筑施工与组织、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技术等。
资源环境系
园林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城市景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园林设计、设计初步、绘画、园林绿地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生态学、园林美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经济管理等。 林学(林业技术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及森林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测量学、生物统计、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现代生物技术、森林计测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产评佑等。 生物技术及应用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具备生物生产与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熟悉与生物生产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在生产、科研等领域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微生物学、生物显微技术和生物检验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生物学及植物遗传育种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资源昆虫利用技术、动植物检疫技术、园林花卉和经济植物栽培技术、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资源保护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精神,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和利用等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植物学、森林环境学、生物统计、森林计测、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森林经营、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森林旅游管理、森林旅游规划与景区设计等。
经济管理系
会计电算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算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审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技能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审计技术、计算机实用软件、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 专业特色: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级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为我国七类人才市场走俏之一。本专业突出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专业技能的整合,具有专业化、技能化与信息化的特点,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学生能熟练掌握用友和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会计软件操作等级证书和财政部门核发的会计证等多种证书。 物流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物流规划,进出口与报关业务,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组织、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管理能力,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和物流中心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进出口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物流信息技术、网页设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报关业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电子商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客户管理等。 专业特色: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物流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十大紧缺人才之一。本专业突出物流、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并对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与电子商务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领域中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运筹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英语、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MATLABL工程计算、多媒体技术应用、图形图像处理、3DMAx、TUTHoRWARE、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ASP与SQI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信息管理、软件工程。 本专业模块化方向有:办公自动化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数据库开发方向、应用软件开发方向。 信息技术(五年制高职) 本专业培养专科层次,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事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Matlal工程计算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应用、可视化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SPSS统计软件及应用、网络与通信、应用软件开发等。
人文社科系
广告设计与制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艺术功底,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广告设计水平,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广告运作实务流程熟练电脑辅助设计,强化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和经营管理实务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现代广告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等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构成与图案设计、现代广告计、广告制作、电脑设计与绘图、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学、文案写作、动态网页制作、网站规划与设计、商业摄影、形象设计、市场调查与广告营销
[编辑本段]江南校区
为建设合格加特色的高职学院,努力完善各项办学条件。据省教育厅安排,于2007年内对该院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其结果将作为核实招生计划、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等的主要依据,这势必对该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以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省林业厅、南平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快发展,为福建省林业事业和闽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近二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现有校园土地只有198亩(含后山林地),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与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的指标(试行)》的有关规定有较大差距。经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申请,2005年4月6日南平市常务会议决定,在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校园区内有偿划拨300亩土地, 同时另再控制300亩土地作为该院的教学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学院的新校区。 学院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拟投资建设江南新校区。该建设项目总投资8833万元,其中2006-2010年江南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883万元,2010-2015年组织第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4950万元,所需建设资金由学院向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渠道融资和自筹解决。江南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可达1500-2000人。
[编辑本段]学生就业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已与省内外50多家大型的人才市场、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就业联系。学院每年都定期举办数场大型的校企供需见面会,邀请省内外广大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毕业生,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吴喜达获绿色中国人物提名
日前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获悉,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主席吴喜达同学获得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是中国首个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该奖将评选出8—10位本年度为环保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界人士 注:吴喜达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0607班学生,目前任学生会主席。
福建省林科院杨宗武教授指导工作
11月13日上午,国家人事部表彰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表彰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十佳”科技副县长、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宗武教授级高工莅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指导 长期从事杉木、马尾松、福建柏、光皮桦、桉树等工业原料林树种的育种、栽培、生态等方面研究的杨教授对我院杉木优良品种进行组培工厂化生产给予高度评价,对我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供组培生产来作为学生勤工俭学岗位的“双赢”做法表示高度赞扬。并对杉木、桉树的组培给予指导。陪同杨教授来院指导的还有省林科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范辉华教授级高工。
[编辑本段]学报
学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2006年创刊。主要刊载林业技术、森林保护、森林旅游、园林工程、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科研报告、学术论文以及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及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