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论文3000

2023-02-22 20: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论文3000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论文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相对于商业的概念而言,商品流通的概念有了很大延展,将其由过去的行业的概念上升为产业的概念,并成为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导构成部分,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等。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商品流通的形式多样化的现实特点,首先论述了一般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接着论述了网络型和小规模这两种特殊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核算

一、新形势下商品流通的形式多样化

商品流通业务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商品流通主要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储存三个环节。商品流通按照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划分可以分为自营商品流通和联营商品流通。自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购后销的业务流程,先自己垫付资金购进商品,后通过销售商品并结算收回货款,一般包括购销存三环节,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状态。联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销后购的业务流程,商品先由生产者运到商品流通企业的营业场所并配备销售人员进行商品销售,商品流通企业负责销售收款,后与生产者作商品购进处理并结算进货款,一般包括购销两环节,是一种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者融合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涌现了很多新兴的商品流通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商品流通方式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网络经营商品流通方式业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各形式的连锁商店(城)、网上商店(城)如雨后春笋般分别涌现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店铺街上,令人眼花缭乱。可见商品流通的的空间、时间日益扩大,已经从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扩大到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商店(城);商品流通的组织日益复杂化,从单一的商店发展到跨国商业集团或者连锁集团形式;商品流通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自营、联营、连锁经营、网上经营、代购代销等形式层出不穷;商品流通过程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如电子结算方式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流行等。

二、一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特色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和工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相比较,商品流通企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其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几乎没有生产过程;二是商品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三是企业营运中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商品――货币”。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方面与其他企业会计一样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共同职能,但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商品资金的筹集、运用和资金的收回进行核算和管理,其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显然与其他行业不同。虽然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但是,相比工业企业的存货类别较多,包括原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品种规格繁多。由此可见,零售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别之处。

1.存货日常核算方法独特

日常工作中,工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按计划成本法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会计期末应根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调整为实际成本。而商品流通企业中,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当然,也可以将上述四种核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采用售价核算的零售企业,应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运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或“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等方法,将进销差价在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进价成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则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并结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的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实行实地盘存制进行商品进价成本的核算。

2.进货费用处理方法特殊

工业企业计入库存商品成本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必须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和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商品流通企业几乎没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不存在为生产加工商品而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仅有购进商品时垫支的进价以及企业在组织商品购进环节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货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对进货费用的处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可以直接计入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中,也可以设置“进货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流转频率快,没必要将其合理且精确地对象化到每件商品中去,而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3.库存商品账管理严密

以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为例,对库存商品账的管理非常严密。对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一般业务部门设商品调拔账,只记数量,不记金额;仓储部门设商品保管账,也只记数量,不记金额;财会部门设一套完整的库存商品账,即除设置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外,还按库存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形成库存商品总账以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类目账,库存商品类目账以数量、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格局。在实际操作时,可以“三账分设”即业务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门各设一套账,以相互牵制和严密管理;也可以“两账合一” 即仓库设保管账,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商品账合并设置;还可以“三账合一”即只设库存商明细账。

4.不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几乎不生产产品,因而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

5.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中特别规定,零售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该科目,其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三、特殊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1.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1)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2)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2.小规模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在我国零售业企业中不乏规模小、核算不规范的企业,比如,一些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这部分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如平时只管理好现金的收付和收集整理好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期末请代理会计定期进行会计核算等简化的核算形式。

论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论文3000字的2篇

参考例文5篇其中一篇已经上传: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王丽平 吴敏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3期上

摘要:本文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控制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根据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对组织的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从而使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控制在管理层既定的目标之下的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制定和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外部的经营环境、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用数据指导管理,以预算确定的数据制定年度战略目标;以预算执行的数据发现与目标的距离,调整管理的方向;以决算的数据(完成经济指标数据)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唯有在管理过程中,时刻以预算数据指导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才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真谛。

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性。预算管理只注重企业短期活动,忽视长远规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预算管理更多围绕短期经营目标,短期内或许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执行力度不强。大多数企业中的预算负责机构仅在预算编制中发挥作用。

(二)盲目照搬照套预算管理模式。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全面预算热”,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销售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流量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也相继出现。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上,纷纷效仿山东华乐集团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不可否认,山东华乐集团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各异,采用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的预算管理模式才是企业的正确选择。

(三)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实施理解认识不足。企业领导及部分中高级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相当重视,但对企业大部分员工而言,没有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仍停留在对传统预算的理解,感觉预算指标只是制约支出的财务数据,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企业业务管理以及组织结构联系起来:认为预算是财务部的事情,费时费力,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本部门的运营效率;认为预算编制中基于的市场因素不断变化,难以预测,可能使预算流于形式;认为预算只是编给上级或领导看的,与实际工作没什么关联;预算管理约束太强,不愿实行。因而,在全面预算管理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没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性。

(四)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企业虽然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预算管理组织职责界定不清,也没有建立规范的预算制度规范,预算操作无章可循。同时,预算的监督机构和其他辅助管理机构也不够完善。目前,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包揽了所有的预算编制工作,业务、职能等部门参与配合较少,将财务部门看成“交通警”,而非战略合作伙伴。预算部门与业务、职能部门间协作不畅、相互扯皮,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五)预算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企业以企业总预算为主,缺乏各责任中心的分解数据,导致后期无法分别监控。预算管理手段还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前、事中控制。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预算考核未落实到具体责任中心,使得各费用发生部门缺乏费用控制的意识,易造成总体支出超标等情况,致使预算考核未能很好地起到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薪酬激励与公司预算目标不匹配,另外在考核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效绩的不利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考核方有时根据自己主观判断人为调整指标,考核的刚性差,挫伤了被考核方的利益,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实施战略预算管理。企业应确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可以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的盲目性。预算编制要以企业战略为基础,长短期结合。预算管理是对规划目标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在企业战略既定的前提下,企业年度预算必须依据年度战略目标,同时考虑下年度企业资源及市场变化等因素调整确定下年度预算指标,这样既可以减少预算指标的随意性或盲目性,又可以避免上级决策鞭打快牛,提高效率。

(二)合理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是结合企业特点,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应以个人企业规模、所处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为前提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在“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现金流量考虑在内。

(三)建立全员参与制度。全面预算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工作都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承担的。全面预算执行得好坏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而且需要全员的参与。因此,要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促进信息更广泛交流,增加全面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观点,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网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成功与否,与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息息相关。要使广大员工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通过宣传,使广大员工了解企业年度获利目标及本岗位收入、支出的具体目标。还要宣传指导全体员工如何参与预算管理工作,要使每一个员工知道预算管理是每个人的事情,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优化公司管理制度。企业要处理好预算管理与现行管理流程的关系,就需要在两者磨合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调整,即对于因原有管理体制链条太长、流程不畅的事项,以预算为起点来推动其他管理流程的改进,根据预算管理实际达到的水平制定可行的过渡方案,逐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各责任中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促进相关职能主体的积极性。实践表明,成功的企业内部一定有一整套规范和优化的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规范和优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由对企业全面预算较为熟悉且具有很高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负责组织和开展工作。已经建立起相关部门和制度的企业还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的管理,对全面预算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切勿使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五)控制预算松弛,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机制。在企业管理中,考评和激励是管理控制预算松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应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方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要严格把考核与奖惩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建立与期终总结有关的业绩评价与奖惩体系,将预算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尤其要注重建立与预算挂钩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利用预算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使预算真正成为约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则,实现预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的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于增彪.中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研究[T].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编印,2004.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另有: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企业债务重组的损益分析》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创新论文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创新论文

1新形势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的创新方法

1.1丰窗教学内容,改革现行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通过以下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现行教学方式方法:

①改变传统板书教学形式,加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力度,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承载量大的特征向同学们传授更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现代会计形势。

②鼓励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刊物等渠道收集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种类,并彼此信息共享,以此加强同学们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现实意义的理解和领悟。

③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应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化,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知识拓展加深同学们对教材内容的领会能力。

1.2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应成为现今社会各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观念,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也不例外。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中以自我为中心教学习惯的限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以此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堂讲授内容,最大限度提髙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再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通过组织学生自讲自答、举办会计专业知识比赛、小组模拟企业会计实际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该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作用,有利于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3转变育才思路’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对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仅注重课堂教学和课本内容教学的习惯,要改变自身育才思路,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接受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所侧重地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占比,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子主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以便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内容的吸收能力。此外,对校方而言,其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组织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践,使其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培养自身的`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胜任性。

1.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道德教育重视程度

对中职院校而言,为进一步促进《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及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成果提高,学校有必要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建设,观促进专业任职师继续电教S工作的开展’同时吸收更多子历、职称较高、教子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任课教师,更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以此保障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成果。此外,学校也应提高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操守,使其能够更好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发展需求,也有利于保障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学机构应首先加强该课程以及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同时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还应从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才思路等几方面着手,对现行教学方式方法加以改革,同时增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占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会计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教学成效,也促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输出质量的提高。

求一篇会计类论文3000字左右

提供代写,原创制作,

求一篇会计专科的毕业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范围小点的

浅谈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
摘 要: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将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日常会计核算采用
先进先出法,期末时再采取后进先出法进行调整,财务报表则同时列报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成本与其相关联的收入实现较好的配比。
关键词:存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选择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
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资源,其周转速度直接
影响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存货的计价是确定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依
据,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品种更新速度很
快,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较大。因此,对
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则尤为重要。
这样不仅能准确估计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经营状况,
而且能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还能紧跟市场需求
动向,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本文试就存货发出计价
的先进先出法及后进先出法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
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旨在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
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
项重要内容,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考虑如
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存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例
如,对不能互相替代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
产和存放的存货,无疑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在存在
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个别计价法就不
胜其烦。此时,就须在其他存货计价方法中选择。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不同的
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
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盈亏、所得税负担、现
金流量和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尤其在物价持续上
涨或下跌时。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业绩的
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负担的所得税
和获得的净收益产生影响。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
的影响
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
由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的不
一致,这就出现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采用某种
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之间
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
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
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计划成
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等。
对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实质上是解决存货的采
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之间的分配问
题,由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各种选择,不同的计
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
影响表现在:①由于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后购进的
存货为库存,这样在物价比较平稳的前提下,计算出
来的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实成本,符合物
价变动态势。但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结果就大
不一样了。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
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但由于销售
成本的结转是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即按最初较低的进
价结转,这就使得结算出来的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
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
因而收入较多,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
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
货利润”,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
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
量增加。②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使得企业期末
存货价值高估,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下,若遇到结构
性调整或普遍性经济危机,某些原材料价格突发性下
跌,高估存货就难以变现,从而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
的困境,这显然有悖于谨慎性原则。反之,当物价持
续下跌时,就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
影响同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①由于后购进的存货
先发出。这样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必须使得
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而发出成本较高。但因近期
收入较高,这样较高的收入恰好与较高的成本相配
比,而且以此计算出的盈利也能较真实的反映企业
目前的获利水平,并且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因素对企
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
②由于发出存货已负担了较高的成本,而库存存货
成本较低,这样,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如果商品的
售价较高,较高的收入则可以抵减较高的销售成本,
如果在未来经营中遇到突发性经济危机,售价下跌,
则收入减少。但由于库存的存货成本已经很低,这
样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不会大幅度下降,从而有利于
保持企业整个经营期内盈利水平的均衡。③最后,
从纳税的角度看,由于在某一会计期内,计算的销货
成本较高,企业所得税支出就减少。当然,这并不等
于企业纳税总额减少。这是因为,在未来某个时日,
企业先购入的存货最终要发出,但由于其成本较低,
因而获利就较多,从而使纳税增加。所以说,采用后
进先出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表现为早期纳税少,后
期纳税多,虽然纳税总额不变,但由于推迟了交纳时
间,从而使企业无形中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三、不同目的下企业存货计价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考虑诸方面的因素,而
采用任何一种计价方法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先
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的适应存货管理、存货估价
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
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后进先出法与此恰好相反。
1·企业如果从纳税的角度考虑,则应选择后进
先出法,因为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配比原则,如实
反映企业的当期利润水平,同时还可减少分红支出,
推迟交纳时间,享受“无息贷款”的好处,特别是市价
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可防止因经济危机、整个社会物
价指数下降时,高价存货不能变现,而使企业持续经
营被迫中断的危险。
2·企业如果基于增加盈利的目的,则应采用先
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的选择。一般来说,利润的大
小是评价一个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
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负责人在位期内政绩的重
要标尺。另外,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
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
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
投资信心,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资本”。但作为企业经
营者本身必须清楚,这种较高的利润,隐含着因存货
利润而造成的虚增利润,是一种眼前利益,对于未来
经营中的各种不测因素,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的差异是难以弥
补的,如果根据客观情况及利益权衡的变化频繁的在
两种方法之间不断地转换,势必与会计核算的一贯性
原则相矛盾,会给人留下“粉饰”和“调剂”的嫌疑。
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同时报告两种存货计价
方法得出的会计信息。这也意味着税法应该允许企
业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与计算应缴税金
时采取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致。否则,会与税收法
律相冲突。我国税法目前尚无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
纳税计算必须采用同一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明确规
定,故上述方案也是可行的。具体地说,由于先进先
出法与存货的实物管理、存货销售价格的确定、存货
估价及业绩评价相适应,且这些管理及决策是日常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是定
期的,所以,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
期末时再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调整,以发挥后进先
出法可以减少所得税支出的优点,财务报告则同时
列报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
如何实现上述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对现行的
存货核算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设置“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和“后进先出
法利润调整”帐户,分别核算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
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和利润确定的差异,其中“后进先
出法计价准备”帐户是一个资产负债表帐户,作为日
常按先进先出法核算的“存货”帐户的备抵帐户。
“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帐户是一个利润表帐户,其
每期发生额即为“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帐户期初、
期末余额的变化额,根据该帐户的发生额对先进先
出法核算的税前利润进行调整,纳税利润申报表则
直接根据调整后的税前利润填报即可。
对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处理,根据所得税会计采
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而有所不
同。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则直接根据按后进先
出法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
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若采用纳税影
响会计法,则应以先进先出法核算的税前利润相应
的所得税税率确定借记“所得税”科目,按后进先出
法确定的应交所得税金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二
者的差额贷记“递延税款”科目,举例如下:
某企业存款日常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本年初
无存货,本年购货4000万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
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年末的存货值为1000万元,全年
的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其他费用为800万元,所
得税率为30%,税法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如果按
后进先出法核算,则年末存货价值为900万元,销售
成本为3100万元,期末对日常按先进先出法核算的
结果进行调整,可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1,000,000
  贷: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1,000,000
期末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
1000万元减“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100万元,“存
货”(后进先出法)900万元
利润表上则列示:
销售收入:5000万元
减:销售成本(按先进先出法)3000万元
销售毛利:(按先进先出法)2000万元
减:其他费用800万元
税前利润:(按先进先出法)1200万元
减: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100万元
税前利润:(按后进先出法)1100万元
应交所得税根据调整后的税前利润计算,应为
330万元,若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则利润可直接
列示所得税费用330万元,净利润(按先进先出法)
870万元,净利润(按后进先出法)770万元,若该企
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则利润表所得税费用360
万元,净利润(按先进先出法)840万元,净利润(后
进先出法)740万元,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递延
税款”30万元。
综上所述,发出存货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
是后进先出法,企业应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加
以选择使用,就一般意义而言,只要选用的计价方法
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使成本与其相关联的收入实
现较好的配比,这种方法就是可行的,企业在同一年
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变更存货计
价方法应说明理由。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