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农业科技与信息编辑部官网

2023-02-21 2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农业科技与信息编辑部官网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中国农业科学的投稿方式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请按照文内作者顺序提供全部作者信息,特别是通信作者信息。若无法正确填写通信作者信息,请务必在给编辑部留言中说明。稿件要求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章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文献与信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50多年来,虽然机构几经变化和离合,但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却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农业信息研究所组成的主体是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献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1995年11月和199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和计算中心又整建制并入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今天的发展规模,2005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回顾过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正式诞生,接管了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图书室。建馆初期藏书仅10万余册,工作人员14人,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馆”,即全国农业中心图书馆,承担起为全国服务的职能。6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图书馆发展较快,藏书达21万册,工作人员达29人。1986年底,该馆工作人员达69人,藏书36万册,馆舍面积2167平方米,1987年,新图书馆落成,馆舍面积达13300平方米。  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1956年7月,中国农科院筹备组设立了情报外联组和资料组,当时编制16人,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情报机构的雏形。1963年9月,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情报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迅速发展。1971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所,标志着我国农业情报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70年代,情报所在搜集、整理和传播国内外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研究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80年代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同时为农牧渔业部情报所,明确了全国情报业务协调的职能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筹建,1983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农口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有职工44人。先后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9项,国际合作项目2个,通过鉴定的成果17项,其中9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7项获院科技进步奖。举办计算机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数1万人次。  中国农业科学院宏观研究室始建于1992年,其研究方向是,开展粮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宏观战略的研究,承担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等。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及部委研究课题,完成多次国家及有关部委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和咨询。此外,参加筹建了“国家食物与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并承担该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集成了以上各种科技机构的文献与情报、资源与设备、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为逐步扩大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农业文献信息研究和服务范围创造了条件。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业信息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业务工作涵盖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等三个重要方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全国性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的历史沿革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