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拟声词

2023-02-22 06: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拟声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大,但该校在省内却具备较高知名度与认可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为广东省十二五加快发展职教师范教育重点建设高校和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简称为广师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并入学校。2005年,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10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正式启用。

武振玉的学术论文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  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  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  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  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  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  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  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  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  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  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  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  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  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  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  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  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  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  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  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  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  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  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  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  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  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  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  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52.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  53.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54.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55.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  56.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57.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  58.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  59..《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  61.《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  62.《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黄树先的个人作品

[1]向平,黄树先. 汉语核心词“月”音义研究[J]. 语言研究,2014,01:13-16. [2]黄树先. 比较词义札记[J]. 语言研究,2013,01:84-95.[3]黄树先. 疾病名与身体部位名[J]. 古汉语研究,2013,03:51-58+96.[4]华中科技大学 黄树先. 学者必须有自己的学术阵地[N]. 中华读书报,2012-11-28012.[5]黄树先. 比较词义探索十例[J]. 语言研究,2011,02:113-123.[6]黄树先. 词义发展论说[J]. 汉语学报,2011,03:2-14+95.[7]黄树先. 住所名探源[J]. 语言科学,2012,02:202-221.[8]黄树先. 来自“出来”的“言”语义探索[J]. 语言研究,2012,03:9-17.[9]黄树先. 比较词义与历史比较[J]. 民族语文,2012,04:49-54.[10]黄树先. 比较词义与文献释读[J]. 语文研究,2012,03:1-3.[11]黄树先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寻找词义演变的奥秘[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2-24016.[12]黄树先,武晓丽. 汉语核心词“鼻”音义研究[J]. 语言研究,2009,02:70-77.[13]黄树先. 汉语及其亲属语言的“日”和“首”[J]. 语言科学,2009,03:248-258.[14]黄树先. 服饰名和身体部位名[J]. 民族语文,2009,05:10-25.[15]黄树先,张芳. 汉语文献几个词的解释[J]. 民族语文,2009,02:44-49.[16]黄树先. 说“径”[J]. 汉语学报,2009,04:2-15+95.[17]黄树先. 汉语核心词“星”音义研究[J]. 语文研究,2010,01:35-38.[18]黄树先,卓婷. 说“享福”[J]. 语言研究,2010,03:107-110.[19]黄树先. 食物名探源[J]. 民族语文,2010,05:11-26.[20]黄树先. 比较词义研究:“薪柴”与“燃烧”[J]. 汉语学报,2008,04:2-15+95.[21]黄树先. 古代汉语僻义词考释二则[J]. 语言研究,1988,01:155-158.[22]黄树先. 古楚语释词[J]. 语言研究,1989,02:109-117+45.[23]黄树先. 古训旁证[J]. 语言研究,1990,02:119-121.[24]黄树先. 诗诂旁证[J]. 语言研究,1991,02:88-95.[25]黄树先. 说甲骨文“帚”[J]. 语言研究,1992,01:96-98.[26]黄树先. 试论古代汉语动物词前缀[J]. 语言研究,1993,02:22-32.[27]吴宝安,黄树先. 说“叶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91-93.[28]黄树先,郑春兰. 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2:7-11.[29]吴宝安,黄树先. 先秦“皮”的语义场研究[J]. 古汉语研究,2006,02:69-72.[30]黄树先. 汉语耕元部语音关系初探[J]. 民族语文,2006,05:4-11.[31]高建青,黄树先. 说“爪”[J]. 语言研究,2006,03:87-89.[32]汤勤,黄树先. 说“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58-61.[33]黄树先. 汉语核心词“足”研究[J]. 语言科学,2007,02:84-90.[34]黄树先. 汉语核心词“我”研究[J]. 语言研究,2007,03:86-91.[35]黄树先. 汉语核心词“畀”研究[J]. 语言研究,2008,01:45-59.[36]黄树先. 汉语耕元部语音关系初探[A]. 厦门大学.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厦门大学:,2005:1.[37]黄树先. 说“膝”[J]. 古汉语研究,2003,03:89-91.[38]黄树先. 汉语缅语的形态比较[J]. 民族语文,2003,02:22-25.[39]黄树先. 宏观的观察,精细的分析——读《汉藏语同源研究》[J]. 语言研究,2003,01:122-126.[40]黄树先. 从核心词看汉缅语关系[J]. 语言科学,2005,03:90-108.[41]黄树先. 说“手”[J]. 语言研究,2004,03:114-118.[42]黄树先. “哥”字探源[J]. 语言研究,1999,02:179-184.[43]黄树先. 从史实看汉缅语关系[J]. 语言研究,2002,03:112-120.[44]黄树先. 汉缅语长短元音比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24-27+37.[45]黄树先. 试论古代汉语A-前缀[J]. 语言研究,2000,02:22-29.[46]黄树先. 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J]. 语言研究,2001,03:101-108.[47]黄树先. 汉缅语的音节结构[J]. 民族语文,2002,03:14-20.[48]黄树先. 古代汉语文献中的藏缅语词拾零[J]. 民族语文,1994,05:41-43.[49]黄树先. 古训新证[J].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64-68.[50]黄树先. 读《说文段注改篆评议》[J]. 古汉语研究,1995,02:88-92+21.[51]黄树先. 古代文献中几个词的来源[J]. 古汉语研究,1995,04:59-60+73.[52]黄树先. 汉语文献中的几个藏缅语词试释[J]. 语言研究,1995,01:182-187.[53]黄树先. “(马文)马”探源[J]. 语言研究,1996,02:123-127.[54]黄树先. 古文献中的汉藏语前缀~*a-[J]. 民族语文,1997,06:39-40.[55]黄树先. 夷语杂释[J]. 语言研究,1997,02:159-162.[56]黄树先. 古代汉语中的“马”字[J]. 古汉语研究,1998,03:23-25.[57]黄树先,郑文锦. 略论古代民族语文中的~*A-前缀[J]. 语言研究,1998,02:198-200.[58]黄树先. 文献中的民族语文考释[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91-93.[59]黄树先. 《太玄经》“妇人徽猛”解[J]. 古汉语研究,1993,01:53-48.[60]黄树先. 汉文古籍中的藏缅语借词“吉量”[J]. 民族语文,1993,02:23.

广州师范技术大学学前教育考研报录比

1:1.2-1:1.5。
以2019年为例,广技师考研录取比例是1:1.2-1:1.5。考研录取比例是根据各硕士点(二级学院)根据本单位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生源情况包括(调剂生)而决定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各专业的校区分布情况?

校本部: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西校区: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

北校区:广州市越秀区广园西路183号。

白云校区:广州市白云区江高。

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为广东省“十二五”加快发展职教师范教育重点建设高校和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有校本部、白云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38亩,校舍建筑面积393501.97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042人,其中正高职称140人,副高职称331人;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办6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

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学院、机电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会计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民族学院、汽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开办64个本科专业。

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科研总经费达3420万,林智勇教授参与广工大申报的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戴青云教授申报的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何影记教授申报的成果获广东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戴青云教授申报的成果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第1、2、3、5期为社会科学版,4、6期为自然科学版,具有学术性、职教性、师范性、民族性的特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