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4年度医院被评为杭州市肿瘤报病先进单位2、 2004年度医院被评为杭州市计划免疫管理先进单位3、 2004年度医院被评为杭州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4、 2004年度医院被评为杭州市拱墅区米市街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5、 荣获2004年度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评价(科室管理、病理技术、病理诊断)考核优秀6、 荣获2004年度浙江省卫生厅直属单位ct质量空间评比优秀单位称号7、 2003~2004年度拱墅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 2004年度浙江省卫生厅直属单位放射工作优秀质量荣誉称号9、 院工会获2004年度财务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称号10、 2005年度浙江中医学院“优秀授课教师”:杨午鸣、袁强、黄续、吕玲11、 2005年4月 史晓林博士后入选“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名单12、 2005年度杭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工作先进单位13、 2005年11月医院获浙江省红十字会“印度评海啸募捐特别贡献奖”14、 2004~2005年度获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考核优秀单位15、 2006年2月 吴建民院长当选为浙江省医学会第七界理事、常务理事16、 医院荣获2005年度拱墅区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17、 2006年3月荣获杭州市拱墅区米市街道2005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18、 2006年3月,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批准:吕伯东、高祥福、王昌兴、茹清静、宁玉梅、陈兴玲、殷利春等同志入选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名单19、医院荣获2005年度杭州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20、医院荣获2005年度杭州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21、医院荣获2005年度杭州市急诊预防工作先进单位22、医院荣获2005年度杭州市消毒质量优秀单位23、医院代表队获浙江中医药大学迎奥运教职工系列活动团体总分第2名24、2006年6月石勤同志获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5、2006年6月高尔昌 袁强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6、2006年6月何桂娟 周冰之 赵永善 吕晓军 包利荣 傅苗凤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党员称号27、2006年6月行政党支部 学生四支部获浙江中医药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8、2006年6月石 勤 何桂娟 周冰之 赵永善 吕晓军 朱美玲 马为群 包利荣 傅苗凤 徐 琦获本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9、2006年7月史晓林博士(后)当选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国老年病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30、2006年7月援中非医疗队队长赵高高同志、队员杨惠文、嵇克建同志获中非共和国荣誉勋章31、2006年7月黄续、包利荣、翁润英被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度优秀授课教师”32、2006年8月赵高高主任医师被授予“2006年度浙江省援外医疗队先进个人”光荣称号33、2006年8月神经外科护理组《这样一片绿叶》和内一护理组《春的使者》分别荣获“培育和弘扬‘浙江卫生精神’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和优胜奖34、2006年10月医院师生合唱队获浙江中医药大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一等奖35、2006年11月医院教工体育代表队获浙江中医药大学06年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吴菊芳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36、2006年11月马纲、胡青荣获浙江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37、2006年12月吴建民院长光荣当选为杭州市拱墅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8、2007年1月马纲、胡青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39、2007年2月医院荣获2006年度米市巷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40、2007年3月第二临床医学院被评为2006年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单位41、2007年5月医院荣获拱墅区05-06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42、2007年5月医院代表队获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乒乓球团体比赛第三名43、2007年6月医院荣获06年度市传染病防制工作、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4、2007年7月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肿瘤康复科、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肝病科、男科被确定为浙江省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5、2007年8月医院荣获“2007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先进单位”称号46、2007年10月医院院徽荣获浙江省医院标识最佳文化奖47、2007年10月王国平、范丽萍在第四届浙江省卫生系统青年医学技能竞赛中获优秀选手奖48、2007年11月医院教工体育代表队获浙江中医药大学07年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包元庆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49、2007年11月吴连国、张磊、吕玲、傅丽娟、黄继勇、刘昕、施维群、刘建等8位同志被授予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2007年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含管理干部)荣誉称号。50、2007年12月医院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院中西医结合男性病学科培训基地、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培训基地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医药优势学科培训基地。51、2007年12月退休党员楼照田同志当选2007年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向夏丹获“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提名奖。52、2007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肝病科、骨质疏松症被确定为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53、2007年12月袁强同志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4、2008年2月医院被拱墅区政府授予07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5、2008年4月医院被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拱墅分局授予07年度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6、2008年4月外科党支部荣获浙江中医药大学支部建设创新奖。57、2008年7月院党委班子获浙江中医药大学“和谐班子”荣誉称号。58、2008年7月外科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被授予浙江中医药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59、2008年7月施维群、殷利春、贺晓鸣、范丽萍等被授予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60、2008年7月陈秀法同志被中共和田地委和田地区行署评为优秀援和干部。61、2008年8月医院被评为杭州市2007年度医院传染病监测和疫情管理先进集体。62、2008年9月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殿堂”活动项目被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项目。62、2008年10月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卫生系统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63、2008年10月殷利春、虞海霞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64、2008年10月医院教工体育代表队出征浙江中医药大学08年田径运动会,取得团体第四名”。65、2008年10月院工会被浙江省工会授予省抗震救灾先进工会称号。66、2008年10月庞德湘主任中医师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67、2008年11月陶明主任医师被授予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2008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8、2008年12月杨午鸣副院长当选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69、2008年12月院骨科护理单元被授予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荣誉称号。70、2008年12月护理参赛团队在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中获铜奖。71、2008年12月赵高高主任医师被省卫生厅表彰为“浙江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72、2008年12月医院被浙江中医药大学授予“2007-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称号。73、2009年1月我院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74、2009年1月本院农工党支部被农工党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75、2009年2月我院被拱墅区米市巷街道授予08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综治工作先进集体76、2009年3月我院被授予“杭州市平安示范医院”称号77、2009年6月我院歌舞节目获校科技文化节暨社团文化节闭幕式文艺汇演一等奖78、2009年9月我院施维群《中药脐部皮透防治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获两项科技创新三等奖。79、2009年10月本院荣获庆国庆迎校庆“祖国万岁”大合唱赛第一名80、2009年12月我院荣获浙江省“平安医院”称号81、2010年1月我院获浙江中医药大学09年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82、2010年1月我院药房被拱墅区卫生局、拱墅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评为“规范药房”;被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拱墅分局评为“2009年度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检测工作优秀单位”。83、2010年1月我院钱乐被授予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84、2010年1月我院黄抒伟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85、2010年1月我院王昌兴荣获“浙江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工作者”称号86、2010年1月我院荣获2009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7、2010年3月我院宁玉梅荣获09年度浙江省卫生科教工作先进个人称号。88、2010年10月我院获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称号89、2011年1月我院被浙江中医药大学授予2010年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0、2011年2月我院被拱墅区米市街道授予2010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1、2011年2月安燕云荣获米市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92、2011年3月我院荣获杭州市传染病疫情与报告先进集体称号93、2011年7月我院蔡斌荣获“浙江省明星护士”称号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程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不断扩大。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许多骨质疏松的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发生骨折之后经检查才发现早已存在骨质疏松。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1] 。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钙、维生素D、年龄、性激素(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K、垂体功能等因素有关。其中,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性与坚硬性、支撑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99% 钙与磷酸和羟基结合成羟基磷灰石结晶,储存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也是人体内最大的钙储存库,是体内钙、磷代谢调节的重要器官。
基于钙的生物学,在青少年骨峰值形成期,足够的钙摄入可以增高由遗传控制的骨峰值,这对预防和延缓日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十分重要。对于缺钙的人群,骨量丢失加快,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对于钙与维生素D缺乏人群而言,补充足剂量的钙与维生素D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质疏松。然而单纯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从多个Meta 分析的数据揭示 [2] ,患者在补钙前后其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单纯补钙治疗是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最大误区。
骨质疏松症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用药时间长且需联合治疗。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快速根治该病,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长期管理十分重要。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目标包括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避免跌倒和骨折 [3] 。与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一样,建立一套规范的长期管理模式是其防治重点。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学者中曾提出过相应的 健康 教育管理模式,例如日本学者提出过建立以社区卫生中心为基础的骨质疏松及骨折防治的循证医学指南,然而在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疾病知晓率低下,诊治手段缺乏,以及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不足 [4] 。骨 健康 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其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将多种策略联合应用,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 健康 信念与行为,从而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5] 。
药物治疗是应对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促进骨形成药、抑制骨吸收药和兼具上述两种疗效的双重作用药物。传统治疗方案中双膦酸盐类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其对骨骼的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骨代谢较为活跃的骨表面结合力强。双膦酸盐药物的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然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也特别明显,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对上消化道黏膜刺激较大,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双膦酸盐还有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因此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慎用 [6] 。此外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超过5年后会进入药效平台期,临床获益降低,且颌骨坏死与非典型性骨折风险增加,因此增加了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难度。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新药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新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不断涌现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与传统药物不同,单克隆抗体药物地舒单抗通过模拟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影响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对骨重建和增加BMD产生积极作用。地舒单抗是一种核因子kappa-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ANKL) 抑制剂,为特异性的RANKL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该药通过抑制RANKL与其受体RANK的结合,起到类似OPG的作用效果,可抑制 RANKL-RANK-OPG信号通路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与激活,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及其功能和存活,从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皮质骨。与传统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相比,地舒单抗的临床优势在于:1、药物主要通过内皮网状系统清除,而非经肾脏代谢,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2、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对胃肠道影响较小;3、靶向结合RANKL,作用精准,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低;4、用药频次低,价格低廉实惠,提高了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
除上述优势以外,与双膦酸盐类药效较长期维持不同,地舒单抗并不会与其受体长期结合贮留,因此颌骨坏死与非典型性骨折发生风险较低。同时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地舒单抗没有药效平台期,10年使用全髋骨密度的提升呈逐步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其长期应用能给患者带来更多骨 健康 获益 [7] 。
心血管疾病决定生命的长度,骨骼 健康 决定生命的宽度。作为一种易被忽视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 健康 问题之一。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加强防治至关重要。地舒单抗凭借其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手段为更多患者带去临床获益。只有骨骼的 健康 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丰富生命的色彩。
作者简介
程 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代谢性骨病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Principle Investigator)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2012年-2013年至赴美国Rochester University 医学中心骨关节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老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靶点。目前还开展社区骨质疏松及肌少症流行病学调查。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卫计委重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1:2-17.
[2] 高春林,姜虹,唐家广,侯树勋. 补钙对骨质疏松骨折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2017,09:15-17.
[3] 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03:281-309.
[4] Tamaki J,Iki M. Evidence - based,best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J]. Clin Calcium,2005,15( 8) : 1312 - 1318.
[5] 罗展鹏,王亮,徐小文,杨帆,马远征.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骨质疏松症 健康 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3:1330-1333.
[6] 王非,荆莉,石卫峰,徐红冰.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不良反应[J]. 药品评价,2013,23:23-28.
[7] Anastasilakis AD,Polyzos SA,Makras P. Therapy of endocrine disease: Denosumab versus bisphosphona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Eur J Endocrinol,2018,179 ( 1) : R31-R45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管理团队,借鉴国内外医疗管理界尤其是德国医疗集团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聘请资深议员管理专家、著名医院管理人才和知名骨科主任组成。实行行政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经营,医疗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的医疗、技术、学术、研究、交流以及医疗安全的管理模式,二者兼取其长,互相促进,铸造高效简介的管理理念,为医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将聘请黑龙江、北京、台湾、和德国等地的海内外顶级骨科专家,组成专家团。根据脊柱中心、关节中心、手足外科中心和创伤中心等不同学科中心,聘请各学科内最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由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团队建设,着力培养青年医师等,养成专家带领培养副高职以上医师,副高职以上医师带领医师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合理的老、中、青骨科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国内知名骨科医疗团队。凭借专家团队优势,在诊断与治疗上,通过专家特诊、知名专家会诊、网上会诊和知名专家手术等灵活方式,使骨科疾病患者,不论普通病情还是疑难杂症,都能第一时间精准诊断与治疗。王毅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原哈医大医院关节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关节科主任、教授黑龙江省医学会骨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对骨关节外科、人工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颈腰椎外伤、蜕变、结核、肿瘤、四肢骨折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关利 麻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麻醉工作30余年,能熟练掌握各类麻醉与适应症的选择,对各种麻醉方法的应用及术中术后特殊情况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危重患者的复苏、抢救独有建树。国家及省内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金雷 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擅长骨骼创伤、骨坏死、结缔组织病及其它骨骼疑难疾病的诊断(X光、CT)。在国内及省内影像学杂志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邓可平 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省级肾病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肾系疾病(急、慢性肾炎,早期尿毒症,血尿,蛋白尿等),中风后遗症治疗有较深造诣。对胆、肾结石病,脾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均有满意疗效。撰写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5例》《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体会》等二十余篇,分别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合编《生理学备考》一书。郁菲 影像科主任 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在三甲医院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0余年,对X光、CT、磁共振的临床医学影像学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对肺部恶性肿瘤及人体八大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独到之处。曾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X线诊断纲要》一书。钱子英 心电室主任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职工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电生理基础知识有深入地了解,特别对疑难心电图识别有丰富的经验。《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性偏瘫100例》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心率变异对冠心病与植物神经紊乱鉴别诊断的初步探讨》获哈尔滨科技成果奖。
沈 霖,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主任,骨伤科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13项。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4部。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及武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政府采购药品类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骨伤》、《中医正骨》、《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等杂志编委。专业特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颈肩腰腿痛、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性疾病、骨关节感染性疾病(骨髓炎、骨结核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罗先正,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关节重建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华骨科学会第三、四、五届常委,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现任友谊医院专家组成员、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副主编、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罗先正教授长期从事骨科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在人工关节、创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诸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先后获得北京市、局科技成果奖九项,全国学科成就奖一项。主编《髓内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骨质疏松基础和临床》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办全国性人工关节、带锁髓内钉、骨质疏松性骨折学习班及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数十余次,深获国内学术界好评。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第17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骨科杂志》主编、《JournalofOrthopaedicSurgery(APOA)》编委、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中方主席、国际脊柱畸形矫形研究组中国组主席等职。较早引入并积极推广CD、TSRH、CDH系统等脊柱固定器在临床上的运用,尤其在脊柱劁凸方面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他所领导的课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主译《骨科手术学》(第3版)、《脊柱外科新手术》、《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高级医师案头丛书——骨科学》、《人工髋关节学》、《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等近30部专著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著348篇,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教委三等奖、卫生部二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获得院内医疗成果奖及科技成果奖,获授权专利5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梁国穗教授(Prof.LEUNGKwok-sui),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主任、教授,骨科培训中心主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骨科顾问医生、创伤骨科主任。《lnjury》、《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杂志编委,从事创伤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年,著述颇丰,造诣极深。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骨折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及预防,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应用等。居于国内创伤骨科各领域的前沿地位,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为带锁髓内钉技术在国内和亚洲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工作,培养了众多的创伤骨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