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学报告

2023-02-21 2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学报告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
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农业推广学实习报告给我份谢谢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80多年来,围绕黄土高原地区乃至西部旱区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下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农田地力低下、土肥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跟踪国际上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面向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主战场及学科热点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在旱区土壤水分、旱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土壤及生物热力学、土壤土地资源利用、旱地作物营养与水肥调控等领域获取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已拓展至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及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围绕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污泥资源化利用、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等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300项,取得1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参加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厅局级奖20余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近4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50余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0篇。
学院目前拥有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合阳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富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站)、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定位监测基地、校级“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及数量众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十三五”期间,我院将积极承担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宏伟蓝图下的学院职责,以追赶和超越国内外一流同类学院为己任,开拓进取,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龙头,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大力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使我院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并力争在“十三五”末,把学院初步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五年,学院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引进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并完成国内大型景观规划设计项目70余项。学生设计作品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获奖200多项,获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及行业学科竞赛奖100余项。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38人,其中本科生977人,博、硕士研究生261人。学院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毕业生备受行业50强企业青睐;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96%,每年约有40%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或访学累计达100余人,研究生出国深造累计达50余人。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景观规划设计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