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要把握心理 教育 案例研究的结构框架、专业特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案例行动研究,全面完善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1
案例介绍 :徐某,男,15岁,走读生,学习成绩中等,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白卷或几分。多次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 家庭教育 方式不当。徐某的父亲是我校附近厂里的一名职工,工作压力较大,也很繁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 方法 :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徐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 爱好 、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徐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 事迹 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徐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徐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数学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数学成绩很快就跃到了90多分。尤其可喜的是,“饭来张口”的他在家也能帮父母分担家务了,变得懂事多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2
案例介绍 :曹__ ,女,16岁,初二学生。家中还有一个弟弟,身高大约1.60米,身体健康,体态正常,长得比较漂亮,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无病史。父母均为农民,没读过多少书,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特重男轻女,对弟弟非常亲非常好,对自己从没用正眼看过,她为此恨父亲,从心里烦父亲,认为父亲是冷血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她有时想掐死弟弟。父亲特偏爱弟弟,什么事都以弟弟为主,她有失落感,以为弟弟抢了自己的爱,于是开始反感,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只要父亲批评她,她都感到愤愤不平,独自一人伤心落泪。对这一切她敢怒不敢言,一直放在心中,压抑着自己,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做表率,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以使弟弟引以为戒。所以,曹__ ,在家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母亲的最大爱好就是打 麻将 ,一天到晚忙着做家务,下地干活。一般她都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特别疼爱她,处处关心,时时照顾她,她对奶奶的感情特别深,觉得自己可以离开妈妈但不能离开奶奶。
最讨厌父亲,对自己不公平,特冷血,老是偏向弟弟,父亲总是骂“一个臭丫头蛋子,长大了也要嫁人的,养你有什么用。”一进学校就心烦,看什么也不顺眼,天天闹心,想骂人,想打架,主要是因为她去网吧包宿,让最要好的朋友“出卖”了她。昨天就是这样,在自习课上虽然控制了自己没去这样做,但还是跑出去用拳头镦墙后,才使自己情绪平静下来„„手现在还肿、还红、还疼呢。他以前和她是一班的,他很关心她,她感冒为她送药,倒水,冷了能为她披衣服。可下遇到男生的关心,就毫不犹豫与他确立了恋爱关系,回家也不敢说,为了保护她,他为她打架;为了吸引她,他为她喝酒,同她去游戏厅包宿。后来他辍学在家中下地务农,她不理他还做不到,说过和他分手,他就哭,造成她心理上的痛苦,晚上睡不好觉,失眠、头痛、头昏,有时还会心慌气短、胸闷胃痛,以为是病,到医院一查,却查不出病。
案例分析:
1.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曹__ 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她是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的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
2.亲情的需要:父母很少关心她的心理需要,使她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由此,渴望从其他 渠道 获得关爱。
3.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自己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使解决问题欲速而不达。
4.被朋友出卖让她不相信任何人,导至行为偏激,有敌对倾向,有攻击性行为。
5.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认为父母重男轻女,看不起自己。(2)情绪方面,受紧张压仰时间太久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现实,不知所措,缺乏沟通。
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父母的偏心,同学的嫌弃,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不适应症,使求助者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心理偏差。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我经常与曹操进行个别轻松谈心。
一般从关心她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我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的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曹__ 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担心家长、老师和同学不理解她,认为她有越轨的行为。因为最好朋友的出卖,现在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她觉得自己的家和别人的家不一样,没有温暖,她不想回家。宁愿去网吧包宿。我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心里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表演特长,让她在校艺术节上表演宋丹丹的小品,获得一等奖好名次。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当我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了曹__ 的优点、特长,使交谈从愉快开始,在谈及曹__ 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要让孩子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自尊心的基础上与老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的误区。避免孩子寻求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错误做法。
后来,家长与我经常保持联系,互相了解曹__ 的表现。
(3)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启发曹__ 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被人爱和爱别人都有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就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的记忆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从而避免进入青春误区。
(4)利用团活课讨论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每天在网上和电视上看有关汶川等地地震的消息,泪水总是为那些哀伤和感人的场面狂流。那些幼小的生命,那些花季的少年,那些美满的家庭在地震的刹那倾刻间消失,那么多骨肉同胞虽在地震中幸免遇难,却从此失去了完整的身躯和美好的家园,那是怎样的伤痛啊!一场意外的天灾,就这样悄悄的降临人间,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就是:要珍爱生命,要珍爱幸福,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篇3
案例介绍 :班主任刘老师向我 报告 说:“女生刘×先后从家里拿了6000多元,给从N城来借读的男生钱×花。这个孩子可能早恋了。”我听了以后,首先了解了学生刘×的一些背景情况。
案例分析:×,女,13岁,出生在农村,自幼过继给姨父母领养。养父为我市有名气的建筑工程师,平时工作忙,个性粗犷,与养女交流甚少。养母知识素养欠缺,除了无休止的唠叨之外,缺乏与女儿的情感交流,这使刘×对英俊潇洒、气质不凡且来自大城市的男生钱×产生了好感。当校外不良青年无端滋事找钱×麻烦时,刘主动解囊相助,而且一而再,再而三。
辅导方法:
情况清楚以后,我几次找刘×谈心。我首先肯定了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与异性接触的心理是正常的、正当的,消除了刘的恐惧、羞涩心理。在刘和盘托出了与钱×的交往过程后,我进一步向她指出:“成熟了的葡萄和柿子是甜的,而且味道鲜美,但是过早摘下的葡萄是酸的,柿子是涩的,虽然你对钱×的这份情意是美好的,但毕竟早了一步。如果你真的珍惜这份纯真友谊的话,请你把这份情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为了各自的前途,千万不能因年幼无知毁了双方的前程。将来条件成熟了,我这个老朋友会支持你们的。”我又个别找了钱×及其家长,疏导了其心理压力,要求他冷却关系,把精力用到求知上去。同时,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整治了校外环境。
辅导效果 :半年多来,刘钱两人断绝了过密交往,在思想、学习上均有较大进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 教育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
案例简介:
人际交往 案例分析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 方法 :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贻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
个案基本情况:李某, 1987年出生,广东人。初中一年级男生。
家中排行第五。七岁上小学,二年级以前很好学,很听话,是家人和老师的好孩子、好学生。三年级开始经常出没于电子游戏室,并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无心上课、读书。在电子游戏室学会了抽烟,并结交了一些行为不端的伙伴。上课时经常听不懂、打瞌睡,作业无法完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与教师作对、顶撞老师,并经常逃学旷课。当父母知道后受父亲严厉责打,便离家出走。该生入校以后,很快适应学校环境,与同学相处较融洽。学习基础一般,组织纪律较差,上课随便讲话,下课与同学哄闹,抽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关心集体。
家庭背景: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家庭教育 方式民主,但有时方法粗暴简单。父亲,50岁,初中 文化 ,系承包工程的个体业主;母亲,小学文化,家庭主妇。有二位兄长和二位姐姐,除二姐正在广州读大学外,其他几位哥姐都文化程度不高且已上班。李某在家中倍受父母及兄姐的宠爱,每周的零花钱除了父亲给以外,两个哥哥也经常会主动给予。因为年纪最小家中的任何事务均无须其操心,就连其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其个人生活琐事也是父母或哥姐代劳。但家庭成员中因为姐姐的文化程度最高,更加得到家人及该生的格外
尊敬和器重。李某也时常夸耀和羡慕自己的姐姐。
心理评估:
智力发育正常。言语表达能力强,热情,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提问。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显示:该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无学习焦虑,热情大方,易结交朋友,自信。
个性分析:该生性格外向,坦白直率,易信赖他人,独立性、敢为性均较高,敏感性低,理智性强,注重现实。坚持性差,缺乏责任感,易冲动。好胜性不强,较谦虚顺从,忧郁,有时有烦恼。
学习动机分析:该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热情低,劲头不足,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故难以取得好成绩。
学习认知因素分析:该生 学习计划 较差,不能严格的制定和执行计划。学习技术、听课方法、应试方法及 读书笔记 方面表现一般。
学习社会因素分析:该生与同伴相处基本融洽,学校及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一般。与老师疏远,不太接受教师的帮助与批评。并因此影响了该生学习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显示:该生从小虽倍受父母的偏爱,但业时常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尤其是母亲。父母过分干涉其学习和生活,过分保护。
该生自今年九月中旬开始,经常来心理咨询室咨询。约每周1——2次。开始时,是和同学一起来,一是好奇,觉得这里氛围比较宽松,舒适;二是可以换换环境,来这里聊天。以后逐渐对心理测试发生兴趣,并希望了解自我,并逐渐开始反省自己,和咨询医生谈自己的困惑和心里话,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来向心理医生请教解惑。
如:该生抽烟历史长,抽烟量大,成瘾。平均每周抽烟2——3包。当遇到不开心时,抽烟量更大。虽然自己也知道抽烟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有戒烟的愿望,但就是戒不掉。
结合该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了不定期的建设性心理咨谈。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 首先与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商关系;
2. 通过一些心理诊断技术对其性格特征及生活学习环境进行分析诊断,帮助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3. 向其宣传有关抽烟危害人类健康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抽烟有害健康”的概念。
4. 肯定其性格特征中积极的一面,并以咨询者个人良好的人格行为影响他,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修正不良行为习惯;
5. 为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如介绍消除心理烦恼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当别人抽烟时,如何控制住自己不跟着一起抽;鼓励其利用住校,时间充裕,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以自己的姐姐为楷模,好好学习,争取以满意的成绩回报父母。鼓励其课间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等等。
6. 以积极的、信任的态度关心他,帮助他,一旦发现其有一点进步均即时给予极大的关注,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
经过双方共同的努力,该生的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试探性地来看看,到现在遇有不开心或困惑时就想着来找心理医生,自我的克制能力大大提高。当别的同学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声附和随大溜”,而是动动脑筋自己想一想再做决定。如,当有人鼓动同学做坏事时,能自己冷静地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的后果,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遇有别人冒犯自己时,也不再那么冲动了,而是学习从多角度看问题,从更多的方法中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现在该生抽烟次数已经明显减少,抽烟量也由过去一周2——3包减少到现在一周不到一包。不文明的语言也明显减少。并且自己感到“现在学习劲头很大,上课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对数学学习又有兴趣了,经常主动作课堂练习,同学和老师都感受到其最近有很大进步。现在是越学越有劲,住在学校里也不太闷了。”
但该生性格中坚持性较弱,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尚须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教师及家长的鼓励将有利于该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主动关心该生,改善师生关系,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这将更有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该生家庭教育环境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父母对该生在生活上过分保护,影响了该生自信心的培养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以及引导孩子合理健康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等等。目前尚未对此进行干预,有待进一步的工作。
讨论分析:造成该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该生自身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 该生是一个性格外向,热情活泼的孩子,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合群性,希望经常与人沟通,且容易信赖他人。家庭中除姐姐一人大学文化水平外,其余成员文化水平不高,且为了生计,父兄们平日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除为该生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外,无其他更多的帮助,对于如何合理的安排闲暇时间,参与那些文化娱乐活动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更是缺乏引导。且当该生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时,也无法与之沟通,制使该生留连与电子游戏厅,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并受到不良少年的影响,沾染了抽烟的恶习,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之家长和教师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造成该生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疏远,而更加与那些不良少年为伍,以至于出现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并造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据本人在本校所接待的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情况粗略统计,本个案极具代表性,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故笔者认为,在为孩子们提供优裕生活环境的同时,作为成年人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健康的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做既会学习、工作,又会生活、休息的心身健康的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3
分析与诊断:
男生小未, 十一岁,现就读某小学五年级。该生表现为:贪玩,学习兴趣不高,和同学关系不好。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班上几个同学共计248元的债!经查,原来,他为了同班里几个爱玩、会玩的同学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许诺给对方多少钱”,到那天为止,除去欠款,他已付出了300多元的交友代价!
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导致不正当的自我防卫机制的个案。患者不是从自我方面去找原因,努力改变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借用金钱、物质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际交往不良带来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成人社会黑暗面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使然。不可否认。但这样做的结果,给成长中的孩子埋下了痛苦的心理隐患。他没有真心朋友,也不可能交到好朋友。
他为什么会令自己陷入失助的状态?有必要提及他的家庭生活情况:
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在他四岁时,父母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母亲竭力挽救,总算维持。为了孩子,母亲委曲求全,但又处心积虑、小心提防“背叛”的父亲,对孩子,总觉有些愧疚,希望多一点补偿。是否能从家庭寻求到慰藉,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里,他不爱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爱以各种理由搪塞,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他爱讲大话;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由于其情绪反复无常、常推卸责任;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常说话不算话;。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总有一股说不清的臭味。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之中。沦为个别霸道学生的“攻击目标”,动不动被人欺负一顿。
辅导方法与过程 :
基于小未身上出现的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眼前必须建立一次成功的经历,并让他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在学校门口买了几条金鱼,喜滋滋地拎回家了。第二天,我主动询问他关于 饲养 小金鱼的问题,他非常热情地作了解答。看得出来,他对饲养好小金鱼有浓厚的兴趣和一些不错的 经验 ,还有充足的信心。我真诚地鼓励他,希望他注意观察和积累,争取在合适的时候向大家介绍。我告诉他,我相信他能成功。
(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增加大众的支持
“结交真心朋友、主动帮助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获取友谊的基础和前提。趁着他在饲养小金鱼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请他在班里向同学们介绍经验,解答个别同学在这方面的问题。我发现他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了。他还主动将自己心爱的一条金鱼送给了一位养金鱼没有经验,将金鱼喂死了的同学。我顺势让同学大声说出他的优点,他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多进行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内在对话
我请他及时奖励自己,可在内心表扬自己几句。他告诉我,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来自同学之间的真正友情。我要求他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其他方面,去改正自身的缺点。诸如:爱说大话、自制力差、不注意个人卫生等。这样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成为受欢迎的人。
(四)改善认识,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告诉他: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会遭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压力面前,要有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找信赖的朋友倾诉、可以写 日记 、与同病相怜的人诉说、独处沉思,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自己坚强起来,时刻提醒自己身上的责任。
辅导后的思考:
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好多与他们未成年,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处的环境太复杂有关。不成熟的想法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堆积在心里就容易造成一些人格缺陷,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并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可以运用在某一领域先成功再迁移的例子,助其走出失败的阴影。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塑造期,这个时期充满各种矛盾,使其心理健康处于高危境地。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1
调查:肖静 李琴 任燕琴 韩雪 方洁 虞涛 房启志 黄宇 赵敏雅 宋启迪
指导教师:李家华 王丽娟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 教育 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 方法 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 家庭教育 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调查。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确定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表初、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访谈72人,问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问卷1518份。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
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后还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参考。
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评价 、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 渠道 、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几个部分。
三、调查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注:该表显示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1518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13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7.78%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120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62人,以上二项合计182人,占总数的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
(二)其他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
经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0.05),而区域因素及学习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
1. 区域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11.37%、15.68、6.58%。对比可见,中部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卡方检验结果,
11.385 4 .023
(P=0.023<0.05,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 )
2.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2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一、 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
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七、 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 害怕考试等问题;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 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 入职 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报告人:李 冰 20XX年9月18日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3
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措施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 热点 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 学习态度 和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 学习计划 ,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 其它 (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684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 百分比
学习焦虑 43%
对人焦虑 36%
孤独倾向 13%
自责倾向 9%
过敏倾向 2%
身体症状 9%
恐怖倾向 2%
冲动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四 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教育 案例库建设要遵循促进职教专业发展的理念,组织师生全员参与教育案例库建设,规范教育案例库结构体系,丰富教育案例库媒体形式。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
案例介绍 :莫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 :该生父母在牧业上,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他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 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 日记 :让他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他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 读后感 ,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他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他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能较顺畅地发言了,并成功地克服了口吃的现象,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与班上许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
案例介绍:
阮XX,女,15岁,初二年级学生。该生是单亲,父亲在其读小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自发生不幸之后,扶养女儿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显得更为虚弱。对于女儿的教育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该生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一般,性情怪异,行为举止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一个小女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刚开学就与一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干部的管理充耳不闻。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大发光火。初一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一直宠爱着她的父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父情结一直无法从内心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女儿的教育也甚感力不从心。曾经带其到心理医生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自闭症以及抑郁症。
3、自不幸发生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至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方法: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利用本人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生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一种父爱。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生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自己在对该生的心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 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努力共同教育。
4、鼓励其他学生多与该生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立了“友谊小联盟”,生生结对,让该生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鼓励该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
5、鼓励该生发展特长,提高自信,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课堂中,不管在偶遇时还是在交谈中,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暗示或直接提醒对方“你在进步”,让其对自己产生信心,对学习生活产生兴趣;让其在这种不断的期待中成为现实。
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和多 渠道 的配合,近一个学期过来,该生已经有了明显地进步,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行为习惯有所矫正,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自信心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能主动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担任班干部,开始也能慢慢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与批评„„在后半学期中,曾在班级的一次 辩论 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多次被评为班中的“每周一星”。作为一位班主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对我的考验,我真诚地期望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更大的进步。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3
案例介绍 :刘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 :该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很少回家,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刘某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刘某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刘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刘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刘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刘某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能较顺畅地发言了,并成功地克服了口吃的现象,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与班上许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