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这个没有硬性要求。
第一作者只能是一人,即其一。至于第一作者应是导师或者学生,每个学校的要求可能不一样,有的学校也可能不作要求。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发表的论文,前2篇一定是导师为第一作者。
为了对论文负责,学生为第一作者的,导师要为通讯作者。这些并不是硬性规定的,各校具体操作可能会不同的。
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 19 篇,其中,第一作者 6 篇。编写教材 3 本 , 其中 , 公开出版教材 2 本。主要的论文有:1. 电激励信号对果品电参数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11 ,第一作者;2. 锤片式粉碎机的理论分析和结构改进措施探讨,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2 ,第一作者;3. 我国温室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农村能源, 2001.6 ,第一作者;4. 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农机与食品机械, 1998.7 ,第一作者;5. 秸秆纤维餐具模压成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11 ,第一作者;6. 采后苹果电特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 2005.7 ,第二作者;7. 果品内在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 2001.9 ,第二作者;8. 基于电特性的果品种类识别试验,农业机械学报, 2005.7 ,第二作者;9. 电阻炉干制香菇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2.8 ,第二作者;10. Identifying Species of Fruits Based 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 Collection of Extent Abstract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Beijing ( Vol.2 ), 2004.10 ,第二作者;11. 秸秆碎料凸向模压成型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2000.11 ,第三作者;12. 秸秆资源工业化利用产业及模式〔英〕,农业工程学报, 2001.1 ,第三作者;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作词:黎琦 王军道作曲:赵季平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勤奋学习, 自信自强,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啊! 健全体魄, 坚定信仰,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西部开发, 科教奠基,天降大任我们承当。啊! 继往开来, 跨越梦想,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校歌 校旗
1、著作主编《食品工程原理及应用》主编《粮食产地加工与贮藏》主编《油料产地加工与贮藏》主编《大豆功能性食品》(专著、再版)主编《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参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食品工程全书》第二卷参编《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参编《豆制品的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参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和竞争力研究》2、论文⑴“天然碘营养肠的研究” 《肉类研究》1996年第四期,第一作者;⑵“夏季生产西式火腿肠的滚揉和斩拌温度” 《食品科学》1997年第11期,第一作者;⑶“卡拉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正确应用” 《食品工业》1997年第3期,第一作者;⑷“强化钙营养肠的研究” 《肉类工业》1997年第12期,第一作者,获首届全国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二等奖;⑸“天然碘强化钙营养肠的研究” 《肉类工业》1998年第5期,第一作者;⑹“肉制品厂蒸汽管道系统的设计” 《肉类工业》1997年第11期,第一作者;⑺“西式火腿肠的滚揉和斩拌温度的控制” 《中国食品工业》1997年第8期,第一作者;⑻“啤酒厂离心机选用” 《食品工业》1997年第4期,第一作者;⑼“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Xylansae from Streptomyces Olivaceovirdis E-86 on Powdered Components of Corncob” 《Biosystem Studies》2001年第4期,第二作者;⑽“长期使用的电烤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第五期,独著;⑾“绿色蕨菜贮藏加工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第二期,独著;⑿“用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食品科学》2002年第五期,第一作者;⒀“不同诱导物对Streptomyces Olivaceovirdis E-86产高活性木聚糖酶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第六期,第一作者;⒁“天然碘营养肠” 《食品工业》1998年第六期,第一作者;⒂“天然碘醋的研制” 中日食品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粮食加工新技术》(2001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⒃“Streptomyces Olivaceovirdis E-86产木聚糖酶在玉米芯成分上吸附特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第六期,第二作者;⒄“天然碘酱油的研制” 《食品科技》2001年第二期,第二作者;⒅“混合驱油剂吸附损耗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⒆“薄层层析法测定玉米芯木聚糖中单糖成分” 《饲料广角》2001年第23期,第三作者;⒇在2004年CIGR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Kinetic Study on Hydrolysis Lignocellulosic Corncob with Xylanase from Streptomyces olivaceovirdis E-86 Strain,”第一作者;(21)“玉米芯木聚糖和桦木木聚糖组成成分及结构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4年25期,第一作者;(22)“我国粮食加工业的现状与产业结构分析”《粮油加工》2004年10期,第二作者;(23)“我国油料加工业的现状与产业发展”《粮油加工》2004年11期,第二作者;(24)“我国小麦面粉加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农产品加工》2004年12期,第二作者;(25)“我国大米加工业的产业状况分析”《农产品加工》2005年1期,第二作者;(26)“我国玉米加工业的现状与产业发展特点”《农产品加工》2005年3期,第二作者。(27)“生物质资源及其产业”《第一届农业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独著(28)“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2期;第二作者(29)“国内外生物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增刊 第一作者(30)“用玉米芯生产低聚木糖前景看好”2000年7月24日《中国食品报》科技天地;(31)“四项创新技术使玉米芯变废为宝”2001年6月8日《中国食品报》科技天地。(32)“借鉴美国农产品质量控制理念,服务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农业工程技术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2006年创刊号 第一作者(33)“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 2006年3期 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