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决策探索是第一批学术期刊吗

2023-02-21 1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决策探索是第一批学术期刊吗

截至2013年底,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

二级级学科博士点(10个)

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级硕士点(8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山西省级重点学科(3个)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

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国际贸易学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4个)

财政学、社会保障、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企业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7个)

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 *** 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2014年3月,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瑜教授被聘请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6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校级教学团队(16个)

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赵红梅)

商业银行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有振)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管理决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所地)

信息系统教学团队(带头人:贾伟)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瑞卿)

基础会计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端生)

专业财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郭泽光)

审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吴秋生)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申屠菁)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玉敏)

经济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薛建兰)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组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雁玲 )

微积分立体化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振洁)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带头人:邵锡山)

社会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

省级精品课程4门。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山西省级特色专业(5个)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经济学

校级特色专业(3个)

工程管理、财政学、贸易经济

省级精品课程(5个)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基础会计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

机 构 名 称 所长(主任) 副所长(副主任) 山西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晋商研究院 院长:崔满红

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毅 孙长青 张亚兰 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所长:原梅生

学术委员会主任:樊而峻 张 遂 张慧霞 学校直属

研究机构 中国国际企业与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吴世斌 卫虎林 山西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区域经济研究所 张慧霞   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焦斌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晓民 信息资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托院(系)设立的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 靳共元   数量经济研究所 杭 斌   统计科学研究所 李宝瑜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吕春成   产业经济研究所 杨 洹   合作经济研究所 闫应福 赵阳林 金融研究所 杨有振 李锁云 财税研究所 崔满红 吕建锁 谭建立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马跃进 王桂华 郭 潞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 申屠菁 贾桂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马尚才 贾 伟 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 兰丕武   质量科学研究所 蔺 哲   现代会计学研究所 李端生 吴秋生 王春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赵俊康 刘春爱 梁君林 金融数学研究所 王拉娣 张玉珠 刘振洁 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李 贞 杜正清 生化技术研究所 刘玉清 吴克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李红岩 柴晓霞 健康科学研究所 张安民   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瑶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张所地   文化传播研究所 米万锁 刘兆锋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32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96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98余篇,获得省部级奖972项,主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34次。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 名称 发表期刊 时间 孔祥毅 银行不是舶来品 中国金融 2009.17 期 孔祥毅 山西资本市场的春天 中国证券报 2009.17期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经营管理策略 金融博览 2009.1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标志 金融博览 2009.2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博览 2009.3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博览 2009.4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博览 2009.5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企业治理创新 金融博览 2009.6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博览 2009.7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介入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博览 2009.8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进入行会协调 金融博览 2009.9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与 *** 金融博览 2009.11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览 2009.12 孔祥毅 寿阳克钱与晋商拨兑 炎黄地理 2009.1 孔祥毅 太原商业的历史背景与晋商之都建设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金融战线 龙城新纪元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寻找晋商家园序 寻找晋商家园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克钱:清代寿阳商人的财务创新 会计之友 2010.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抵店柜坊寄附铺 中国金融 2010.4.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典当 质店 押店 中国金融 2010.4.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 钱庄 银号 中国金融 2010.6.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印局与印子钱 中国金融 201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的秘诀与启示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货币竞争与“铜货币区”的形成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模式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 2008.11 张亚兰 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公元8世纪以前) 晋商与中国商业文明(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外国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 晋商与经济史研究 (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晋商教育使我们更愿意施信与么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张亚兰 诚实守信的乡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组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及启示 科技日报 2009.3 张亚兰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基于境外债权角度的考察 生产力研究 2009.4 张亚兰 欧洲“银荒”与中国的货币替代 中国金融 2009.5 张亚兰 白银“洼地”与分层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大萧条、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晋商诚信教育与信任倾向的实证考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9 张亚兰 宋陆军(学) 晋商如何编织信任大网 新晋商 2009.11 张亚兰 晋商立体信任网络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论衡 2010.8.15 张亚兰 金融先导——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与发酵剂 太原日报理论版 2010.9.30 张亚兰,张银龙(外) 晋商诚信教育对中国人信任倾向的影响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9.1 张亚兰 信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学习晋商构建信任网络 北大商业评论 2012.2.7 张亚兰 也谈“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太原日报 2012.3.9 张亚兰 从近代金融史看金融发展 中国金融 2012.9.15 吴秋生 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3 吴秋生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 光明日报 2009.8 吴秋生 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 会计之友 2009.9 吴秋生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1 吴秋生 票号内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视 商业研究 2010.9 吴秋生 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10.4 吴秋生 会计准则性质的系统认识 经济管理 2010.10 吴秋生 票号式诚信及其在现代金融创新中的借鉴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2.21 吴秋生徐蕾(外)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商业研究 2011.5.20 吴秋生,杨瑞平 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 会计研究 2011.9.15 吴秋生 晋商 关公 财神 会计之友 2012.1.15 吴秋生 论《审计学》的问题探究教学法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2.10 吴秋生 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 商业研究 2012.3 吴秋生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经济 2012.10.20 吴秋生 李晓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 管理现代化 2012.4 杨瑞平 吴秋生 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09.3 杨瑞平 吴秋生 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 会计之友 2009.4 郭泽光;吴秋生 明清晋商理财思想透视:基于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第9期 郭泽光;吴秋生 论新晋商的价值理念 理论探索 2012 第5期 乔南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太原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乔南 清代山西的商业城镇——太谷 晋阳学刊 2010.3.25 乔南 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10 陶宏伟 商业与城市化——兼论现代商业、晋商文化与太原城市的发展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陶宏伟 明清平定商人的发展与转型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2009.1 王永亮 浅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需求 发展导报 2011.12.27 侯海燕 从贸易须知(炳记)看晋商的商业教育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薛秀艳 晋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渊源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从合盛元开拓海外市场失败谈现代意识的树立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资银行合盛元银行在日史实考 忻州师院学报 2009.2 米子川 风雨一炉 满地青砖 新晋商 2009.11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晋商 2009.12 米子川 丹书铁券 规矩方圆 新晋商 2010.1.15 贾郭华 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2 程琦 明清晋商空间活动范围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0年晋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0.6.8 毛成刚 晋中晋商文化旅游研究 《2012山西旅游业分析与预测(论文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2.12 王书华

孔祥毅 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10.2.22 郭海霞 浅谈晋商边贸鼎盛时期 山西日报 2010.12.15 王森 晋商的衰亡与风险管理—基于比较历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4. 冀福俊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作用 沧桑 2010.12 冀福俊 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 2012.9.10 张喜琴 张晓玲 浅析典商行会的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1 张喜琴 “西口”考辩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3 张喜琴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晋阳学刊 2009.4 张喜琴 中国商业史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沧桑 2012.06.11 张喜琴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2 张晋光 明清商人与木材贩卖 林业经济 2011.6.1 宁淑惠 基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营销策略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9.8 陈啸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

理论版 2010.05.23 陈啸 浅议我国企业情感管理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 2010.7.5 刘秀英 从台湾关公信仰,谈山西应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生产力研究 2009.7 刘惠君 浅谈晚清“官督商办” 黑龙江史志 2009.4 杨郁 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商业研究 2010.5.10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5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9.5 宋鹏飞 晋商文化旅游解析与深度开发探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11.17 李荔,刘秋月(外) 山西票号的会计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 会计之友 2010.1.13 孔佳 依托晋商精神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经济日报 2010.5.5 刘阳、席晓军(外) 清代山西铁业述略 《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5.4 牛建生 中国商人 山西晚报 2009.5 常宏 老字号的品牌战略研究 现代交际 2009.6 张宏彦 百年票号之殇 生活晨报 2010.7.20 张宏彦 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0.9.1 颉艳萍 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图书馆界 2011.4.27 颉艳萍 从晋商图书透视晋商研究 晋图学刊 2011.9.15 傅光远 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晋图学刊 2010.1.23 苗苗敬毅,蔡呈伟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科技信息 2012.5.20 张国栋 晋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掘与借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4 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册,并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科技文献资源等特色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图书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学术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级期刊

适合本科生投稿的期刊

财经法学,智库理论与实践,经济研究参考,经济界,经济导刊,经济视角,决策探索,中国高新区,经济管理文摘,运筹与管理。
期刊的质量好坏影响,主要是影响因子决定的,并不是期刊主办单位,省级和国家级区分只是主办单位的区别。并不会决定期刊的学术质量。期刊严格来区分的是普刊,核心。核心期刊又可以细分北大,南大,双核心。
核心的价格差异主要是看杂志社定价了,其实大部分核心期刊都是免费的,但是免费也意味着你要有优秀的稿件质量。写作水平一般的可以放弃的。普刊的价格区分,主要是收录网站导致,目前三网收录的期刊,都是3版面起发,价格比之前都是翻倍的涨。

有CN刊号但不是核心期刊的杂志有哪些?

《成功》教育版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人 民出版社主办、安徽等上十家教育学会协办、成功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教育类综合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560/C,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1-3052,邮发代号:38-338。为中国第一本教育励志类大型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

赵秀玲的发表论文

2009年(3篇)1.贵中尚和: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9.12.生态文化与非生态文化新解(核心期刊,合著),《南阳师院学报》2009年.5高校学术文摘收入专题论文。3.打造“游在伏牛养在南阳”城市品牌,抢占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南阳日报》2009.62008年(5篇)4、论文化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第一作者),《中州学刊》2008.3,《中国社科院国际学术文摘》摘编2008.6.35、文化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都学坛》2008.2。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期摘录6、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经管类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独著),《科学时代》2008.15.7、现行体制下政府效能文化建设之断想(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8、打造“养在南阳”品牌的时代价值和对策(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城市发展研究》2008.5,《南阳人物》全文转载,首倡“游在伏牛,养在南阳”的观点被南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写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4篇)9、中部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重构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与一站式办公制度(核心期刊,独著),《河南大学学报》2007.4,《中国城市联盟网》全文收录11、南阳汉画的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被《新华文摘》摘目2007.2312、实施品牌带动,建设文化强市(独著),南阳日报2007.3.29(B4)2006年(4篇)13、中部区域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核心期刊,独著) ,《成人教育》2006.814、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中部城镇化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新华文摘》2006.18索目15、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商品化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6.616、关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2005年(6篇)17、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2005.1218、我国中部农村农民负担现状及治理(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5.119、城市化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5.9全文复印,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5摘录,《新华文摘》2005. 24摘录20、城市化进程中的信用制度文化建设(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21、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反弹问题与对策(独著),《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122、用诸葛亮文化,唱响大汉雄风(独著),《协商论坛》2005.82004年(4篇)23、谈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方式 ,(核心期刊,独著),《教育与职业》2004.124、参政女性自身素质提升问题之我见(独著),《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5、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之我见(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2004.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4.7全文复印;2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障碍与提升措施(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2003年(4篇)27、目前我国小城镇管理体制亟待创新的几个方面(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28、关于进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下)29、进城农民工培训方式浅谈(第一作者),《新劳动》2003.8(下)30、高校女工工作新思路探析(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82002年(5篇)31、中部区域文化力与小城镇可持续竞争力探析(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32、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探析 (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2002.633、关于中部区域小城镇布局问题的思考(独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独著),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135、寻求南阳历史与现实的共生空间(独著),南阳日报2002.4.162001年(2篇)36、制度创新是实现小城镇建设良性循环的突破口(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2001.737、教育产业化,可否?(第二作者),《决策探索》2001.32000年(3篇)38、“按效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分配原则(核心期刊,独著),《福建论坛》2000.739、21世纪南襄区域小城镇体系构造断想(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2000.440、乡村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独著),《南阳日报》2000.1.28

刘梦溪的著作简目

《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文学的思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文艺学:历史与方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红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学术思想与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陈寅恪与红楼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情问红楼》,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大师与传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中华书局,2007《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三联书店,2008《论国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书生留得一分狂》,作家出版社,2010《牡丹亭与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国学与红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三联书店,2012《陈宝箴与湖南新政》,故宫出版社,2012《大师与传统》(增订版),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陈寅恪的学说》,三联书店,2014 《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新加坡青年书局,2014 《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的学术精神和文体意义》,载《中国文化》1990年秋季号《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连载于台北《书目季刊》1990年第4期、1991年第1期《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载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第5期《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载《文艺研究》1992年第3期《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6期《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的四百周年诞辰而作》,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7期《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载《中国文化书院建院十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学行小记》,首载《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载《学人》1996年第10期,《中国现代学术要略》,连载于1996年12月18日、25日《中华读书报》。《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载《中国文化》1997年第15、16期合刊《陈寅恪与现代性》,载1998年2月15日《中华读书报》《百年红学说索隐》,载1998年3月23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史学的艺术之境》,载1999年4月21日《人民政协报》《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载2001年1月17日《中华读书报》,暨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第1期《陈寅恪与红楼梦》,载《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2001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同时刊出《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载2001年2月18日《深圳特区报》暨2001年2月24日《文汇报》《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载《读书》杂志2001年第2期《慈禧密旨赐死陈宝箴考实》,载《中国文化》2001年第17、18期合刊《〈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载2001年5月8日《文汇报》《“借传修史”──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2001年5月26日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近代史学思想和历史写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刊于荷兰莱顿汉学院主办的《史学:东与西》杂志。《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在《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3期《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2002年7月13日《文汇报》,《新华文摘》转载《陈宝箴与湖南新政》,载《中国文化》2003年第19、20期合刊《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载2003年7月2日《中华读书报》《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之一瞥》,载2003年7月27日《文汇报》《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载中华书局2003年7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敬意与温情——学术思想与人物后序》,连载于2003年12月24日、31日《中华读书报》,《新华文摘》本 年第 7 期转载《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载2003年11月25日《中华读书报》《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载《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晚清新学叙论》,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马一浮与复性书院》,载香港《九州学林》2004年第1期《冯友兰和“贞元六书”》,载2004年3月22日《人民政协报》《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载2004年4月28日《光明日报》《熊十力和马一浮》,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2005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转载《“花开正满枝”——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载《文艺研究》2005年第4期《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连载于《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6期《牡丹亭》与《红楼梦》——他们怎样写情,载2006年7月23日《中华读书报》《“文化自觉”和“美美与共”》,载2006年8月13日《文汇报》《国学的缘起:民族的回望与自省》,载2006年10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导》《论国学》,载《中国文化》2006年秋季号《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载2007年3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载《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连载于2007年7月23日、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现代学术的四重疑问》,载2007年9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论陈寅恪的阐释学》,载《中国文化》2007年秋季号《我这样看国学》,载2008年1月19日《文汇报》《文明的共相》,载2008年2月1日《人民日报》《大师与传统》,载2008年2月24日《文汇报》《读经典可以改变气质》,载2008年4月7日《京华时报》《国学热不必“一窝蜂”》,载2008年4月8日《人民日报》《国故与国学》,载2008年5月21日《中华读书报》《寻绎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载《儒学天地》2008年第3期《国学辨义》节录,载2008年8月4日《文汇报》《“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载2008年9月3日《中华读书报》,2010年春季号《中国文化》增补重刊《马一浮和“六艺论”》,载《中国文化》2008年秋季号《“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载《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第11期《马一浮和“六艺之学”》,载2008年11月20日《新京报》《现代文明体系的建构和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炎黄文化》2008年第5辑《国学和“六艺之学”》,载2008年12月8日《人民政协报》《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变奏》,载《中国政协》2009年第2期《国学,不必一窝蜂大热——刘梦溪先生再谈国学和传统文化》,连载于2009年3月9日、30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1世纪的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载2009年4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载2009年6月17日《中华读书报》《“敬”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在2009年7月11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发表《到底什么是国学》,载《中国政协》杂志2009年第7期《竹柏春深护讲筵——白鹿洞书院访学记》,载2009年8月9日《文汇报》“学林”专版《现代化,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载2009年9月9日《新华日报》《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分上中下三篇连载于《读书》杂志2010年第3、4、5期《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载2010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载2011年1月17日《学习时报》《国学与诗学》,载2011年3月6日《人民政协报》《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载2011年6月20日《光明日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载2011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载2012年3月5日《人民政协报》《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载2012年3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连载于2012年2月17日、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新华文摘》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城市的“精神”紊乱》,载2012年4月26日《社会科学报》;《决策探索》2012年第4期转载。《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载2012年5月1日《中国文化报》《红学考证集大成者》,载2012年6月21日《社会科学报》。《慈禧的第二次杀机和陈三立的“倒后复帝”活动》,9000字,载2012年6月24日《上海书评》。《国学与国民教育》,载2012年7月9日《科学时报》。2012年7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法制资讯》2013年第3期转载。《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分上下两篇,10000字,载《紫光阁》杂志2012年第10期、第11期。《“将无同”:人类未来大趋势》,载2012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国学”专版。《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贡献》,载2013年1月14日《人民政协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载《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14000字。《马一浮与国学》,载2013年6月3日《人民政协报》。《“求才三令”开启的魏晋人才鼎盛之局》,载2013年7月15日《北京日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年第8期、《现代人才》2013年第4期转载。《“城镇化”的忧思》,载《北京观察》2013年第7期。《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开放》,载《北京观察》2013年第9期。《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5000字,载2014年3月5日《中华读书报》。《中华文化的特质》,载《法制资讯》2014年第2期。《怀念吴小如先生》,载2014年6月3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如何追寻文化的价值信仰》,一整版,7000字,载2014年7月3日《中国文化报》。《到底什么是国学》,载2014年8月16日《深圳特区报》,系转自著者凤凰网博客。《最具儒者气象的现代学者——在汤一介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载2014年8月19日《中国文化报》。《陈宝箴系慈禧密旨赐死新证》,载2014年9月2日《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方向——陈方正博士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9期《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余英时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10期《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金耀基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6年第14期《“先行一步:为了美国与中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载香港《明报月刊》2000年第3期《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载《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载2007年5月2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杜悦访谈采写《中华民族之再生和文化信息传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9月上半月期。《不要“国学热”,而要“国学做”——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领先》杂志2009年第4期《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专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2009年8月7日《解放日报》“解放周末”《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文化报记者对话刘梦溪》,载《中国文化报》2013年4月22日。《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都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对话刘梦溪》,载新华社2014年7月24日出刊之《半月谈》杂志。 《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三册),180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至1986年出版。《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250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10卷,30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