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晋中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2023-02-22 14: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晋中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1.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制度构架.《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6期.1/1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湘西产业扶贫为例.《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6期.1/23.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5期.课题组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的调查.《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4期.3/45.事业单位转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理性分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26.深化区域合作明确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17.明确战略定位,突出自身特点,强化政企合作.《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18.城镇化过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大镇”为例.《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11期.1/19.习水“三关工程”的长效机制:基金会模式.《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9期.1/110.城镇化:成果显著 任重道远.《经济》杂志2010年第11期,1/111.质量兼备的公共服务成就城市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导报》2010-7-31,1/112.广东省特大镇责任政府的制度创新与机构编制的改革,《县域经济论坛》2009年第9期,1/113.广东特大镇责任政府的制度创新.《改革内参》2009-8,1/114.小商人,大就业.《改革内参》2009-5,1/115.艳照门事件: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 《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5期,1/1.人民网全文转载16.两个操作示范与执法改革.《山西经济日报》2008-3-21第2版,1/117.我国国家所有制之回溯: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的视角.《兰州学刊》2008第3期,1/118.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政策探析.《中国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1/119.中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制度分析.《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1/120.事业单位营利性行为的制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期,1/121.事业单位的概念辨析.《生产力研究》2007,23期,1/122.所有权与所有制概念探析.《晋阳学刊》2007,6期,1/1(本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7期索引)23.论我国传媒业集团化整合的制度问题.《晋中学院学报》2007,6期:1/124.对文化行业普遍职业准入制度的几点思考. 中国民商法律网2007年5月13日,1/125.中国事业单位泛商化的法律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第4期:1/126.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法律对策.载史际春//袁达松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7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127.奥运志愿者刍议. 载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博士后奥运研究》2007,1/128.论证券业协会与投资者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2007物权法与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高层论坛论文集》,1/129.民办非企业单位治理刍议.载入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问题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1/130.论保证人的抗辩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等5期,2/231.试谈事业单位的制度沿革.《中国合作经济》2006,4期:1/132.法学视角的“票贩子”.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年4月2日,1/133.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改革的五大法律问题.《检察日报》2005.11.28第3版:1/134.也说命题老师办班热.《改革内参》2005年第10期,1/235.大一统国有制局限性刍议.《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期,1/236.中小企业发展法律环境的国际比较.载《生产力研究》2005,3期,1/237.中国新闻传媒准入制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期:1/1(本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2005年第9期和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媒》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38.光大银行身份之谜.《中国改革》2005年第4期,1/239.土地征用: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11期,2/240.论公共性传媒与营利性传媒的分类法律规制.《晋阳学刊》2004,6期:1/1,(本文被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收入“篇目辑览”)41.关于陪审制的法律思考《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2/242.认真对待概念法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2/243.新闻传媒的分类管理和市场准入.《经济法学评论》2003,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版,1/144.西方国家对传媒业放松法律规制的趋势.《理论探索》2002年135期,1/145.平面媒体有比较优势.《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9日B13版,1/246.略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2期,1/247.管理层收购的若干实证分析.《山西律师》,2002年第1期,1/248.论免责条款的限制.《三晋工商报》2001年12月,1/249.浅析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山西律师》2000年第4期,1/1

王继军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主要讲授经济法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已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已出版《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与汪渊智等合著)、《新编经济法》(主编)等著作;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共11项。 1、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问题研究,《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2、论公法与私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3、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浅论,《山西政法》,2008年第8期;4、研究性理念与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创新,《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复健与发展,《三晋法学》2008年第3辑;6、国有企业市场退出问题的物权法考察,《三晋法学》2007年第2辑;7、论中部崛起与竞争法律秩序,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9、物权法草案的社会主义性质与违宪性辨析,《三晋法学》2006年第1辑10、 公用企业改革与市场规制法,《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2、对新《对外贸易法》中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基本问题的思考《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6期1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环境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3期14、新《对外贸易法》中关于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的规定,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2004年8月15、电信业反行政垄断的反思——从国际长途话费提高谈起,《生产力研究》,2004年1期。16、高等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3期。18、锻造警察法学教育的学术界石——评陈晋胜教授的《警察法学概论》《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2期。19、入世后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协调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5期。20、试论地方大学法学教育模式,《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JM教育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4月。21、晋商诚实信用法律文化特点研究,《理论探索》,2002年第4期22、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11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23、试论商业秘密交存制度,《经济问题》,2002年第3期。24、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1期25、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5期(全文转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26、 公司董事表见代表制度之我见,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11期(全文转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27、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第7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2001.5.1428、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 促进法学研究创新,《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29、论特别取回权—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新创设研究,《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30、反经济垄断中的豁免问题研究—中国垄断性企业集团立法的合理性分析,《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31、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3期(全文转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32、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33、股份有限公司累积投票制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1期(全文转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34、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35、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制经济,《新华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转载),《经济问题》1998年第1期。36、邓小平法制思想论纲,《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7、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累积投票制度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8、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占有担保债权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39、解决我国若干经济问题的法律对策,《山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40、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41、对我国刑法修改和解释的思考,《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6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42、未构成犯罪的人在被关押期间逃跑是否构成逃脱罪,《中国法制报》,1984.9.21 1、《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2、《国际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3、《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商法与经济法》(合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5、《新编经济法》(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O509030 2005.042、反行政垄断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53203 2005.063、市场规制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1JA820022 2001.05-2005.074、山西法制环境建设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A0401 2004.08-2005.125、山西企业竞争力培养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 山西省科技厅 031032-1 2003.07-2005.066、公用企业与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省电力公司 0306025 2003.06-2005.067、民法、商法、经济法的功能、作用与相互关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0bfx011 20008、山西地方经济立法及民主政治问题研究——山西企业竞争力培育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03056 20039、太原市地方法规与城市竞争培育法律问题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031108 200310、法学理论教学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0205726 200211、山西市场经济法治环境研究 省市自治区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 99003 199912、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9409 199413、山西市场经济法治对策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14、市场经济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问题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309 199315、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16、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0509030 200517、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0109031 200118、强化预算监督的有关法律问题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0108059 200119、国有企业财产权制度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9908026 199920、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9808020 199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行政管理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711002 199722、我国经济法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及对策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109 1991 1、2006年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2004——2005年度先进社科工作者2、2006年《市场规制法研究》一书荣获二00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3、2005年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4、2005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荣誉称号5、2005年山西省高校法学师资理论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005年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奖6、2005年 尊老敬老先进个人荣誉证书7、2005年为政之道 山西省社科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8、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优秀共产党员9、2005年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公安机关执法目标研究山西省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特别奖10、2004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山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11、2003年《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获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12、2002年《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获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3、2002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14、2001年《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培育高素质法律人才》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 一等奖15、2001年《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获山西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16、奖2000年《对新世纪发展律师业的几点思考》获山西律师2000年大会一等奖17、1999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1998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18、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项目法律咨询意见书》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9、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的法律咨询意见》(咨询报告)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20、1997年《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与有担保债权研究》获1996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 优秀成果奖21、1997年《试论依法治省与山西市场经济法制对策》获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论研讨会 一等奖22、1995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3、1994年《庭审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推广应用奖二等奖24、1993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佳作

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长治市清真食品消费市场研究 李宁 铜陵党校 晋中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李宁,山西省长治市人,1985年3月,铜陵市委党校博士、讲师

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摘要:忠义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不仅深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更对现今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并分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出了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忠义价值观的建议,以希望从传统忠义精神的角度出发,萃取有益的文化品质,以为和谐社会忠义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忠义精神

前言:《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在这两部著作中,最为人们广为传颂的就是其中的忠义精神。同时,在这两部著作中,关羽和宋江是忠义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新时期,和谐忠义价值观的构建,借鉴《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

一、《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精神概述

(一)《三国演义》中的忠义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忠义精神的重要代表。在《三国演义》中,其中有许多生动的情节是对关羽忠义的体现。例如,在第一回,“桃园三结义”中,其誓词中就包含了忠义观念。在第一回中,其包含了对国家的忠义,也包含了对对百姓的仁义和侠义。再如,华容道释放曹操等等均是忠义精神的体现。总之,关羽在这一生中,无不体现出忠义观念。

(二)《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宋江是这部著作中忠义精神的重要代表。在这部著作中,也有诸多关于宋江仁义情节的描述,如放走晁盖,是重义气的一种体现。另外,宋江在教导下属的过程中,其将仗义疏财作为重要的教导内容,这也是忠义精神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宋江与梁山兄弟的关系一直都是平等的,这也是忠义精神的一种体现。但是,宋江的忠义精神中,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如封建愚忠君的思想等。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精神的比较与分析

(一)忠义精神的相同之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部著作均体现出了忠义精神。这种忠义精神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核心思想相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关羽和宋江的忠义精神的核心思想都是封建伦理道德,即主要是对君主的忠,对朋友和百姓的义。但在实际的行为中,其却很难做到两全。因此,《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第二,都体现了作者的追求。《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关羽和宋江所体现出的忠义精神都是作为极力歌颂的,因而与作者的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追求是一致的。

(二)忠义精神的不同之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虽然均具有忠义精神的体现,但其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形成基础不同。《三国演义》忠义精神的形成基础是报效国家,而《水浒传》忠义精神的形成基础则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相比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忠义精神所体现出的内容更加广泛。第二,忠义思想深刻程度不同。《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精神较为简单,仅仅是对某个人尽忠,而《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精神则是对国家尽忠,对百姓尽忠以及对朋友尽忠。相比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忠义精神,其思想更为深刻。最后,忠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同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精神一直被清朝统治者歌颂,并为其立庙、塑像等等。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却备受诬蔑和诋毁。

三、基于《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忠义价值观的建议

(一)注重传统忠义精神与时代特征的结合

在比较和分析《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精神的过程中可知,两部著作中关于忠义精神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差异。从共同点这一角度来说,两部著作中忠义精神的产物都是封建社会关系和伦理观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背景下,在构建和谐忠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将传统的忠义精神与时代特征进行紧密的结合。为此,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和信用立法等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忠义价值观。

(二)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并发扬忠义精神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忠义精神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例如,通过政府信用制度、商业信用制度以及个人信用制度等方式,继承并弘扬忠义精神。

结论: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可知,《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都对忠义精神进行了宣传。然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其虽然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区别。其中,有的忠义精神是值得广为传颂和弘扬的,有的则是需要给予摒弃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忠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给予辩证的对待。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构建出适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忠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穆延柯.试谈《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J].同行,2016,18(8):125-129.

[2]李建武,郭艺术.《三国演义》的成就与汉代“大一统”“仁忠义”思想文化的关系[J].晋中学院学报,2018,21(1):87-91.

[3]李欣.论《水浒传》的忠义观[J].青年文学家,2016,13(18):32-3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