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2023-02-21 22: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高校后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后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f.1题,阐述了高校后勘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现状;对策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整个高校的正常运作起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领导体会到后勤缺少的不是财、物资源,而是缺乏有丰富经验而又踏实于后勤工作的管理者。因此,针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的举措已被众多高校领导所重视。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特征

1.高校后勤人员结构复杂高校后勤的工作人员结构复杂, 一般情况下,总体分为在事业编制、企业编制、非在编人员等。细分为:事业编制人员又可分为干部编制与工人编制,企业编制人员、非在编人员里包括劳务协作人员、失地农民、小时工等。事业编制、企业编制人员一般是由老职工、学校机构调整分流人员等,非在编员工一般是教职员工家属、下岗人员、农民工等。因此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结构非常复杂。

2.高校后勤人员流动性大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资源具有流动性,这是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可的,其是衡量某个经济体质的好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这种流动性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具体的单位来讲,单位则必须将这种流动性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高校后勤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然而从事技能性工作的大部分都是非在编人员, 由于高校后勤人员结构的复杂性,加之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且回报相对较少,这就必然会造成人员流动过大。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l.高校后勤系统人力资源的素质偏低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系统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落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某高校后勤在编人员现况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大约有u%,具有中级工技术等级以上的大约有40%,35周岁以下人员不到1 0%.非在编人员的学历层次极低、没有技术等级、年龄结构老化。职工的价值观还普遍停留在重实际利益,少开拓、创新精神的层面;非在编人员只为能够有一定的工资并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虽然近几年学校也很注重后勤队伍的素质建设,使得后勤人员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后勤工作性质和职工长期以来对后勤工作偏见的影响,真正有理想、有朝气,懂管理、懂经营的年轻干部愿意到后勤工作的很少。因此, 后勤社会化改革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依然严重缺乏, 后勤系统可备用的人才资源处于枯竭状态,总量构成上还处于低效率配置状态,存在于后勤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和高素质人才绝对贫乏的矛盾之中。

2.高校后勤缺乏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绩效考核的机制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编人员都是参照高校的工资津贴等考核办法进行,虽然有的高校也与下属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但其往往只是一种形式,年终考核没有按照责任书中的奖惩办法执行,致使目前高校后勤的考核目标狭窄,考核失去应有的功能,工资奖金跟着学校走,考核的指标设置失去了科学性与合理性。由于这样的绩效考核重视任务目标而轻视绩效,所以很多员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考核所定下的标准,这样的绩效考核忽视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也使这方面的评价指标异常缺乏。

3.高校后勤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后勤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表现在,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对后勤发展有利的薪酬体系。在编员工的工资主要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工资级别执行,在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稍微拉开差距, 但是,依然缺少量化标准, 设置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时,并没有结合后勤的实际情况。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成为空谈,优胜劣汰也化为泡影,没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非编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核定与在编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很大。其次是高校后勤不能科学合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公平的用人机制仍然只是表象, 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求,没有以公平的竞争机制使优秀员工能够脱颖而出,最后是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意识的激励, 对激励方式方法的了解不深,造成无法良好地运用。

4.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不够当前, 高校后勤引进后勤管理的人才难, 留住人才更难,造成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改革, 各教学、行政部门实行定编定岗,定编后多余的人员就集中到后勤来,而学校重视教学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对后勤人员都是重使用而轻培养, 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长期以来,高校只注重后勤人才的.使用而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而高校后勤自身的使命是服务于高级人才和专家学者, 这就强烈要求提高员工的素质, 区分不同岗位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的同时, 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现在, 我国只有部分取得独立法人并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高校后勤集团对员工进行积极系统的培训。但是, 高校后勤作为服务于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才与专家学者的服务部门,其有着固有的使命和任务,在高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下, 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现代化后勤服务队伍,如果员工的素质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后勤也就不能完成本身的固有的社会化改革的使命和任务,也就代表着改革的失败。

5.缺乏高校后勤的企业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高校后勤工作是一种机械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缺乏对后勤实体的企业文化建设, 使员工没有归属感、没有凝聚力, 这样就不可能对高校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l.改变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整体观念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要明确。第一, 就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广大师生和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第二,就是在社会化背景下实现自身的经营发展。后勤人员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服务高校、顺应社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建立高素质的后勤队伍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处理好以下方方面面的关系: 明确服务育人的宗旨:建立人一岗对应的体系:完善考核、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机制绩效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 它是以目标为导向,把后勤实体的目标层层细分,通过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分析,并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改善后勤员工的工作行为,充分发挥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在性, 更好地实现高校后勤的目标程序和方法。绩效考核有量化的指标、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方法,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薪酬挂钩,薪酬是员工劳动的补偿形式, 以货币和非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分为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福利、保险等。薪酬一方面是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 另一方面,可维持人力资源的再生产, 使人力资源持续可用。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制定激励措施。工作要丰富多彩,通过改进工作设计, 丰富工作内容;赋予员工更多尝试机会,增加工作的刺激性和挑战性, 使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成就感, 提高心理期望值,增强创造欲,还可以采取让员工自己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 适当地给予奖励,这会更大地激励员工, 让员工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另外,针对不同员工的心理和性格,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员工的个人动机,形成自我激发、驱动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后勤人员的队伍素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 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在高校后勤发展方面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将人力资源管理者按照学历水平、专业类别、工作年限、岗位级别等划分级别, 明确其职责, 确定考核指标、标准和办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认知资格提出要求,要持“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岗,否则不能从事相应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心的管理者,对低素质、低能力者进行裁减分流。对于一线技能人员,要清楚技能培训目标,及时把握培训要求, 使培训进入良性循环,提高技能,服务后勤实体, 以提高后勤效益, 更好地发- 186- 问文0辱挥后勤在高校中的作用; 同时建立一套奖励制度,确保后勤培训取得好的效果;技能培训要实行业绩考核, 更要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技能培训进行统筹管理, 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培训机制。

4.建设后勤企业文化所谓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指的是在高校校园中, 以高校后勤职工为主体, 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员工素质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和外在形象的总和,它是后勤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综合体。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领导提供一种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氛围,没有这种氛围, 后勤实体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员工们“劲不往一处使,心不往一处想”, 人心涣散, 工作怠慢。这对高校后勤的发展势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总之, 当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非常必要, 只要我们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郝文谦。高校后勘制度变迁 刍 议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I2c08圆。

[2]田润华。以教育观念的创新为先导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田。中国高教研究,2003(3)。

[3]郝志如。一种适合高校后勘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3p模型Ⅱ]。经济,2005(5)。

寻写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1/100
【题 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王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2/100
【题 名】民营酒店企业文化逾越混沌的路径抉择
【作 者】任曼姝
【刊 名】企业活力.2007(8).-64-65
3/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
【作 者】王彩梅
【刊 名】理论导刊.2007(8).-17-19
4/100
【题 名】民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
【作 者】江斌 胡建宏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4-335
5/100
【题 名】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6-338
6/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
【作 者】吕金记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7
8/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作 者】张晓燕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病态探析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376-377
10/100
【题 名】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模式
【作 者】徐向农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155-158
11/100
【题 名】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邱浓璋
【刊 名】职业圈.2007(07X).-58-60,56
12/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薛雯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91-291
13/100
【题 名】浅析中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 者】高峰[1] 聂飞[2]
【刊 名】天府新论.2007(B06).-50-51
14/100
【题 名】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考
【作 者】刘纵宇 黄予辉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S).-254-254
15/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作 者】柏锐
【刊 名】辽宁经济.2007(6).-49-49
16/100
【题 名】从传化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经济.2007(11).-59-59
17/100
【题 名】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作 者】刘玉生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18/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障碍及创新走向
【作 者】周达军
【刊 名】管理现代化.2007(3).-29-31
1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作 者】洪和根
【刊 名】兰州学刊.2007(6).-177-178
20/100
【题 名】浅议生命周期视角中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刘秋英[1,2] 罗新星[1]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57-58
21/100
【题 名】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
【作 者】耿荃盛
【刊 名】民营科技.2007(6).-51-52
22/100
【题 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颜怀坤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X).-293-294
23/100
【题 名】全国企业文化(葵花药业集团)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言》发表
【作 者】姚咏梅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2007(6).-35-35
24/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
【作 者】张辉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7X).-17-18
25/100
【题 名】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黄静
【刊 名】职业圈.2007(05X).-38-39
26/100
【题 名】民营企业档案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宋征宇 朱永平
【刊 名】现代企业.2007(5).-31-32
27/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陈洪权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28/100
【题 名】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作 者】陈娟[1] 朱浩[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29/100
【题 名】致富不忘乡亲 立志回报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元魁
【作 者】无
【刊 名】党史文汇.2007(5).-F0003-F0003
30/100
【题 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鲍丽娜[1] 鲍丽[2]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5).-66-71
31/100
【题 名】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文化论
【作 者】张开云 周尚万 杨敏
【刊 名】企业经济.2007(2).-21-23
32/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
【作 者】郭庆海
【刊 名】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104-105,106
33/100
【题 名】基于熵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分析
【作 者】张晓辉[1,2] 王莉[3]
【刊 名】社会科学战线.2007(3).-305-306
34/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工商.2007(5).-32-33
35/100
【题 名】我国民营企业构建特色文化研究
【作 者】胡永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7(29).-41-42
36/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
【作 者】廖小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99-299
37/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作 者】刘云涵 吕英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32-132
38/100
【题 名】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 者】陶宇[1] 陈小燕[2]
【刊 名】企业经济.2007(4).-111-113
3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的诟病与诊疗
【作 者】李雅斯
【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95-97
40/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科技智囊.2007(E05).-6-10
41/100
【题 名】民营印刷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作 者】叶惠荣
【刊 名】中国印刷.2007(1).-64-68
42/100
【题 名】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步出维谷探究
【作 者】杜雨芳
【刊 名】经济前沿.2007(4).-62-64
43/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王磊
【刊 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8-60
44/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以安徽省民营企业为例
【作 者】胡永
【刊 名】财贸研究.2007(2).-152-153
45/100
【题 名】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 者】吴军
【刊 名】山西科技.2007(2).-8-10
46/100
【题 名】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作 者】杨朝伟
【刊 名】中国档案.2007(4).-44-45
4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作 者】邹农基
【刊 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2-26
48/100
【题 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刘建波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57-57
4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作 者】孔凡真
【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6).-34-36
50/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 者】田芳[1] 许生龙[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40-141

马重奇的论文专著:

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主编10余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一)音韵、方言学类研究著作1《杜甫古诗韵读》(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2月)。2《漳州方言研究》(香港纵横出版社1994年10月)。3《汉语音韵学论稿》(四川巴蜀书社1998年4月)。4《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语文出版社2002年)。5《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6《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7《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8《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9《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二) 其他语言学著作10《中学古汉语修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11《古汉语翻译述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尔雅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3《尔雅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三)古代文化及古代文学著作14《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启明书局1989年6月)。15《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导师出版社1992年6月)。16《中国古代风俗文化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17《中国文学史述要》(香港导师出版社1996年7月)。18《孟子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9《孟子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1.《语言研究和应用》(第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2.《十三经漫谈》(第二主编,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3.《汉语言文字学论丛》(主编,《古汉语研究》1998年)。4.《艺文述林·语言卷》(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5.《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主编,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6.《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主编,海天出版社1999年2月)。7.《编辑与语言》(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5万字)。8.《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9.《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10.《十三经开讲》(第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11.《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学研究》(第一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 《诗经》行露 新台 的语言结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81年第2期2 从杜甫诗用韵看浊上变去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3 白居易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管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5 评袁梅《诗经译注》中之“叶音”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6 杜甫古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7 合叙释例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8年第5期8 代称格例释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9 文言层递辞格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9年第4期10 合叙浅谈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修辞学习1989年第5期11 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合韵音”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12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13 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14 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5 古音阴入对转疏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16 《类篇》中的同字重韵初探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7 漳州方言同音字汇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方言1993年第3期18 试论上古音歌部的辅音韵尾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19 《类篇》方言考-兼评张慎仪《方言别录》所辑唐宋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3年第一期20 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21 《起数诀》与《广韵》《集韵》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2 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23 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24 《南音三籁》曲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25 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6年第4期26 《起数诀》与《韵镜》《七音略》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决》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 《切韵》系韵书韵目分类检字法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组编的《现代汉语研究专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8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29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会议述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社科界1996年第4期30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31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2 福建方言研究概况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7年第4期33 《广韵》声母系统与漳州方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先生七秩华诞纪念论文集《语苑撷英》,1998年1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34 福建语言文字研究概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35 明末上海凇江韵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6 《泉州方言文化》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林华东著《泉州方言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大学出版社出版37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部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崐术研讨会论文集》3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8年增刊39 《汉语语法学论稿》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刘永耕《汉语语法学论稿》,巴蜀书社1999年4月版40 1994-1997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9年第5期41 闽南方言“la-mi式”和“ma-sa式” 秘密语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报》1999年第5期42 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总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43 元代小令阴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11-1544 元代小令阳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08-1545 《闽腔快字》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2046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47 中国语言学:回顾与展望——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0-2048 《增补汇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8月49 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州 【期刊】方言 2001-02-2550 方言与文化的立体观照──序林华东的《泉州方言文化》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2851 《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中国语言学报》 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52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3 闽南漳州方言的la-mi式和ma-sa式音秘密语研究——与福州廋语、嘴前话和切脚词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4 台湾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55 闽台闽南话与普通话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8-3056 福建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57 清代漳州韵书方言本字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7-285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5-2459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8-2460 闽人迁徙入台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2-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邮编: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1-3063 《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专家评审意见》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书刊】张民权著《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64 移民与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书刊】《福建移民史》下编第三章“移民与方言”,方志出版社2005年1月版65 闽人南迁与闽方言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7-2866《潮声十五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1567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语苑撷英》(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P107-118,2007年12月68 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869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二)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0-1570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一)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1571 .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4期72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中国语言学》2008年创刊号73 粤东潮汕五种闽南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7-2874 一部弘扬闽南方言文化的力作——读林华东新著《泉州方言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2575 《潮声十五音》与《潮语十五音》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8-03-1576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四)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2-1577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三)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1578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方言 2009-05-2479 《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陈伟达;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09-05-0180 明闽北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性质及其声韵调配合表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2881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二)——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2-1582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一)——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1583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9-12-1584 十九世纪末福建兼漳泉二腔韵书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台湾核心THCI期刊《政大中文学报》第12期,2009年12月刊85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2月版86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第6期2010年6月刊87 新发现闽北方言韵书《六音字典》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语文 2010-09-1088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的源与流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2889 2004—2008年中国音韵学研究情况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1590 《林海权<古汉语研究论集>》序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语文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91 20世纪初叶粤东澄海方言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汉语的历史探讨》“杨耐思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92 二十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11年第1期93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去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期94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 福建论坛2011年第11期95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96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平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方言2011年第4期9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阳声韵的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汉语学报2012年第4期9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一)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99 五百年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100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论坛2012年第11期101《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102 明本“出推阔乃后述古”字母与清本“肥赔簸犁楼驴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3 明本“交合克百化果直”字母与清本“劳罗栗粒花布勒”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4 明本“备结射舌有条嘹”字母与清本“梨篱阅彪表聊”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5 明本“声音坦横班先”字母与清本“坪林蓝蓝铃连”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6 明本“穿本风通顺朗唱”字母与清本“挛论阑黄笼龙郎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十五音”的历史层次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3年第一期108 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福建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比较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13年第2期10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二)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109 闽台漳州腔四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110 英国传教士戴尔(Rev.Samuel Dyer)《福建漳州方言词汇》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111 明清以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平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112 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漳州方言文献音系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3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入声韵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的科研成果

01 张艺 曲绘事态——中国古代风俗画对现实的观照 论文 2009-3-1 美与时代 102 何韵旺 台湾岩彩画的本土化进程 论文 2009-2-1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103 杨学太 中国现代城市色彩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文 2009-1-1 攀枝花学院学报 104 段君 对最近批评语言的分析 论文 2008-12-1 批评家 105 杨学太 北京城市色彩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 2008-12-1 华侨大学学报 106 杨学太 浅谈城市色彩规划 论文 2008-12-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107 张洪兵 敬读毛泽东书法 论文 2008-11-1 艺术探索 108 许志军 论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的科学精神 论文 2008-10-1 艺术探索 109 郑黎 当代中国绘画中的孩童情结 论文 2008-9-1 华侨大学学报 1010 杨学太 宫崎骏动画作品之美学探析 论文 2008-9-1 电影文学 1011 何韵旺 东方岩彩创作工坊 专著 2008-9-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1012 崔洪亮 不经意间的美—细节设计的妙处 论文 2008-9-1 科技资讯 1013 谭永胜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产品创新评价 论文 2008-8-1 艺术与设计 1014 赵炎龙 本土图案元素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 论文 2008-8-1 艺术空间 1015 杨学太 城市色彩设计与城市色彩文化 论文 2008-8-1 艺术探索 1016 王大卫 比较与评析张彦远、郭若虚对气韵生动的解释 论文 2008-8-1 美与时代 1017 任磊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 论文 2008-8-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018 戴珊珊 现代室内环境中的传统再造探讨 论文 2008-6-30 科教文汇 1019 吴彦 概念设计—追求前卫的设计方向 论文 2008-6-1 南方都市报 1020 刘姝慧 浅析情感空间在独立式住宅中的运用 论文 2008-6-1 山西建筑021 何韵旺 从东洋画、国画、日本画到胶彩画-台湾胶彩画的本土化进程 论文 2008-6-1 新艺术 1022 何韵旺 日据时期台湾胶彩画的形成与发展 论文 2008-6-1 今日艺术 1023 刘淑慧 从审美体验看城市广场设计 论文 2007-12-1 艺术与设计 1024 任磊 产品设计中的市场意识 论文 2007-12-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025 孙德明 岩画与涂鸦审美特征比较 论文 2007-12-1 文艺研究 1026 孙德明 光——意象绘画语言的主角 论文 2007-11-1 美术大观 1027 刘姝慧 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 论文 2007-9-1 住宅科技 1028 孙德明 浅谈蒙古族民间美术的包容性与文化多样性 论文 2007-9-1 美术 1029 何韵旺 石窟壁画的材料表现与岩彩画的探讨 论文 2007-8-1 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30 段君 虚拟与现实:绘画模拟电子媒体 论文 2007-6-1 美术观察 1031 刘菊亭 浅谈现代重彩画的艺术特征 论文 2007-5-1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1032 冷昊锴 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论文 2007-5-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033 张志伟 新儒家思想与中国画理画道 论文 2007-4-1 中国画研究 1034 王大卫 试论抽象形式的超越性 论文 2007-3-1 美与时代 1035 孙德明 谈风景画中的光与色彩 论文 2007-3-1 华侨大学学报 1036 张昆 论走向市场的工业设计教育 论文 2007-2-1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1037 卢蓉 简析宋代文人画家的心理表现 论文 2007-2-1 书画艺术 1038 刘菊亭 工笔花鸟画意象色彩教学研究 论文 2007-2-1 美术大观 1039 孙德明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中坚持艺术立场》 论文 2006-9-15 美术 1040 陈清 论“门当”“户当”的文化内涵 论文 2006-8-15 装饰

蒙培元的著作

《理学的演变》 36.8万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5《理学的演变》(台湾版) 38 万字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1《理学范畴系统》 39.8万字 人民出版社,1989.7《中国心性论》 34 万字 台湾学生书局,1990.4《中国心性论》(韩文版) 韩国法仁文化社,1996.1《中国哲学主体思维》 15.3万字 东方出版社1993.8《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 29 万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8《心灵超越与境界》 34 万字 人民出版社,1998.12 《论王夫之的真理观》 1.3 万字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二辑,山东出版社,1980《论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1.2 万字 《哲学研究》1981年第9期《朱之瑜评传》 2.4 万字《中国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4),齐鲁书社,1982《薛 宣哲学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演变》 1.2 万字 《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 0.4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魏晋隋唐哲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0.3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佛教研究新成果》 0.2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情况》 0.4 万字《中国哲学年鉴》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言意之辨及其意义》 1.1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略论朱熹哲学的理》 1.2 万字 《宋明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论朱熹理学到王阳明心学的演变》 1.2 万字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王夫之哲学与朱熹理学》 2.1 万字 《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出版社,1983年《继续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 0.5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形而上与形而下》 0.6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柳宗元道论简析》 1.1 万字 《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简述理的演变》 1.7 万字 《中国哲学范畴论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论理学形成三阶段》 1.2 万字 《晋阳学刊》1986年第2期《从王畿看良知说的演变》 1 万字 《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朱学的演变和李退溪哲学》 1.5 万字 《李退溪哲学の历史的位置》,日本东洋书院1986年(中、英、日文)《论朱熹哲学范畴体系》3.3 万字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理学》 0.8 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论儒墨两种思维方式》1.3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1期 《论理学范畴乐及其发展》 1.2 万字 《浙江学刊》1987年第4期《论理学范畴系统》 1.5 万字 《哲学研究》1987年第11期《浅论中国心性论的特点》 1.5 万字 《孔子研究》1987年第4期《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7万字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三联书店,1988年《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2 万字 《哲学研究》1988年第7期《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及困限》1.5 万字 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10月号 《朱熹哲学的终极命题-天人合一》 1.3 万字 《朱子学刊》第1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儒家的人本主义能不能适应现代化》 1 万字 韩国《民族文化论丛》,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1989《周易的天人哲学》 1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116期,1989《墨荀心性论的特质及其比较》 1.3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2期《禅宗心性论试析》 1.2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3期《陆王心性论概说》 1.2 万字 《浙江学刊》1989年第5期《略谈儒家关于乐的思想》 2.7 万字 《中国审美意识的探讨》,宝文堂书店,1989年5月《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是否有相似之处》 0.1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48期,1989《五四怎样看待儒家?》 0.1 万字 同上《从理学范畴系统看儒家思维特征》 1.5 万字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89《科学、民主与传统道德》 0.9 万字 《学术月刊》1989年9月号《薛 宣哲学与理性主义》 1.2 万字 《运城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儒家精神哲学及其发展提要》 1.5 万字 台湾《鹅湖》1990年1月号《从精神超越到形体享乐》 1.5 万字 《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李退溪关于心的阐释学》 1 万字 台湾《孔孟月刊》1990年2月号《李退溪与陈白沙心学思想之比较》(韩文) 2 万字 韩国《退溪学报》第65辑,1990.3《〈老子〉や〈易 云〉かりみた中国古代の生命哲学》(日文)0.5 万字 日本《 咸道》1990年第9号《王阳明龙场悟道》 0.5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66期,1990.11《从心性论看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 0.9 万字 《福建论坛》1990年第6期《玄学主体思维散论》 1.5 万字 台湾《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1.8《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 1.5 万字 《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评冯友兰的境界说》 1.2 万字 《学术月刊》1991年5月号《中国哲学主体思维の中医に及ぼす影响》(日文) 0.4 万字 日本《 咸汪》第1号,1991.10《中国古代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 0.8 万字 台湾《孔孟月刊》1991年4月号《庄子の养生学について》 0.4 万字 日本《 咸汪》第2号,1992.3《〈易经〉的整体主体思维》 1.2 万字 《学术论丛》1992年第2期《怎样理解民族精神》 0.75 万字 《学术月刊》1992年3月号《王阳明の九华山の行とその思想发展》 0.5 万字《王阳明と湛甘泉の旧迹调查》,日本东洋书院,1992.3《王阳明の〈天人合一〉の学を论す》 1 万字 同上《浅谈范仲淹的易学思想》 0.5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86期,1992.7《略谈〈易经〉的思维方式》 0.5 万字 《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老庄哲学思维特征》 1.2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8《李退溪的情感哲学》 0.8 万字 《浙江学刊》1992年第5期《范仲淹的哲学与理学的兴起》 0.8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从孔子的境界说看儒学的基本精神》 1.4 万字 《中国哲学史》创刊号,1992.11《怎样理解传统文化》 0.9 万字 《哲学研究》1993年第1期《心灵与境界-朱子哲学再探讨》 1.2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1期《李退溪的心性哲学》 2.1 万字 《韩国学论文集》第1辑,1992.12《论郭象的玄冥之境-一种心灵境界》 1.2 万字 《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8《朱熹的心灵境界说》 1.6 万字 《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编印,1993.5,台北《谈谈吕氏春秋的生命观与养生学》 0.65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4期《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 1 万字 《哲学研究》1994年第1期《汉末批判思维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 1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中国的心灵哲学与超越问题》 1.4 万字 《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吕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观と养生(その一)》 日本《 咸汪》第6号,1994年3月《从心灵问题看中西哲学的区别》 0.8 万字 《学术月刊》1994年10月号《〈吕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观と养生(その二)》 日本《 咸汪》第7号,1994年10月《怀念荣捷先生》 0.1 万字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4卷第3期,1994年9月《心灵与境界-访蒙培元研究员》 0.75 万字 《哲学动态》1995年第3期《中国的情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0.7 万字 《中国智慧透析》,华夏出版社,1995.7《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0.4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1期《谈谈〈儒学与现代化〉》 0.3 万字 《当代韩国》1995年夏季号《心灵与境界——兼评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 1.5 万字 《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7《儒、道、佛的境界说及其异同》 1.3 万字 《学术论丛》1995年第5期《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 1 万字 《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回忆与断想》 0.7 万字 《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2《漫谈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 1 万字 《江淮论坛》1995年第2期《道的境界-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 1.4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李退溪的心灵境界说及其现代意义》(韩文) 1 万字 韩国《退溪学报》第八十七、八辑,1995.12《粟谷人学思想的现代性》(韩文) 0.4 万字 韩国《粟谷公论》1996年第2期《自由与自然》 1.4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主体·心灵·境界-我的中国哲学研究》 1 万字 《今日中国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7《换一个视角看中国文化》 1.4 万字 《亚文》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1《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观-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蒙培元研究员》0.3万字 《大众日报》1997.1.6《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1.7 万字 《孔子研究》1997年第1期《冯先生的两个关怀》 0.35 万字 《东方文化》1997年第2期《目的与工具》 0.8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意识与人文思考-蒙培元先生访谈录》 0.8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10号,1997.9《良知与自然》 0.9 万字 《哲学研究》1998年第3期《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 0.8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论自然》 1.2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4辑,三联书店,1998.7《儒家哲学关于命的学说》(合) 1.2 万字 《齐鲁学刊》1998年第3期《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1.4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3期《学术创新、学术批评与学者良知》(访谈)0.5万字《中国大学生》1998年9月号《刘蕺山的人学思想》 1.4 万字 《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8年《中国文化与人类发展》 0.3 万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解悟与超越》(蒙培元答客问) 0.8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19期,1998.6《李退溪的心灵哲学》 1 万字 《当代韩国》1998年冬季号《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1万字《国际儒学研究》第六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2《孔子仁学的多角度审视》 0.3 万字 《大众日报》1999年2月20日《我的求学生涯》 1 万字 《安身立命之道-为学与为人》,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5《儒家哲学中关于理的学说》 1.6 万字 《中国传统哲学新论》,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3,北京《儒家论乐》 1.5 万字 《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从孟子的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 0.4 万字 《大众日报》1999.8.9.《开辟儒学研究的新境界》 0.45 万字 《孔子研究》1999第3期《孔子德性学说与天人关系》 0.3 万字 《大众日报》1999.10.6《怎样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孔子德性学说说起》 0.5 万字 《鹅湖》1999.9.291期《天·地·人——读易传的生态哲学》 1.2 万字 《周易研究》2000年第一期《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 0.6 万字 《齐鲁学刊》2000年第一期《从孔孟的德性说看儒家的生态观》 0.6 万字 《新视野》2000年第一期《孔子的知情合一说》 孔子2000,2000年7月《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 孔子2000,2000年7月《敬畏之心》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情感与欲望》(上) (中) (下)一 (下)二 孔子2000,2000年9月《情感与知识》(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 1.2 万字《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冯友兰—用汉字写作的哲学家》 0.6 万字《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漫谈情感哲学》(上、下) 1.6 万字《新视野》2001年第1期、第2期《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在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0.4万字《哲学动态》2001年第2期《叶适的德性学说及其批判精神》 0.9 万字《哲学研究》2001年第4期《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1.5 万字《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知识,还是境界?》 1.0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大师风范,学者胸怀—写在汤用彤全集出版后》 0.3 万字《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冯友兰的哲学之思》 0.6 万字《中国图书商报》2001.5.24《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0. 9 万字《齐鲁学刊》2001年第4期《从粟古的仁学看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0.7 万字《当代韩国》2001.12 《中国哲学的特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