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2023-02-22 20: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福建江夏学院是1978年10月创建的福建银行学校,1985年5月在此基础上成立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开设38个本科专业,涵盖20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2017年,学校高质量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会计、法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个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1月,学校获批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学校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省级智库、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省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4个。学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中文学术CN期刊。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江夏学院是在整合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
学院主校区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南与福州大学、北与福建医科大学仅一路之隔。学院新老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9.88万平方米(1648.14亩),现有建筑总面积38.4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3.80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及辅助用房14.68万平方米。旅菲华侨黄如论先生慷慨捐资2.3亿元支持学院教学区一期工程项目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等14.03万平方米基本建设。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设备完善。全院现有教职工1031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2人,副教授18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30.98%;研究生学历教师236人,占教师总数33.38%。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05.96万元,各类实验室90间,校外实习基地64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重点突出、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格局。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125.46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
学院下设经济贸易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技术系、人文传媒系、金融系、法学系、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形成了以社会学科、管理学为基础,工学、人文学科兼备的学科专业体系。首批普通本科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现开设高职和成人本专科专业46个,全日制在校生11563人。
学院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设有海西发展研究院、经济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台湾法研究所等4个院级科研机构,并成立了挂靠学院的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福建省国际法学会、福建省行为科学学会、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教育研究会、福建省管理教育研究会等6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2004年以来,全院共出版专著、译著、编著、主编教材(作品)139部;发表学术论文2312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83篇、核心期刊论文293篇、大学本科学报论文321篇、一般CN期刊论文1615篇;获厅级以上各类课题立项9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3项;3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Alberta)大学、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Strathclyde)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关系,同时与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网址

福建江夏学院是几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根据公开信息可知:福建江夏学院在福建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福建江夏学院是本科大学。福建江夏学院有金融、会计、法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专业。福建江夏学院简介: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4所前身校(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隶属于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司法厅和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而不懈奋斗!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省级“5A级平安校园”、2017年度省直“平安单位”、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201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院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3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省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成本会计、银行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方经济学(专科)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1名,生师比为17.19: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90名,副高职称284名,高级职称比例为48.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85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5%;双师双能型教师47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1%;具有行业背景教师166名。有国家级、省级各类人才37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0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共24人次。

办学特色

(1)综合素质培养和选课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学校以学分制为基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推行公共选课制度,全校学生均可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

(2)转专业制度。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条件,制定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允许学生按条件申请转专业。

(3)导师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密切师生交流。导师们根据每个本科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个性化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治学精神,更好地安排学习进程。

(4)分专业方向培养。为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的针对性,在低年级开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开展共同就业的基础上,三年级分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升学要求、就业意向、自身兴趣爱好等修读专业方向课程。

(5)“16+2”模式强化实践创新应用能力。为加强学生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将从2010级首批本科招生开始实行"“16+2”模式,即从每学期18周中抽出2周进行课程实践、集中实习、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等,强化实践创新应用能力。

(6)校企订单培养。充分发挥行业背景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不仅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学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落实“16+2”模式,还设立了奖(助)学金、创新人才培养基金等。

(7)学习研究活动三结合培养。在校本科生除课堂、实验、实习、实践学习外,积极参与学校举办学术讲座、论坛、研讨会以及课题研究,同时,踊跃参加学校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卓越工程计划举办一系列二课活动。通过学习研究活动三结合等系列训练,提高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8)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的大学等985高校,福州大学等211大学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协议),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比如,学校每年选拔1名优秀本科生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半年。

(9)闽台合作培养人才。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是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已有合作高校3所。该项目采取"分段对接"即"3+1"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在台湾高校学习一年。学生毕业后除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外,还将取得台湾高校的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

(10)国际双文凭培养。从计划内拿出200个招生指标,与英国合作开展SQA-HND项目,进行国际化课程教育,采取"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学校,第四年到英国学习,获得双文凭、双学位、六本证书,享受英式教育,获得英语训练、国际求职优势、SQA质量保障、节约留学费用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省级智库、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省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4个。海法与自贸港区建设促进中心获批为福建高校首批9家特色新型智库之一。

2015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首次获得1项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1项,厅局级项目75项,全年共出版专著4本,编著3本;发表权威期刊27篇、核心期刊53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科研成果获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获其他部级奖2 项

合作交流

学校努力推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落实。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项目;引进了英国IARFP国际财务策划师证书;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特莱恩大学签署了“3+2”合作办学协议书;先后与美、英、澳、新等国的13所大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成立海峡财经学院,与台湾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3+1”、“4+0”计划项目,由省教育厅授牌在学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