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论文索引

2023-02-23 0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论文索引

试论历史上的东南亚国家与国家形成: 形态、属性和功能,载《亚太研究论丛》,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辑, 页244-264。1949年后中国的华侨华人政策:东南亚个案(与吴杰伟合作),载吴小安、吴杰伟主编:《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优势与挑战》,香港: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8月,页27-49。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 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 载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季刊),2005年第4期, 页10-21。遗忘的历史与剧变的现实:中国海外华人双重国籍问题的争论, 载《境外华人国籍问题讨论辑》,周南京主编,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页51-72。殖民主义、本土国家与东南亚华人移民:中国跨国化的一些历史含义,《南洋问题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页80-87。英暹时期北马地区华人家族历史与权力关系,1857-1916,载《百年回眸:马华社会与政治》,何国忠 编,吉隆坡:华社资料中心,2005年4月,页103-126。现实与历史: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关系, 载《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王天有 徐凯 万明 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645-657。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东南亚历史研究的视角与经验,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季刊),2003年3期,页19-29。论美国殖民地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载《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论国际联盟的诞生与威尔逊的失败,载《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试论马科斯‘新社会纲领’,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1期

《东南亚华侨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东南亚华侨史》(朱杰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东南亚华侨史

作者:朱杰勤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8-5

页数:403

内容简介:

《东南亚华侨史(外1种)》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朱杰勤教授为“东南亚华侨史”课程所写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全书根据东南亚华侨社会活动的重大事实,由古到今顺序论述,从汉代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时期。此次新版又附加“华侨史研究文集”(外一种),论述东南亚、欧美华侨的经济状况、政治斗争、历史作用及重要人物等具体问题,是研究中外交通史、中国国际关系史、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史、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朱杰勤,祖籍广东顺德,生于1913年,卒于1990年。早年师从著名南明史专家朱希祖先生,先后创立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华人史学科。笔耕墨润五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余部。由于在学术界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早在1940年他就被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吸收为会员,解放后又陆续被聘为中国祔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中国编审委员会委员,并被推举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亚研究协会副理事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会顾问等。

哪位大侠帮写份有关东南亚史的论文,不用很长.明天用,看球没心情写了,谢了.

东南亚历史沿革

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华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二战以后 ,华侨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后裔的群体 ,也在近 50 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不但
传统的华侨社会由落叶归根转型为落地生根 ,归化为当地多元社会的组成部分 ,而且华人新移
民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在东南亚 ,除了新加坡以外 ,华人都属于少数族群 ,因此 ,在这一归化
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体现了或多或少的趋同于当地主体族群的趋势。体现华人归化于当地的
趋势 ,首先是华人认同的转变。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以后 ,以当地主体族群主导的东
南亚各国政府先后程度不同地推行同化华人的政策 。
1.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华族作为当地族群之一 ,构成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华族规模较大 ,约 560 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 27 % ,且大多集中居住于城镇 ,在
私营经济上有优势地位。马来西亚华人向来族群认同意识强烈 ,战后以来 ,一直为维护华人文
化和华文教育权利不懈奋争。虽然马来人主导的政府长期实行马来人优先的政策 ,占尽政治
上的优势地位 ,但尚未实行暴力排华政策 ,华人族群的经济实力仍在成长 ,并在政府中有一些
职位。近年来 ,马来西亚华人由于与中国大陆及港澳的经济互动密切 ,其经济地位进一步得到
提升 ,其华人意识也得到加强。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热衷于华文教育和华语的使用 ,成效斐然 ,
其华文水平在东南亚首屈一指 ,迄今仍保存较完整的华人传统习俗。如无特别变故 ,马来西亚
华人的族群意识将长期稳固 ,并可能因国际华人互动关系的发展而增强。新加坡一直是华人
主导政局 ,对新加坡华人而言 ,其目标是 ,在保持华人族群认同的同时 ,锻造新加坡的国家民族
意识 ,无需再追求华人族群认同的强化。
2. 印尼和菲律宾 :华人族群意识重新增强
印尼华人约 740 万 ,菲律宾华人约 106 万 ,分别只占该国人口的 3. 5 %和 1. 3 % ,但在经济
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两个国家华人的主体都以混血华人为主 ,但第一代华人在经济上取得较
大的成功。在政治上 ,有华人血统的人均是以当地土著的族群身份参与政治 ,如前印尼总统瓦
西德(Abudurahman Wahid) 和前菲律宾总统科拉松(Coraxon C. Aquino) 。战后的印尼政府长期强力压制华文和华人意识 ,使印尼华人多年来不敢表白其华人认同。即使是第一代华人并与
印尼当局关系甚笃的著名华商林绍良 ,在公开场合也表白自己是“属于印尼人的多于属于华人
的”。[5 ] (P123)印尼华人历尽排华劫难 ,近两年迎来 50 年来最宽松的发展前景 ,一年间新成立
的华人社团组织多达 200 多个 ,表现出强烈的华人族群认同意识。菲律宾华人长期埋头商务 ,
少以华人身份参与政治事务 ,
① 但菲华的族群认同意识在最近 30 年则有较大的发展 ,其华人
宗亲同乡社团组织在近 30 年飞速增加 ,可能与菲华的经济实力增长和华人之间联系增强的需
要相关。仅就菲华晋江籍同乡组织而言 ,成立于 1910 - 1985 年间的晋江同乡会有 130 个 ,其中
有 60 个成立于 1960 年以后。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 42 个菲华文化社团中 ,有 26 个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成立的。[12 ] (P2 - 60) 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后华人地位的凸现和政府对华人经济
实力的重视 ,也由于中国和国际华人资本对印尼和菲律宾的重要性 ,这两国华人的族群意识有
望进一步增强 ,对华人文化(或中华文化) 的兴趣也在增长中。但这两国华人是否作为其族群
参与当地国政治则尚有待未来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变化。
3. 泰国 :华人族群认同意识逐渐削减 ,但进程放慢
泰国华人数量庞大 ,近 645 万人 ,仅次于印尼 ,是世界第二庞大的华人群体 ,约占泰国人口
的 8. 6 %。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 ,无论在血统上或文化上 ,泰国华人融入泰人社会的程度向
来较高 ,以至于研究泰国华人的著名学者史金纳 (Skinnar) 根据泰国华人的同化状况提出华人
的同化模式 ,认为华人同化于当地社会和民族 ,不仅是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他甚至预言 ,第三、四代华人将不复存在 ,会被同化于泰国的社会文化中。[ 9 ]
(P69 - 70)然而 ,即使是在泰国 ,华人同化的现象也远比史金纳断言的要慢得多。这是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泰国经济飞速发展 ,华人经济实力急遽膨胀 ,他们不再急于以通过联姻等融
入泰人社会的方式谋生 ,华人之间互相通婚和进行经济合作 ,结果出现一个保留相当多中华文
化成分的群体。[13 ] (P164)尽管中国移民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不再进入泰国 ,但泰国华人社
团反而大增 ,从 1960 年的 151 个增加到 1992 年的 889 个。[14 ] (P242)华人社团数量增加反映了华人之间联系的增强 ,有助于华人意识的保持。泰国华人社团也活跃于泰国的慈善领域 ,其背
景是泰华经济实力的成长。大多数华人认同泰族的价值观 ,讲泰语 ,接受和参与泰族人的各种
社会习俗 ,但很多华人仍保持通过祖先崇拜、庆祝华人独有节日、讲方言、参与华人社团的活
动 ,表现出作为华人的次族群认同(second ethnic identity) 。②这种华人意识有助于华人之间的交
往、援助和凝聚力 ,因此 ,华人认为维护这种族群认同是必要的。[15 ] (P22 - 23)
4. 缅甸和越南 :缺乏经济基础的华人尚待重构华人族群认同意识
缅甸华人约 300 万 ,
③ 越南华人约 100 万。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两国华人的经济实力
都相当雄厚。20 世纪 60 年代 ,缅甸政府推行企业国有化 ,华人企业遭灭顶之灾 ,大批华人离
开缅甸谋生。越南政府则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将大部分华人驱赶出国 ,全部没收华人企业。这
两国的华人经济基础被连根拔起 ,与维持华人族群意识相关的活动更无从谈起。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两国政府先后调整了对待华人的政策 ,鼓励和招徕华人参与该国经济的发展。此
外 ,两国与中国的边境贸易逐渐活跃 ,很多中国人也因此进入这两个国家 ,与当地华人合作从
事商贸活动。然而 ,这两个国家的华人流动性大 ,还未建立稳定的经济基础 ,除了创办几所华
文补习学校外 ,尚无力进行推动华人族群意识建构的大举措 ,如组织有较大影响力的华人社
团、创办华文媒体和举行华社大型活动等。

暨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