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我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论文

2023-02-22 09: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论文

一 最初印象----新奇 第一次接触生物工程这个词是在初中时,那时就听说过“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虽然当时只知道那是一种与科技前沿接轨的高超技术,还不知道它确切的定义,但是从小就有当科学家的梦想的我,这个词自然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个深 二 高中印象----憧憬高二时算是认识了什么叫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产物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通常有下列几个分支: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生化工程。其中发酵工程占主要位置。 我们高中的生物老师经常讲一些有趣的生物试验或是成果。很多是有关他的导师研制的利用生物技术制造什么激素之类的,或是利用组织培养大量生产一些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产品,也获得了惊人的经济利益。当时真的觉得特别的惊奇,心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点多没错。再者,生物工程利用技术手段对一些生物进行改造,例如:克窿羊”多利“”白菜—甘蓝“”“杂交水稻”等。让我有一种很好玩的想法,不是说“上帝是造物者吗?”原来人类是更聪明的造物者,大胆的创新想象,制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利人有利己。如果能一边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一边赚达钱,那样你的职业生涯将会过得多么美好。这种想法可能不免有点俗气可笑,但它确是我当时十分真切的。所以在高考填报自愿是我第一个想到的专业就是生物工程,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一些有关生物工程的知识。三 加深认识-----期待 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我了解到了很多相关的信息:生物工程是一个热门专业。主要研究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理论及其在工、医、农、环境保护等部门中的开发和应用,如研究改变遗传因子组合,生产出有强抗病性的小麦;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发酵香蕉、制作甜酒;还有大家熟知的克隆羊多利,就是由生物工程技术创造的;根据国际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新趋势,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各种蛋白类药物,吃了这类含药物基因的食物,就可以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等等。 掌握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高技术和人才市场的一个热点,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它和工程科学的结合带来了生物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渗透提供了人才的广阔发展前景,生物工程专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北航诞生了。生物工程专业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机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 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在这五大领域中,前两者作用是将常规菌(或动植物细胞株)作为特定遗传物质受体,使它们获得外来基因,成为能表达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后三者的作用则是这一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新物种创造良好的生长与繁殖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本专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微生物制药工程、微生物航天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空间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特别是细胞力学)、生物电子学、微生物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影像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外科手术辅助设计等方向。  本专业培养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工程类学科和生命学科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强调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和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从生命科学观点和工程学观点探索生命奥秘。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到生物工程院校、医院、科研和产业机构及有关工程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初步认识了生物工程后,我觉得和我以前期望的没什么多大的差距,所以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义无返顾的报了生物工程专业。 四 大学探索-----茫然 来到大学才知道,一切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先不要说我校的生物工程仅有4年历史,在和一些师兄师姐的交流中才知道,原来生物工程的就业前景说了好听,但在科技不太发达的中国,仅仅有本科生的水平根本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 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 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记得有位副院长都曾说过,学生物就一定要走到最前沿,最好要出国(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生物比较发达),中国生物起步晚,推广度也不高,即使在普通大学读了硕读了博将来可能还是会比较辛苦 有一个师兄这样说到:“找了快一年了,还没找到工作。因为我们学的不伦不类,找有关生物公司的,你学的没有生物技术或者生命科学的深,找我们自己侧重点的,你又没有那些专门学工科的好,所以没人要。 除非你到国外去上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名字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来得,但是它并没有把所要学的东西引进来,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学校内的实验室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条件。“ 我不太能确定他讲的到底有多高可信度,但它使我认识到:如果要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确实很难。难道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我积极搜索,得到了以下生物工程的出路:1.出国。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读研。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 可以转向很多相关领域。读研如选择生命科学类,则向理科研究方向发展,一般会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3.找工作。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但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我真的茫然了。五 坚定目标-----奋斗 既然选择了生物工程,我就应该客观地认识它:生物工程本科生就业前景确实不佳,但是也要看到保研率高,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机会也多,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进一步深造学习,我相信,掌握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高技术和人才市场的一个热点,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它和工程科学的结合将带来了生物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我的目标是考研,有机会一定争取出国深造。虽然现在说那太早了,我现在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科。 相信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分享到搜狐微博

1. 什么是生物医学工程?谈谈你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理解。小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

求 生物工程的发展及现状 论文

我国生物工程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我国在年代初即将生物工程确定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制订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规划组

织了攻关队伍, 采取各种措施, 使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走上了有计划的迅速发展道路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

破性进展为在本世纪末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工程新产业, 跻身世界生物工程先进行列, 打下了坚实基拙。

关键词基本情况战略目标重大进展我国生物工程发展的基本情况鉴于生物工程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医药卫生

、轻工、食品、农牧渔业以及能源、化工、冶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涉及有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

兴产业的建立, 我国在年代后期,即把生物工程确定为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并积极研究对策, 抓

住机遇, 迎接挑战。研究对策层层制定规划
年方毅同志代表国务院和国家科委召开了第一次基因工程座谈会。翌年, 又召开了第二次座谈会, 并在全

国科技大会上将生物工程的核心一基因工程, 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之一。年全国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会议在北戴河召开, 会上不仅进行了学术交流, 而且还讨论了今后发展规划。年,

国家科委又决定把基因工程列入“ 六五” 年期间的科技攻关计划,主要课题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口蹄疫病毒表面抗原、人一干扰素以及植物基因工程等。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又增补了酶工程及发酵工

程。年国务院领导亲自动员并组织了近百位专家和有关部委领导, 组成了“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工作组” , 根据国际高科技发展情况, 结合我国国情, 历时年制订出科技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长远规划一

。 国务院组织了“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策讨论会” , 制订了发展我国生物工程的对策。年国

务院又组织了有关生物工程发展政策的讨论会, 制订和发表了“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政策” 的白皮书和蓝

皮书。在我国科技发展的“ 七五” 一一年、“ 又五” 一年以及目前正在制订的“ 九五” 一。。年规

划中, 均把生物工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拨专款予以支持。特别是年, 国务院根据小平同志的批示亲自领
导并组织了全国多位专家, 制订了立足于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规划即“ ”计划, 生

物工程列为七项高技术之首位,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生物科学工作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