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1914.12.6-2008.6.14),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长期担任全国高校临床专业教材评委主任,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1936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结业,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2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他先后撰写了24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他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王春生,男,1964年2月出生。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常委,上海市心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复旦大学学报》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
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那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慕尼黑市立医院、都尔市立医院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门医师证书。1942年,裘法祖在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被慕尼黑市的一家医院聘用。这时,二战已渐入尾声,纳粹德国开始溃败,慕尼黑遭到盟军的轰炸。裘法祖所在的施瓦本地区医院,在慕尼黑市郊50公里外的巴特托尔茨开设了一所战地分院,裘法祖任分院院长。在巴特托尔茨,裘法祖每天都要给3~4名在轰炸中受伤的德国人做手术。他高超的医术备受病人推崇,当地居民把他称为“永远不知疲倦的中国神医”。1945年受聘为都尔市医院外科主任。1945年,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生裘罗懿(Loni Konig)结婚。1946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加入中国籍。1946年10月回国,即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任外科学教授,矫形外科主任历时40年。1947年裘法祖偕德国夫人裘罗懿告别了在德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成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外科主任。为了改变当时我国外科医学的落后状况,裘法祖全身心投入工作,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就打开了新局面。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1978年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武汉市医学院院长,1984年迄今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裘法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对我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诸多的心力;是推动我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他主持创建了我国 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1960年在首创胃底环扎术和胃底横断的基础上,于1972年又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崭新的断流型手术,在国内广为应用。新术式改进不下20余种。1979年,裘法祖率卫生部中国器官移植代表团再次回到德国,并和已在德国等候的妻子专程去探望86岁的岳母。 他主张对青年医师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外科 医生要“会做、会写、会讲”是谓“三会”的学风。他亲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外科人才,不少已成为国内知名学者。裘法祖一惯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或指导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在国内部开展较早。其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肝移植研究获197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他撰写论文200余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基础分册)、并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四~六版(国边重点出版物)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学教材《外科学》。他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版税杂志》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并积极组织了全国服务部外科学术仁义、第九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第一次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自1957年起他就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历任全国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创刊者之一。多年来,裘法祖教授为发展中德友好的学术交流尽心尽力。1979年率我国器官移植考察组赴西德六大城市访问,重开了两国医学界联系渠道,并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5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984年他发起组织了中德医学协会,任中方理事长。1985年获得联邦德国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勋章的殊荣。同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授予名誉顾问。1978年裘法祖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首届科技大会。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民全国人大代表。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新的手术方法,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亚20多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近10年来,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具体领导下,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并开始生产。2004年,裘法祖院士从医65周年暨90寿辰之际,湖北省政府授予裘老“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1932年,浙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1954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2008年5月26日,裘法祖院士在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42名专家们一起,为汶川地震灾区来汉的42名伤员会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教授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
主要研究方向1、器官移植2、移植免疫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代表论文:1、肾移植后抗HL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J] 2009,(1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肾移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体配型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存活的关系(英文)[J] 2008,(3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3、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2007,(10)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最具代表学术专著:泌尿外科诊疗手册 2007.12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获奖情况:《高致敏受者肾脏移植的临床研究》 20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军队成果二等奖在研课题:1、供者凋亡细胞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2008-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联合基金 26.25万元2、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体液免疫发病机理研究 2007-20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万元3、人口健康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2008.12-2010.12 广西科技厅 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共有研究经费50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1.25万元。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力学系 流体力学研究室 副教授 赵明
上海人民医院彭志海副院长老家在泗水泉林
家是泗水泉林的。大学本科在泰山医学院就读
彭志海,男,教授、主任医师,现就职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教育背景
1978.2-1982.2 入学时候是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毕业时间已经改为泰山医学院,医学学士。(注:泰山医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自1974年起独立办学,1980年由楼德迁至泰安,1981年经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泰山医学院”。)
1988.9-1993.7 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医学硕士、博士(硕博连读)
1996.10-1997.12 奥地利Granz大学医院,奥地利政府南北对话奖学金资助访问学者
2000.7-2000.10 美国UMASS Memorial Health care, Inc. Worcester,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Surgery
工作经历:
1982.2-1987.4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助教
1987.5-1988.8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外科教研室,讲师
1993.8-1993.11 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普通外科,讲师
1993.12-1995.6 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普通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破格晋升)
1995.7-1996.7 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破格晋升)
1996.8-至今 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1998.5-至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1999.5-至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学术背景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主编、《肿瘤》副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肝胆外科杂志》编委、《外科理论与实践》编委、《肝脏》编委、《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中组部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863”项目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招生专业:普通外科
研究方向: 肝胆外科及腹部器官移植,胃肠道肿瘤发生分子生物学机制
特色、手段和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目前共完成600余例肝移植手术以及联合脏器移植,全年肝移植数量居上海市第一、全国第三。在移植手术方式上,创造了一项全国第一,即国内首例胰腺内分泌门脉系统引流及外分泌肠内引流式一期胰肾联合移植,代表了国际胰腺移植的最新科学水平和潮流。四个上海市第一,其中包括:首例胰腺外分泌肠内引流式一期胰肾联合移植;首例减体积式原位肝移植;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重症肝炎急诊肝移植。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例数最多、移植费用低、平均控制在15~20万元之间,手术成功率最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和移植物有功能率皆为96%,移植质量和效果处国内领先水平。肝移植中心在保持肝移植项目、例数、长期存活3项综合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临床肝移植、胰腺移植、胰肾或肝肾联合植的水平与规模,并积极开展移植免疫、生物人工肝支持及肝干细胞等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的前沿性研究。在结直肠肿瘤的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完成结直肠癌全基因扫描,并开展结直肠癌基因的精细定位及有关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大肠肿瘤发病机制,寻求包括基因诊断和治疗在内的大肠癌现代化诊疗的新概念、新途径、新方法。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市级课题多项,总科研经费300万。
实验/临床工作条件: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拥有自己独立研究室,掌握免疫组化、多种PCR、细胞培养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每年承担10余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并承担科室人员实验工作。同时普外科目前拥有床位200余张,有胃专业组、大肠专业组、乳甲专业组、肝移植专业组、腹腔镜专业组、胆胰专业组和SICU。平均收治住院病人总数约3800余人,完成手术近3000台,其中大型手术、特大型手术占1/3以上。科室每年门急诊病人数、住院人数、手术量逐年上升。科室已和交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美国Texas大学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建立长期的人才共同培养合作计划。
主要研究成果:
1) 获奖情况
(1) 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
(2) 细胞周期基因与蛋白和Fas 系统研究肝硬变转癌机制及预后。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6年
(3) 肝移植和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
2) 论文
(1) RUNX3 Inhabits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reduces the angiogenesi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 Integr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X fragm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ultiple molecules: a key to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International J Oncology.
(3) Loss of heterozygosity on hromosome 1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World J Gastroenterol
(4)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expression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5) Altered Ex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Critically Impacts the Angiogenic Phenotype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tastasis.
(6)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中华消化杂志。
(7) 散发性结直肠癌1p36.33-36.31区域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精细定位。中华医学杂志。
(8)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肝移植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9) 大鼠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的关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0) 散发性结直肠癌22q13区域杂合缺失的精细定位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11) 散发性结直肠癌染色体4p15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精细定位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2)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检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4) 散发性结直肠癌4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5) 散发性结直肠癌染色体10q23~24区域杂合缺失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16) 肝脏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中华医学杂志。
(17) 肝肾联合移植15例报道。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8) 经门静脉及肠道引流式一期胰肾联合移植六例报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 经门静脉-小肠引流的胰肾同期联合移植一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 门静脉和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中华外科杂志。
这是我所知道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