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2021年妇女生活杂志定价

2023-02-22 04: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21年妇女生活杂志定价

截至2021年11月,知音杂志没有倒闭。

《知音》杂志创办于1985年,主打情感类,以相似的经历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定价为五元。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变革之后,《知音》始终坚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音》开始注重于向网络媒体,广告运营的方向发展。

虽然在上市时经历了社会的质疑,但《知音》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用事实和实力证明了自己有上市的资本。

到现在为止,《知音》以其杂志出版为主体的核心产业,慢慢地做大做强,成为了现在的“传媒产业群”和“多元文化群”,也就是《知音》现在的“两翼”。

刊物定位

《知音(海外版)》创刊于1996年8月,月刊。《知音(海外版)》秉承《知音》“人情美、人性美”办刊宗旨,强化国际特色,讲述异域人生,荟萃世界美文,反映人们对于精神情感美好境界的追求,以其品味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好日子》创刊于2001年3月,全彩生活月刊。《好日子》以展示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主旨的女性杂志,内容涉及情感、心理、家庭以及健身美容等,致力于传递最新锐的生活理念,倡导最完美的生活方式,提供最前沿的生活资讯,全方位关注女性情感与提升女性生活质量,是打造生活情商的最佳读本。

想给妈妈订杂志``什么好?

《妇女生活》 (里面的内容挺全 有保养 修身养性的内容 还有很多关系妇女的故事 我给我妈就订的这个 我妈也一直看着来的 应该是挺好 )

要想看有意义的文章 故事 就订 《意林》或者《读者》吧

郎平爱徒孙玥:48岁小老虎嫁香港14载,郎导夸她还那么漂亮

2021年9月,女排精神,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被成功纳入中国第一批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谱系之中。

勤学苦练、团队协作、敢于拼搏,这些优良的品质,曾一度被女排运动员们,乃至于国家运动员们用来作为参照或履行的标杆。

孙玥,是郎平的爱徒,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排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容貌姣好且性格爽朗,在赛场上的作风不仅勇猛且十分强劲,更是有着“小老虎”的绰号

1973年,孙玥出生在江苏省镇江的一个排球世家之中, 孙玥的父亲孙锦华 曾是江苏女排的主教练,而 母亲黄启珍 则曾是江苏省排球队的主攻手,她还有一个哥哥,叫孙昕。

小时候的孙玥性格很活泼也很开朗,她热爱自然也喜欢幻想,在父母极致的关怀和疼爱下,孙玥的童年是幸福且无忧无虑的。

虽然孙玥的父亲平时都很忙,经常要等到周末才能跟家人在一起吃饭,陪孙玥玩耍,但在孙玥的记忆里,不管是一家人在饭桌前的欢笑,还是那些曾在父亲肩头唱过的歌,都是得以让她至今深深珍藏的宝贵记忆。

孙玥3岁时有一次去外婆家,也许是因为突然换到陌生的地方,她便一直哭闹不止,孙玥的母亲没办法只能抱着孙玥在外面边走边哄,哄着哄着就走进了附近的一家排球馆。

奇怪的是,孙玥进到球场后竟然不哭了,她张望着那些跑跳着的人们以及在空中飞舞的排球,眼中充满了好奇

随后,孙玥的母亲经常带着孙玥到江苏女排训练所中玩耍,她坐在捡球车里,跟年轻的队员们一起奔跑欢笑,那是孙玥在童年时期最早对于排球的记忆。

然而,孙玥幸福的童年,在父亲被检查出肝癌晚期后戛然而止。

1979年,随着孙玥的奶奶从医院满脸泪痕地回到家并抱紧孙玥的那一刻起,年仅6岁的孙玥便就此永远失去了父亲。

面对失去了父亲气息的家,孙玥也变得不再喜爱玩闹,亦或是对着天空或夜幕幻想, 为了成为母亲和奶奶的依靠,她的性格逐渐变得坚强独立且沉稳了起来。

为了为家里减少负担,孙玥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就转到了一所离家相对较近的小学上学。

年少时的孙玥虽然性格坚韧且成绩优秀,但身体却不怎么好,除了贫血以外,还患有比较严重的鼻窦炎,因此 在孙玥8岁时,母亲就将她送进了南京市业余体校练习排球,其一是为了加强孙玥的身体素质,其二也是为了孙玥父亲的遗愿。

那是孙玥第一次正式接触排球,进入体校后的她每天都积极地参加着训练,她很享受在排球场上奔跑挥洒汗水的感觉,悟性极高的她很快就在排球队中展露了头角,身体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起来。

不久后,在一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来体校选拔队员的排球赛中,孙玥凭借着在赛场上积极的表现,幸运地得到了选拔人员的赏识,并在随后顺利转入了琅琊路小学。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不仅是一所重点小学,更是受到省体校教练们所青睐的小学。

然而,不知是受到童年家庭的变故的影响,还是害怕让父母失望的心理压力,在转入琅琊路小学后,孙玥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她向曾经的同学借书借笔记借练习题,独自一个人在学校找个角落学习,生怕自己落下任何一科的功课。

就这样孙玥在学校不可避免地渐渐被同学孤立了起来,她也经常因为1米64身高被同学挖苦说根本不是打排球的料。

“妈妈,我能不能不在琅小上学。”自尊心一再受挫的孙玥曾流着泪对母亲说。

对于孙玥的母亲来讲,女儿排斥排球这件事是让她始料未及的,但她也明白如果此时强迫孙玥留在琅小可能会招致反效果,于是在思量过后,她同意了女儿想回到原先的学校读书的请求。

回到熟悉环境后的孙玥逐渐变得积极阳光了起来,对排球也恢复了以往的兴趣,再次露出笑容的她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练习排球转眼到了初中二年级。

1987年,孙玥随校队参加了一场名为“振兴中华杯”的少年排球赛, 在比赛中她意外得到了江苏省青年女排教练黄兰芳的赏识,并在随后被邀请加入江苏省青年女排队。

1987年,孙玥来到漳州进入省队参加冬训,但因右膝意外长了个疖子,便只能自己独自一人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训练。

即便只是小运动量的训练,做事认真且投入的孙玥也毫不马虎,她对姿势上的细节反复琢磨练习,碰到自己做不了的动作,就坐在训练场旁看队友们练习,然后总结方法

为了不让孙玥落后训练,黄兰芳教练便开始在私下里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从传球、垫球、蹬到如何运用腰腹的力量,每一个该打实的基础,黄兰芳都会对孙玥进行反复的训练。

原中国男排主力队员曹平 也很看好孙玥的未来发展,在空闲时,也会传授她一些在发球和扣球上的技巧。

就这样,在老师们严格的要求,以及孙玥自己的努力下, 1989年,孙玥成功进入了江苏省一队,并在当中担任女排主力替补。

虽然只是主力替补,但孙玥很珍惜这次机会,她开始在训练上变得更加卖力,每天不少于8小时基础训练,和数不清的百米跑,以及在扣球、发球等专业技术上反复的钻研练习。

孙玥心里清楚,只有秉承着刻苦训练的信念,才能换来在技术上的提高。

全国女排甲级队联赛,是孙玥在当上女排主力后参加的第一个比赛,为了给江苏省排球队争光,也为了不辜负教练们的期待,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江苏女排在以往并不算好的成绩,并获得冠军。

然而,过强的胜负心,带来的不一定是好的结果。

也不知是因为压力太大还是缺乏正规比赛的经验,孙玥在赛场上并没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且频频失误,使得江苏女排的排名从B组降到了C组。

在此之后,孙玥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自我调整,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技术上的欠缺和不足,也明白了锻炼心性的重要性,慢慢的,走出了困住自己的泥潭,重新收拾好心情,开始更加努力地回归训练。

春去冬来两个秋,日子就在这样每天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中一点一点地过去,看着每天辛苦训练的女儿,孙玥的母亲也很是心疼,但她还是含着泪鼓励孙玥:“你要走的路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却是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须经过的路。”

孙玥在排球场上的作风不仅勇猛且十分强劲,黄教练和队员们便给她起了一个“小老虎”的绰号。

1990年,17岁的孙玥终于正式扛起了排球队主力的大旗,并在次年代表江苏女排出战唐山城运会,在甲级联赛C组赛区中,孙玥凭着在赛场的完美表现,给 原国家体委排球处副处长刘化聪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化聪很看好孙玥在赛场的积极活跃的表现,便在比赛结束后,将孙玥引进给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胡进,且在随后不久,孙玥就收到了前往国家队的调令

进入国家队后的孙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专业队员的对比下,孙玥不论是在赛场经验还是细节技术上,都不免显得逊色了起来,她开始变得焦虑不安,晚上经常睡不好。

但她不愿就此放弃, 她咬紧牙关挺过了一次又一次艰苦的训练,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又一个技巧和动作,那时候的孙玥永远都是在练习场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3个月后,孙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1992年中国女排出访欧美热身赛的一名主力队员。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比赛,也是她第一次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要在哪里,虽然最后比赛的成绩并不是很令她满意,但她也从中学会了一个道理:比赛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能从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寻找到提升的阶梯。

1993年,孙玥在第七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凭借着和队友们精湛的合作,获得了“最佳一传”的称号,年仅20岁的她也成为了队里的老将,然而,孙玥并没有为此感到高兴。

当时的中国女排情况每况愈下,外界的质疑声层出不穷,致使队员们都如同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一般,开始变得消极,一些队员甚至有了退役的念头。

虽然对于这样的情况,孙玥也感到了无力,但想起曾经那些日日夜夜的训练的日子,以及母亲对自己的期待,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在等,等一个机会,中国女排也同样在等一个机会。

1995年,郎平回到女排执教,那时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还有18个月时间

再次充满希望的孙玥开始了一段格外严格的训练,在郎平的指导下,孙玥和队员们每天披星戴月的加紧练习着,不管是在转换训练项目还是捡球时,都马不停蹄的保持着一路小跑的姿势,生怕浪费一点点的训练时间。

就这样,在孙玥与郎平,以及整个女排队的努力下,中国女排在随后的几年里,获得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季军、亚锦赛冠军,以及亚运会冠军等等,而孙玥自己也获得了像是个人MVP等许多荣誉称号。

能为中国女排贡献力量让孙玥觉得很满足,她很感谢教练以及队友所给予她的信任,但她也一直遗憾着,自己没能帮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斩获一枚金牌。

2000年,在 悉尼奥运会 结束后,孙玥宣布退役,随后赴意大利职业联赛打球。

孙玥曾说,如果要用颜色来代表她所参加过的3次奥运会,那一定分别是灰色、红色、和蓝色。

她坦言:

“1992年那次是灰色,第一次参加比赛很兴奋但能力不足;

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次是红色,虽然最后我们并没有拿到冠军,作为主力的我已经尽力发挥了我最好的水平,问心无愧;

最后的悉尼奥运会是蓝色,这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和眷恋的一场比赛,我明白,中国女排并非不强,只是在那时碰上了更厉害得到古巴队罢了。”

但她表示受益于自己从前的 体育 专业,以及自己也曾在大学里兼职过报社的工作,想来自己写的文章应该还是可以被读者们所认可的,她也希望能从《扬子晚报》这个平台去认识和帮助更多人。

在随后的两年里,孙玥写了一本自传叫《停不了的爱》,来向大众展现自己的排球经历,并同时担任着江苏女排的助理教练一职。

2008年,孙玥担任奥运火炬传递南京站的火炬手。

退役后的孙玥,不仅在工作事业上非常成功,且在感情生活上也是十分美满幸福。

孙玥的丈夫叫何国文,是一名香港公务员,也曾是一名篮球选手,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过多场运动会以及比赛。

二人相识于一场朋友聚会,何国文第一次见到孙玥时便喜欢上了她,但奈何那时何国文的普通话说得并不好,所以当时的孙玥也并未觉察出什么,两人最后只是出于礼貌交换了电话

为了追求孙玥,回到香港后的何国文立刻报名参加了普通话训练班,每天认真地学习口语表达和简体汉字的书写,当他再次打电话给孙玥时,已经能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随后,孙玥在与何国文的几次相处中,感受到了他的绅士以及细心,便开始对他有了好感,两人之间的联系也慢慢多了起来。

在孙玥退役后的不久,何国文便打电话向孙玥表白,希望孙玥能做他的女朋友,虽然孙玥也犹豫过异地恋的问题,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对何国文的喜欢便答应了他。

对于这段恋情何国文很是用心,不管是情人节还是春节,每逢重要的节日,何国文就一定会从香港坐飞机来到孙玥身边陪她过节,他会送孙玥最喜欢的郁金香,也愿意耐心倾听孙玥向他抱怨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

就这样在两人的精心维护下,这段看似不可能的异地恋就这样持续了8年。

后来,何国文与孙玥结束了恋爱的长跑,二人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婚后孕有2女。

婚后的孙玥跟随何国文去到了香港,曾在香港的一所学校里担任排球教练,在女儿诞生后,孙玥便做起了全职太太,经营着家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孩子身边陪伴她们成长。

距离嫁到香港已经14年过去了,孙玥在香港落地生根,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被问到在将来是否会让女儿也从事排球运动时,孙玥认真地答道说:“这要看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孙玥表示,职业运动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如果女儿有兴趣她也不会阻止,她会给女儿提供专业建议,然后让她们自己来做选择。

“玥儿,又漂亮了。”郎平在看到孙玥到来后亲切地说道。

随后,孙玥也有幸受到过几次TVB的邀约,她也在节目中,向大众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对排球的喜爱。

如今的孙玥也已经48岁了,女儿们也都逐渐长大,她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女儿的成长。

在2021年8月香港商报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孙玥专访中可以看出,如今的孙玥依旧是从前那个爽朗的性格,并且依然热爱着生活和排球。

孙玥在专访中表示,来到香港这许多年,已经习惯了这边的日子,自己很享受现在的这种平淡且充实的幸福,如果未来有可能,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续写排球世家的传奇。

她强调, 体育 是一所桥梁,退出女排,嫁到香港,虽然也有许多的不舍但也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以后也会经常回内地看看,为中国女排加油。

人既要有梦想也要拥有胆量,跌跌撞撞的勇往直前,拼尽全力的野蛮生长。

虽然在纵看孙玥的排球生涯总有些许遗憾,但比赛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全部只在输赢与否,能够在每次的自我否定后重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能从容不迫的面对世界上的每一个难题才是最重要的。

回想曾经,排球场上,藏在孙玥笑容里的,不只是她的自信,也是中国女排的未来。

[1].妇女生活杂志社.传奇国手孙玥:女排经历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J].妇女生活,2017年(09期):第二章第三节.

[2].孙玥.停不了的爱[M].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

我国近代女性杂志的启蒙初创历史是怎样的?

女性杂志作为全国流行性报刊,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现代科技日益进步,我们可以从手机电视上获取外界资讯,报纸杂志渐渐没落了,但是杂志在发行初期地位很高,像陈独秀先生创办的《青年杂志》,影响了当代大批青年学子,《妇女杂志》作为第一个报道女性的杂志,成长之路更是艰辛。

一、创办杂志早期之路并不顺畅,守旧派进行破坏

《妇女杂志》创办于1915年,由刚刚经过内部改革的商务印书馆创办,刚开始办《妇女杂志》就受到了很多守旧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抛头露面的不成体统,甚至在刚刚出版的时候还有人进行抵制,但是在那个文化动荡的年代,新思想和旧传统相互交融碰撞,还是有不少女性朋友敢于购买。

二、早期内容倡导女性朋友要懂得生活,解放自己

这本杂志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男女是平等的,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他人的践踏和攻击,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既要懂得包容丈夫,更要敢于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要将旧思想通通丢下,要讲文明,将自己打造成新时代的女性,去拥抱新的生活,不能将自己的丈夫作为自己全部的动力,要有自己的空间。

三、《妇女杂志》创办时间长达17年之久

这本杂志虽然在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但是在新思想的解放潮流之下,这本杂志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除了女性朋友购买这本杂志之外,也有许多想要通过杂志了解女人的男同志购买,我们必须承认,这本杂志带给了女性很大的帮助,一直发行了17年之久,在民国期间,对女性的影响力最大。

总结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这本杂志当时创办时的艰难处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本杂志,看到我们的国民是怎样一步步闯出新的天地,国人民智不开发,教育得不到发展,整个国家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永远也强大不起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