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2023-02-22 15: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1.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奖(原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天线罩几何厚度及外廓形测量仪,第一成果人。2.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原机械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齿轮定量冷精挤加工技术研究,第一成果人(2000年大连市科技进步奖(单列市)二等奖)。3.200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机械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第三成果人。4.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D3活塞环仿形车床凸轮形线技术,第五成果人。5.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第一成果人。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天线罩几何参数测量仪研究,发表在《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第三期(Vol.36, No.3, 2000, 3),第一作者。7.国际会议大会优秀论文奖:An illumination model for fast measurement of free-form surface,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CFDM ’2002),2002,7。第一作者。8.理想材料零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方法及内涵,《机械工程学报》,Vol.37, No.5, 2001,5, 2003年11月获得《机械工程学报》五十周年优秀论文奖(从杂志五十年累计刊登论文中评选出100篇优秀论文)。第一作者。9.发明专利,No.85102874.8,就地测量大齿轮齿形的方法与装置,1989,9批准。第二成果人。10.实用新型专利:No.99213477.3, 导弹天线罩几何精度测量装置,2001年批准。第一成果人。11.发明专利:No.99111820.0, 齿轮定量冷精挤加工方法装置,2003年批准。第二成果人。12.实用新型专利:No.99218150.X, 齿轮定量冷精挤加工装置,2001年批准。第二成果人。13.发明专利:No.200310102068.2,硬脆材料薄壁天线罩的装夹方法和装置,2003,10申请。第一成果人。14.发明专利:No.200310102067.8,天线罩自动测试与精密加工方法,2003,10申请。第二成果人。15.发明专利:No.200310102069.7,天线罩电厚度精密测量机,2003,10申请。第二成果人。

轩福贞的发表论文

发表科技论文17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次,申请国家专利30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863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美国John Deere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参加了国家标准GB/T19624-2004《在役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编制及科研工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2004年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奖励计划,2005年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上海市优秀教师,2009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先后获2001-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奖项。   跨学科经历奠定扎实根基从成长经历和履历上看,70后的轩福贞跟许多同龄的优秀新上海人无太大差别:出生于孔孟之乡的他凭着优异学习成绩考进山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在化工系任教,两年后如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工程机械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说起专业,轩福贞本科时念的是化工机械,硕士时则从事固体力学专业研究,博士又回到了情有独钟的化工机械。正是这样一种对工程和工业有一定了解,同时又有理科基础的跨专业经历,为他今后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博士毕业后,轩福贞在企业发展、政府部门还是留校工作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采访交流中,轩福贞告诉我,他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始于博士毕业后的日子,尤其是真正对做科研产生感觉,则源于博士毕业后的艰苦努力。“当时做科研成了生活中的唯一要事,周末假期很少休息,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年有几次的春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打理家务和照顾小孩都是太太一人默默承担,每天晚上12点后回到家里,既有工作中取得阶段成果的愉悦,但更多是对太太和孩子的愧疚”。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是轩福贞博士毕业一年后独立负责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其后,他又相继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和科研课题资助。更值得强调的是,这期间他开始了与上海汽轮机厂的合作研究,围绕超超临界汽轮机——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重大装备国产化瓶颈技术,开展了寿命分析和设计方法难题攻关,启动了华理工和上海汽轮机厂延续至今的产学研合作历程,也成为其学术研究从石油化工跨入电力装备的触发剂。谈及这段经历,轩福贞感慨地说,这不仅是其科研事业的启动与转型期,而且提升了对科学与技术的品味和鉴赏力。笔者认为,这或许可以作为天道酬勤的又一个案例。  磨剑十年敢摘皇冠明珠“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设计这个项目从立项程序上先是企业提出,但最初形成合作意向则源于我们的聊天”。目前国内的先进汽轮机技术,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和核电设备等均是由日本三菱、东芝和德国西门子等国外公司引进,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如寿命设计与考核不属于转让范畴。这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国产化进程,而且也长期困扰了企业技术人员:高参数新型汽轮机关键部件寿命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长期使用和服役工况改变会对寿命产生如何影响?在设计中又该如何控制?一次偶然机会,轩福贞等人了解到企业技术人员挂念的这些问题,正是博士期间他跟着导师和课题组承接和参与过的课题涉及的方向,于是说服企业开始了这一难题的合作。 轩福贞当时不可能想到,他和汽轮机厂技术员们一次偶然聊天所确定下来的研究方向——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分析技术——实际上是触及到了现代制造业中的共性难题,是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采访中,轩福贞给我介绍的这方面信息让我长了见识:目前国内正在开发的世界上最大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是汽轮机设备里最难也最值钱的部分,要保证其顺利运转,寿命和工艺可靠性的核校技术居于核心地位。譬如标明其设计寿命30年,寿命分析的核心内容就是弄清楚怎么来控制寿命,它何时会到达临界点?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多种新工艺,而且需要考虑新材料等诸多因素。 这些年来,轩福贞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方向,经历了从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失效分析到先进能源装备的寿命分析和安全控制。去年,轩福贞教授获得的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项目,就涉及了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谈及这些,轩福贞教授自信地说,压力容器技术研究是我们专业的本行,与民用设备相比,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尤其是需要考虑辐射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修正和补充,我们目前提出的全寿命分析技术完全可移植于核电设备。这次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泄漏事故,不幸中的万幸是压力容器经受住了考验,如果这个设备一出事情,就真正的不可收拾了。“先进的寿命设计技术应该体现在,讲60年寿命就应该是60年,这对设备的制造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从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全寿命过程来保证”。(有关设备全寿命设计技术的相关介绍请见本期轩福贞撰写的综述“机械结构的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  学会从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也可从2010年度上海市49项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理占据七分之一席位可见一斑。轩福贞教授这些年的工作业绩,也体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这一特色。他的研究不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而且承担了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明星计划和一大批企业研究课题。  从副教授到破格博士生导师和教授,轩福贞把这些一律归结为“运气好”。如果要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有哪些诀窍,轩福贞说,这应该受益于在“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出科学问题”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其本身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我们团队搞了一个针对压力容器的失效评定图,这是一个工具方法,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一步,科学上的要素就是对压力容器不同破坏模式和机理认识,利用力学的、材料的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获取其破坏过程和原理的系统知识,提出根本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轩福贞坦言,要真正从工程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研究选题需要关注‘顶天立地’,但应用基础研究则是位于‘天’、‘地’之间,我们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困扰大家的难点之一”。  教授的要务还是培养学生 在跟轩福贞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他对科研评价、学生培养等当下的热门话题都有不俗的见解,比如尽管他所在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这10年来科研经费翻了10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还是学生培养,科研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做科研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之一,更重要的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出一批好学生。大学做研究需要从对学生的培养出发,让学生能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指理论上的建树,立地是扎根实际,解决工程问题,形成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对于当前热议的SCI论文考核标准问题,轩福贞教授认为,论文发表是科研成果体现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不同领域和方向研究人员的评价需要区别对待。谈及学生的培养,轩福贞教授说,“我不鼓励研究生有一点创新就发论文,而是要把问题搞清楚了,形成一个系统再写论文更有价值”。培养创新能力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方面,品德与文化素养同样重要,另一方面,交流与表达能力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必备要素。 最近发表论文如下: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analysis of multilayered beams coupled with ductile damag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6 June 20122. Jia YF, Xuan FZ*. Anisotropic wear behavior of human enamel at the rod level in terms of nanoscratching, Wear, 2012, 290–291: 124–1323.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Effect of precipitate-dislocation interactions on generation of nonlinear Lamb waves in creep-damaged metallic alloys,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111,104905(2012)4. Zheng Y-T, Xuan FZ*, Wang ZD. In-situ Raman monitoring of stress evaluation and reaction in Cu2O oxide layer, Materials Letters, 78(1): 11-13, 20125. Zhu ML, Xuan FZ*, Chen J.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defects on long-term fatigue behavior of a Cr-Mo-V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546(1): 90-96, 20126. Zhu M-L, Xuan F-Z*, Du Y-N, Tu S-T.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a low strength welded joint at moderate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2, 40: 74-837. Liu ZD, Zhang XC, Xuan FZ, Wang ZD, Tu ST. In situ synthesis of TiN/Ti3Al intermetallic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37: 268-2738. Wang WZ, Liang JC, Guo XP, Xuan FZ, Hong HX.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wollastonite coating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0.1007/s11666-011-9699-99.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fracture modes and dislocation patterns. Mater. Sci. Eng A, 2012, 539(30): 301-30710. Wang GZ, Li BK,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reep crack-tip constraint induced by loading configuration of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12, 79: 353-3621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of thick cylinders with radial opening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2, 134(1): 011205112. Zhou G-Y, Tu ST, Xuan FZ, Wang ZD. Viscoelastic model to describ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with plate-foam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1, 53(12): 1069-107613. Maharjan S, Zhang X C, Xuan F Z, Wang Z D, Tu S T. Residual stresses within oxide layers due to lateral growth strain and creep strain: analytical modeling. J. Appl. Phys. 110, 063511 (2011) (8 pages)14. Xuan FZ, Shao SS, Chen QQ. Synthesis creep behavior of Sn63Pb37 under the applied stress and electric current,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2011, 51(12): 2336-234015. Liu H, Xuan FZ*. A new model of creep rupture data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ower processe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1, 18(8): 2324-232916.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degradation in ferritic Cr-Ni alloy steel plates using nonlinear Lamb waves, NDT&E International, 2011, 44(8): 768-77417. Shao SS, Xuan FZ*, Wang ZD, Tu ST. Synthesis surface effects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film/substrate system.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 9915-992018. Wang WZ, Xuan FZ, Wang ZD, Wang B, Liu CJ. Effect of over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behavior of HP40Nb alloy. J Mater Design, 2011, 32(7): 4010-401619.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umulative second-harmonic analysis of ultrasonic Lamb waves for ageing behavior study of modified-HP austenite steel. Ultrasonics, 2011, 51: 974-98120. Wang HT, Wang GZ,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uctile crack growth behavior in a dissimilar metal welded joint. Nucl. Eng. Des. 2011, 241: 3234-324321. Jia J H, Hu X Y, An Z L, Xuan F Z, Tu S 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sing device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pipe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1, 133, 04160122. Hu MH, Xuan FZ, Tu ST, et al. Study of an effic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an industrial bioreactor. Measurement, 2011, 44(5): 875-880.23. Tan JP, Wang GZ, Xuan FZ, Tu ST. Creep crack growth in a Cr-Mo-V type stee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81-91.24. Zhao P, Xuan FZ*. Study on creep-fatigue damage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9%-12% chromium steels under stress controlled cycli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148-154.25. Zheng XT, Xuan FZ*, Zhao P. Ratcheting-creep interaction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with anelastic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1, 33: 1286-1291.26. Zheng XT, Xuan FZ*. Autofrettage and shakedown analysis of strainhardening cylinder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s. .J. Strain Analysis 2011, 46(1):45-5527. Li YJ, Xuan FZ*, Li SX, Tu ST.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ing and Microscopic Fatigue Test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1, 24(2):187-194.28.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1, 43(6): 299-312.29. Cao YP, Hui H, Wang GZ, Xuan FZ*. Inferr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Beremin cleavage model parameters from the Master Curv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41 (2011) 39-4530. Zhang XC, Xu BS, Xuan FZ, Wang ZD, Tu ST. Failure mode and fatigue mechanism of laser-remelted plasma-sprayed Ni alloy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 205(10): 3119-312731.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Effect of NiCr and NiCrAl coatings on the creep resistance of a Ni alloy. Mater. Sci. Eng A 528 (2011) 2282-228732. Zhang XC, Xuan FZ, Xu JS, Tu ST, Xu BS. Stress-dependent fatigue mechanisms of CrC-NiCr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1, 34(6): 438-44733.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Creep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NiCr and NiCrAl coating-based system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2011; 24(3): 183-189.34. Huang YH, Xuan FZ*, Tu ST, Itoh T. Effects of hydrogen and surface dislocation on active dissolution of deformed 304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acid chloride solution Mater.Sci.Eng A 528 (2011) 1882-188835. Sun PJ, Wang GZ, Xuan FZ*, Tu ST, Wang Z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reep constraint induced by crack depths in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1, 78: 653-665

怎样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会员是学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是学会的根本职责。为进一步扩大我会的会员队伍,不断培养新一代机械工业科技工作者,依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章程》规定,我会决定在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中发展学生会员。

一、学生会员申请资格与条件
凡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学生会员:
1.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含)以上的学生;
2.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二、学生会员权利与义务

权利:
1.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享有对本会工作的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
3.享有参加本会活动以及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4.享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 义务: 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积极参加本会各项活动;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完成本会委托交办的工作,与本会沟通信息;按时缴纳会费。 三、学生会员入会申请及程序 申请入会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本会会员介绍,或所在院校、单位及本会各级学术组织推荐,经批准,均可入会。 学生会员的发展全部采取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入会手续、网上公布的方式。 申请入会本人登录网站,进入主页上“会员天地”栏目的“学生会员专区”,点击“学生会员入会申请”专栏,在线填写、提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入会申请表》;同时下载填写一份纸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入会申请表》,由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后,经所在院校、单位(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学生会、团委)或本会各级学术组织、或本会会员填写推荐和介绍意见、签字盖章后,将此表寄送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商务中心4--11层 邮编100048),经批准,即为学生会员。 四、入会注册手续 学会在网络主页的“会员天地”栏目中“学生会员专区”上定期公布初审学生会员名单和会员证号码;初审学生会员以网上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现金、邮局汇款等方式,向学会总部(组织人事处)一次性交纳注册费30元和会费100元;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在收到注册费和会费后,即寄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证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生会员胸卡》及收据。申请人即为本会的新学生会员。 五、为学生会员提供的服务: 1、学会拟在学生会员人数相对较多的院校和单位的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团委、学生会,建立学生会员联络站,委托我会会员或高级会员为联络员。定期寄送我会信息资料并适时组织相关活动。 2、个人信息服务:进入学会网络主页的“会员天地”栏中“学生会员专区”,点击“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平台”,输入学生会员姓名、会员证号及密码(初始密码为会员本人身份证号码,军人请与管理员联系索取密码),进入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可以进行“信息查询”、“信息输入与修改”、“密码更改”、“学生会员信箱”等的操作。 3、参加由学会委托学生会员所在院校、科研机构组织的学术报告会或科技论坛。 4、可以在学会网络中“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平台”中查询其他学生会员的论文、著作题目、科研成果题目及作者。 5、在学会网络中“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机械工程》杂志上,开设“学生会员精彩论文”专栏。刊登论文摘要及导师评语。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学生会员优秀论文奖,每年评选优秀论文。 7、学会优先向用人单位特别是我会团体会员单位推荐学生会员。 8、在学会网络中“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平台”,开设“毛遂自荐”专栏。经本人同意,向用人单位公开学生会员本人的情况,包括:勤工俭学的经历、受奖情况、本人特长、从业方向等内容。学生会员可制作精美的个人主页,并与网络工作平台链接,全面介绍个人情况,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 9、在学会网络中“学生会员信息服务平台”上发布我会与有关单位设立的可供学生会员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等实习信息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供学生会员选用、浏览。 10、优秀学生会员可优惠参加我会各级组织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会还组织学生会员以志愿人员的身份参加我会各级组织举办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六、学生会员晋升为会员的办法: 学生会员在毕业工作两年后,经本人申请,可凭学生会员证和工作单位证明晋升为本会会员。具体办法根据所在地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的有关办法进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奖项设立

学会设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并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设立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多年来,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举荐优秀人才,积极弘扬崇尚自主创新、恪守科学道德、追求和谐进步的科学思想,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