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 髓和活的灵魂,是对“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实干兴邦”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先秦时期,主张从事实出发把握事物内 在规律性的思想就已出现并有了相当的发展,到了汉代,班固首次提出“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到了清代,戴震、曾国藩等进一步把“即物穷理”与“实事求是”明确地统一起来。毛泽东对“实事求是” 这个传统命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第一次明确地将 “实事求 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而且还通过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辩证统一给 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 根本的精神气质,与中国传统“致知力行、学以致用”精神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成功地把民族文化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和优 良传统发扬光大,使中国传统的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思想的精华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再现了它的真理性光辉。
第二,对崇尚和谐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精神和核心理念之一,胡锦涛指出: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 公’的理想社会。”对“和谐”的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恒久、最执著的追求之一,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源泉。传统文化,在人和自然的关系 上主张天人合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和睦、和平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但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在旧的社会条件下是很难能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 充分发掘出来,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以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展示了新世纪中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这样的和谐社会,既不是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也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和谐社会,而是社会主义的 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从而为人类实现与他人、自我、自然的真正和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三,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此后,其思想的内涵不断被充实、完善,并逐渐演变成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官方意识形态。鸦片战争以来,民本思 想从治国安邦的士绅意识形态逐渐转变为下层民众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工具。由于时代的局限,传统民本思想中所能给予人民的权利是有限的,重民意、反专制的进步因素只是完整的民本思想 中的一个侧面,重民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的权利,是统治者调适君民、官民关系,缓 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驭 民”之术,民本论最终还是一种君本论。植根于私有财产和“家天下”的政治格局中的民本思想不存 在其实现 的 经济基础和政治基 础,“贵 民”、“重 民”不过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口号而已。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破了以君为中心的传统民本观的思想藩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以人为本明确地界定为“以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的基本理念,使民本思想成为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真正的民本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强调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 能和幸福指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 想中的关注人生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传统的民本思想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还建立起了“以民为本”的制度构架,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由此可以付诸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本思想成为言行统一的思想。
第四,对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义利” 之争,在中国历史上进行了几千年。传统伦理思想的主流是“重义轻利”、“重义贱利”的义利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继承重视社会公利、见利思义等积极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超越传统 功利论与道义论对立的藩篱,实现了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功利与道义的辨证统一。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破除了中国传统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道义论的消极影响,倡导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 法利益,并认为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不仅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不相矛盾,相反还是社会主义道德 精神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的义利观还继承中国传统伦理中重视社会公义、重视道德理想和精神 生活、维护国家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反对各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反对种种重利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和 行为,但亦对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予以充分的尊 重和保护。市场经济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以“利”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冲破了禁 欲主义与忽视个人利益的文化情结,是对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义利对立、重义轻 利伦理精神的实践性否定。但是,追求市场经济 建设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 广大人民过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追求是“义”和“利”的 统一。市场经济既追求“利”的丰收,又追求“义” 的硕果,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显现出鲜活的当代价值。
第五,对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荣辱连用,《管子》中就有,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 知荣辱。”中国传统荣辱观的核心是知耻,多数思 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顾 炎武认为,在礼义廉耻“四维”之中,“耻尤为要。” 康有为说出了其中的道理: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特征的结合,在表现形 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 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 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 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作为道德范畴的 局限,从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它对中国古往今来高尚道德进行系统总结和精确概 括,并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这些优秀传统,“八荣八耻”所体现的“纯粹的人”、“高尚的人”的生活 境界和身心健康的状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和精神追求的高度体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的 道德理念的精华,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 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此外,如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与传统的 同理想,党内反倾向斗争中实行防 “左”反右理论 与传统的中庸之道,党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传统文 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等等,都有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李贵忠)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走向的血脉,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资本结构直接影响到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和企业发展。为了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剖析,概述了医药行业发展史;结合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研究现状总结出了其未来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创新思路;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所存在的负债比率低、流动负债比率大、权益资本比重较高以及存在股权融资等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资本市场和医药行业两个层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药行业 资本结构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医药行业是永不没落的朝阳行业。纵观人类发展史,不论是四大古文明时期,还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医药产品一直与人类休戚相关。上个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末,全球医药产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其年均增长率达到9.6%,实现了30年来的持续增长。如今,随着生物医药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更是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从2016 年初开始,为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拉开了建立健康中国的序幕。从政策上完善和规范了医药市场的发展秩序,保障了国民医药用品质量。2017年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从文件上提高了医药行业管理的门槛,规范了医药电商市场秩序,尤其是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来说,从政策上规范了资本结构的走向,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
二、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是本文关注的问题,前面主要是针对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明显,通过阅读有关文献查询众多医药行业上司公司信息,总结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一)资产负债率现状
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出发,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低于50%。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位于60%左右是最佳的,可见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距此还很远。根据现代信息网发布的我国2016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都位于45%左右。下图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每年排名前十位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数,主要有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同仁堂、天士力等。
由图可知,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数低于35%,说明了我国医药行业负债水平低且没有发挥好抵税杠杆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又可以看到我国医药行业的负债潜力很大,由于现阶段负债比例低,要发挥抵税效应时发挥空间很大。根据修正的MM理论,当提高企业的负债总额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也会随着增加。
(二)融资偏好现状
医药行业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由内源和外源构成,内源指的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带来的收益,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未分配利润等;外源指的就是向外部的融资方式,比如上面讲的债券融资,还有股权融资。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就融资偏好来说大多数企业都是偏向于外部融资。这就是说,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外部筹集,会提高公司的运营风险,并且企业的规模大小是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如果过于偏好股权融资和债由图可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比例这五年来一直存在外源性融资偏好,五年的外源融资平均数达到了81.75%,但是从总体来看,外源性融资占比在逐渐缩小,不过降低幅度很低,直到2016年仍然高达75.2%。这将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三、影响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原因
(一)国家对融资政策有所侧重
国家政策是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论是资本市场的结构还是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上市公司的市场环境,都是由宏观的政策背景来管控的。从之前的市场走向可以分析出,国家对资本结构的融资政策有所侧重。例如,目前资本市场的政策监管就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规范。监管完善才能让企业的融资行为有序得当,减少不当融资带来的风险。但是政策上过于侧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会倒逼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扩大其股权融资比例,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再者目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门槛过低,也影响了医药市场的规模与秩序。上市公司在寻找自我发展模式时,缺乏政策的正确引导,很难寻找到自身的特点和适合的融资方式。因此资本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指导。
(二)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
目前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盈利能力较弱、过多的依赖于外部融资、忽视内部融资等,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低。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取到相当可观的利润,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也越来越低,甚至濒临破产。判断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六项,通过六项指标来评判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小。比如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来说,当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得很好时,盈利能力自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再比如对于融资来源来说,过于依赖外部融资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在整合融资结构时要内外兼顾,这样做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采用内源融资就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从而推动资本结构的融合性。盈利能力往大了说就是营运能力,当下行业内部许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较弱,其资金的周转速度就会较慢,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显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反映出了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目前艰难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
四、优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建议
(一)资本市场层面的政策建议
1.完善政策制度,规范融资行为。“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一方面,可以利用法律规范医药行业融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自我创新和改革。例如医药供给侧改革,通过需求来供应所需产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助力优秀企业发展。
第一,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这道关卡必须严格把好,应该在政策上落实到位,加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和监管,防止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出现资金利用率低和违规控股行为。
第二,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构建信号传导机制。对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信息给予专业性的规范和统一披露,不仅对公司的经营内容、生产技术进行有关的具体披露,还要通过建立信号传导机制进行追责。从股权融资整体出发,整合融资中介行为,奖罚并行,严惩不贷。
2.发展债券市场,平衡资本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企业债券融资已经发展成为了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调整资本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放眼于我国,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存在很大的空白,其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为了优化资本结构组成,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适当放权,减少行政上的干预,给予债券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取消对其发行数量和价格的规模控制,由市场主导债券的发行方式,不能一味地要求低风险却还幻想拥有高的收益。因为在债券市场上,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信号,如果债券无法体现收益和风险的对等,那么会导致医药行业市场失去应有的市场价值。
第二,规范信用评价体系,合理评估企业债务风险。在债券市场上企业的信用等于是透明的,不但可以让投资者进行参考是否信任该企业,也会让许多合作企业进行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因为这个信号是客观可见的。在市场上信用等级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债务选择和投资决策。只有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完善市场评级体系,债券就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进行发行,从而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二)医药行业层面的具体建议
1.完善内部监督,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健全的内部监督可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集中程度较高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在制度的范围内规范公司管理人员、股东、投资人员的各种市场行为。具体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首先强化监督功能,这里的监督可以是员工之间的监督,可以是股东之间的监督,也可以是互相监督,起好约束性工作;其次是降低代理成本,优化股权结构,给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方式,增强外部对公司的监督;最后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给予最大程度的长期鼓励和激励,比如给予在本公司长期担任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股权奖励,这样不但可以留住人才,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向心力。
2.提高盈利能力,扩大内源融资比例。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医药上市公司只有在这个时代抓住发展的机遇扩大企业的融资比例,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就必须增加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水平。由于我国的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单一,且与盈利能力呈现负相关的态势,所以起步阶段就要求企业自身做好管理工作,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核心技术,把握核心竞争力。立足于整个行业发展,也为了改变外源融资偏好,扩大行业的内源融资是必经之路。
五、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医药行业乃至医药事业都有广袤无垠的生存发展空间。立足我国,随着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视,医药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展。本文重点是立足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并从资本市场层面和医药行业层面提出了优化资本结构的具体建议。
1.《唐代老学:重玄思辩中的理身理国之道》,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3.《隋唐韬略》,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2.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郑铁钜主编)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3.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4.主编《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版。5.主编《中小学生标点符号手册》,湖北崇文书局2005年版。 1.《张居正集校注》(张舜徽主编),荆楚书社1987年第一版。2.《中华掌故类编》(朱祖延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后汉书辞典》(张舜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尔雅诂林》(朱祖延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7.《二十四史全译·魏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与历史文献学方面1.论传统文献学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2.窳寙辩正 中华书局《文史》2001年第1期;3.《旧五代史》考证 中华书局《文史》2002年第1期;4.文献之我见——兼与单柳溪同志商榷 《文献》1986年第4期5.尔雅郭注版本考 《文献》2000年第1期;6.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7.历史编纂学论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8.《史记·天官书》与星象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增刊9.博观约取 推陈出新--评张舜徽先生《清儒学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增刊10.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1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2.简论古籍整理的方式与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13.《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6期14.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15.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16.简述汪中的经学成就 《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第26辑17.张舜徽与清代扬州学派研究 《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18.简论王念孙《史记杂志》-兼与《史记志疑》、《史记考异》比较 载《逐鹿中原――史记论丛》第三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9.《尔雅》研究述评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20.《尔雅》及其研究 《图书馆与读者》1986年第2期21.采众家之长 绘一方丽色——全国民族院校专用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编后琐语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1994年第2期(二)道家道教经典研究方面1.论唐代老学的理论特色 《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2.葛洪道论辨析:诸家道论比较 《哲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8期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 《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4.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5.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0期;6.成玄英的道论 《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7.唐代《老子》诠释文献述论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8.简论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的文化价值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9.论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10.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诠释宗旨 《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三)史学理论、古代史及其他1.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8期2.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3.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8-5;《新华文摘》98-12摘转4.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5.五代枢密院考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二)1988年6.五代政治体制考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6期转载7.《五代史话》评介 《山东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8.近代国计外侮录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9.华工出国与近代国情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10.归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11.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学术研究动态》1991年第1期转载12.档案学概论二题 《档案学通讯》1992年第3期13.马士英简论 《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4.简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人民日报》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学术动态”摘转15.简论以德治国的内涵与途径 《山东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16.以战求和:唐代边塞诗的主旋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并收入《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7.黄石天主堂随访 《中国宗教》2006年第2期18.制度之良与运作之失――历代科举制演变检讨《“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北大核心级期刊,属于A刊。C刊是省刊,山东大学的刊物要比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级别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