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文阅读理解

2023-02-22 11: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文阅读理解

小学 二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已经开始逐步过渡到从自词语到 句子 和 文章 内容的理解,主旨段落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解读。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

答题步骤:

1、 把文章通读一遍;

2、 对简单题目,进行解答,如:标小节号等;

3、 带着问题,读文章,根据问题难易,通常需要读1~2遍,然后进行解答;

4、 根据题目,对照文章内容,进行检查。

题目类型和答题 方法

一、标小节号

题目举例:这篇短文一共有( )小节。

这类题目 ,通常在读完第一遍的时候,便可以直接答出。需要注意的是,标完小节号之后,立刻检查一遍,是否漏标。

二、数数共有几句话

题目举例:文中第3小节,一共有( )句话。

这类题目,通常会指定文中位置。所以,在答题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位置,进行解答。最好,一边数,一边做标记,以免漏数或重复数。

三、补充词语

题目举例:填上合适的词:一( )小鱼; 一( )鱼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按短文内容填空。虽然题目没有要求,但是当答案不唯一时,尽量按短文的内容填写。

例如上题,一(条)小鱼,一(群)小鱼,都可以。但如果短文中出现的是“一群小鱼”,那么,答题时最好也按一(群)小鱼填写。

四、划出相关的句子

题目举例:1、发现文具盒丢了以后,兰兰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在文中划出。2、请在短文中找到一句比喻句,并用直线划出。

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把文章进行精读,直到找出答案为止。

例如,题目2要求找到一句比喻句,那么,如果在第一小节中,就能找出比喻句,精读就到此结束。当然,如果对答案不确定,应把整篇文章静心精读一遍,再做解答。

五、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题目举例: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说法一。2、 说法二。3、 说法三。

这类题目,应首先把问题通读一遍,然后带着问题,精读文章,进行解答。

一年级的阅读理解中,出现这种题型,往往比较简单,只要跟原文进行比对即可。

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中,这类题目,通常需要孩子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 和判断。

六、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题目类型:在这篇短文中,小红是怎样照顾小树苗的?

这类题目,答案通常有两种类型:

一是简单答案,可以直接用文中原话回答;二是复杂答案,需要孩子先进行总结提炼,然后进行解答。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中,在平时练习中,应让孩子多进行针对性的总结练习。

所以,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也不是只能靠孩子的“悟性”来解答。只要能从基础练起,从低年级练起,相信孩子一定能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2

小学一、二年级阅读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的问题有这七种类型,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第一种:问短文共有几个小节。对于这种问题,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看懂文章的意思。我们结合例文来讲一讲怎么做。比如下图中的文章《小白兔》。文章第一段介绍的是小白兔有一些什么身体特征,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小白兔的 爱好 ,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小白兔的胆量很小。由此可见,这篇短文共有3个小节。

第二种:问第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比如上图短文中,第2节写了小白兔吃食。这就需要孩子能够读懂文章的意思,需要做到这个要求,除了认识足够多的字,还要加强阅读训练,多看课外阅读书。

第三种: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种题目需要孩子们在短文内容里面去找答案,要求跟前面的一样,需要认识足够的字以及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主要题型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句子等。

第四种:将短文中描述某事物的话用横线划出来。这种题目也没有特别的方法,只能根据题目的意思去短文里面找答案。

第五种:要求写出短文中一共有几句话?对于这种问题,小朋友们需要掌握哪些标点符号代表一句话结束了,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不会出现太复杂的句子,因此,一般以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结尾的句子就算一句话结束了。比如,下面这篇短文《小海马出生了》,它每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句话,都是以句号结尾的。

第六种: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或者延伸到短文外的常识问题。如果是问短文中的问题,那么去短文中找答案即可。如果延伸到短文外的问题,那就要根据常识来回答了。比如上图中《小海马出生了》这篇短文后面所提出的问题是:马是由谁抚养长大的?你呢?这种题目就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看懂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题很容易让孩子们误解是问海马是谁抚养长大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

第七种: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意思,从中你学到了什么?这种问题要求孩子们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寓意。这个题型要求相对来说较高,不但要求学生读懂短文的意思,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做这种题要注意找短文中每段话的最后一句,一般都会总结该段的中心思想或者主旨,有的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把握住这两点,结合短文,就不难找出答案了。当然有一些问题是要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来回答,那就需要孩子们提高阅读量,积累知识了。

掌握了这些阅读理解的基本问题后,相信通过巩固练习,阅读理解不再是难点了。以下为大家准备了11篇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训练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收藏 后打印出来练习。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3

【一】文章里某句/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名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表现“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 典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七】“问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八】常考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角角度。

【九】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 故事 情节),

人物和事件(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十】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一】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态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 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十二】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a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语言简洁明了,不要重复罗嗦,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

二年级阅读提问怎么写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
有时候学习会觉得困难,可能是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供大家参考!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阅读已结束
下载
打开APP获取全文

限免
导长图
分享
发送至微信
下载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页数说明:当前展示页数为百度文库重新排版后结果,原始文档共7页。
第 1 页
相关文档
二年级阅读理解知识点(大全)
浏览量2880
热度文档
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浏览量1278
为你优选
APP免费获取全文
精选二年级语文阅读...会员文档760篇
精选文档
二年级阅读题解题技巧
3725人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1908人阅读
(完整)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2209人阅读
(完整)二年级阅读题解题技巧
2893人阅读
开通VIP解锁全部免费资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浏览量2908
APP免费获取全文
(完整版)二年级阅读题解题技巧
浏览量1430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
文件夹
APP精选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 - 百度文库
1866人阅读
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与方法 - 百度文库
1014人阅读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_百度...
1020人阅读
2021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_图文 - 百度文库
1004人阅读
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二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技巧及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浏览量1901
APP免费获取全文
二年级阅读题解题技巧
浏览量1532
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浏览量1124
完整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浏览量2687
二年级阅读理解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浏览量1414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浏览量1265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训练
浏览量2637
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浏览量2254
二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浏览量1093
二年级阅读理解技巧答题指导含练习
浏览量2561
二年级(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浏览量2730
查看更多
推荐文档集(32篇)

求二年级下语文阅读理解题,题目灵活一点的

(1)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丽。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花盆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暗红的,十分好看。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
2、用“——”画出表示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的词。
3、这段话写公园的景色很美丽。主要写了地上的______和花盆里的______十分好看。

(2)
小树苗,排队走,
绿化祖国忙不休。
走到马路站两旁,
撑起绿伞在街头。
走到田野站风口,
挡住风沙保丰收。
走到沙漠站稳脚,
沙漠一片绿油油。
走到荒山安下家,
座座荒山穿绿衣。
1、小树苗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小树苗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
(3)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
小花猫的一双小耳朵直竖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它的嘴边有八根胡子 又细又长又硬 我知道那是用来量老鼠洞口大小的
小花猫全身长满了黄一道,黑一道的花纹。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上面长着五个像鱼钩一样的小爪,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
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来回摆动。
白天,小花猫总是爱睡觉,嘴里还不停地打呼噜。一到晚上,它就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象在侦察老鼠的活动。
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花猫。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小花猫的尾巴是___________,眼睛是___________,胡子___________。
3、写小花猫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1、这段话有______句。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动物的______的作用。
3、请用“——”画出啄木鸟舌头的作用。

(5)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是__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是________ ___。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 )
2)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 )
3)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 )
(6)
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做盾牌的人拿起一个盾牌给他们看。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站在右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这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做盾牌的人说:“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么能不错呢?”
1、短文共有______句,用“——”把第6句画出来。
2、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认为是______盾牌,而站在右边的认为是______盾牌,他们都___ ___了。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吸引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 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请给第四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______ 偷偷——______ 五颜六色——______
3、“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1)蝴蝶花会翩翩起舞。
2)蝴蝶花开了,在春风中不停地摆动。
3)蝴蝶花很美。
(8)
日月潭是一个美丽的大湖,它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
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另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个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日月潭的水很深。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1、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另一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两潭湖水相连,像个____________,小岛就像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大湖 ______的树林 ______的玉盘 ______的月亮
3、照样子写句。
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融小时候,家里常常买梨子,梨子又香又甜,大家都争着去拿大的吃。可是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的,他回答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好了。”父亲听了,赞扬他上小年纪懂得礼让。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 表扬——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大的梨来吃。 ( )
2)孔融认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 )
3)孔融是一个懂得礼让的好孩子。 ( )
(10)
小热带鱼可好看啦!
小热带鱼的身子是三角形的,全身金黄色。尾巴是黑色的,也是一个三角形。
小热带鱼的头上长着一双小小的圆眼睛,一张尖尖的嘴巴,嘴巴下面还长着两根又长又黑的胡子呢!
1、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热带鱼的______和______。第3自然段主要写小热带鱼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小热带鱼长着一张______的嘴巴,它的身子是______色的,尾巴是______色的。
3、你喜欢小热带鱼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象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这段话写的是日月潭______和______的景色。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清晰”的近义词是______,反义词是______

(12)
晚饭后,我和邻居家的姐姐在门口乘凉。忽然,一只大蜻蜓飞来了,落在一棵小树上。
我悄悄的走过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睛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把它放了,蜻蜓是益虫!”听了姐姐的话,我连忙松开手,大蜻蜓飞走了。
1、数一数,全文一共有 段。
2、“玻璃球”是指蜻蜓的 。
3、我为什么喜欢大蜻蜓?用“ ”划出有关的句子。
(13)
从前,有一个人顶着大包袱骑在马背上赶路。走了不大一会儿,他满脸汗水,十分吃力。
“喂,”过路人看了十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顶着大包袱,不把它放在马背上呢?”
“唉!”骑马的人叹了口气,说:“我怕马吃不消,所以把包袱顶在头上,这样做可以让马省些力气呀!”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用“_____”画出过路人问的话。
3、用“~~~~~”画出骑马人回答的话。
4、你认为把大包袱顶在头上比放在马背上让马省力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只乌鸦口渴了,在树林中找水喝时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树下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来到了那口井旁,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这篇段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写了______和______之间发生的事。
2、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用“_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
3、猴子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五岁那年的夏天,我跟着妈妈到乡下舅舅家去。那个村的西面、北面都是连绵几十里的山。山上树木茂密,山间溪水哗哗,山下是一片绿绒似的稻田,田边是一片碧绿的荷塘。
白天,这里到处是人们劳动时欢声笑语。晚间,这里虽然很黑,但是很有意思,青蛙、纺织娘和其它各种小动物的鸣叫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小夜曲。
我刚到这里就被迷住了。
1、这篇小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第一段讲了山上的________、山间的________、山下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我刚到这里就被迷住了。”“我”被什么迷住了?用“ ”划出来。

(16)

骄傲的青蛙

有一只骄傲的青蛙,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

有一天,骄傲的青蛙又在跟同伴吹牛自己有多伟大。这时候,刚好一只牛走过来吃草,同伴就说:“你能够比那只牛还大吗?”
骄傲的青蛙说:“当然能啊!”说完骄傲的青蛙就猛(měnɡ)吸一口气把肚子鼓了起来。
同伴说:“还不够大!”

于是骄傲的青蛙就拼命地吸气,把自己的肚子鼓得大大的,想要赢过那只牛,他吸呀吸的,终于“砰(pēnɡ)”的一声,把自己的肚皮给撑(chēnɡ)破了。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选词填空。
骄傲 厉害 吹牛 拼命 伟大
(1)小雄是一个很贪吃的人,每次去自助餐厅都( )地吃。
(2)美美很喜欢( ),常说她家大得可以装进一艘船。
(3)狮子是草原上面狩(shòu)猎最( )的动物。
(4)孔雀常为它一身美丽的羽毛而感到( )。
(5)妈妈无私地疼爱孩子,是很( )的。

3、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它为什么会把肚皮给撑破的?

(17)

乌鸦和百灵鸟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ɡòu)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sǎnɡ)子,那该有多好啊!

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di)。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miào)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chí)练习,这样长期不断(duàn)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yànɡ yànɡ:不服气,不满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乌鸦的目的是

3、怎样才能有副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在文中画下来。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18)打电话

( )爸爸告诉小华:“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像这样的服务电话还有很多,如110是匪(fěi)警(jǐnɡ)电话,119是火警电话,114是查号电话,121是天气预报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 )小华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话。
( )小华问爸爸:“真奇怪,怎么一打电话救护车就来了?”
( )一天,爷爷病了,爸爸连忙拨(bō)打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 )听了爸爸的话,小华觉得电话的作用可真大。

1、按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
2、在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写下来。 慢——( ) 少——( )
3、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匪(fěi)警(jǐnɡ)”的“匪”:查 部,总的笔画数是 画,在短文中的意思为 (①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②不,不是。)
4、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拨打什么电话?你知道吗?
(1)小华想知道少年宫在哪,可以拨打 查问少年宫的电话号码。
(2)小华的妈妈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拨打 查问。
(3)小华爸爸在路上看见一起车祸,可以拨打 报警。

(19)

爱玩的太阳娃娃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儿。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 园园)的,朝着身边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chánɡ zhǎnɡ)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nǎo)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ɡǎi)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阳娃娃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hé)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起滚(ɡǔn)进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 哪)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piāo piào)亮的白浪花。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或读音,用“√”表示。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3.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她把白云吹成了 、 、 和 。
4.“漂亮”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5.找出短文中写小白兔样子的词语,写下来。

(20)熊(xiong)妈妈收菜

菜园里的蔬(shu)菜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它们走到萝(luo)卜地里,熊妈妈拔(ba)了一个大萝卜。小熊就要吃萝卜的叶子。熊妈妈说:"别吃叶子,要吃它的根,你记住,萝卜的根最好吃。"

  它们走到白菜地里,熊妈妈拔了一棵白菜。小熊就要吃白菜的根。熊妈妈说:"你记住,白菜的根不好吃,它的叶子才好吃呢!"

  它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熊妈妈说:"你记住,西红柿的叶子不能吃,要吃它的果实。"

  小熊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学到这么多知识,真高兴!"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用横线把熊妈妈说的话画了下来。

  3、短文中写了几种蔬菜?它们是

  4、小熊学到了什么知识?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21)

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找吃的,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一阵风吹来,他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1. 小蚂蚁出来干什么?
小蚂蚁出来 。
2. 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下面正确的答案后打“∨”。
① 春天快要到了( )
② 夏天快要到了( )
③ 秋天快要到了( )
④ 冬天快要到了( )
3.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用“﹏”画出有关内容。
4. 小蚂蚁感到奇怪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22)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问共有( )句话,用“︱”标出来。
2.云的颜色有 、 、 ……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还会有 。
4.是 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5.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脸   (       )地往下沉
(       )的云   (       )地向前跑
(23)
西湖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春天,垂柳在湖边梳理她的头发,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夏天,浮萍碧绿,荷花映日。秋天,规划票乡,菊花争艳。冬天,腊梅迎着风雪开放。
1.短文共有(  )句话,用“︱”标出来。
2.下面的植物是什么季节的?请在括号里写下来。
菊花(    ) 浮萍(    ) 桃花(    ) 腊梅(    )
垂柳(    ) 荷花(    ) 桂花(    ) 
3.哪一句话讲了短文的主要内容,用“﹏”画出来。
4.作者举了(   )、(    )、(   )、(   )、(   )、(   )、    ( )七个景物说明西湖景色美。
5.作者按(     )的顺序来写西湖的景色。

(24)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我们的家。

1、我能“∨”出“种”在儿歌中的音节;

2、读了儿歌,我知道:小鸟的家是 ,鱼儿的家是 ,我们的家是 。

3、我能写出和儿歌不一样的句子。

是 的家, 是 的家。

(25)

我拿起一根吸管,蘸(zhàn)了蘸肥皂水,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吸管里飞出一个大泡泡,在空中慢慢地飘,真像个气球。我拿起吸管又蘸了些肥皂水,使劲一吹。哇!大大小小的泡泡一下子涌(yǒng)了出来,有的还很好地叠(dié)在一起,就像一对双胞(bāo)胎(tāi)。阳光下,泡泡变得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1、这段短文一共有 句话。

2、短文中的“我”拿吸管在嘴边轻轻一吹,飞出一个大泡泡像 。

3、请照样子写词语。大大小小 许许多多

(26)小猴吃西瓜

小猴跑到西瓜地里,他第一次见识西瓜,感到很有趣,摘下一个西瓜就要吃。

旁边一只小牛见他把滚圆的西瓜往嘴里送,就对他说:“你大概(ɡài)不会吃西瓜吧?我来教你……”

小猴很不耐(nài)烦(fán)地打断小牛的话说:“不用你教!不用你教!”说着他一口咬下一块西瓜皮,嚼(jiáo)嚼没味道,生气地把咬破的西瓜往地上一扔说:“不好吃!不好吃!”

小牛告诉他:“谁让你吃皮呢?吃西瓜,应该吃里头的瓤(ránɡ)啊!”

1、选字填空。

①园 圆:滚( ) 花( )幼儿( ) ( )形

②友 有 :朋( ) ( )时 ( )爱 没( )

2、吃西瓜应该吃 ,而小猴吃的是 ,所以小猴觉得西瓜 。

3、当小牛要教小猴吃西瓜时,小猴是怎么做的?我能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4、我想对小猴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